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长袖善舞
【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释义】
指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出处】
《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
解释:乡间谚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就是说,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取得功效。所以国家安定强盛,谋事就容易成功;国家衰弱混乱,计策就难以实现。所以用于秦国的计谋,即使改变十次也很少失败;用于燕国的计谋,即使改变一次也很难成功。这并不是被秦国任用的人智慧必高,被燕国任用的人脑子必笨,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治乱条件大不相同。
【近义词】
多财善贾 多钱善贾
【反义词】
无计营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善于钻营。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范雎的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雎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还有一个人名叫蔡泽,他善辩多智,深谙道家月满则亏的思想。蔡泽早年曾周游列国从师学习并向许多大小诸侯谋求官职,但没有得到信用。后来蔡泽来到秦国,拜见了秦昭王,秦昭王很赏识他,也由客卿而为相国,虽然担任相国的时间才几个月,但在秦国住了十多年,从秦昭王起,经孝文王、庄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号为纲成君。
范雎和蔡泽这两个人,都是所谓“辩士”,就是极有口才,能言善论的说客,他们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司马迁感叹“衣袖长的人善于跳舞,有钱的人会做买卖。”
【造句举例】
老王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自从经商后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到数年已变成富翁了。
别看他什么也做不好,但是他长袖善舞,很快就当上了科长。
【成语】
波澜老成
【拼音】
bō lán lǎo chéng
【释义】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出处】
《杜工部集·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
解释:诗成后没有丝毫的遗憾,诗如波澜起伏,老来独成
【近义词】
韩潮苏海 云涌飙发 汪洋自肆
【反义词】
聱牙佶屈 不忍卒读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诗文气势雄壮。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徐友的画家。从小他家里就很贫穷,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没有钱买画笔他就用树枝在地上作画。长大后,他凭借高超的绘画水平,成为了知名的画家。
徐友非常善于山水画,他的画气势磅礴。但是他的画喜欢埋伏笔,一般人看的话就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但是真正一些画画高手,又会从他的画里看出不一样的意境。
有一次,徐友去常州太和寺游玩。当他来到太和寺佛殿后面时,看到墙上非常的空,于是他提笔就开始在空旷的墙壁上作画。不出两柱香的功夫,他便在墙壁上画出了一幅描绘河水的壁画,并给这副画题词为《清济贯河》。
在这画中有一条长长的大河,这条河蜿蜒盘旋,从山腰上蜿蜒而下,穿过群山,流过丛林,最后归入大海。人们大概量了下,这条河前前后后约有40余丈。
自从太和寺有了这幅壁画后,众多游客争相来参观,大家纷纷称赞这幅画非常有气势。
到了元朝时侯,画评家汤垕来到太和寺,观看了这副壁画后,说道:“大家都看到这幅画的气势,但是这幅画真正的妙处并不在此,因为他功力深厚,笔法老练,线条连绵不断,像波涛起伏,跟水势相结合,互相影响,就觉得越看越奇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波澜老成”这个成语,用来指文章很老练,或者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功力深厚。
【成语】
背城借一
【拼音】
bèi chéng jiè yī
【释义】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尧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解释:您带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邑,敝邑用很少的财富,来犒劳您的左右随员。害怕贵国国君的愤怒,我军战败。您惠临而肯赐齐国的福,不灭亡我们的国家,让齐、晋两国继续过去的友好,那么先君的破旧器物和土地我们是不敢爱惜的。您如果又不肯允许,我们就请求收集残兵败将,背靠自己的城下再决最后一战。敝邑有幸而战胜,也会依从贵国的;何况不幸而败,哪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近义词】
背水一战 垂死挣扎 孤注一掷 凭城借一 破釜沉舟
【反义词】
重整旗鼓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成语故事】
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郤克,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萧同叔子就是齐侯之母为人质,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
鲁、卫两国劝谏郤克说:“齐国怨恨我们了。齐国死去和溃散的,都是齐侯亲近的人。您如果不肯答应,必然更加仇恨我们。即使是您,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如果您得到齐国的国室,我们也得到失地,而缓和了祸难,这荣耀也就很多了。
齐国和晋国都是由上天授与的,难道一定只有晋国永久胜利吗?”晋国人答应了鲁、卫的意见,回答说:“下臣们率领兵车,来为鲁、卫两国请求。如果有话可以向寡君复命,这就是君王的恩惠了。岂敢不遵命?
终于晋军主帅郤克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造句举例】
战势已至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背城借一,拼一拼,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不要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勿背城借一,给自己留条后路。
扬长避短
拼音 yáng cháng bì duǎn
解 释 扬:发挥;避:回避。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褒义 .
出 处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示 例 《萧山农工商联合企业显示优越性》:“因地制宜,~。”
近义词 避实就虚、取长补短.
反义词 因陋就简、以短击长.
扬长避短
拼音 yáng cháng bì duǎn
解 释 扬:发挥;避:回避。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褒义 .
出 处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发扬长处,回避短处,含褒义 .。
示 例 《萧山农工商联合企业显示优越性》:“因地制宜,~。”
近义词 避实就虚、取长补短.
反义词 因陋就简、以短击长.
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意思: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意思: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水底捞针shuǐ dǐ lāo zhēn 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意思: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水过鸭背shuǐ guò yā bèi 出处:
意思: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水火兵虫shuǐ huǒ bīng chóng 出处:
意思: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水火不相容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意思: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水火无交shuǐ huǒ wú jiāo 出处:《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意思: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水火无情shuǐ huǒ wú qíng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意思: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灾祸。
水火之中shuǐ huǒ zhī zhōng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意思: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水晶灯笼shuǐ jīng dēng lóng 出处:《宋史·刘随传》:“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
意思: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水尽鹅飞shuǐ jìn é fēi 出处:
意思: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出处:《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意思: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出处:
意思: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水来土掩shuǐ lái tǔ yǎn 出处:
意思: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水陆毕陈shuǐ lù bì chén 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意思: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水落归槽shuǐ luò guī cáo 出处:
意思: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意思: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米无交shuǐ mǐ wú jiāo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老夫在此为理三年,治百姓水米无交,于天香秋毫不染。”
意思: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水磨工夫shuǐ mó gōng fū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今日撞了一日,并不曾遇得个可意人儿。不想这所在到藏着如此妙人。须用些水磨工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意思:掺水细磨。形容工作深入细致,费时很多。
水木清华shuǐ mù qīng huá 出处: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意思: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水清无鱼shuǐ qīng wú y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注音】qǔ cháng bǔ duǎn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孟子·滕文公上》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扬长避短
【相反词】故步自封
【歇后语】长衫子改夹袄;瞎子背跛子
【英文】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es; overcome one's weaknesses by acquiring others' strong points
【成语故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们的尊敬。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向他请教。他会给人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滕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就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但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只得向孟子请教。
孟子首先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方圆大概有百里吧!如果能够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国家治理得富裕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