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铺满泳池,给像手雷似的球镀上光,也暖暖地覆在我、妹妹和妈妈身上,点亮了那天整个下午。
我和妹妹、妈妈泡在泳池,游了会儿就觉没意思。突然,我脑子像生锈零件被润滑油激活,灵光一闪,冲妹妹和妈妈喊:“咱玩水上大战咋样?” 她俩异口同声 “太好啦” 。我跟泳池老板借了球,讲清规则:用球互相击打,被击中就 “掉血” ,每人有 10 点 “血量” ,没 “血量” 就输,谁 “血条” 撑到最后谁赢!
大战开场!妹妹先放“水中炸弹” 技能,妈妈找不着人,一着急没潜水,被妹妹 “扣血” 。妈妈 “血量” 剩 9 ,忙换位置,刚露头,妹妹射的球就到我手里。我正准备反击,妈妈却念叨:“儿子跑哪了?不管了,先把闺女‘解决’!” 妹妹把球丢来,妈妈接球就把妹妹 “淘汰” ,正得意呢,我从水里 “窜” 出来 —— 我早憋着气在水下换气,就等最后出击!我像三天没吃饭的老虎,扑向妈妈,把妈妈 “打到” 只剩 1 点 “血” ,最后一球命中,我赢啦!
我笑着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没想到我这‘黄雀’吧!” 不知啥时候,天暗下来,泳池里的人影、太阳都隐没了,可这份快乐,还在我心里 “亮晶晶” 地闪着 。
久有凌云志,今上光撷楼。
进得城来,那座庄严肃穆、飞搪浮空的光擞楼便屹立在我的眼前了。那高耸顶端的风向标不时地摆动着,象是在向人们招手,无声地告诉人们:此楼久经风云变幻,阅尽人间春色。的确如此,她默默地走立在十字路口,似乎想把人们也带进历史的长河。
楼基下是十字形通道,从南侧门登楼,拾级而上,便到达约十米高的楼基顶部。四周是半人高的围墙,中间就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主楼了。
底层楼内布满油画和各种挂图。优美的壁画《沧海日出)赫然在目,观之,不禁想起曹操“日月之行,如在其中”的诗句。第二层画廊内布满名人字画、伟人手迹.有茅盾、丰子恺等人的题咏和画卷。画廊内朱德同志的塑像,分外引人注目,引得游人留连喻仰。
东侧飞枪下,镶着一面巨大匾额,上写“光撇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同志的手迹,字形峭拔,笔力遒劲,气势纵横,大有笔扫千山、气吞五岳之势。
扶栏远望,但见城中房屋栉比,烟囱林立,纵横交错的林荫道上,车水马龙,往来不息。古城周围,环湖如镜,湖光水色,美如画图。面对此情此景,不禁诗涌唇边:
一上光撇云水低,荷苇漫漫柳压堤。
渔歌声声逐波去,无限风光在警西。
这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红光照亮大地,早雾伴随着轻烟袅袅升腾,祖国大地的美丽画卷从脚下展开,一直铺向无际的远方。
借着晨光,细看一块碑刻—《光擞楼简介》,上写道:“光撤楼建于公元一三七四年(明洪武七年),历史上经过几次大修,原状仍保持完整。光擞楼初名‘余木楼’,是明初东昌卫守御指挥陈庸为防御被消灭的蒙古贵族统治集团的复辟所建立的更木鼓楼。一四八六年重修时因地命名称之为‘东昌楼’,一四九六年由李赞首次定为‘光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