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铁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22:09:41
  • 《中华之宝-----黄河大铁牛》
  •     我国古代浮地描黄河大铁牛,在蒲州古城西门外的蒲津渡遗址被挖掘。它担负浮桥地描使命长达500多年。

        铸造于唐朝开元年间的黄河大铁牛共有八单。已发掘出来的是河东的4羊,河西360米左右处还有四羊埋于地下。4羊铁牛相貌相似又各有差别。均位于距地表有七八米深处,呈拒形排列,头西尾东,呈伏外状。牛尾下各有一粗大铁轴,用以固定浮桥栓铁索。

        铁牛身长从3米到3.3米不等,身高从1.50米到1.66米不等。体重相差较大,最轻的西北方一号牛26.1吃,最重的东北方四号牛45.1吨。据测算,当时铸造铁牛共熔铁292吨。

        每芬铁牛外侧半米左右各有铁人一羊,为软者。4羊铁人的服饰、表情、动作各不相同。他们各自代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和汉族。并且四羊铁牛中间有铁山两座,整个牛、人、山布局的正中央有铁制中心抽一根。

        黄河大铁牛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劳动人民时桥梁、冶金、雄塑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无价之宝。

        我们祖先选用甘于奉献的铁牛作地猫,象征一种开天辟地,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它将激励中华儿女顽强拼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黄河大铁牛探访记》
  • 陕之东、晋之西,是以黄河分界的。这一段黄河是从北向南流的,北起侠蒙晋交界处的河曲,南至侠晋像交界处的风陵渡,然后直角调头一路向东。

    山西省永济市就在风陵渡北面20多公里处的黄河东岸。永济古称“蒲坂”,乃尧舜建都之地,以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而著称于世。近年来,永济又因在黄河古道边挖出了四琴唐代铁牛,发掘出极有价值的蒲津渡遗址而引起轰动。

    一路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你立刻会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在小小的永济,经考古发掘的遗址就有独头遗址、尧王台遗址、石庄遗址等6处,历代名胜古述就更多了。记者乘车走的这条路,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就经过了杨贵纪故里独头村、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但我都来不及停留春顾,便驱车直奔“黄河大铁牛”的所在地—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的蒲津渡遗址。

    四尊唐代铁牛果然气势不凡,堪称稀世国宝,在它们西面360米处还有四尊深埋于泥沙中

    终于看到了“黄河大铁牛”。这些铸造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庞然大物果然气势不凡!四羊铁牛一个个膝肥体壮、肌肉隆起、圈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它们位于遗址发桩大坑的中心位里,距地表有七八米深,呈矩形排列,皆头西而尾东,呈伏外状。牛尾下各有一根粗大的铁抽,这是当年为固定浮而拴铁索用的。铁牛分别铸于长方形铁板之上。每块铁板之下都有6根大铁柱,向前抖播,入地丈余,坚固不拔。

    正在现场工作的蒲津渡遗址考古队剐领队商形流告诉记者,铁牛的身长从3米到3.3米不等,身高从1.50米到1.66米不等。对于它们的重量,几种史书的记载均称“一牛而数万斤”,现经专家用科学方法侧算,西北方位的一号牛26.1吨,东北方位的二号牛31.4吨,西南方位的兰号牛43.5吃,东北方位的四号牛45.1吨。牛的体重差异较大,除个头略有不同外,主要是北面的一、二号牛底板厚约10反米,而南面的三、四号牛底板厚约40厘米。据几位研究冶金史的北京专家洲算,当时铸造铁牛共熔铁约292吨。

    每车铁牛的外侧丰米左右各有铁人一琴,是软者。四羊铁人的服饰、表情、动作等各不相同。考古队副领队、原永济市文化局副局长樊旺林对这四个铁人有独到的研究。他在现场对记者说,从铁人的形态、服饰、所处方位以及当时唐王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来考证,四羊铁人各自代表一个民族:一号至四号牛的软者分别代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和汉族。

    四羊铁牛中间有铁山两座,整个牛、人、山布局的正中央有铁制中心轴一根。记者看到,在中心轴后边约20米处,有高大的铁柱7根,呈北斗七星状排列。在铁牛的前方十几米处,可以看到一道保存完好的石堤,中间有一段石阶。商队长说,这是明代正德年间修筑的,而唐代的堤岸位里经探浏在明堤前面(西面)12米处,被泥沙淹埋得更深。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新告诉我,作为浮桥地锚的铁牛,河东有四羊,就是现在看到的,河西也有四冬,应该在对面360)米左右的地方,深理在地面以下十几米处。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现在那里是一片果园。他还说,小学语文课本第六母中有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船的浮力,从黄河河底捞铁牛的故事,捞的就是对面的那几只。

    “黄河大铁牛”可不是单纯的“镇河之宝”,它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伟大工程。正如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襄澄指出的:“这不同于扬军阵、耀帝威的秦兵马诵,亦不同于宣佛法、炫珍宝的释伽舍利,也不同于讲五行、为厌胜的镇水石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一个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雄塑事业的贡故,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羊的永世无价之宝!”

    正在进11如古发娜对蒲津渡遗址的文忧堆积有了更准确清晰的认识

    黄河大铁牛担负浮桥地描使命500多年之后,由于浮桥被金军烧效等原因,逐步消失,最终因民国初年的洪水而彻底消失。此后,人们曾几次寻找它们,但都不见晾影。

    改革开放的浪潮把中国带入前所未有的盛世,寻找铁牛的大好时机来到了。1988年春天,当时的县文化局副局长樊旺林决心做成这件80多年来没人做成的事。他带领县博物馆的同志饱遮河边20多个村庄,走访了170多位老人,了解到大黄线索,确定了大致的方位。随后是艰苦的钻探和挖极。整整一年之后的1989年7月31日中午,第一羊铁人从泥沙中渐渐显落。不久,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第一羊唐代大铁牛展现出它神奇雄壮的身姿。第二羊铁牛于8月2日出土,第三和第四羊铁牛于8月7日先后出土。

    国之珍宝—黄河大铁牛的发扭震惊了世界。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的复制品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6日,这套复制品跨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万国博览会大厦展出。l哭抖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津渡遗址视察,并欣然题词留念。

    永济在1988年至1989年把铁牛、铁人挖握出土的举动,被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称之为“找宝”,因为无论从动机、挖掘方式、参与人员的水平来说,那不是具有真正考古学意义的文物发掘。I势1年,由山西省、运城地区和永济县联合组成的考古工作队进驻蒲津渡遗址,开始了第一次考古发掘。

    这次发掘重.级在于研究蒲津渡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从而时黄河古蒲津桥的兴衰演变史及其历史作用作出初步分析和评佑。考古工作者根据现场发抽考证确定:蒲津桥自唐开元十二年改竹缆舟桥为铁缆舟桥以来,在宋金时期和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年间进行过改建,分别留下了建筑遗址和丈物。专家们认为,蒲津渡遗址确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古代在黄河上建造浮桥的孤例。

    1999年9月,在距第一次考古发极8年之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组成省地市联合考古工作队进驻蒲津渡遗址,结合遗址“就地提升”的文物保护工程方案,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唐代蒲津渡“渡口遗址”的遗存现状,唐代铁牛的铸造、理藏及其晚期历代兴废、登压的考古学地层关系。

    据考古工作队领队刘永生介绍,9月进场后至今年1月中旬,发掘工作告一段落,考古取得重大收获:一是对文化堆积层有了更准确清晰的认识;二是找到了唐代铁牛系就地分铸的证据;三是摘示出河水淤积、河岸变迁及古代先民治理黄河的珍贵资料。他说,下一步,在对铁牛进行工程支护作业之后,将发掘至铁牛底板下3米多长的铁桩底部,搞清铁牛作为地锚作用的基础和冶炼铸造的有关问题,随后打出横贯遗址的探沟。彻底弄清唐代地层遗迹的相互关系。到那时,第二次考古发掘结束,“就地提升”保护方案开始实施。

    为使大铁牛彻底摆脱水患,将采取就地提升12米的保护方案,其他遗迹也将在地表复原

    自黄河大铁牛出土以后,对蒲津渡遗址的保护问题鱿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据遗址的管理人员讲,这里虽离黄河有2公里远,但由于铁牛深埋于黄河滩涂泥沙中,地下水位很高,遗址多年来一直来取人工排水,否则现场就是一片泥泞,连铁牛的底板也会泡在水中。记者看到,此次的发掘现场四周都排满了擂入泥沙的铁管,用真空泵从中直接抽水,据说一登夜的排水童达100吨左右,为此付出的费用每天近千元。

    国家文物部门时国宝级文物遗址的保护有一条基本原则,即尽童做到“原地原位原貌”保护。那么,黄河大铁牛和整个遗址是否应该实施“三原”保护呢?有关各方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地方政府有自己的想法,丈物部门有自己的考虑。国家文物局本着极为读重的态度,反复权衡各方面专家意见,于1997年最后敲定了保护方案。

    作为遗址所在地的永济市(原为县)当然希望把这个遗址搞得尽量好一些。他们提出建一个类似陕西兵马诵那样的鹿大博物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标志性旅游品牌。该市的主要设想是:1.拓宽现有铁牛开挖场地,把周围的城琦、堤坝、大禹庙、铁柱等包括在内,控制面积为100亩,将原黄河西岸四羊铁牛也发掘出土;2.为东西铁牛建造铁牛一、二馆,馆与馆之间利用地下水开音一条人工河,搭建铁索统舟的浮桥,模拟出当年唐代蒲津渡桥横跨黄河的情景。这个方案的开梢显然比较大(全得靠国家投资),永济方面说三四千万元,但明眼人一看就不够。

    山西省文物局拿出的是“就地提升”保护方案,即把铁牛、铁人、铁山、铁柱等从原地提升1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寡天陈列。据介绍,提升方案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彻底改变铁牛所处的潮湿环境。其他遗迹,如明代建造的部分石提、台阶以及在铁人周围用石块铺设的地面,也将在地面上复原,而原址将被回填埋没。这个方案由于不建博物馆,而且西面的四辱铁牛暂不发掘,所以比较省钱,预算为600万元。国家文物局最终批准实施的就是这个方案。

    作为一个采访者或者一个游客,我觉得目前将要实施的方案不大“过疵”。而且,国家对重大遗址有“三原”保护的要求,铁牛提升后虽能做到“原地”和“原貌”,而“原位”则是不可能了,“三原”变成了“二原”,不免有些缺憾。但当我与刚刚离任的原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亚平一番交谈之后,对文物部门提出的这一方案就有了充分的理解。

    山西是个文物大省,每年开展文物发掘、研究、抢救、保护等工作费用约需一个亿,而实际拿到的只有2000万元(国家和省各拨100()万元),仅为所需资金的五分之一。记者过去在山西各地采访时就看到,许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缺乏资金而年久失修,一些名胜古迹已呈破致之相。省和国家文物部门对黄河大铁牛这个项目已给予充分重视,但保护工程也只能“量入为出”,争取到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尽管有点无奈,却是实事求是的。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将由山西省工程咨询公司建安处承担。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黄河大铁牛事关重大,他们将场尽全力把提升工程做好,把遗址原貌复原好,力争在年内完工。

    坐在离开永济的车上,我向萝断讨教:“黄河浮桥的地描为什么选用铁牛呢?’,他显然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答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一直把牛视作力大无穷、刻苦时劳、身负重任、甘于奉献的化身。我们的祖先在铸造8莽黄河大铁牛时,肯定是有明确象征意义的,应该是象征着一种开天辞地、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在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滨,雄据着气吞山河的大铁牛,它将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出色业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