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叫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2:40:24
  • 《活着(外一首)》
  • 1.活着

     

    人老心不老,活着就叫好

    回首往日篇,沧桑岁月难

    吃的糠菜饭,穿着补丁装

    住宅土坯房,睡着光席炕

    哥弟一条被,睡觉一窝躺

    点的煤油灯,读书借月光

    节省一滴油,分钱也看上

    少吃没有穿,凄惨度日艰

     

    感谢共产党,人民得解放

    生活有好转,年比一年强

    祖国渐富强,生活奔小康

    吃穿皆富有,家家住楼房

    出门就坐车,旅游飞四方

    高兴心里爽,笑声朗朗荡

    活着就是赚,国家给发钱

    感恩共产党,祖国永富强

    我是中国人,——骄傲!

     

    2.随感

    (同学聚会,观旧照有感而发)

    三年寒窗同室学

    纯真活泼一起乐

    毕业分手半世多

    同学之情挂心窝

     

    如今相聚面不识

    再翻旧照深思着

    青春少年激情歌

    霎时变老头白发

    泛黄照片故事多

    苦酸甜辣普成歌

     

    (2021年,8月26日)

  • 《请不要不合时宜地“叫好”》
  • 4月15日晚,巴黎的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面对火光与浓烟中的圣母院,无数法国人与游客在流泪、在祈祷……

    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面对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人们的反应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为人类文明的损失而痛心;另一种是无感;还有一种则是为此叫好,认为这是对法国人参与火烧圆明园的报应。

    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法国的国宝,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对此痛心的人呈现的是超越国界的悲悯情怀。诚然,一部分人由于人生体验的局限,无法对一座远在异国他乡的被毁建筑产生足够的“共情”,因而对此无感,这可以理解。但是,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要说为什么巴黎圣母院会勾起许多人关于圆明园的记忆,似乎也不是没有因由。如果说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是文明之伤,那么火烧圆明园便是文明之痛,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不能忘记的伤痛,是中华民族耻辱柱上永恒的一颗钉子。再加上如今西方国家不但不归还当初掠夺的文物,甚至公开以“八国联军”为主题对其进行拍卖,对中国的文物及民族情感造成了二次伤害。这也难怪会有国人发出“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感慨来抒发心中郁积的愤懑。

    然而“言出有因”并不代表这种言论是正确的。文物的损毁不是哪一国、哪一民族的家事,而是全人类文明的伤痛。而对此“叫好”,就好比在人家病床前或葬礼上幸灾乐祸拍手称快,不仅有失于人性的体面而且有悖于文明。铭记历史不等于沉溺于过往的伤痛,况且永远带着仇恨的眼光看人只会使自己变得狭隘、偏激。永远保持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而仇视其他文明,则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这种言论出现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当下的历史教育。我们在让学生了解史实、铭记历史、培养民族情感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培养其一种就事论事的理性精神,一种超越国界的悲悯情怀,一种跳脱出个人、国家局限的大格局、大气象,使其真正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内涵,使其真正体会到“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与人类难解难分。”,任何一个国家文物的损毁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放下仇恨、敌意、保守,代之以合作共赢,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中华文化中“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基因在当下的表达。面对异国的惨剧,拍手叫好,不仅体现了自我人格的狭隘,也是给当下的国家形象抹黑;而以悲悯的胸怀处世,不仅见证的是个人人格的成熟,也见证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兼容并包的中国正在崛起。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国,请不要不合时宜地叫好。

  • 《为蝈蝈出逃叫好》
  •     蝈蝈出逃了!当时,我着实大吃一惊!以至于差点叫起来。定神稍息,我发现挂在阳台上方的那只竹蔑编织的八角网眼小笼的下角被咬破一个润,想必,姻烟就是由这个洞出逃成功的。“亡姻补笼,为时晚矣……”不知怎的,我竟自盲自语地望着空笼子蹦出这么一句话来,又忍不住“扑味”一声笑出来,借此释放出几分伤感、几分无奈、几分幼稚的俏皮。蝈蝈啊,蝈蝈,你我朋友一场,也算有缘,每日里你为我唱曲解署,我喂你一日三餐,咱们是各有所得。如今,你不辞而别,是获得了自由与快乐,还是将饿死于钢骨水泥丛林之中?生死难卜,前景险恶,真让我这个朋友为你担优啊!

        我无奈地弃下手中本打算喂蝈蝈的毛豆,回房看书。室外烈日发威,37℃,室内空调制冷,20℃ ,真是凉我体肤,舒我筋骨,可我却无心于此,仍惦念着那只可怜的蝈蝈。凉爽的环境特别有利于人的思考。我继续沉思若:为什么蝈蝈要出逃?是它饿了,而笼子里又没有食物,于是咬笼子吃,笼子破了,便自然地钻了出来?有可能!蝈蝈由版子从乡村田园拐卖到大城市,它不知道个中原委,也不住笼子要比城市街道安全。至少在笼子里不会饿死。另外,是不是蝈蝈它不甘被拘缚于一只笼子中而决意要力求重返自由或力求寻找新的生存途径吗?这种可能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行为给了我诸多的联想与启迪—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人怎样活才算有价值?是像笼中的蝈蝈,坐等一日三嘴,安度平庸的生活呢,还是像出逃的蝈蝈,即使前面是暴风骤雨,仍无悔地勇往直前、锐意开拓呢?前者无疑是味同嚼蜡地活着。只有后者才有可能历经风雨见彩虹,有滋有味地活着。如同奋迅在《最先与最后》中所说的“先驱和闯将”一般,要开拓就会有创新。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不断累积、升华的过程。惟有人生价值的不断累积升华才会最终创造一个璀璨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必然要为他人造福、为社会造福,甚至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使渺小的个人变得高大,短暂的生命变成永恒—这才是生命价值之所在。

        蝈蝈当然不会懂得这些,但我们毕竟是人,人和蝈蝈应有原则的不同。由此我又想到和蝈蝈不同的人中间还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的人—哥白尼用生命重塑了人们对空间的认识;牛倾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扭转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爱迪生让人们用电灯照亮黑夜;贝尔面对重。重阻力发明了电话,开创了一个商速的通信时代;达尔文的《天演论》让人们首次系统而理性地认识地球上的生物;道尔顿的“原子论”拨开了徽观世界的大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人类社会推进到相对论时代……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他们的生命无疑是永恒的,他们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是无可估盆的,他们的名字已刻在了人类文明的丰碑上,他们的生命价值也就成为人类生命价值的典范。而他们无一不是“咬破”了安逸的生活之“笼”,去迎击种种艰难的生活挑战。

        耳边一片寂静,没有了蝈蝈的歌唱,我觉得思路更加清晰了。于是我又想到:人生的奉献与索取应该是相对统一的。就像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样,每一个科学家都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不同的是,他们的享用或者索取远远小于他们开拓创新的成果,以至于他们都来不及享用到他们的成果就离开人世了。从这一点来看。难道不就是一种无私的人生奉献吗?同样,在历史上、在当今社会里,有一些人只知道安享现成,不思进取。他们也许在学业上、工作上也很“努力”,为自己的“前途”、为将来的“幸福’“努力”着、“努力”着,其实和躲在“笼子”里“努力”地吃食、“努力”地歌唱的蝈蝈有什么两样呢?

        减克家曾感叹: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这句人木三分的话又使我想到我们正处在豆落年华,必须树立积极向上、树立“咬破。笼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突然我的思索被一阵熟悉的蝈蝈叫声打断。我预感到那只出逃的蝈蝈还在我家!我丢掉手中的书,飞奔到阳台,发现原来是另一只蝈蝈在叫。我失望地转身回房,就在这时,我欣喜地发现那只出逃的蝈蝈正伏在那盆叫不出名字的花枝上一动不动。我喜不自禁,伸手去捉,本以为它会敏捷地跳开,可它却迟饨地蹦下枝干。我看到原来它的左腿断了,于是轻轻伸手把它捉住放进一只盒子里,再去拿来毛豆喂它和笼子里的另一只姻姆。喂完了,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们一同放了。我析祷着它们能获得自由,找到一方栖身之所,找到他们能够舒展身手的天地。

        我为蝈蝈的出逃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