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两千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03:20:15
  • 《描写长城的作文》
  • 两千年的风雨飘摇,千余次的乱世纷争,改变了神州大地的风貌,但从未改变的,是如同华夏神龙般卧伏的你—长城。你曾目睹了人间悲欢,历经了无数战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你又好似屏障,沉默却又坚定地守护着那一方土地。

    战歌奏响,战鼓擂动,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突破了阴山防守,朝着中原大地袭来。长城以北,黄沙滚滚,战马嘶鸣,无数北方匈奴挥舞弯刀,将来不及逃离的人斩于刀下,万匹战马呼啸而过,大有破关之势,而长城上的弓弩手却早已做好了准备。随着弓弦声响起,一阵阵寒光掠过,无数箭支从长城激射而出,随即,一片血花于胡人中绽放,让成千上万的胡人止步于长城的脚下。

    长城,你是中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面对侵略者时用以击退他们的重要依托。两千年的烽火不休,你承受了无数次刀砍剑刺,用你的身躯抵挡住了匈奴的进攻,保护了你身后的国土和人民。如果没有你,那么蒙古骑兵就会长驱直入,从而一举攻陷中原。如果真是那样,也许后来的历史将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长城,你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同时也是十四亿中国人的骄傲,你的长度之惊人、工程之浩大、施工之精湛都令世人惊叹。可是又有谁知道长城的修建付出了多少代价、多么地艰难呢?

    当年,秦始皇赢政为了修成万里长城,不惜劳师动众,秦朝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都用来修长城了,虽然长城对于二世而亡的秦朝而言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作为当时最为宏大的军事防御工事,它依然为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没有货车和运输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搬运设备,那时的搬运和修筑只能全靠大量的人工,也正是靠着那一双双手的去搬运,花费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才铸就了这如同巨龙般贯穿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修建长城的几百万人里,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来呢?长城是古代人民用生命,用鲜血去造就的,无数人被埋在城墙下,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以血肉为代价,造就了这丰功伟绩,最终成功抵御了侵略着的入侵啊!

    清末,列强侵入,瓜分土地,盗走文物,火烧圆明园,中华人民不甘屈辱,奋起反抗,万众一心,打败了帝国主义,让新中国成立。有人问;这是长城吗?是的,我们心中的长城,是万众一心,是不屈不挠,是挺直脊梁,是民族热血和精气神汇集所成。如国歌所唱,用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长城的存在,也将一次次地激励着后世,激发着属于我们的中华之魂!

    这,就是长城,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仍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仓桑年华,也见证了无数勇士的崛起。这条贯穿中国的巨龙,正在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不断地让中国登入世界之巅!

    长城在,中华之魂亦在!

  • 《读《报任安书》有感》
  • 两千多年前,西汉汉武帝执政时期,在狱中即将被腰斩的任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司马迁写下了一封求救信。

    目光回到司马迁接到仁安的求救信的那一天。我们一同来以上帝视角来预测这样一件事:假如司马迁在接到仁安的书信后,确实在汉武帝面前为任安美言了几句,你觉得历史会如何发展?汉武帝会突然被司马迁感动,然后放了仁安,接着历史上就多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司马迁舍命救友”的故事,我们就多了一种写作素材?亦或是汉武帝直接无视司马迁的话,对仁安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从此这件事就随大江东去?不是说以上两种可能性完全没有,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可能性最大的结局为:汉武帝对一而再,再而三挑战其权威的司马迁忍无可忍,直接送他上黄泉路,历史上再无《史记》,鲁迅的评价中再无一句“史家之绝唱,无蕴之离骚”。那么请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司马迁,暂且不说你身上背负了编写《史记》这样的历史使命,你会去做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反误了你的性命的这样一件事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拒绝。

    我相信在读完《报任安书》后,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哎呀,仁安真是个倒霉鬼,交了一个假朋友,从而得到启发,以后交朋友要擦亮眼睛,得交真朋友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件事结果的造成,除了司马迁自己的苦衷,其实我认为还有任安自己的失误。在自己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他想起了在皇帝身边,自己的很好的朋友司马迁,他将司马迁当做了一根救命稻草,死死地抓住不放,可是他没有意识到,经过李陵事件之后的司马迁,已经开始变得谨慎,慢慢学会压抑自己,而同时,汉武帝对司马迁早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信任,转而变得猜疑,这种火上浇油的事情,司马迁是万万不会做的。他把司马迁想成救命稻草,但不曾想,司马迁自己也就是漫天飞舞的茅草,是无法给任安以支撑的。

    我时常在考虑,编者为何要把《报任安书》放在最后一篇,一定得有一个总结性的意义吧。而我自己,对《报任安书》,也是对《史记》做了一个小结。

    第一个关键词是:怨;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司马迁固然不是圣贤,在遭遇皇帝的不信任,众大臣的排挤,以及身体上近乎羞辱的伤害后,岂能无怨?在《管晏列传》里,他怨自己没有遇上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在《老子韩非列传》里,通过对与自己命运相同的韩非表达同情来说怨,在《伯夷叔齐列传》里,他通过对伯夷叔齐的遭遇而抒发怨。或许有人会认为,《伯夷叔齐列传》中的司马迁,只是阐述了自己写史记的理由,希望自己通过书写《史记》来完成伟业,并没有怨恨包含其中。《诗大序》言:“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作者笔下的人物也包含作者的情感。孔子的《春秋》中同样也有对伯夷叔齐的描写,但只是对伯夷叔齐端正品行的大加赞赏,反观司马迁的描述,他所提出的思考是:伯夷叔齐是否对这个世界心存怨恨,难道我们不可以说,这其实也就是司马迁内心的怨吗?司马迁将这种怨投注到笔下的人物之中,在他的笔下,信陵君魏无忌在魏国生死存亡之际,大破秦军,但最后只落得个“病酒而卒”;在他的笔下,真将军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反,最后却因不愿受辱,绝食呕血而死。无数的爱国人士为国家赴汤蹈火,刚直忠贞,最后却结局凄凉。司马迁设身处地,悲伤他们的悲伤,不满他们的不满,为他们也为自己,道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王朝,最深的遗憾。

    第二个关键词是:勇。之所以说司马迁勇,就是因为他敢于去面对世人的异样眼光。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员工希望得到老板的关注,老人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注。但有时过多的关注也是一种桎梏,特别是那种关注的眼光都带着鄙夷与不屑,像潮水般涌来,无法躲避之时,内心就会达到绝望的地步。流言蜚语是可以杀人的,从心理剧《剧本》所讲述的校园欺凌,到著名女星雪莉因为不可以忍受世人对自己苛刻的侮辱而选择自杀,我们可以想象,在号称开放进步的今天,都有人因为与世界的种种不同而受到人们指责,从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毫无疑问,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所忍受的,一定会多千百倍。而就是这样顶着重重压力为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艰难的活下来,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史记》。这难道还不是勇吗?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里谈到:“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活着往往比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

    再往下深挖一层,司马迁的第三个特点便展现在我的眼前:挣扎。这也是我觉得司马迁真正活灵活现,可以触摸似的原因。他的内心有挣扎。“夫人情莫不贪生怕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他为妻子儿女所困,为人情世故所困,可他终究“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感性战胜了理性,世人如狂风暴雨般的流言蜚语,也没有抵挡住司马迁著写《史记》的步伐,也没有阻挡住他诉说前世今生,揭开历史真相的脚步。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世界虐我千百回,只要以心中理想做明灯,我便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史使人明志,我们要去读《史记》,去了解司马迁,就是为了来从他们身上汲取自身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我们 都能如司马迁一般,不惧艰难险阻,共圆心中志向!

  • 《《世界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 缓缓合上扉页,墨香仍缭绕不绝……

    两千多年前中国国民便以爱国忠君为本,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奋勇杀敌、为国效力;革命期间,中国的危难时期,夏明翰、李大钊等人的保家卫国英雄主义令人感动。如今,花谢花开,我们慢慢苏醒,努力朝繁盛迈进。当国民经济飞速上升时,当看到奥运会开幕全体国人一片沸腾时,当中国国力逐渐变得令人难以忽视时,我心中总是充满自豪、感慨——这就是中国人,这次才是真正的中国!

    而中国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重重围剿中如何走到今天,这,离不开爱国思想、文化精神的支撑。古巴比伦文化的遗失,造成王国的覆灭,以色列即使今天依旧战争不断,但文化思想的印记,给予了真正的以色列传承的可能。

    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能让国人在失意迷惘时开启前方灯塔、走向光明。孙子断足,韩非囚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故述往事以思来者。近代国人柏杨身陷牢狱数载,而文化思想的力量从未让他停下前进的步伐,记下《中国人史纲》。文化思想让他们在忧郁中抽身而退,也正是他们放大的思想,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缤纷多彩、博大精深。

    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更能指导革命、掀起社会巨变浪潮。19世纪后,当法国大革命的自由之火烧遍世界各地时,人们猛然间惊醒,开始倡民主、兴民权,决心推翻君主专制。当民众唤醒自己的思想,争取解放时,是足以颠覆政权的。在一波波斗争中,中国逐渐崛起,马克思主义之光传来后,新中国便燃起了希望之光。

    文化思想也给予民族发展以重大的精神支柱。数千年前的百家争鸣,在辩论争吵声中,文化思想相互交融,各个派家的孜孜不倦,为我们铸造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十字箴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样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于是做一个重礼仪、讲道德、崇尚气节的中国人,成为我们的追求。

    文化思想的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度,是传播的力量,在现代科技大潮中蜷缩的文化永远是一只无生命张力的蓬间燕雀。回想过去的一段日子里,习主席曾就着“课本去中国化”的事件而大谈教育,“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说的是啊,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岂能就此割舍?我们的确生活在现代,但我们决不能抛下这诗词、这优秀文化而盲目向前,这不是中国!这优秀不朽的中华文化、思想精神是华夏民族凝聚的号召,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象征!

    我想在这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的地方,读一句《论语》,感受儒家的崇礼重德。然而,我们似乎太忙,忙着衣食住行,忙着学习工作,忙得没有时间去回顾、去汲取文化思想。现代的人似是浮躁轻飘的,各省状元们扎堆经济管理、各大厂商算计鸡毛小利;也似是被金钱“牵引”, 连校园这最后的净土也已经开始被钱财所侵蚀着,现在很多学校里面的某些“上层人士”已经开始背离其最基本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而过分的迷恋财富,玩弄权术。身为国人,是否应该且行且思这掩盖文化思想的行为?

    优秀的文化思想引导着一个民族永恒的上升,我们需要规范的、和谐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文化思想的力量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根本,愿我们的祖国能插上力量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 《邯郸学步的故事 成语邯郸学步的故事是什么》
  •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邯郸学步的故事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生命不息,爱情不散》
  •  

    人,我们相处了七年,是两千五百多天,也是六万多小时,还是三百多万秒,感觉很长很长。

    爱人,我们相处了七年,比起我们相守一生一世的漫漫岁月,这甚至不算什么,感觉太短太短。

    爱人,我们相处了七年,我悟出,爱是相守,是平淡,是亲情,是陪伴,是包容,是一起变老。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我们确定,遇见了生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人。甜蜜的记忆常常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爱最初开始的时间和地点。七年前的相遇仿佛还是昨天。清楚地记得那个艳阳高照的秋日,一次偶然的联谊郊游,把你带到我的生命里。英俊魁梧、面容清秀的你一身深灰色运动装,一双孩子般纯洁无瑕的眼睛溢满干净清澈的光芒。最重要的是你的幽默风趣感染了每一位郊游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是一见钟情吗?我不知道,只觉得平静的心湖像投入一块小石头微微泛起层层涟漪。从你望我脉脉含情的眼神,我知道:你早晚会和我有点什么关系。

    女人的第六感是最灵验的,很快我知道了“有点什么关系”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爱情”,这是一种从天而降的巧合,亦是前世的修行在今生的回报。今生,你的到来就是为了成全我的爱情。早就明白爱情有许多种面貌,没有特定的理由,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预设的情节,可是幸福来得太快,差点让我措手不及,只是一眼,便许一生,我们瞬间就爱上了彼此。

    相恋的日子,因为有你,每一季都是春暖开;相恋的日子,因为有你,每一天都阳光明媚;相恋的日子,因为有你,每一刻都甜甜蜜蜜。和你在一起时,心里踏实安稳;一旦分开,心情便会烦躁不安魂不守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我们相恋的真实写照。点点滴滴的回忆,都是我心底一辈子最好的珍藏。不会忘记我们手牵手去逛街时你手心里的温暖;不会忘记我撒娇不想爬楼梯时你背我额头的汗水;不会忘记吃饭时你为我挑出我不喜欢吃的辣椒时的细心;不会忘记我伤心难过时,你给我结实的肩膀依靠;不会忘记我鞋带松了你蹲下来为我系上时的专注,不会忘记下雨时我们共撑一把伞,你淋湿了大半身子;不会忘记看电影时你为我擦去眼角的泪花;不会忘记你一个月吃馒头咸菜为我买的戒指;不会忘记我生日时你送我99朵玫瑰的惊喜;不会忘记在电子息横行的年代,你用钢笔写在五线谱上的情书……爱人,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没有生活的艰难,没有家庭的牵绊,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困扰,有的只是两颗相爱的心和无穷无尽的浪漫和激情。

    终于,在亲人和朋友们的祝福下,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新婚之夜你郑重地对我说,一纸结婚证书包含的不是9块钱,而是一辈子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既然牵手,就不要随随便便放手;既然结婚,就不能随随便便离婚,婚姻比爱情更还多了一分责任,你要对我一辈子的幸福负责。当时,我只是为这美丽的誓言感动,却没能理解里面的真正内涵。多年后想起你的这番话,终于明白,恋爱的时候只要有爱情就足够了,而婚姻里需要一个有责任的男人来扬帆撑舵。

    时间能打败爱情,也能够成就爱情。这么多年来,我们看着身边许多夫妻大难来临各自飞,看着很多的家庭支离破碎,看着无数婚姻里的家暴和出轨,看着多少浪漫随着无尽的变数随风飘散……庆幸,我们还守着最初的誓言,用心经营着我们的婚姻,过着平凡简单温暖的生活。

    我们都是茫茫人海中平凡普通的一分子,没有殷实的家境和牢靠的前景,必须为生活奔波打拼。我们坚信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车子会有的。结婚后我们贷款买房,生活一度过得很拮据,你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两份工作,你每天疲惫不堪,看着二十几岁的你,苍老得像三十多岁的人,我的心隐隐地酸疼。当我提出我也要兼职时,你坚决拒绝了,你说,你是男人,要照顾好自己的女人。男人可以劳累,但不能让女人劳累。爱人,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的眼泪决了堤,是你让我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你的责任和担当,永远是我忠实温暖的港湾。

    我是世间平凡普通的烟火小女子,有着小小的虚荣心。我有着和其他女子一样的爱美丽,爱漂亮衣服。每次逛街,只要我喜欢的衣服,无论价格多么昂贵,你都会主动给我买;我喜欢的化妆品,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掏钱。你说,你要把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别人的老婆有的,你也不会让我受委屈。可是你自己却很少买衣服,即使买,也是在农贸市场去挑选。被你包容着,被宠爱着,被放纵着。风来了,你挡;雨来了,你遮。你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而我忽略了你的感受,你的存在,你的需要,你的关怀。

    因为劳累过度,有国防素质身体的你生病住院了,病得很严重,甚至面临着一次生死的考验。当医生把你抬进手术室的一瞬,我才知道,我对你是如此依赖,如此依恋,不能没有你。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办?一道冰冷的手术室门,像远隔千山万水,担心里面的你到底怎样;一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等待,从来没有发现时间如此难捱。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冷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害怕生命中从此没有你。我多想替你分担痛苦,可是我只能祈求上苍保佑你。终于手术室的门打开了,护士把你抬出来,谢天谢地,手术很成功。看着面容苍白、身体虚弱的你,我心疼得泪如泉涌。你的麻药药效还没有过,处于半昏迷中,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你喃喃地自言自语:“宝贝,不要哭,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回家。”那一刻,神志模糊不清的你想的是带我回家;处于生死边缘的你,还安慰我不要哭。爱人,你的生命中只有我,何曾有过自己。要多难得,我才能遇到对的人;又要多幸运,我才能爱到对的人;要前世回眸多少次,我才能在芸芸众生里,成为你妻。

    牙齿和舌头天天相处,可是偶尔牙齿还是会咬到舌头。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夫妻,照样会有摩擦。我们有过面红耳赤的争吵,有过或多或少的埋怨,有过无理取闹的猜疑,有过痛苦挣扎的犹豫。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在乎彼此,我们想要好好经营婚姻。所以,所有的不好我习惯遗忘,所有一点一滴的美好我铭记于心。记得你把冒着热气的早点摆上桌才叫我起床;记得记得我父亲生病时你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积蓄;记得朋友送你的茶叶舍不得喝,拿给我父亲;记得母亲生日时我出差,你买了蛋糕买了礼物去看望;记得你获奖的茶杯舍不得用,送给我父亲;记得你假装不知道我周一至周五偷懒不洗衣服,而默默地洗完;记得我不想进厨房时,你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记得我不想光顾菜市场时,你买菜回家;记得我不想做家务时,你高兴地洗碗拖地;记得我在电脑前写作时,你悄悄地为我泡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经过了生活琐碎和无情岁月的打磨抛光,我们明白,婚姻是相守,是平淡,是包容,是理解,是付出,是亲情,是陪伴,是一起变老。

    其实我们都很喜欢小孩,盼望有一个我们的孩子,但因为工作的原因,结婚多年我们一直不敢要孩子。如今,工作的问题解决了,很想为你生一个孩子,眼睛像你,鼻子像你,耳朵像你,眉毛像你。当生命里浸润了爱情的色彩融为一个新的生命时,相信我们的爱情价值会更高,婚姻会更加完美默契,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人生会更加有滋有味。

    爱人,我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金钱名牌的奢侈,没有风花月的浪漫,有的只是一汤一饭的简单和冷暖相随的相互扶持,这已足够。未来的岁月里,不管荆棘几重重,风雨多无常,道路多坎坷,我都愿意陪着你慢慢变老,即使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牙齿脱落,眼睛昏花,耳朵发沉也不分开。

    爱人,生命不息,我们不离,爱情不散。

  • 《邯郸学步的故事》
  •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夜深.花眠》
  • 两千多年前,杏坛之上,面对莘莘学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文圣孔子提出了“唯仁”的思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一切是否依旧如初?

    纵观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在人文和科技之间苦苦思索探寻却难以做出选择。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1986—2005年期间,国家累计投入863计划330亿元,承担863计划研究任务的科研人员超过15万名,约有500余家研究机构,300余所大专院校, 近千家企业参与了863计划的研究开发工作。当时,中国的国力还并不是太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有人质疑:国家那么多钱投入科研有意义吗?还不如用那些钱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面对质疑,邓小平做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63计划经过20多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那些偏远地区、大山深处贫困村庄里的孩子们,终于不会因为贫穷而辍学,不用再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崎岖泥泞的山路到邻村求学。每天清晨,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会与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一起,飘荡在村庄上空,就就不会散去。 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也会在各种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还记得当年希望工程中备受瞩目的“大眼睛”吗?她就是典型的例子呀!可见,科技进步能够促进人文的发展。

    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暴露出来,如资源的短缺,能源的危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道德的沦丧等等, 有关高科技犯罪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有些人自恃计算机水平高超,肆意入侵信息系统;在网上传播“病毒”,令不少计算机陷入瘫痪。他们甚至利用“黑客”进入学校的试卷网页盗窃试卷。再例如,实施网络诈骗,只需在网上发布一条虚假产品信息,并公布一个银行账号,就能在短时间内骗取各地网民的大量钱财,与传统诈骗相比,既容易得手,又见效快,且风险更小。还有,有些人利用电脑合成技术,伪造证据,进行敲诈勒索,伪造假文凭、假身份证等证件骗取钱财,有的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技术赌博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这部分人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都想出名,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名誉和信仰。当人心越来越复杂,我们或许会想念从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单纯日子。但仅仅是想念,因为我们不可能返回过去,可这又是谁的错呢?是科技进步的错吗?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人文变成如今这副模样?或许是人类自己吧!没有抵抗住外来诱惑,没有坚守住自己人格的底线,没有遵守社会的规则......很多原因浮出了水面,可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是由于科技越来越进步,但是人们内心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造成的,造成了科技与人文的暂时脱节和分离。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中,出现了很多科技高超而道德低下,物质富有而精神空虚,生活优裕但感受不到生存幸福,手握大把钞票而精神上却无所依傍的科技奴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硕果丰收,黄叶飘飞的季节,党的十八大召开了,在浩浩荡荡的人流中又掀起了关于人文和科技的讨论热潮。它所倡导的求真务实,是对人文的尊重,以人为本永远是科技发展的中心和目的。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工具,它本身无所谓善恶。科技进步与人文的关系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为人文提供物质条件,人文为人类社会提供精神保障,科技能保证人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而人文则能保证科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得到正确指引,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在当今社会,虽然出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分离的现象,但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利用人文因素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并克服高科技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使人与自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只有处理好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他们才会像并蒂莲花,各自闪耀出自己夺目的光彩。

    可有时,我又不禁隐隐地担忧,担心人的价值会在片面追求科技发展和膨胀的欲望中淹没,害怕科技发展中金属的冰冷和人性的逐渐冷漠会摧毁了人文之花。如今,只有坚守自我,才能守住人文,守住人性,守护心中的那盏明灯。只恐夜深花睡去,放烧高烛照红妆!

  • 《人文与科学——相互促进的力量》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在腥风血雨的时代大幕偏僻的角落里,屈原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敲打在古往今来每个人的心头。斗转星移,寒暑交替,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被记住的永远是辉煌和宏大,是胜利者恣意妄为的笑容;被遗忘的永远是卑微和平凡,是底层人民千百年来受的苦难。玛丽•尤肯达修女出生在被饥饿和贫穷包围的非洲大陆,在目睹了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的痛楚后,她向美国航天局局长施图林格发出了愤怒的质问:“为什么!为什么在地球上还有儿童因为饥饿死去时,你们却要费数十亿美金去探索那和我们毫无关系的火星?”是的,当非洲的孩子们还嗷嗷待哺,而他们的母亲只能看着年幼的生命从怀里消失时,为何那些科学家却一掷千金,花费可以挽救无数生命的金钱去开发那看似毫无意义的项目?

    施图林格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讲了一个400年前的故事——显微镜的发明。他的意思不言而喻,他现在所做的,正是出于一位科学家对全人类的责任,他义无反顾投身科学的海洋,用自己的一生为人类点亮前进的明灯!读到这里,我的心弦被轻轻的拨动了一下:是谁错了?是修女吗?不,她所关心的是千万生活在地层的人民,是一种慈母般的,她的质问或许太过严厉,但却是那颗悲天悯人的心逼迫她发出声音:那是施图林格吗?也不是,他关心的是如何为人类开拓新的天地,这是一种无言的大爱。

    人文和科学的交锋自古有之,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候科学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性而不得不牺牲人性的行为。翻开历史的长卷,它们无处不在:就拿长城来说吧,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蜿蜒在塞外的大地上,所有的中国人也都知道:始皇帝征发大量民夫修建了长城,甚至因此失去了国家,每段城墙下都埋藏着修筑这一浩大工程的匠人们,他们也有家庭,也有着凭借勤劳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可这些被一道道无情的命令所打破;他们把生命交到了这几乎寸不生的塞外,活着的时候在监工的皮鞭下残喘,死后也只有漫天黄沙作冢,只有如血的夕阳为他们送葬。很多人在读到这段历史时便情不自禁地诅咒着暴虐的统治者,可是当我们继续翻阅历史时会发现这样一些史实;长城在中国古代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以此为依托对少数民族进行防守反击!是统治者们做错了吗?不!若没有他们冒着亡国甚至留下千古骂名的风险所建造的浩大工程,哪里会有“烟柳画”的江南水乡,哪里会有幸福安康的古代盛世,哪里会有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

    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没有了年复一年残酷的战争,但我们的身边类似修女和航天局局长的矛盾却越来越多。是研究科学还是关注人文?到底哪一个会让我们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争论,人们纷纷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我们没有权利妄加评论,但我认为,这两者事实上并不矛盾,反而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促进的。我们还是从历史中寻找到了例证:在近代社会的起始,人文和科学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直接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后来在这场影响全球的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被进一步阐释,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人文精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科学和人文在历史上便有过伟大的结合,它们共同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如果环顾我们的四周,它们的重叠更加一目了然:神舟飞船带上太空的种子,经过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们仔细研究和培育,产生了“太空玉米”、“太空辣椒”等农作物,不仅使人类在战胜饥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由于饥饿引起的人道主义危机;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在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士兵们因伤口感染而死去的惨景后,怀着一位科学家济世救人的责任,潜心研究,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明了青霉素,他的发明至今已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玛丽修女和林格局长的争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他们分别所从事的崇高事业,在根本上并不是对立的,当他们的事业重叠交叉时,才是全人类的福祉。

    马克思说过:“我们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一点论思想,即形而上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辩证法。”在科学家和慈善人士的奋斗中,自然有着各自的重点,科学家努力研究造福大众,慈善家乐善好施赈济贫民,但是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滑向一点论的借口,慈善家可以通过资助科学研究来间接赈济民众,而科学家可以通过节省科学经费、捐献自己的奖金来直接帮助贫穷的人们。尤其是作为科学家,既需要一颗冷静的、理性的心来帮助自己向上攀登科学之巅,否则便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家;亦需要一颗火热、感性的心来向下俯身关心疾苦大众,否则便难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夜阑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时刻荡涤着我的心,再次看向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滚滚洪流中科学与人文,理性和人文交织的促进的力量,看到的是底层人民千百年来受的苦和痛,他们为当时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而我们后代正是享受着前辈血泪堆积起来的人文成果!科学,人文相互促进,它们正是让人类走向幸福的动力。

  • 《极微极小和极高极远》
  • (一)先知

    时光溯延回到两千多年以前的那个夜晚,希腊的夜色很美,繁星漂浮空中。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微微仰起头,出神地望着星星。

    从残缺不全的泛黄史料中,我们无法得知这个潦倒的商人是怎样在繁华的米利都港口开始自己的哲学之路。我们亦无法得知,他是怎样毅然地从事当时看来毫无价值的研究,如从金字塔的影长推出日月半径、将尼罗河谷人早就烂熟于心的几何规律总结成章并详细证明。在当时人们的眼光看来,他,是一个只知仰望星空、不知脚踏实地的孩童。

    然而我们知道;这个目光幽深的年轻学者通过精确的计算,预测出下一次日蚀,尽管当时无人问津;他经过敏锐地观察和运算,预测出旱季和雨季给农民提供日历,尽管人们不以为然;他经过细致地思考,提出万物皆有灵的学说,尽管当时众说纷纭。

    于是时间可以证明,孩童的仰望星空带来的,是后人不知多少步的脚踏实地。

    作为最早的科学家,泰勒斯的伟大在于敢于人先,他敢于步入一个新的起点。他不认为自然规律会是人,抑或是神灵意志使然,冥冥中定有基本的必然规律。他说:我所研究的不是事物应该怎样,而是本来应该是怎样。因而他主张对各种思想主张持宽容态度。

    “人生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心灵深处的宁静平和,而心灵的宁静则有赖于对客观世界的真正理解。”

    让泰勒斯告诉你,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本就共生并存。空有的人文情怀没有科学精神的补充就会盲目肤浅,而真正的科学始终建立在人文的基础上,极高、极远,向璀璨的夜空发展。

    (二)“人文主义”的狂热者

    神说:要有光。

    于是中世纪的基督徒们虔诚地记录下来这道圣谕,连同每一次起伏、每一声喘息、每一个眼神。他们热情地传播上帝的福音,却几乎忘了它本身的意思。

    罗马教会的初期是一个极好的“救济院”,日耳曼入侵战争的受难者都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得以安稳。社会弱势群体望着拔地而起的医院学校,救济所,抑制不住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从此教会的队伍空前壮大。

    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教会孜孜不倦地扮演着一个既严厉又仁慈的父亲角色。他的语气可以像《十诫》那样不容商量,却也可以如水温柔,讲述上帝创世的伟大。俨然,几世纪的时间里,教会已成为真理的代名者,不容置疑。

    然而,却偏偏有人不愿就此沉默。他们怀疑着、质疑着。于是十七世纪的几个年轻人成了举世瞩目的牺牲品。一个被迫放弃自己观点、被囚禁终生;一个随着石柱一起烧得火红,像一滴水一样蒸发。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河谷的破麻袋里藏有多少消失的生命

    尽管中世纪的教会确确实实有过辉煌,但对于科学的不宽容、对个性的不屑一顾却注定了它的自食其果。如果是人文主义维持社会的稳定,那么科学则使心不断丰富充实。

    (三)科学主宰一切的时代

    当看到那个细小的纺锤能够轻轻巧巧地一次纺出八根线时,白发苍苍的棉纺织官员喜悦地直拍手掌。“这下我们可发财喽!”

    发明者哈格里弗斯在一边垂首站立微笑不语。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这无意间的一脚竟成了工业革命的原动力。然而天边却真的出现了蒸汽机的浓烟,滚滚沉沉。从此火车吹着汽笛将世界领入新的时代。

    生活似乎越来越容易了……好像以前一直都是场梦,现在才刚刚开始现实的生活。富人们大声嚷着讨论“上层社会”的豪华聚会,声音又大又刺耳;信手抓起“长棒”就能听到远方的声音,仿佛那人就在身旁;看沉沉日暮,然后电灯刹那将黑夜变成光明……

    由于某种原因,工厂的机器接二连三地出着故障,最后干脆完全损坏。工人悲哀地发现,无论怎样卖力却仍越来越穷。资本家们腆肚子微微笑着,不闻不问。

    穷人饿着肚子怔怔地坐在屋门前,想着下一顿的黑面包。远处电灯将城市映得惨白。

    于是我们便知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冷的。没有人文作基础,那极远极高的科学只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四)极微极小和极高极远

    坐直身子尽力向投影望去,想从蒙蒙的图片中寻到一丝存在的痕迹。留大胡子的马克思轻扬下巴,骄傲地微微笑着。我们不知微笑下是什么。也许争取人文主义的确是极微极小的光芒:它决不遗忘任何一个人,尊重并且宽容。这小小的光芒真能将社会连成耀目的太阳。

    在单薄的演草纸中抬起头来,微微有些眩晕。抬头,略略反光的黑板上绽放出大片大片的算式符号的。老师极认真地说,对于科学的追寻和研究永远不应有尽头,它极高、极远。是夏夜星空闪烁的深邃与神秘。

    阳光下的尘埃四处飘散,光和阴影衬着大和小——

    极微极小是人文主义,它注重我们个性的发展,它强调人的意义。尽管极微,尽管极小,但若没有我们定然涣散不堪。

    极高极远是科学精神,它思考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致力于探索未知。尽管极高,尽管极远,但若没有我们定然停滞不前。

    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总是相得益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天,我们就要毕业》
  • 六年,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么转瞬即逝,两千多张胶片已成为历史,成为记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镜头,一场场荡气回肠的画面,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片段,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在时光轴中穿梭,两千多张胶片已呈展在大家眼前,但这场电影没有所谓的“回播”,真正的回播已深深地烙在我们脑海深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们即将告别小学六年的生活,心中千万个舍不得。舍不得含辛茹苦教育我们六年的老师,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绿如茵的校园,舍不得窗明几净的教室......

    每每望着小学最宝贵的一张,上面写着“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2012届六二班毕业合影”的胶片,总是仔细地端详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曾多次在想,将要离开母校的那一刻,望着美丽的校园,会不会潸然泪下;抱着相处多年的同学,会不会泪如泉涌;相拥深我们的老师,会不会泣不成声 ······

    若干年后,分道扬镳的同学再聚首,可以自豪且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童年,我们爱过、恨过、哭过、笑过、吵过、闹过、踢过、打过、年轻过......

    再见,亲爱的老师;再见,可爱的同学;再见,美丽的校园。

    明天,我们就要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