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鲜花初放的早晨;月夕,明月当空的夜晚。“花朝月夕”也可说作“花晨月夜”,是形容美好的时刻,或美好的景色。古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以八月十五为 “月夕”,认为这是观花赏月极好的时刻。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明田汝成《熙朝乐事》 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不过,所谓“花朝”的具体日期,古人的说法却并不一 致。淸汪灏等《广群芳谱•夭时谱》引《提要录》说,“花朝,即俗传之百花生日 , 唐以二月十五曰为花朝。”又引《翰墨记》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挑菜节。” 又引《诚斋诗话》说:“东京(开封)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为扑蝶会。”
“其实,古人所谓“花朝月夕”,有时也不限于指哪一个节日,而往往泛指一般的良辰美景。例如《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賦咏,甚有情致。”《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遇花朝月夜,……值好景良辰,……向九里十三步皇城,无日不歌欢作乐。”
所谓“好景良辰”,亦即“良辰美景”。良,美好;辰,时光。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邶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陈书•孙瑒【yáng】传》: “每良辰美景,宾僚并集,泛长江而集酒, 亦一时之胜赏也。”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虚度了丽日和风,枉误了良辰美景。”
中秋节称 “月夕”,“八月节”,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人们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和葡萄等祭品来进行祭祀。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月亮洁白无暇,台风带来的朵朵云彩映衬着月亮,真是所谓的彩云追月!我和妈妈买回了一只烤鸭,还在饭桌上陆陆续续地摆上与众不同的味道的月饼,味佳肴香喷喷的。7点整,我们开宴了,看着天空中隐约浮现出好似玉盘似的圆月,点缀着漆黑的天空。
我一边全神贯注地看那圆圆的月亮,一边挑了个上面是天鹅的月饼品尝。当我细嚼慢咽的咀嚼那月饼时,感到了豆沙香甜可口的味道。这时,爸爸说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时候,一位叫后羿的人娶了一位名叫嫦娥美丽善良的妻子。后羿从王母娘娘母求得一包不死药,被一位心术不正的蓬蒙得知,他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他们娓娓动听地讲,我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中秋节,我不仅品尝到了月饼酥脆的味道,而且还了解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感受到合家团圆的气氛。真是一个难忘而又快乐的中秋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