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两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4 18:16:08
  • 《生活是作文之源》
  • 生活与作文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息息相关的。作文需要生活,生活也是作文之源,这两者缺一不可。

    一篇优秀的作文总是来自生活的,那我们不妨去了解生活,亲近自然,寻找那其中的魅力。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当李白来到安徽省的敬亭山时,望着那敬亭山的美景,山上凹突不平,只有这一座山峰屹立在那,那么孤独,李白此时的心情也同样如此啊!这山很雄伟,山上绿油油的,大概是因为树的衬托吧!群鸟一边扑闪着翅膀一边叫着,越飞越远,最后便消失在自己的眼前了,终于周围又是那么安静了。李白十分孤独,捋捋自己那长长而白如雪的胡须,便由感而发,吟下了一首佳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因此也再次证明了生活是作文之源,有了生活的灵感,作文自然就有话可说了,李白亲近自然,有了生活的感悟,再写出《独坐敬亭山》这首优美的诗。

    (二)诗言志,歌咏言

    ——尚书

    当你来到大海边的时候,便总会想起曹操写的《观沧海》:东临嵑石,以观苍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深蓝色的海水被那阳光照耀着,显得波光粼粼,海上时而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是那么纯洁,哦!因为有了鱼儿的活动,鱼儿自由自在,海水也是清澈的。望着这一切,心情舒畅那是不言而喻的。苍苍茫茫的海面之上,是微风的轻拂,海鸥那自由飞翔的鸟影。

    (三)笔乃心灵之舌

    ——塞万提斯

    当你来到那最顶端的山峰时,心情很紧张,但却能饱览着山底下的一切美好风光,映入眼帘的是那清山秀水,观了此景,杜甫怎能不作诗由感而发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真符合现在的心情啊!有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风景,怎能写不出美文呢?生活是作文之源。一座座山峰,雄伟而又壮观,直插云霄。

    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杜甫写的《泰山》和曹操的《观沧海》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个真理——生活是作文之源!

  • 《读《西游记》有感》
  • 自由与规矩,人们总看到两者之间的矛盾。立下规矩,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束缚,从而失去自由;而要获得自由,那必然就要打破规矩,这样才能放飞自我。国庆期间,我重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前十二回,才恍然大悟——原来,规矩和自由的关系远非从前所思那般的非此即彼,泾渭分明!

    在前十二回中,作者吴承恩无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拘无束、肆意妄为的猴王形象:他野性难改,桀骜不驯,在须菩提祖师讲经时,他听到兴起,便抓耳挠腮,颠狂跃舞;在同门给他戴了高帽子后,便得意忘形,卖弄表现;在玉皇大帝面前,他不朝拜,封他官,他也只是唱个大喏;在如来佛祖面前,他骄狂自大,还在佛祖手中撒猴尿一泡。他目无规矩,无视法度,嫌弼马温官职太小,便推倒公案,打出南天门,重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得知蟠桃会没有被邀请,便抢赴瑶池,偷丹窃酒,搅乱大会;在众神的天罗地网前,他毫无惧色,东打西敌,大闹天宫,直捣灵霄宝殿,甚至还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纵使他神通广大,这一切的自由痛快换来的却是惨痛的代价——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只能“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由此可见,这种没有规矩的自由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危害社会。当然也不会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更要遭受严重的惩罚。

    与此相比,十二回之后的孙悟空,在唐僧、观音菩萨的引导以及象征着规矩的紧箍儿的约束和管教下,走上正道,那一身本领才真正发挥出意义。取经路上,他上天入地,降妖除魔,终成善果,完成了从妖猴到斗战胜佛的华丽转身,真正实现了“久注天人之内”的人生理想。看来,真正的自由,总是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上的。因为规矩划定边界,既保护了我们不被他人破坏规矩带来的混乱所伤害,也激励着我们的才能智慧用武于正确的目标。

    若把自由比作水,当它按河道流淌,才能灌溉万亩良田,才能哺育两岸生灵;若无堤岸防护,就会成为滔天洪水,涂炭万千;若把自由比作火,当它燃烧在炉膛里,便能烤熟食物,予人温暖;而若横行成野火,便将一切毁于一旦。若把自由比作风筝,有线的牵制,便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是要贪图随心所欲,挣断线,那最终只能沦为破败的风景。

    规矩,才能让人获得真正自由。

    纵观历史长河,商纣、夏桀、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败坏朝纲,荒淫无度,这种没有规矩的自由最终导致国破家亡。毛泽东更向往自由,但他不像这些帝王,也不像李自成、太平天国洪秀全这些农民起义军,一打胜仗便骄傲淫奢,为所欲为,而是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严治军、治党,因此才深得人心,得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

    治国如此,治校治班亦然。难怪我们初入中雅就要学习校纪校规,胡老师也严格制定了班级公约。《孟子》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在胡老师的教诲下,遵纪守规,在规矩为我撑开的自由天空中,创新开拓,纵横驰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这应该就是古往今来的君子都希望达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吧!

  • 《成大事与拘小节》
  •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两者齐头并进,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没有科学,人就缺乏理性的思考,会变得愚昧无知;而缺少人文情怀,没有感性的认知,生活也将索然无味。

    一代代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成大事者”,他们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恐怕还处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那时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穿的是手工织的布,出行靠的是畜力车。若是让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回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那他恐怕一天也过不下去。连电灯也没有的夜晚该如何度过?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要如何打发漫长的时光?如今的息革命更是让人类的发展进程坐上了快车,它对人类的影响早已渗入到方方面面,人类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日新月异。

    科学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在一些问题上引起了争议。二战时期,前苏联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为保护植物的基因,宁可全部饿死也不吃一粒种子。这种科研精神固然可贵,人的性命却也关天。 “在目前地球上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费数十亿美元?”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修女这样质问美国的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

    宇宙茫茫无际,对宇宙的探索也无穷无尽,追逐未知,这是科学精神。世界上挨饿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用有限的钱财救济孩子,这是人文关怀。

    人文,人类的文化,由人类创造又反哺于人类。如果没有人文,我们就没有汉赋唐诗的浅吟低唱,没有文艺复兴的熠熠星光,没有女娲的补天石,没有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天火,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亘古的荒原。社会没有了热源,没有涌动的暖流,人类生活在冰天地之中,连心也被冻得僵化。关怀天下黎民的人文主义者,在乎每个人的一饱一暖,他们是“拘小节者”。

    但是否有了人文主义的关怀,人类就能高枕无忧,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呢?非也,我国的古代发展史不是最好的例子吗?我们有匡世济民的崇高情怀,有大同社会的伟大理想,但结果却是近代史的百年屈辱。大国框架下是积贫积弱,人民大众的生活只剩血泪和苦痛。原因是什么?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的支持,失去了只有科学才能带来的推动社会进程的巨大力量。

    人文与科学,缺一不可。只有人文而少科学,社会必然停滞不前,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不能得到长久的提高。而纯粹的科学精神让人一味地展望未来,则可能导致对人民疾苦的漠不关心,恰好,人文关怀又能起到时刻提醒矫正的作用。如果说科学是人类发展的铺路石,那么人文就是这条道路上的美丽风景。没有科学,人类无法进步,但若少了人文,那这条道路就空空如也。因此,我们既需要施图林格博士这样的“成大事者”,也需要尤肯达修女这些“拘小节者”。

    “拘小节者”是烛火,他们关怀当下,温暖着那些在前进路上被落下的人,他们殚精竭虑,是为了让更多人在当下活得更好。“成大事者”则是明灯,他们展望未来,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他们执着追求,是为了让人类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两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让人类这条艰难的发展之路一路生花。

  • 《吃饭与看报》
  •     吃饭与看报,两者似乎缺少必然联系。但仔细琢磨,它们均属于人们的需要。吃饭重要,但在现代社会,看报虽然没有吃饭那么重要,却也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

        也许有人会说,你小题大做了吧?笔者却认为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人不吃饭会饿死,生命无法维持,这是连小孩子也明白的道理。而人不看报呢?人不看报,特别是有知识的成年人不看报,便会少了一条获取各种信息、了解天下大事的重要渠道。假如你是当领导的,不读书、不看报,久而久之,便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反应迟钝、嗅觉不敏锐的庸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样实施领导?即使你是平民百姓,也不可不看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各地的致富经验、市场信息、文化动态、社会生活新闻等,难道你不需要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社会,报纸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如果不看报,脑子空,缺少精神食粮,这不像人不吃饭一样空虚吗?

        如此看来,吃饭重要,看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挺重要。前者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后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活在这世上的人是不可缺少精神、文化生活的。然而,这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的道理有些人好像不明白。有人富了出手不凡,一掷千金,却不肯钱订报;笔者见过有人把居家装演得富丽堂皇,应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却是书籍与报刊;还有人在动用公款吃喝玩乐上倒是挺大方挺潇洒的,但一提到订报便小气了,甚至振振有词:“订那么多报刊干什么?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谁有空看!”

        报纸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在三大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中,报纸的历史最悠久,地位也相当巩固。看报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凡千人占有报纸不到100份者,即为报业不发达国家。几乎可以这样说,报业不发达,则肯定经济不发达。国外情况不说了,就讲经济发达的广州地区,《广州日报》从1992年起就取消了党委下发红头文件订报,但目前发行量比发文件时上升了50%,达50多万份,其中74%是群众自己掏钱买的;《羊城晚报》总订数达到100万份以上,其中广州地区发行的80万份90%为自费订阅。反观我们大连地区,很少有人自己花钱订报。据统计,我们现在每千人占有的报纸,《人民日报》、《辽宁日报》不足5份,《大连日报》不足35份。这个数字不是太少了吗?看来,尽管看报和吃饭一样是人们的一种需要,但至少还有许多人没有把这种需要真正作为一种需要。

        吃饭充实人体,看报丰富头脑。看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如同吃饭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