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延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6 22:14:59
  • 《大连,一座美丽的城市》
  • 我喜欢去北京、沈阳、延安。但我更喜欢辽宁省的大连。

    大连的娱乐场所特别多。如发现王国、老虎滩主题公园、星海广场等。你想看海洋动物,就去老虎滩主题公园。想去玩游乐场的设施,就去发现王国。不过你的钱包可一定要鼓。如果你囊中羞涩,就去星海广场,那里还有小吃街呢。

    大连的美食也很多。如浇汁海鲜、鲜虾拌饭、龙虾面等。大连的美食几乎都跟海鲜有关,绝对能让你馋的流口水。

    大连的博物馆也不少。如大连博物馆、旅顺潜艇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世界音乐博物馆、海贝壳博物馆。如果你是军事迷,就去旅顺潜艇博物馆看一看。里面有各种型号的潜艇模型、潜艇上的导弹模型和潜艇内部。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你还能知道中国潜艇的发展史。如果你时间有限,就去旅顺博物馆和大连博物馆。这两个地方文物齐全,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看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来大连玩呀?

  • 《倾听延安的声音》
  • 我喜欢大自然,更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因为每个声音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路同行,去倾听一下延安的声音和故事吧。

    首先请跟我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的壶口瀑布,下了大巴车,来到了壶口瀑布的堤岸上,耳畔传来隆隆的黄河声音,黄色的瀑布一泻千里,污浊的巨浪一次次、一波波狠狠地拍打在岩石上,水花飞溅,犹如千军万马在愤怒地咆哮。水声是在向世人倾诉着什么吗?我想它在向世人诉说着水土流失的噩耗,向人们不停发出警告:失去了植被的保护,肥沃的土壤变成了河里的泥沙,快去拯救你们的土地和树木!快去拯救你们的母亲河和世代生息的环境!在壶口瀑布,我听见了我们母亲河倾述的声音。

    然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延安河畔,登上了宝塔山,站在山顶,眺望宝塔山和革命老区,郁郁葱葱的树林,百花争艳的花园,这个曾经经历了千锤百炼、战争硝烟的城市,居然可以如此美丽。这时风的声音钻进了我的耳朵,那是风姑娘在松林间调皮地穿梭嬉戏,树叶沙沙作响,风姑娘说:“咦,几十年前那片贫瘠空旷、黄沙飞舞的黄土地,如今居然变得如此美丽。”树木和花草在向风姑娘招手,对她说:“是勤劳的人们用双手把我们带到了这里,用汗水把我们浇灌养育,我们要为延安献上一件绿色的新衣!”在延安的宝塔山,我听见了风姑娘的感慨。

    最后,夜幕降临,霓虹闪耀,整个延安城变成了歌声的海洋。那里有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的声音: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那里也有劳动者的声音: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一起走进新时代!还有孩子的欢笑声,延河水的潺潺流水声,还有远处高铁疾驰的风声……在延安河畔,我听见了悦耳的音乐、纯净的自然之声、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声音。

    此时此刻,坐在窗边,眺望着延安,我仿佛听见了一首自信之歌,也听见了大自然对人们的希望之歌,人和自然鸣奏出一首优美的交响乐。

  • 《瞻仰延安革命·圣地有感》
  • 七律

    北国风光著两问,

    延安灯火照人寰。

    十年伏虎成、奇伟,

    三座移山只等闲。

    弃逸绝尘趋步晚,

    光辉万世颂歌难。

    欲知覆地翻天秘,

    四卷从头仔细看。

  • 《从延安到北京》
  •     在北京城南有一处掩映在绿林中的古建筑群,它就是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齐名的北京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我们—北京育才学校就座落在这昔日帝王进出的圣地中。走进那高大的红色校门,路旁是两排整齐的松树,观耕台、太岁殿、神仓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与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游泳池交臂互立,形成了学校独有的风格。

        我们初一的新生一踏进校门,就感到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悠久历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盗立在学校园中的那座烈士纪念碑,它激起了我们急切要了解学校的强烈愿望。我班中队委员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搞一次“学校历史一日游分的活动。

        决定一公布,立即燕得丁同学们的欢迎。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并且还组织了一个调查组,调查走访了我们学校为革命牺牲了的校友的家属和现在正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模范校友。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光荣传统,以及当年校友学习、生活的情况。调查组的同学把这些情况进行了总结,为同学们了解学校提供了第一份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这天,我们请了校领导和校友们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主会场设在学校的足球场上。下午两点,由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只见一个身穿灰军装,头戴八角帽,手握一本文化课本的“教师”走上主席台。“这不是教历史的张老师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但张老师却依旧神情严肃,他说:“我们学校的开端要追溯到1937年的春天,那时,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爷爷提出开办‘鲁师干小班’的建议,于是在延安延长县举办了‘鲁师干小班,,这就是育才学校的前身。在党的关怀下,她历尽艰辛,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的育才学校。”说着,他拿起一张照片给大家看,告诉大家这是毛主席为鲁小的同学书写的毕业证书照片,同学们都新奇地认真地看着。

        这时,中队长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采用历史旅游的方式,下面请大家按红色路标前进,它将带着你们看到学校历史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高尚。”我们迫不及待地顺着中队长指的方向出发了。

        没走多远,我们听到从附近的松林中传出阵阵嘻笑声,这声音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身着土布衣服的同学在跳绳。女孩子头上一律梳着两个小刷子,男孩则都剃光头。他们的样子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时,一位扮装成讲解员的同学走了过来说:“同学们,这是保小,的军事体育股在组织同学们活动。陕甘宁边区第一保小于1939年5月在安塞成立……”他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保小这段历史。他讲到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学生每天只能吃到小米饭和萝卜条时,一位炊事员模样的人走到前面,他手中端着一碗白水煮面说:“这就是当时学校病号灶的伙食,象这样的面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恐怕不常见了吧?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为我们学校树立了优良的传统。”

         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离开了这一站。往前,路旁的一棵树下一面小红旗在飘荡,旁边的一块箭状木牌上写着:“1941年夏,在延安北门外建立了‘抗小’,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1946年冬,‘抗小,与“保小,合并。”再沿路标向前走,就来到了另一个会场—观耕合。

        观耕台原来是封建帝王观看耕种,奖励农业的地方。今日,在合子上竖着一面黄色大旗,上书;“三校时期”四个大字。旗下摆着两张长桌,上面盖着白布,布下鼓鼓的,不知放着什么东西。讲解员李彤同学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三校,即光明小学、延安保小和行知学校,又介绍了学生的来源及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随后,李彤同学揭开了桌.七的白布,同学们拥上前去一看,啊,原来是一些油灯,水杯、黑板等用具。李彤挤到桌前,拿起一个作业本,这个本很特殊,纸的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质地也不一样,有包装纸、麻纸、宣纸,五花八门。李彤告诉同学们,这是由于当时纸张缺乏,同学们就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装订成本,进行学习,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再看黑板,上面是用烟灰涂抹的,而且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做的。同学们听了都佩服地点着头。这时,李彤用激昂的声音向大家讲述起我们的校友女英雄王涛英的事迹来。他谈到英雄王涛英生完小孩不到两个月就入朝作战,光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同学们听到这里都沉默了,许多同学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在继续前进的路上,中队委龙毅为大家讲述了我们学校烈士纪念碑的情况。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来到了白色的大理石烫金的烈士纪念碑前,一看路标,才知道这是历史旅游的最后一站了。这里有同学们收集的画片、4照片、实物复制品和制做的沙盘等,它反映了我校师生三十多年来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建设学校的历史。在纪念碑旁的凉亭内,有一排木架,上面挂着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等首长为我校题的词。大家肃然起敬,尽心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最后,讲解员高声号召大家要把我校的传统发扬光大,同学们都热情地为他鼓掌。

        这时,中队长随着几个年龄、服饰不同的人走进凉亭。她说:“同学们,这是我们请来与大家座谈的校友。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我校延安时期的老校友项苏云奶奶,这位是华北时期的校友邢立统伯伯,那是解放后毕业的王民培阿姨……”中队长张冰把九名校友一一向大家做了介绍,凉亭内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把校友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白发苍苍的项奶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和几个同学去城外采花,当大家把采来的花编成花环时,不知是谁建议把这个花环献给毛主席。于是,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宝塔山,把花环献给了毛主席。同学们听到这儿都兴奋地问:“当时毛主席说了些什么呀?”“您看到主席是什么样呀?”坐在一旁的辅导员任老师怕累坏了项奶奶,几次想让同学们静下来,项奶奶摆了摆手说:“没关系,同你们在一起,我就是不觉得累。项奶奶一一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邢立统伯伯是当年的大队长,张冰请他讲讲当时是怎样帮助老师工作的。邢伯伯爽朗地一笑说:“好吧。”于是他从行军转移讲到帮助解放军叔叔抓特务,从带领大家开展文艺活动讲到与外校联欢,同学们都听得入了神。他说:“我们做得并不出色,如果没有同学们的自治自觉是不行的,你们大家都很自觉吧?”一句话问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还是王民培阿姨替我们解了围。王阿姨现在在大学任教。她说:“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当时学习的情况吧。那时条件可不比现在,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进行建校劳动”一”她边讲学习方法边介绍老师辅导她们的情况。王阿姨的话使我们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其它几位校友也分别讲述了他们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这时,中队长宣布进行最后一项接力赛跑。同学们来到花园中,先由郭青校长把一面印有“延安边区保小”的旗子授给了苏颖同学,她高擎大旗跑出了花园,开始接力跑。跑到观耕合前,与高举“行知学校”大旗的赵民同学汇合,意味着我校发展到了三校合并时期。经过这样几次传递,“运动员”手中的校旗由一面到六面,绕花园一周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声中,任老师从“运动员”手中接过“北京育才学校”的校旗,庄严地交给了中队长。她说:“育才的旗帜传到你们手中了,育才的光荣传统也要由你们继承下去。现在是八十年代,怎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怎样更好地向前辈学习,都需要你们认真去思考。希望你们用自已的行动去回答,无愧于育才的新一代。”

        辅导员老师的话震动了我们的心,我们走到纪念碑前,大家一字排开,一个个在烈士面前诵读着包含自己真情实感的小诗,然后敬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大家都默默地想着中队长代表大家表示的决心:“我们要继承革命的传统,好好学习,认真锻炼,决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

        最后,大家放声齐诵:别忘啊!延河水,别忘啊!山药蛋。革命传统啊!相传相传,这声音在花园的上空回荡着,同学们都在深深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向先烈致敬。

  • 《延安,你的未来不是梦!》
  • 《写延安大桥的作文》
  •     纯朴的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三十多年过去,我带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小桥呢?它躲起来了?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叮铃,合奏着进行交响乐;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悦图……

        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 // 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岁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

  • 《回延安》
  •     汽车行驶在通往延安城的大道上。我坐在车厢里。明媚的阳光夹着温暖的春风从车窗涌进来;道路两旁的白杨绿叶成阴,在微风的吹拂下,一路欢歌;地里的小麦也早发绿了,在和风下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望着盎然的春景,想着久别的母亲,幸福滋润了我整颗“扑扑”跳动的心。终于,在阳光辉映中,层层相连的窑洞出现了,那古老的宝塔也出现了。它们似乎在向我招手,在呼唤着我的到来。十年来多少次梦回延安,今天总算真的回来了!

        宝塔山越来越清晰了,离母亲越来越近了,真想向着壮丽的山水大声地喊:“母亲,我回来了!延安,我回来了!”一片喧闹的锣鼓唤呐声响起来了,鲜艳的红旗在迎风飘扬,似乎在向我这个远方的游子招手致意。大道前方,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腰里系着红腰带的亲人扭着秧歌向汽车拥来。下了车,我望着一张张亲切又熟悉的脸,多少年存放在心中的满肚子的知心话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只能嗫嚅着和亲人热情握手,紧紧相拥,晶莹的泪花不经意地挂满脸庞……

        鼓声依旧,热闹依旧,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受,又重新萦绕在我的脑际。是啊!延安就是我的母亲,我忘不了养育我的香喷喷的小米饭;忘不了在窑洞中相聚学习,共同进步的日子。是啊!是母亲把我培养成了祖国的赤子,鼓励我去解放全中国……如今,十年过去了,中国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这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中,我有哪一天把您遗忘?

        大家拥着我进了窑洞,勤劳而热情的主人端上了自己酿制的米酒和热辣辣的泡摸。我们相拥而坐,亲人们如蜜蜂回巢,把整个窑洞围得水泄不通。这时,门外进来一个人,听得出他气喘吁吁。仔细一看,是当年那位和蔼的老爷爷,如今,他的精神还是那么矍砾,笑容还是那么灿烂。他见到我十分激动,连拄着拐杖的手都颤动着。好一会儿,他才喃着泪高兴地说:“昨天我梦见……有……鸡毛信来,今天真见到亲人了。”话音刚落,眼眶里的泪水就溢了出来。这时,团支书领进一个人,我猛一看,还真的认不出他是谁了。经团支书介绍,才知道是当年可爱调皮的放牛娃。我打趣地说道:“哟,当年的小捣蛋变大小伙啦,还是社主任呢!”引得大家呵呵笑,社主任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脸上却洋溢着笑。这时,团支书拿起酒杯,邀大家举杯畅饮。酒杯在亲人间传递着,满心的话语在交流着,十年来的大变化在流传着,三千六百天的神话在讲述着。

        走进延安城,一切让人喜不自禁,心花怒放。原来那个小小城市如今已扩大了好几倍;狭窄不平的街道,已变得宽阔平整,两旁还种上了一排排行道树;鳞次栉比的楼房也拔地而起。看着这样的变化,久别的儿子又怎能不高兴和自豪呢?

        延安—革命的圣地,在那宝塔山下,在那枣园的窑洞里,我们的毛主席运筹帷握,油灯下,写下了多少雄文巨著,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我们延安人民又有谁不是今朝的“风流人物”呢?如今,延安人民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今后,将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明天!到那时,再让我回来投人母亲的怀抱,再来品尝那甘甜的乳汁吧!

     

  • 《《回延安》改写教学》
  •     阅读提示

        《回延安》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回延安”为线索,把回延安、忆往昔、会亲人、看新貌、颂功绩五个部分有机地贯串为一个整体。但它的抒情性很强。第一部分扣住“回”字,突出激动之情;第二部分扣住“忆”字,突出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扣住“会”字,突出欢乐之情;第四部分扣住“看”字,突出赞美之情;最后部分扣住“颂”字,突出崇敬之情。“爱延安”是本诗的主旋律,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诗歌一开头便写道:“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这里的“跳”字极力地写出了作者在临近延安时感情激动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接下去“抓”和“贴”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珍爱,对延安感情的深厚和强烈。一个“搂”字,充满着爱抚,流露着欢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梦回延安时心情的极度兴奋。一个“扑”字将感情推至极限,表明了诗人与延安人民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抒情效果。如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回延安”比作“回家”,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和延安的骨肉深情;又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延安母亲对儿女的养育之恩,也写出了儿女对延安母亲的依恋之情;再如“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一“披”一“迎”这两个拟人化的词语,描绘出延安繁荣昌盛的景象,也倾注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又再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时对延安的无限深情。

        诗人正是用了这些精彩、精确、精妙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该诗由一首对革命圣地延安无比崇敬和向往之歌化而成为母子之间亲骨肉一般至情至性的爱的颂歌。

        写作设计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课文《回延安》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述顺序不变,人称不变。

        本次改写仅仅是文体的改动,其顺序和人称不变。改写时。必须按照“回延安一忆往昔一会亲人一看新貌一颂功绩”的顺序,以“回延安”为线索来写。要注意的是,在改写时,不要受课文语言的束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改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扩展、补充:回延安的时候,一路景色如何?“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见到亲人后的表情怎样?亲人们如何欢迎“我”的到来?老爷爷外貌如何?放羊娃的变化怎样?我们见面时说了些什么?延安新貌怎样?“我”看着延安的新貌是怎样想的?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要求穿插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