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教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16:06:49
  • 《阅读竞赛》
  • 夜幕降临,教学楼的灯亮了起来,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了。晚上,我们四年级进行了阅读竞赛,是交换老师监考,交换老师批改的那种竞赛。

    上午,第四节课语文课上老师才告诉我们要进行阅读竞赛;下午,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进行了阅读专项知识复习。二课堂的时候,大家拿着老师给我们的阅读秘笈,在走廊里努力地记背着。

    “叮铃铃——”竞赛开始的铃声响起来了。张老师将卷子发下来,调出倒计时就走出教室。他要去别班监考。另外一个老师也来到我们班,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大家已经安静地开始答题了。只听见大家答题写字的沙沙的声音,我的心紧张得不得了。读短文,看题目,写答案,容不得半点的马虎。要是不认真,到时就会有“好果”吃了。尽管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我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写。

    “请同学们看到第五大题,把‘什么’改成‘怎样’。”监考老师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把我从答题中拉了出来。老师真的很细心啊,连这么一点失误都看出来。我又开始胡想联翩了。

    “叮铃铃——”竞赛结束了,我们都把试卷交上去。整个教室都沸腾起来,大家在讨论着答案是如何。我不敢和他们对答案,觉得对了也没什么用。

    周五早上语文课,张老师抱着一叠卷子走进教室,大家都一下子围了过去,想看自己多少分。张老师面带微笑让我们坐回自己的位置,开始发试卷并公布分数。哇,他们都好高啊,贺天缘和邵梦辰98分,吴婧97分。我的心呯呯直跳,我不知道自己多少分,我担心自己考得很低,到时真的不知道如何见“江东父老”了。“陈亦凡——”老师叫到我的名字了。天啊!我的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我会考多少分啊?千万千万能上90分以上,真的,我不求像他们一样考97、98,只要上90分我就心满意足了。“84分。”天啊,连85分都没有,我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我接过老师递过来的卷子低着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翻开试卷一看,有几个是不该错的,真是太可惜了。

    但,这世界又哪有后悔药呢?我今后要更努力读书,不然可能会更糟糕呢。

  • 《“漫画”老师》
  • 我有一个慈眉善目、追求细节、教学风格独特的好老师。

    一张和蔼可亲的瓜子脸上面嵌入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开心的时候,眼睛就弯成了两道月牙,美丽极了。一头乌黑的秀发时而自然的梳着,美丽沉静;时而高高的束个麻花辫,精明干练。她经常穿着得体的职业装,看上去漂亮又大方。

    老师的教学风格很独特----语文课上,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而然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一起走进雨后的森林;一起领略大海洋的风光;一起感叹祖国的繁荣富强......正当我们沉浸在语言的魅力里时,有一个男生偷偷地玩玩具,老师悄悄走到他身边,高高地举起软尺,又轻轻地落在课桌上。一个有力量的眼神暗示马上让这个孩子回归到课堂上。

    追求细节永远是老师不变的原则---我们的作业本上,再细微的差错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面对同学们的写错的字,用错的词,老师都会用红笔圈出来,并且要求我们改正过来。她经常对我们说:“改错不如不错,我们应该做一个追求细节的好孩子。”每当作文本发下来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找一找本子上画有波浪线的好句子,读一读老师写的评语,她那醒目的符号和涓涓的细语,这一切给了我信心与力量,鼓舞我奋勇前行。

    你们猜到我写的是谁了吗?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邵老师,好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又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她是我们心里最好的老师!

  • 《参观心理咨询室作文750字》
  •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新教学楼的心理咨询室,那雄伟高大的教学楼,非常壮观。

    走进大厅,我沿着楼梯往上走,就来到了第一个教室,我看到牌子上写着几个字——沙盘游戏室。我心想:沙子一定很好玩吧!姐姐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介绍结束每一个人都到墙角拿一个小玩具去玩沙子。我到墙角随便拿了一个玩具就开始愉快而兴奋地玩了起来。正玩得尽兴时,姐姐就喊我们出去排路队,还没玩到几分钟,大家有点不开心了。

    我们排好路队,走进第二个教室,姐姐给我们看第一个错觉图片,姐姐问我们这张图片上的线是不是平行的,我回答到是平行的,其他同学都说不是平行的,好像他们是在反对我一样,姐姐又说恭喜你们除了一个人答对了,其余的人都答错了,那就是第二小组的第三个人,姐姐指着我说。听了姐姐的话,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姐姐又带我们到了第三个教室:音乐放松室。我迫不及待地住上爬,坐上按摩椅上。没有打开音乐,我直接按开始键体验,按摩椅上的圆球慢慢转动起来,本以为会很舒服,没想到我的骨头就像散架了一样,吓得我赶紧从按摩椅上下来,同学们也纷纷下来,不按摩了!太难受啦!我们赶紧去下一站吧!

    姐姐又带我们来到第四个教室:宣泄室。里面有沙袋,布偶人等。姐姐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去打一个蓝色的小人,我一走上去就给蓝色的小人左一拳、右一拳,打得蓝色的小人东倒西歪,不一会儿就倒下了。我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把蓝色的小人打倒啦!”整个教室笑声一片,同学们开心极了,又蹦又跳。

    时间过得好快呀!姐姐问我们参观开心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开心。“既然开心,我就要带你们下去了,把你们交给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带你们回教室啦!”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好!辛苦姐姐啦!再见!”

    我们开开心心地离开了新教学楼的心理咨询室,跟着班主任罗老师回到了老教学楼。

  • 《契合写作教学定位的实用文写作策略》
  • 璩艳霞老师引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寒假深度阅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名作《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在研读第四章的时候深受震撼,黄老师在书中为我们做了三个写作教学定位: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指令性写作;中学作文教学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我在阅读内化的过程中,勾连了自己的写作教学,尤其是实用文写作,非常契合这样的定位。为了充分体现这个定位,我摸索出了几个策略: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策略一: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

    黄老师认为,公民素养就是能够用书面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能够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文从字顺、言之有物,能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的文体的写作。为了让每个公民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自如地表达,我们在写作教学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还原具体真实的语境,实用文写作更是倡导“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在真实的世界中写作”的理念。创设一个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的表达趋向生活需求的表达,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当下的世界其实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每一个真实的交际写作语境,就是在给学生发出一次有价值的挑战。教师预估学生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打包浓缩提前演练,触发他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实用文写作课,就应该还原或者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丰富、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作活动。比如给校长写一封信、为运动会写通讯稿、给参观校园的师生做导游写导游词、做一场活动策划、主持一次辩论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等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般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利用”和“设计”两种方式创设语境。

    (一)利用

    将学生的过往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级主题活动等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搭建一些活动支架,帮助学生树立“写作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我根据教师赛课获奖这一真实新闻事件,结合教材单元的新闻阅读,创设了一个新闻采写的交际活动:

    我是小记者:接受采写任务。2018年4月29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七省九地语文教研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蒋婷婷老师,荣获一等奖。嘉州学校新闻中心,决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篇蒋老师的人物通讯稿。如果你是新闻中心记者,请拟定一份采访提纲对蒋老师进行采访,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一篇规范的约600字的人物通讯。

    统编语文八下二单元《说明的顺序》,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我在说明文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语境:

    1.向一位没有见过你房间的同学描述你的房间,让你的同学了解你的房间的结构布局历史以及你的兴趣爱好等。

    2.拍一张你房间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公告栏,把你介绍房间的文字也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

    (二)设计

    如果写作是无目的的、无对象的,那么这样的写作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窘迫境地。实用文写作,重在实用性,它是撬动我们生活的工具。如果有的活动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写作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限趋于真实的有趣语境,让我们的写作真正变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创设写活动邀请函要得体的语境,每一个步骤都是模拟语境:

    1.为了迎接“环境保护月”的到来,我校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的启动仪式,针对这次活动,学生会制作了两份活动策划书,选择一份活动策划书研读。

    2.根据选择的策划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要求表达要得体。

    3.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一张精美的电子邀请函。(APP推荐:美图秀秀、请柬邀请函、电子请柬制作、易企秀、多彩手账等)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创设了几个语境任务: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身份完成主题为“梦想”的演讲稿。

    ①小学六年级开学典礼上,以语文老师身份演讲。

    ② 七年级新生见面会上,以九年级同学身份演讲。

    ③ 初中毕业典礼上,以高中毕业班同学身份演讲。

    ④在高中选修课推介会上,以大学同学身份演讲。

    丰富的语境,有助于多元语言运用的展开,学生的语用能力自然会呈现阶梯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创设的语境中的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学生注意、激发、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变成写作内容和素材。创设语境只是前提,而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需要在此基础上,把学生有经验的生活,通过加工重组提炼转化。转化的过程,需要结构化的写作知识。

    所以,写作教学的第二步,则需要教师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搭建写作知识支架。

    策略二: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

    黄老师将自由写作和指令写作进行了区分。指令写作多是在规定的情景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为了让指令写作更指向结果,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知识支架显得尤其重要,这直接决定学生的指令完成度。教师的写作知识指导如果过于抽象化概念化,是很难被学生吸纳的。如果仅仅停留在陈述知识层面,知识是静态的、隐性的,那么这些写作知识是无效的。什么样的知识是有效的呢?结构化的程序性、策略性写作知识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写作知识是一堂写作课的着力点、困难点、闪光点。统编语文写作内容主题与技能主题基于统编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搭建知识支架,这个支架一是内容知识,二是技能知识。

    (一)内容知识生活化

    写作内容一方面来自生活体验(多见于叙事性文本写作),一方面来自主题阅读(多见于说明性议论性文本写作)。实用类习作的大部分内容知识都需要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统编语文七上四单元《对名人的一次采访》这个作文题目,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文本阅读搭建内容知识。

    “李永红生活化作文”公号开播,李老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纷纷再公号上发表成长故事,许多故事都写到了李永红对老师们的专业引领和人格影响,这让我们对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探访兴趣,于是,我们约到李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

    为更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教师给学生提供公号文章阅读、李老师传记文本、李老师专著等支架,解决写作内容。

    (二)技能知识程序化

    实用类写作如传记、新闻、访谈、演讲、倡议书、邀请函、书信等,教师最需要提供的是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或结构化的程序性知识。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群文(书)阅读建构图式,用四个步骤获取这些写作技能知识。第一步,多文本比对;第二步,勾画关键结构;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第四步,归纳提炼术语。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其实有两个写作任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两个任务都需要技能知识:

    写作知识1:新闻采访问题串设计

    1.确定采访核心点

    2.设计合理问题串——GOSS公式

    (GOAL) 目标—(OBSTACLE)障碍—(SOLUTION) 解决—(START)开始

    写作知识2:新闻写作“四步基本法”

    1.串“核心要素” ——连缀导语

    2.提“核心人事” ——拟出标题

    3.展“核心事件” ——充实主体

    4.显“核心主题” ——简明语言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中写邀请函的写作知识:

    1.邀请内容最需具体性

    2.依据目的语有号召性

    3.辨识对象考虑身份性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的写作知识:

    开头:背景话题——中间:主题故事——结尾:思想号召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以上的技能知识都是教师在海量阅读同类型文章的基础上,经历比对、勾画、归纳、提炼四个步骤。

    结构化的写作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基础能力也是关键能力,思维的提升要依靠必备的知识,正所谓无“知”便无“能”。

    有效写作知识只是学生提升思维的基础,要想真正训练写作关键能力,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训练,因为,写作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

    策略三: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写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黄厚江老师要我们注重过程写作,即只有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写作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写作教学不能单纯地介绍写作知识,而应该开展大量活动,大量基于写的活动。这个写作过程是把写作变成了一种可教可学的程序,是学生思维活动轨迹。学生经历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叠加式的过程,而非线性单向的过程),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提升应用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经历了采和写的过程:

    写作实践1:就已知的此新闻的内容,你要报道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表达。(1分钟)

    写作实践2:请同学们根据经典课例的启示,再次确定此事件你报道的主题。

    写作实践3:请同学们拟出采访问题3—5个(两分钟)

    写作实践4:写一则人物(事件)通讯稿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写作过程为:

    写作实践1:追问——主题故事

    写好故事是故事型演讲稿的核心,围绕话题写故事,需要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追问图式展开,比如“梦想”,我们就需要追问三个问题: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3.为梦想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追问拟出故事提纲。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请写一两个故事解释一下。为梦想做了哪些事?我们不妨用“标志法”将这些故事做一个合理的排列。(10分钟)

    写作实践2:核心——思想主张

    请你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主张。(4分钟)

    写作实践3:开头——背景话题

    是什么引发了你做这次演讲?请用一段话讲述一下演讲背景,写一个关联听众的有吸引力的开头。(6分钟)

    写作实践4:结尾——思想号召

    写一个鼓动听众的结尾。(4分钟)

    在过程中提供写作知识,作者才会加工转化,最后在技能学习中习得技能,提升表达能力。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意,能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分析感受辛弃疾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愁”的含义。

    在品味词句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对比感受“少年愁”和“而今愁”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辛词的含蓄蕴藉及深远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1161年,金兵第四次南下入侵,愤怒的中原人组织了一支起义军抗击金兵。原本起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不料出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杀了起义军领袖,然后投奔了金人,并且封了官领了赏。有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听闻此事后义愤填膺,立马组织了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敢死队,半夜冲入驻有五万大军的敌军军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听到消息后连声赞叹:“一介书生,于万马军中擒获叛贼如探囊取物,真乃常山赵子龙在世!”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年轻人,便是南宋时期文武双全的词人——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英雄的词作吧。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山东济南,与李清照是同乡,二人合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明确“强”“还”两个音。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节奏。

    3.男生齐读,对照注释,理解词大意。

    四、探究词意

    1.词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哪个字?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字的。

    明确:“愁”字。

    愁=秋+心 古人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天容易产生忧愁悲伤的情绪。

    2. 这几处的“愁”字含义是否相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少年时啊, 本不谙世事 ,为写新词,勉强说愁。

    而现在啊, 历经艰难 ,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

    3. 解读“少年时”

    请女生齐读上阕,说说词人年少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明确:爱上层楼 + 赋新词强说愁

    知识链接:东汉文学家王粲曾作过一首《登楼赋》,主要书写了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了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后人常以“登楼”暗喻“愁”,因而登楼也成了“愁”的代名词。

    “爱上层楼”为什么出现了两次呢?

    运用反复的手法,让诗文整齐有序,充满了语言美。还可以增强词句的语气和情感。

    两个因果关系:因为年轻时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因为登上高楼触发了诗兴,为写点“新词”勉强说了些愁闷的话。

    运用叠句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4.解读“而今”

    请全体同学齐读下阕,谈谈“而今”的“愁”是怎样的愁?

    明确:岁月流转,一个“尽”字,说明愁多,愁深,仿佛包括了这一生的艰难与心酸,说明作者是饱经忧患,愁到了极点。

    知人论世:

    ◆辛弃疾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一生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却处处被朝廷猜忌,排挤,打压,在任不到三十年,被弹劾了六次,贬谪和调动加起来有将近四十次。

    ◆因为写了太多“恨铁不成钢”的渴望朝廷收复失地的词作,四十一岁那年起,被罢免官职,闲居了十年。

    ◆做梦都在带兵打仗,等了二十多年,等到白发苍苍,等到仅存的主战派好友陈亮、朱熹都去世了,还是没有等到北伐的机会。

    ◆63岁,终于等到朝廷让他带兵北伐的命令,当他拼命筹措粮草训练士兵时,竟发现朝廷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气,实际无一人听令于他,最后北伐彻底失败。

    “欲说还休”为什么也是以叠句的方式呈现呢?

    运用反复的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和结构美,与上片的叠句相呼应。

    两个因果:因为统治者不允许他发表救国言论,因为他处处受排挤打压,报国无门,不便直言,愁也无法明说。

    更主要原因:这一生抱负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知音难觅,无人理解,已是失望至极,说了又有何用呢?

    明明要说愁,最后为何说起天气来了呢?

    明确:这是一种言不由衷和故作轻松。一个“好个秋”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看似平静洒脱,实则深沉含蓄,最后变温婉,成悲凉。词人越是沉默不说,越是让人感到愁之沉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5.齐读词作,感受词人之悲凉心酸。

    结语:历史一直在重演,英雄一直在落泪。南宋朝廷攻打金国失败后,杨万里在病中大骂:“奸臣佞作,以至于此。”于第二天病逝。陆游在悲痛中卧病三年,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离开。而我们的辛弃疾,也是在悲愤中撑到了第二年,一天夜里大喊三声“杀贼”后去世。希望大家以后听到“辛弃疾”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是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还要记住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英雄!

    拓展学习:请自行朗读并结合注释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阅读推荐】 《鲜衣怒马少年时》

    【作业】 背诵并默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我们仨》《干校六记》整合阅读之“美丽人生”》
  • 教学设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书写的是"凡人小事",这些课文的选择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小人物"身上的光辉,比如《老王》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既有对文中老王这一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也有透过文本对作者杨绛深入了解,因此,不妨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我们仨》、《干校六记》这两本小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真正理解平等、尊重、命运、同情和人道关怀,触摸一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魅力。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以《老王》这一课文的学习探究,激发阅读兴趣,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熟读精思,打通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渠道,可以让学生能初步体会到以文本助读文本,以阅读推动阅读的妙处,从而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阅读寻踪:通过阅读走进钱锺书杨绛一家,了解一个知识家庭的生活。

    2.片段剪影:通过品读片段学习钱锺书杨绛两人的热爱知识、淡泊坚韧、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3.写作借鉴:体会文本内容细腻真实,将人物精神和深沉的情感都蕴含在文字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的人身自由遭到了限制,你最想做什么呢?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多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一对老夫妻的答案。

    杨绛问钱锺书能不能在窝棚里住下,钱锺书直言物质享受可以不要,但是没有书是过不下去的。1970年前后,年近六十的钱锺书杨绛夫妇所在的文学研究所被分批下放到干校学习,一帮专家教授们跑去乡下学农、学工、学军,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住都很困难,每天还要下地干活,还要"开会"、"学习"。在这样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二人最想做的是能够读书,而读书这件事,夫妻俩坚持做了一辈子。(屏显:两人读书合影)

    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如此执着于读书,这对老夫妻又是怎样的人呢?

    二、走进文本

    (1)勤学求知的智慧之光

    杨绛,原名杨季康, 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其父杨荫杭先生是当地有名的律师,在父亲的熏陶下,她从小热爱读书,父亲曾经问她:“三天不读书怎么样?”她回答说:“如果一两个星期都不读书就算白活了!”后来杨绛想到清华外文系去读书,但当地却没有招生考试的名额,她只能由东吴大学辗转到清华大学去借读。

    钱锺书,字默存,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基博是一位大文豪,担任过清华等多所大学的国文教授。父亲对长子的训诫很严格,读书方面要求颇高。钱锺书15岁就开始系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19岁以外文满分、国文特优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相传这位才子时常在清华“扫荡”图书馆,那么他是怎样读书的呢?

    钱锺书博览群书,也能兼顾专精,有些书会反复读很多遍。他一生究竟读过多少书已无从考证,但是从他遗留下来的笔记中可以找到些踪迹:中文读书笔记就有1.5万页,摘记了三千多种书籍,还有3.5万页的外文笔记摘记了四千多种书籍,读书心得23册,有两千多页。后来他的手稿笔记由杨绛整理出来,便是一部巨著——《管锥编》。(屏显:读书笔记图1)从这一串数字,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的钱锺书?他是文史天才吗?我想,"天才"二字不足以抵消他的努力,他确实有文学天赋,并且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之努力着。钱锺书这样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一学,同学们就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开始做起吧!(屏显:钱锺书笔记图片2)

    小结:在钱杨二人的人生路上,书籍陪伴他们走过或平淡温馨,或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无论遭遇如何,他们始终坚持阅读。

    (2)相亲相爱的亲情之暖

    在清华园邂逅之后,志同道合的两人迅速结婚了,钱锺书考取了庚子留学金,办完婚礼之后,杨绛陪同他远赴牛津求学。异国他乡,意气风发的年轻夫妇也难免要面对重重考验。刚到牛津,钱锺书就与这片土地来了个亲密接吻,磕掉了大半个门牙。

    钱锺书曾经自叹"拙手笨脚"。此后在英国牛津的生活中,杨绛也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先生在生活方面的“笨拙”,不过她总是乐在其中。

    杨绛很爱用"冒险"这个词,在文学世界里肆意遨游的两位文豪,却被生活困住了手脚,日常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在杨绛的笔下,柴米油盐里也充满了乐趣,"出门散步是一种冒险","买菜做饭也是一种冒险",他们一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情趣,哪怕在下放干校时期,也有"冒险记幸"一篇。语言朴实细腻,幽默风趣,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晦涩的词句,这对夫妻是一处宝藏,值得我们一起去书中挖一挖!

    《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我们俩都老了;

    我们仨失散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章的部分,我们看到两人都已经老了,以杨绛先生在老年的一个美好的的梦境背景来进行展开——夫妻二人一起外去散步,有说有笑,不知走到了何处。彼时,太阳西沉,苍茫的暮色中,钱锺书不见了。杨绛四顾寻找,却找不到一点踪影……

    第二章记录了一个"万里长梦",讲述了他们一家人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相依为命。丈夫和女儿相继生病入院,却在相隔很远的两家医院,杨绛常常来回奔波,照顾两个她最亲爱的人。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回忆起来也依然痛苦不堪,因此选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将一家人的音容笑貌,那些实实在在的有趣的细节与梦境相结合,将过于沉重的死亡别离寄托在了梦中。比起奇妙的梦境,那些真实地细节更吸引我们。

    比如,文中写到秋风中柳叶黄落,运用环境描写,用寒柳、秃柳,暗示死神逼近,象征死别、永别。情景相生,悲情不言而喻,含蓄典雅,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典雅的文字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这个简单温馨的小家面对世事的浮沉,仍然保持着“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的朴素愿望,只想相聚相守,各自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最后“我们仨”只余一人,无依无靠,而面对命运的波澜,杨绛始终平和、坚韧,独自吞下所有的苦,执着地在人间寻觅归途。最后一个部分,作者交代了写作缘由,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学者之家的感情至深,窥见了他们充满智慧的美丽人生。

    小结:短短的一本小书,却让我们翻开之后,忍不住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打动最深的还是那平静克制的语调都掩盖不了的深挚的情感。

    (3)能屈能伸的精神之力

    读完之后,不少人会心存疑惑:"我"最亲爱的两个人都失去了,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我"整理钱锺书遗稿出版,还坚持写作,完成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①笔耕不辍,学者的担当。

    假使可以,杨绛也想跟着钱锺书“逃走”吧,然而她深知自己还不能逃,她还要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应尽的责任。

    钱锺书对于杨绛的评价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非常巧妙地结合了看似不相容的三种角色:妻子、情人、朋友;面对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杨绛没有沉溺与悲伤,不但整理出版了钱锺书的手稿笔记,还笔耕不辍,写出了很多作品。这是家人的爱,也是学者的担当。

    ②不畏磨难,坚韧不拔

    在下放干校期间,沉重的体力活动于年轻人来说都很难应对,更何况是年老体弱的夫妻俩,但杨绛从未抱怨,而是在这当中体悟出:“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直到2016年5月去世,杨绛在这世间走过了105载,走过抗战风雨,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受过许多斗争,但是她都坚定地走过来了。

    ③历经风雨,依然故我。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劳动改造,批斗,下放等激烈的政治运动,不少人经受不住身体和精神的折磨选择自杀。而钱锺书杨绛夫妇则不相同,别人写“记屈”“记愤”“记愧”,他们只平静地记录自己的经历,仿佛那些伤痛不曾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

    胡乔木高度评价此书:“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不去夸大痛苦,也绝不粉饰太平。

    "下方记别"讲述了一家人前后几次分别,有一家人的牵挂和担忧,细心收拾的每一件行李里都是温情,也有生离死别的悲伤,女婿得一因为不想编造名单杀害别人,最终含恨自杀。当女儿在火车站送别杨绛时,火车缓缓驶动后,车窗外已经看不见女儿的身影了,杨绛只能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肚里。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怎样的疼痛,又要如何接受和消化,才能以这样平淡的话语来陈述。

    除了分别之苦,干校的生活基本都在劳动中度过,但是杨绛却略去了大量的汗水,记录下了那些苦中作乐的片段,那些有人情味的片段。

    比如《干校六记·学圃记闲》中,钱锺书拿了邮件回来,路过杨绛她们经营的菜地,隔着小溪叫一声,匆匆问答几句,就能让心里感到慰藉。有时候,小溪干涸了,钱锺书可以一跃而过,不用绕道,夫妻两人便可以经常在菜园相会了,杨绛说这“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

    年过六十的老夫妻,两人在分属不同的连队,偶尔才能见上一面,而在杨绛眼中,却把这难得的会面写得缠绵悱恻,充满情趣。夫妻相守,再苦的生活也有盼头,有那么一丝丝甜。不仅有身体的劳苦,还有生离死别的辛酸,面对这样的生活,他们当真就无怨无悔吗?

    《干校六记·误传记妄》里提到解放前,很多人都出国了,钱杨二人明明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而他们终于还是撇不下祖国,舍不得亿万个素不相识却同属一体痛痒相关的同胞,杨绛曾问过钱锺书是否后悔,而两人的选择始终如一。

    杨绛在这本书的结尾处说:"我还是依然故我!"面对一身风雨,这是亲人给她的支持,是知识带给她的底气,才能在这场历史的波涛席卷之时,站稳脚跟,不被任何东西裹挟入洪流之中,依然坚守自己的根基和本心。走过的万水千山,光明与黑暗,动荡与颠簸,都化成了寻常生活里那些细密的针手掌,一一织进人生。人生最美好的风景,不是波澜壮阔的经历,而是阅尽千帆之后,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小结:年少时以书为友,求学路上以书为媒,当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风云变幻,他们却始终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淡定从容走过一生,这是他们所热爱一生的知识给予他们的精神力量。

    三、开卷有益

    一本《我们仨》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学者之家,收获了一些读书方法,还品尝了一杯清新醇香的文学之茶。我们甚至可以由此看到: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简朴而又温馨知识家庭,彼此互敬相守、互帮共济、共担得失。

    本书收获的赞誉很多,但也只有走进文本,我们才得以窥知一个伟大的学者之家的真实模样是那样的朴素而温馨,单纯而低调,也从文字的缝隙里看到钱锺书与杨绛的另一面,学者光辉下平凡的一面。

    结语:开卷有益,读完这本书,也许我们对于开始的那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也能够知道为什么钱杨夫妇一生都爱读书,书籍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是无穷无尽的知识,还有笑对人生风雨的精神力量,以及不受一切约束的真正的自由!希望同学们能够去拥抱属于自己的自由!

  • 《寻花之旅——《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
  • 教学目标:

    1.掌握《朝花夕拾》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2.运用跳读法,了解《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3.感受鲁迅的成长,懂得珍视与重视生活

    教学过程:

    一、任务内容

    一天,柯南在家中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写到:亲爱的江户川柯南先生,我们老板最近陷入了困境之中,他听闻鲁迅先生在遭遇艰难的时候借助一朵极其珍贵的“花”走了出来,现委托你在一天之内帮助我们找到它。

    二、追寻线索

    柯南正在思考,一个神秘人发来了消息。

    神秘人:你们想找那位先生留下的“宝藏”,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能拥有,证明你的能力,才能得到一部分线索进入下一阶段。

    1.神秘人的考验(一):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请翻开下列卡片,获得神秘人的提示。

    提示一: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提示二:1926年3月,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提示三:1926年8月,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因为倡导新思想被校内守旧派排挤和针对。

    提示四:《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全集共10篇内容。其中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

    2.神秘人的考验(二):谜题

    神秘人:你的表现证明了你有能力踏入这一场“寻花之旅”,想要得到鲁迅先生的“花”,请解开下面的谜题,获得下一步线索。

    谜题: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

    答案:“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获得线索:此地无银三百两→(Two,One)

    二组第一位同学的课桌底下藏有一个信封。

    信上写到:温馨的童年用一生回望,沉重的童年用一生告别。

    三、分析线索

    柯南:太好了,锁定目标花的范围了,但是《朝花夕拾》有十万多字,我们只剩下半小时了,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寻找?

    毛利小五郎:你可以先阅读目录根据一定顺序整理出来。

    1.关注目录,归纳整理(目录管窥法)

    (课件出示书本篇目)

    柯南:现在我们已经将《朝花夕拾》以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排列。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毛利小五郎:现在我无法帮你,你可以求助场上最英俊且睿智的人。

    老师:我可以帮助大家,但是需要大家完成两个挑战,每项挑战成功后,你们都将获得助力。

    恭喜你获得技能卡片——“跳读”

    卡片介绍: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引用、语气词等。

    2.挑战:完善鲁迅的童年相册

    鲁迅先生的童年相册有一部分欢乐场景缺失了,请你以《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为例,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中运用跳读法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划线相关内容,同时将批注填入我们的任务清单。小组合作将相册场景补充完整。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趣的场景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挑战完成:恭喜大家完成老师的两项挑战,领取到线索卡片,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卡片放到黑板相应的位置。

    四、还原推理

    1.读小引,回看标题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表面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找到花朵

    柯南:现在我们推理一下整个过程。

    委托人老板的困境......

    大家手中的线索卡片......

    “温馨的童年用一生回望,沉重的童年用一生告别”这句话。

    再加上《朝花夕拾》的内容。

    走出困境的花儿到底是什么呢?

    (花儿=珍贵的回忆)

    五、柯南的话

    柯南:《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到青年的故事,除温馨的回忆之外还有理性的批判,包含了鲁迅先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大家一定要仔细去阅读哦!

    六、柯南的下一个任务

    A、从《朝花夕拾》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B、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搜集写作背景相关资料,细读文本,探究鲁迅的内心态度。

    C、选择《朝花夕拾》中的某一事件,说说鲁迅从中得到了哪些成长?

  • 《《西游记》人物赏析》
  • 【教学目标】

    1.探究“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名号背后的密码。

    2.比较精读,通过孙悟空“三次离开”时的表现,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全面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启迪自我成长。(重点)

    3.学生感悟到平凡的人也能成为英雄(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电视剧插曲,情景导入。

    自从看了《西游记》后,七年级陈明同学成了“悟空迷”,一有空就尽其所能搜索各种悟空的资料。一次,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大家一块帮他完成:

    二、梳理名号填诗句

    任务一:根据名号变化,把“齐天大圣、石猴、弼马温、斗战胜佛、美猴王、孙悟空、孙行者”等填进诗句。

    花果山中一□□,水帘洞天□□□。

    菩提赐名□□□,访师求道漂四方。

    □□□号心不甘,□□□□自己封。

    八卦炉中五行山,搅乱洪荒闹天宫。

    九九功成□□□ ,一路不平妖魔降。

    完成夙愿归东唐,□□□□远名扬。

    三、名号对比辨英雄

    任务二:陈明特别喜欢悟空众多名号里的“齐天大圣”,认为称为“齐天大圣”时的孙悟空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班上不少同学和他的意见不同,认为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 才是真正的英雄。对此,你怎么看?

    1.提问:齐天大圣这个名号怎么来的?(生回答)

    当时的悟空心比天高,得知弼马温官小位卑之时,不觉心头大怒,返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大旗。

    过渡语:当得知又一次被玉帝愚弄之时,他彻底爆发大闹天宫,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叛逆口号。活生生一个反叛者形象。

    2.播放视频:大闹天空

    3.“齐天大圣”的称呼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

    出示课件:

    大圣: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卓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

    2.称帝王

    3.谓极有神通。

    师:天即天子、玉帝,天地。“齐天大圣”之旗的打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不仅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从“大王”到“大圣”,充分体现他依仗自身本领,性情变得急躁,桀骜不驯,妄自尊大,不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与整个天庭为敌。这样的悟空,自认为自己是英雄,这个“英雄”是个人英雄主义

    面对压迫,他只会盲目的使用力量。最终换来了如来佛——五指山和五百年的囚禁。直到唐僧将其从五指山下救出,他开始了踏上漫漫取经之路。

    可是就凭悟空这桀骜不驯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没有矛盾?这不

    1.第一次离开:一走的决绝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2.第二次离开:二走的不舍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胡言乱语,途中更要仔细……”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3.第三次离开:三走的无奈

    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颠来颠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预设】

    第一次离开:桀骜不驯,狂妄自大,不懂尊重,不守规矩

    第二次离开:重情重义,懂得尊重,知恩图报

    第三次离开:对团队的依恋、归属感,敬畏师父,合理解决问题

    问题一:在第一次离开中,通过( ),我看出了( )的悟空。

    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等语句,对人物心理描写刻画,体现了悟空任性、急躁的性格;“将身一纵”“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句,则是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进一步将悟空桀骜不驯,率性而为表现出来。

    问题二:结合二十七回选段内容,思考战胜白骨精,却遭师父离弃,孙悟空对此有何反应,这说明了什么?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不分贤愚赶他走,悟空并不像第一次离开唐僧那样任性,他向师父跪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泪流等情节,都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在一步步成长。

    问题三:悟空的第三次离开与第一、二次有什么明显不同?

    第三次被遣回的孙悟空满心想到的都是悔过,想到的都是自己的责任,他没有半点埋怨师父,反而苦苦哀求,甚至被师父惩罚也在所不惜,遭到拒绝后,他又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第二次表现相比,孙悟空不再鲁莽能够理性的处理问题。可以说,到这里,孙悟空身上逞强斗狠,个人英雄缺点已被修改,取而代之的是超现实的完美英雄精神,这也是被人们所称赞的富有人性美的英雄品格。

    出示课件:

    我们看到了悟空的成长历程:

    从主动离开到被动离开,

    从一走的决绝,到二走的不舍、三走的无奈,

    从回来是为了自己,到回来是为了救师父,

    从任性自大狂放不羁的大圣,到知恩图报、忠诚专一的斗战胜佛。

    (生读+配乐)悟空战胜了妖魔鬼怪,更战胜了自我内心的心魔,取经途中的历练,是他对自我的打磨,对自我的超越,让他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悟空。

    (课件+师读)他不再是那个潇洒的孙悟空,内心有了不舍,有了感恩,有了责任和担当,他把师傅当做自己的亲人,把取经当成自己的事业。

    他还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他,他还是拥有火眼金睛的他,他还是手持金箍棒的他。可是,他更是一个心中有他人的他,是一个能见众生的他。取经是为了天下苍生,把你,把他,都看成了自己,所以悟空终究成佛,普渡众生。

    四、改编歌词诵英雄

    任务三:一首陈奕迅的《孤勇者》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很多人就长沙疫情改编了歌词。陈明看到后内心热血沸腾。也想为他的偶像“悟空”改编歌词。请你帮他改编一段并试着在小组中唱一唱吧!

    五、平凡伟大铸英雄

    任务四:一次陈明在“人民日报”的视频号中看到了86版《西游记》悟空配音员李世宏先生的演讲,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位为祖国奉献过青春芳华的你,都将被铭记!”不少人在视频后写下留言,请你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编辑一条留言。

    总结: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让我们尊敬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斗战胜佛!

    六、作业设计:

    1.朋友圈一展歌喉:请你继续完成《孤勇者》歌曲改编,试着用手机录音或录制视频,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2.请对自己的留言加以润色修改,并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中找到《超级英雄》这个视频,发送自己的留言。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品读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2. 把握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能由亲情之爱上升到对所有弱小者的同情,爱一切不幸者。(难点)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了一个特别的教具。(100元)

    师:“金钱“重要吗?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钱更重要?

    预设:快乐、亲情、健康、生命……

    师:如今的我们都知道“金钱“的重要,但也深知生活中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比如“亲情”。现在,我们不妨将时间的齿轮往前转动,让我们一起回到19世纪末的法国,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法国人如何来看待“金钱”与“亲情”的。翻开书本16课——《我的叔叔于勒》。

    二、 抓称呼 析形象

    1. 抓称呼

    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到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并将其圈画出来。回答的时候说清楚在哪一段落。

    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好,这些称呼你们在读的时候有发现语气的变化吗?

    2. 析形象

    现在,我们分组合作,找出菲利普夫妇是在何种境况下如此称呼于勒的?一起来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1)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齐读)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分析:什么是“行为不正”“糟蹋钱”?

    乱花钱,不把钱当回事,挥霍

    如果你有这样的兄弟,你会怎么做?

    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不同,他们可丝毫没有考虑那是自己的亲弟弟,将于勒送到了美洲去。

    分析:这里注意作者用到的词不是“送”而是“打发”。

    “打发”一词体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冷漠、嫌弃。(有感情地齐读)

    分析:通过再次齐读,大家在修辞上有何发现?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惧怕与憎恶。(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一直如此吗?

    (2)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就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齐读)

    第一封信,于勒告诉我们他赚了点钱,这使“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态度有了转变。

    分析:“一下子”强调了什么?

    “一下子”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之快。(再读)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人物形象?

    虚伪自私、唯利是图。

    (3)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发了财……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男生读)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女生读)

    第二封信的到来使得菲利普夫妇更加坚信于勒在外面赚了钱,并且于勒表示回来后要一起分享财富,所以此时的菲利普夫妇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分析:再读12段,你有何发现?

    菲利普夫妇期盼于勒回来。但与其说是期盼于勒回来不如说是期盼于勒的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虚伪。

    分析:在收到两封信,得知于勒赚钱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又是怎样的心理?

    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地位空前高贵,甚至将其奉为福星。

    (4)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女生读)

    分析:刚才还被奉为福星的于勒这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小子”,从这个称呼的变化中,你看出了什么?

    与之前的称呼形成对比,突出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冷酷。

    分析:母亲为何哆嗦?再次齐读,揣摩她当时的心理。

    有多年的发财梦破碎后的痛心和绝望,有对于勒回来再次拖累“我们”的恐惧,同时也因于勒的谎言而愤怒。(有感情地齐读)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分析: 请一个同学用“暴怒”的语气来读。从母亲的“暴怒”你发现了什么?

    母亲突然暴怒是得知自己被骗多年,发财梦碎后最直接的宣泄方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母亲的虚伪自私,唯利是图。

    分析:观察以上表格,你有何发现?

    “变”: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

    “不变”:金钱至上的观念

    三、 探文章主旨

    1. 小说中所有人对于勒的态度都是如此吗?“我”对于勒的称呼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齐读)

    分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发现?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什么?

    分析:再次齐读。思考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对谁说的?

    创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适时引导)

    “我的叔叔”是对自己说的,强调了于勒和“我”的关系;“父亲的弟弟”是对父母说的,强调了父母不认兄弟,表达了对父母行为的一种不满;“我的亲叔叔”是对整个社会说的,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

    从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品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若瑟夫?

    一个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

    思考:成年后的若瑟夫会变成什么样呢?

    2. 析原文删减部分

    原文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夫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个故事,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分析:原文的开头和结尾写到“我”的同伴若瑟夫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法郎的银币,并表示以后还会这么做。此时,的视角已经是成年后的若瑟夫,他依旧能够用童年若瑟夫充满爱的眼光去对待他人,而且是由对亲叔叔于勒的爱扩大到了爱所有不幸者,也就是由亲情之爱,扩展、上升到了对所有不幸者的人道主义的爱。

    3.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时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真诚相待,彼此关怀,对弱小者有同情怜悯之心,同时希望人们能够上升到“爱一切不幸者”的人道主义高度。

    四、 拓展延伸

    1. 口语交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金钱”?

    钱可以买到玩具,但买不到快乐;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2. 课后练笔

    想象一下,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试写一个300字的片段。

    提示: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三峡》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章,悟情感

    2.疏通字词,析文意

    3.揣摩妙点,品写法

    教学重点:感受三峡奇美的风光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高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进行一次三峡之旅。

     

    二、读文章之韵

    a.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b.读好四字短语的节奏

    c.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三、识文字之趣

    a.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 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b.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小结:带“山”旁的字有趣地体现出三峡山多的特点,带“氵”旁的字集中体现了三峡水的独特风貌。通过这样的趣味识字,我们有了对三峡山水的初步了解。

     

    四、明文章之意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的注释完成对全文的翻译。

     

    五、赏三峡之美

    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___________之感。

    【示例】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给人连绵之感。

    小结:豪情之壮美

    清幽之优美

    悲凉之凄美

     

    六、品写法之妙

    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精炼、视角变化、结构层次等方面去品味郦道元写法的高妙之处。

    【示例】郦道元写法真妙,“清荣峻茂”一词用笔凝练,短短四个字就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图景。

    小结1:三峡清流回旋,高山矗立,怪柏展姿,飞瀑跌落。

    小结2:作者妙笔之下,所写之景,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层次清晰,修辞巧妙,视角多变,大笔点染更让人拍案叫绝。

    (播放视频《三峡沙画》)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七、结语

    愿三峡的美丽风光永远停留在你我心间,愿《三峡》的铿锵音乐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