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博物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09:51:33
  • 《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今天我们去参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据说是一个农民打井时发现的。秦始皇陵距今2200多年,里面有藏品7000多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有很多景点:有秦始皇兵马俑坑、有秦始皇陵、还有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了二号坑。走进去一看,本以为下面很多兵马俑,结果一个都没有看见。正在纳闷儿的时候,爸爸告诉我,兵马俑都拿去修复了,因为埋在土里很久了,兵马俑一个个都碎了,只有一个保存的很完整。于是爸爸带我去看那个俑,那是一个跪射俑,只见他右膝跪地,他手里拿着的弓弩已经腐烂了,掌纹却依然根根分明。他的鞋底平平的,鞋底的纹路也清晰可见。铠甲一层叠着一层,连头上的小辫子都很分明。他的表情严肃,好像在时刻守护着地宫的安全。古代的工匠工艺多么精湛啊!把兵马俑刻得栩栩如生,让人叹服!

    离开二号俑坑,我们来到了一号俑坑。一号俑坑里有很多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各个兵马俑形态各异: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长矛,还有的拿着弓弩……他们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个人都面向正前方,眼神坚定,好似随时听从指挥,去征服六国。

    游完“秦始皇兵马俑”,我们坐着电瓶车游览丽山园。我们先去了9901、0006号陪葬坑,里面的陶俑都放在博物馆里了。那些俑的风格、服饰、装束与兵马俑截然不同,都是一些百戏俑。

    我们坐着电瓶车路过秦始皇陵封土堆,远远望去,整个封土堆呈长方形,下方就是秦始皇的陵墓。

    参观完封土堆后,我想:当年的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给中国人民种下了“大一统”的种子,把华夏儿女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我觉得秦始皇真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 《扬名中外的越窑青瓷》
  •     如果有一天你跨人南京博物院,你一定会立刻被一件件青翠欲滴的青瓷所吸引。其中一只四膝着地作卧伏状的1700多年前制作的青瓷羊,更是显得超凡绝伦,它高约23厘米,长约32厘米,昂首张口,两眼直视前方,一对小而弯的羊角环绕在脑后,仿佛在聆听牧歌。纤细的腿与肥硕的身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全身匀净光滑无瑕,线条清晰明快流畅,不时透出幽幽青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誉越窑青瓷的脍灸人口的诗句。只不过陆龟蒙所称颂的是唐代的越窑青瓷,而它则是三国孙吴晚期越窑的作品,两者相较,它又早了500-600年。越窑青瓷的悠久历史和工艺技术的高超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从考古调查看,上虞是我国最早的瓷器生产中心,以曹娥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上虞窑也是越窑的主体。近年来,境内已发现古窑址四百多处,上浦乡小仙坛窑址出土的瓷器证明早在东汉中晚期,上虞便已烧制出成熟的瓷器,取得了我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期生产的青瓷质地精美,釉层晶莹透澈。可见,唐人所谓的“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早在东汉就已形成了。

        历史进人三国两晋后,迎来了越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国鼎立后,南方的孙吴政权为与北方的曹魏抗衡,便大力发展农业。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上虞的制瓷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窑场的数量猛增到140多处,生产器物的种类也大大增加,常见的有碗、钵、虎子、狮形器、羊形器、灯、耳杯以及谷仓等成组的明器;瓷器的装饰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器物表面印的纹饰从东汉简单的几何形纹发展为网格带纹、云气纹和联珠纹,并贴上各种神兽、人物、佛像等,从而摆脱了原来呆板、僵硬的艺术格调,使艺术造型的美在适当的艺术夸张中充分表现出来。生产的青瓷富丽而充满生气,呈现出一种清莹如碧的典雅色调。最为典型的便是上虞县东关镇出土的一只蛙形水注,整体是一只蹲伏的青蛙形象,背部有进水管,腹部圆鼓,蛙头前伸,前足棒着一只钵作饮水状,后腿则弯曲紧贴腹壁,造型优美别致、妙趣横生,与上文的青瓷羊形器同是其中的珍品。

        南朝、隋朝至唐初,由于政治的不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凋敝,越窑出现了短暂的低落。经过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后来的“开元盛世”,到了中唐,越窑青瓷生产又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开始进人它的大繁荣阶段。这种繁荣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诗歌是唐朝的丰碑,与之同时兴起的越瓷理所当然地成为骚人墨客们讴歌的对象。“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把滋润精美的青瓷茶碗喻为“类玉”、“类冰”,并以越州所产为上品。皮日休更是把它比成了天上仙品,赞美它“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据对出土越器的初步统计,这个时期的日用器就达几十种器类,_上百种形式。此外还有狮、狗、鸟等艺术性很强的动物造型。也有被制成筒瓦、墓志、助乐器的,真可谓名目繁多。到了唐代晚期,又开始流行在器物上刻花纹、镂雕、印花、堆花等多种装饰手法,使越瓷显得更为精巧美观。

        从唐代开始,越窑青瓷还大量运销海外,形成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贸易,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陶瓷之路”。东亚的日本和朝鲜,东南亚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南亚的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甚至非洲的埃及、坦桑尼亚,都发掘出大量越窑青瓷的成品或残片。由此可以想见,唐代至北宋的越窑青瓷沿着“陶瓷之路,源源不断是往亚非各国的盛况。这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今天发展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提供了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