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相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1:32:31
  • 《大林寺桃花》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曾经,玩伴和我对山上那一片桃花林大为痴迷。说来也奇怪,每当人间四月芳菲尽时,山上那桃花林才像刚醒来一样,颤颤巍巍的,吐出今年的第一颗花骨朵。

    但我们痴迷的并不是桃花的氤氲,而是一个传说——“相传在山上的桃花林里,住了个神仙。在早春每一颗树上第一朵花苞盛开时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心愿,仙人就会帮你实现你的心愿。而桃花之所以在四月始盛开,就是因为神仙将春光转入此中来。”

    于是,在三月半。孩子们便早早地雀跃跑去桃花林。山林间的鸟儿受了惊吓,扑棱着飞上了天,搅碎了森林的一池宁静。

    在桃叶慢慢抽出时,孩子们就开始三五成群认定属于自己的桃树了。桃花林里满是孩子,每一颗桃树下都围着一群叽叽喳喳想飞翔的小雀儿。

    到了桃树满是嫩叶,吐出小花苞时,孩子们就更加迫不及待了。允得了家长的同意,支起小帐篷,带上便当,在桃树下望眼欲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等待。春风掠过,桃树枝摇啊摇啊,孩子们也的目光也随着桃枝摇啊摇啊。

    终于,桃花颤抖着舒展开第一片花瓣了。桃树底下瞬间就炸了锅:“我想考试时,题,题目可以……”“才不,我想要以后,以后的时间可以……”“我还要家人能,能更加……”可说来说去,没有一个孩子能完整地说出愿望。总是心急如焚地看着桃花一点一点绽放,越想说快一点,话就越结巴。

    桃花林里的桃花灼灼开了一片了,孩子们无心欣赏如仙般的美景,垂着头,三三两两回了家。到了家里,总要在家人面前懊恼一番,又听家长再说一遍桃花林的传说,又要伴着唐寅的诗坠入桃花香的梦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桃花林重归宁静,灼灼桃花开得更甜了,是沾上了孩子们甜甜的梦吧?桃花笑盈盈的,不回答。

    到了现在,也知道传说终归只是传说,也会因为这些事而啼笑皆非,但也无可避免地怀念童年的时光。

    那朵世间最美好的桃花,梦想为泥,心血滋养。永远不会枯萎,永远在如诗般的仙境中盛开。

    而传说中的桃花仙,我坚信,她永远住在我心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现自己愿望的神仙。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相映红

    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全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今”。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

    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护科举落第,便在长安找个住处继续攻读。清明节的一天,崔护去城南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在一户农家小院前想讨碗水喝,农家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一碗水,崔护被姑娘的美貌深深打动了,不禁产生了慕之情。第二年清明节的一天,他又来到这个农家前,但大门上了锁,于是他在院门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姑娘。

    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无限怅惘。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有记载。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 《人面挑花相映红》
  •     那天读高中的儿子对我说,明天将有女孩向他表白。我问他咋知道,他说女孩的线人已经送了消息过来。莞尔之余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现在的女孩善于精心布巧,更敢于抛却羞怯直言

        回想二十年前,我的学生时代,总记得那是初夏的校园,榕开,树下两个说悄悄话的女生在窃窃私语,粉红的花,粉红的脸。这是人面挑花相映红的青春时代留在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恰似千年以前的你,“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你长大了,青春的花开在脸上,隐约心事藏在心里,那欲盖弥彰的娇羞模样越过千年仍是那样的鲜活清亮,。千年娇美从未改,“眼波才动被人猜”,女儿心事,我懂的。
    相关推荐:
    露是珍珠月是弓
    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 乐府诗
  •     在虚实相生、实虚相映、感事而发的同时,乐府也充满了浪漫的情韵。

        在浪漫的情调里,南朝乐府有隅唱情话,有儿女的柔媚与绮思,有青春的礼赞,有爱的沉醉,有商旅的别绪,如“奈何天,天下人何限,谦谦只为汝”,如“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而北朝乐府却充满侠武之气、野性的呼声,有英雄儿女的豪放不拘的形象,有坦率无遮掩的情爱表白,如“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如“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无论是柔弱的儿女情长,还是奔放的有口无心,都把各具特色的情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你沉醉其中,深有感悟;读来,让你飘风云端,体味情之美,情之深;读来,让你灵犀忽动,豁然开朗。何谓情诗,观此止也。

        除却情思之缠绵,乐府也慷慨激昂地道出了悲壮豪迈的爱国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以身许国的忠贞让人感动,死亡的杀气、冰寒的刁斗让人胆战心惊,边塞的险绝奇观让人休惕、心悸。爱国情,传统的美德,让人心存默契;又一次的提醒,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之爱,人之本也。

        杜甫的诗是“史诗”,而我想说乐府也是“史诗”。它描写了生活的琐事,人际的情爱,自然的美景,理性的名言。让人们从史诗中了解到古人的习惯、社会的场景,让人们更加真切地体味到什么是生活。

        乐府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首歌,吟来,声声悦耳。

        乐府的语言有韵律有节奏,其语调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参差变化,形成极大的感染力。谐音让诗歌变得新鲜、活泼,如“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重叠使诗的节奏变得统一连贯,如“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我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顶真让诗变得回旋圆润,连续而相生,如“不知何年少,夹毅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韵脚使诗的节奏流畅、旋律柔和优美,如“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读着首首富有音韵美的乐府,总让人感叹古人的神思妙想。是谁创造了诗,又是谁把诗与音乐连接起来,让这最具美的事物为人类生活增光添彩。不由地感叹:诗人最伟大。乐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文学不竭的源泉。文已到了尾声,还是再来让我们欣赏乐府的美妙吧: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