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中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8 11:21:00
  • 《寻茶记》
  •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福建的武夷山不仅是世界双遗产茶产区,而且是典型的烂石茶产区。

    这次假期我们慕名来到武夷山,顺便拜访一下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树。

    我们来到武夷山下,抬眼望去,上山的路就像大自然用一柄巨斧在一座大山中劈开了一条道路,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我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山,竟发现在山崖的平台上顽强地生长着一些茶树和竹子。清代的郑燮曾经有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原来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不只有竹子。

    沿着山路的石阶而上,我们远远地听见了泉水叮咚的歌声,歌声虽然不大,但是十分好听。没走一会儿,就看见一条大瀑布从天际倒挂下来。泉水冰冰凉凉,甘甜凌冽,喝完浑身为之一振。

    在去往大红袍母树的路上,我们见到了许多母树的“茶子茶孙”。这些茶树的名字好有趣: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和半天妖。水仙不是一种花么?肉桂是香料的那个肉桂么?还有半天妖,这是什么玩意儿?茶树的名字也太奇怪了吧!

    就在我们走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树。关于大红袍母树,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赶考书生路过武夷山病倒,又因被天心寺和尚用母树制作的药物所救。书生高中状元,为表感恩,将御赐状元红袍披在了茶树上,因此得名大红袍。

    武夷山的茶之所以好,科学的解释是烂石具有优秀的排水性:茶叶在生长期既喜欢水分滋养,同样也害怕水分一直排不出去导致烂根。这类的风化土壤一般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是茶叶生长不可或缺的优质养分。

    这趟旅程,欣赏了美景,增长了见识,我还吃了大红袍冰淇淋,这次旅行很值得回味。

  • 《教育心得|教育人的思与诗》
  • 刘铁芳教授在《守望教育》中说:这个世界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

    且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用思辨的理性,用诗意的情怀,在基础教育的天地中,踏出如歌的行板,守望着教育的幸福!

    题记

    思辨如一茎嫩芽,绽放新绿滋生希冀;情怀如一汪清泉,驱走倦怠浸润心扉;理想如一团火焰,照亮前路温暖灵魂。历史的车轮承载着文明奔跑,因为教育而更远,留下的那道道车辙,就是教育人的诗行。

    新冠疫情带给教育的思考

    庚子新春,新冠疫情袭来,我们被迫摁下生活的暂停键,躲进小楼。世界瞬间变成灰色,生命仿佛重回起点。如今,一个加长版的冬天已然远去,烟柳葱绿,夏花绚烂。多彩的世界告诉我们,再深重的苦难都会过去,阳光终会迎面而来。

    这个“冬天”,我不仅看到了疫病的残酷,也看到了“逆行者”最美的背影,普通人动人的坚守。作为一个教育人,抗疫的胜利,带给我的不只是感动和震撼,还有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困住了我们的脚步,但没能困住我们的思维。迷茫和焦虑过后,发现原来能自由选择是多么宝贵。如同教育,如果我们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不是站在他们前面牵引,而是站在他们身后,活成一束光,去照亮他们自己选的路。那么,生命将五彩缤纷。

    因为疫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平常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却常常忽视教育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重视公共安全。曾以为教育的阵地只是课堂,其实,还有繁杂的社会和广袤的自然。只有走进大自然,亲近动植物,与真实的生命相伴和互动,学生的内心才会产生温情、悲悯、仁爱、体恤等情感,才能真正理解“存在即合理”的深刻内涵。

    疫情期间,孩子们离开了教室,从书本中走出来,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世界,教育依然热火朝天,呈现了更多的方式。“居家学习”可能没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造的班级授课那么高效,却呈现出了教育最本真的样子——自主学习,发展个性,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人的诗和远方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尽管近在海边,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

    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教育是什么?教育即陪伴、教育即引领、教育即唤醒。陪伴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共享教育的温情瞬间;做教育的点灯人,照亮学生成长的路;唤醒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赋,以爱育爱,静待花开!教育人最大的幸福便是能抬头仰望自己的学生远走高飞!教育人的诗和远方就是与学生一起分享有温度有幸福感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与理性

    教育的理想就是为情怀而教。

    教育人的情怀是以爱育爱,爱满天下,因爱携手,与梦同行;教育人的情怀是让生命之花自由、独立、健康、热烈、灵动;教育人的情怀是在历史长河中,洋溢生命的温暖,释放智慧的灿烂。

    十年前,在湖南常德有幸听了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一次讲座,其中关于“民主”的阐述,体现了一位睿智教育人的情怀。

    他说,老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朝前走;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在共情中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引爆学生内心的小宇宙。

    在魏书生老师的眼里、手里、心里,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为只要不触碰底线,“好”的标准原本就是因人而异的。

    近期出现的“江西九江庐山市二中物理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大学生作弊坠亡案”令人深思,如果教育适当,这样的事例可避免发生。教育该少一些事故,多一些故事。微雨的清晨,师生携手听雨读诗;薄暮的黄昏,师生相伴放飞理想;成功时,老师温情的目光;失意时,老师温暖的拥抱……这样的瞬间,这样的画面,没有对抗,没有冷漠,在一颦一笑间,盛满了人性的宽容,盛满了心灵的关爱。孩子们不会在事故中凋零,而是在故事中成长!

    做一个阳光、包容、儒雅、宽厚、自律、共情、倾心的教育人。师生一同在赏识中发展智商,在体验中提升情商,在遭遇中成就逆商。感悟教育的幸福和神奇,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性就是为尊重而育。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可批量操作,必须考虑个体差异。为尊重而育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尊重生命的教育,二是尊重个性的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分数、通过考试,只是影响人和培养人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一味地追求分数,缺失生命教育,就会培养出一堆强大的考试机器,而不是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人。因此,为尊重而育,要求教育者自身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具备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守一份本真而美好的教育初心。

    尊重生命的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在关注自身生命的同时,也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不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为此,教育教学的日常,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外,还要让学生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尊重个性的教育,是指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具体研究,针对其自身特点和潜质,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为其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全方位的引导和培养。

    微信朋友圈有这样一段话,让家长们颇有感触。“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她)是参天大树!”

    作为教育人,读懂了这段话,又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尊重个性的教育,其实就是一场幸福的守望!

    古往今来,神圣总是孕育在平凡之中。愿我们坚持做一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胸怀有诗,指上有金的教育人!怀揣神圣的教育信仰,在平凡中追寻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作者简介

    子若,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湖南数学学会会员。1975年2月出生于衡阳县。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曾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历任大安中学校长,衡阳县实验学校主要负责人,现任衡阳县大安乡学区主任。

  •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谁》
  •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孙子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 《爱,不仅在此时》
  •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他的话,简单,并且直接。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自我教育是主动地,是本能的,是纯净的。

    木心认为爱是自我教育,是精神的。他曾和女书友的书写往来是以抄写评论《新约》和《旧约》为主要内容,热热闹闹。当见过面,在现实里了,就行不通了。我到不全认为是那个女子不够貌美。主要是像木心后来写的,小孩子在学校,每被告知母亲或姐姐来送伞,必害臊。和外貌没关系的,就是现下和精神的差距。

    有有人曾告诉我:如果有人能够理解你,那么即便与你待在房间里,也会如同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旅行。

    而现在的我,正躺在床上,数着落地窗外的星星,一颗一颗地数。数着数着,偶然发现,数过的许多星星都不见了。我知道,它们,一直都在。只是在不经意间偷偷地变换了下位置,去了另一个我还未曾发现的地方玩耍。而在下一个夜晚,陪伴我的,依然是它,或许那时的它已是另外一番模样。又或许它会给我带回某个意外的惊喜。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于你于我,可能称之为惊喜;但对这月光而言,没什么能算作是稀奇的。

    我想: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意外,既然不能掌握,那就选择随遇而安。在《霍比特人》中甘道夫曾说过:“我相,能打败黑暗的,不是强大的魔力,而是生活中的小事和微小的爱。”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小,叫依米花。花开四瓣,每瓣自成一色。在那里,只有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只有一条,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他要花费五年的时间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一点点地深入地下。待到第六年春,才开出花来。而它的花期,仅有两天,之后它便随母枝一起香消玉殒。那是人生谷崖上的依米花,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它的芽儿不屑于野与蜂蝶的鄙夷。它发端于信念的确立,然后执着一念的守望,矢志不渝的坚持。

    在这个世界上,能陪你笑的人很多,能陪你走的人很少。今天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生命中你会遇见两种人:促进你的人,还有打击你的人。但最终,你两者都会感谢。伯爵的决定在后人们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在小镇上的人们的眼中,它却并不被人看好。

    其实,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也并不是我们能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生活中没有旁观者,任何选择对自己而言都是正确的,只因我们尊重了自己的内心。我特别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不炫耀,不争吵,做一个博学的人;不空洞,不浮躁,做一个丰盈的人,即便生命枯萎,亦在优雅中变老。

    工作、学习、生活,每一样,都让人倍感疲倦的时候,有时累了,我会躲在时光背后,隐隐地,与自己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那么不妨淡然以对,安之若素,顺其自然,生活总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

    在这个人情冷漠的后机器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得来的那么容易,所有的一切就理所当然的不被那么珍惜。因为人懒于和人打交道,所以才发明了机器,而机器又拉远了人和人的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缺乏思考,爱思考的人又都是孤独的,因为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提问。 几百年后,当后机器时代将成为历史断层,我们将被历史彻底遗忘。因为后人无法登上我们的虚拟ID,也不再关注,这些ID背后,一模一样的钢筋混凝土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在创作日益商业化的当下,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我我独立地表达自己。”而曾几何时,我们许下的的童话,碎了满地,徒留一世名利。这天,总是要黑的,但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会在最黑暗的地方,给你一盏烛火,就算眼泪跌碎,也摇曳生辉。是他教会我:再在平坦的大陆上,任人虽然可以顺利但走过去,但只有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脚印。伯爵与列文·虎克和那些与他们相类似的人一样,都或深或浅地将属于自己的脚印留在了历史的路上,背背后人所铭记。

    最后,送给所有人一句话,你若要让你自己的内心充满爱,你就得給世界创造爱,即使这爱,还很遥远。但在未来,也一定要将它实现,因为实现它,比实现梦想还要勇敢。

  • 《时代色彩》
  •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诗文必须为当时的现实而作。 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以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对客观形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它所议论的,它所分析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倾向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或者是一般人所忽视的却又是极需人们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的作文,也要关注时代风云,关注改革发展,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杂文虽属文学一族,但大多杂文是以思辩、议论见长,即可列人议论文的行列。它有新闻现实性、时代性的特征。鲁迅称它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要求它照出“时效的眉目”,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反应的快捷敏锐。 当然,谈时代色彩,也非只写重大问题,从中、高考作文题来看,命题更贴近生活。

        从考生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并向写社会生活倾斜。写这些生活同样离不开时代.同样应具有时代色彩。

  • 《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     陆放翁在《冬夜读书示子幸》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粗浅的,要深刻理解书本上的东西,还要靠亲自去实践。初中时的一次写作经历使我对这句诗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小学时,我的写作水平还不错。有一次学校举行书信大赛,我的一封写给父母的信还得了一等奖呢。升人初中,我顺理成章地成了校小记者团的一员,负责报道校内发生的新闻。事先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新闻写作辅导。老师说: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准确。新闻往往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标题又可以包括引题、主标题、副标题三部分。标题往往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概述事件或概括中心,主体是具体介绍事件或进一步突出中心。然后老师又给我们具体分析了报纸上的几则新闻。

        听了老师的辅导,我觉得写新闻真是太简单了。没几天,学校里举行了“五四”青年节合唱比赛。好啊,这可是个好题材,我马上动笔写,可一提笔,就傻了眼。这标题该怎么拟呢?这事件的中心是什么?事件的目的又是什么?有哪些评委?评分标准是什么?全校二十几个班,每个班的歌曲都要介绍吗?会场的布置要介绍吗?我花了整整一天工夫,终于写成了我的第一篇新闻。这一次实践,使我真正懂得了陆放翁诗句的含义。是啊,要把前人的学习经验消化,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呀。

  • 《小学作文点评》
  •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本文作者撷取的恰是极普通的事—读书,14岁的小作者现身说法,通过自已在生活和劳动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娓娓而谈,由于读书使自己增长了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因而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从“无知”变成了“有知”、“多知”。一般来说,中学生阅历不多,但只要能做个“有心人”,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且认真去思考、去读书、去实践,是不难写出好文章的。
        像本文提到的《奇闻录》、“算苗数公式”等,都是引发作者喜欢读书的身边琐事。只有不断认真地观察体验生活中时时发生的事件,发掘出这些事件的内在意义,才能写出像样的一文章。这里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一定要写你最熟悉的生活,否则,绝对不可能把事件写得具体、真切。对你所要写的事物,了解得愈清楚,理解得愈深刻,就能写得愈生动。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结构稍嫌松散不紧凑,像“读书也要有方法”一段,读书“所涉及的范围”一段,与命题关系不密切,可从略,省出一些笔墨,若再举一个更典型的引发“读书”兴趣的实例,使文章层层推进,达到升华,便“更上一层楼”了。此外,结尾采用“号召式”,显得有些一般化,苍白乏力,应通过巧妙构.恩,使之新颖含蓄,富有深邃哲理,才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