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南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11:38:26
  • 《游南京》
  •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这句诗中的秦淮在金陵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为什么我要写这为句诗呢?因为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南京。

    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大树好像在向我招手,小鸟也和白云作伴跳舞。两个小时后,我们先到了南浔古镇,那里有许多店铺有卖梅花胶,萝卜丝饼,绕绕糖,还有糕点......各种各样,五花入门。换做平时,我肯定要把它们统统品尝一遍,但我今天满脑子都在想着目的地-南京,一遍一遍地催着爸爸妈妈赶快出发。

    我们又开了两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南京,我们把车停好后,远远的就看到一幢建筑,很高好像高拿入云的大山,外面是红色的,像披着红色的披风,往建筑走近些,看到老建筑,有朱元璋时期的御膳房,有国民党时期的励志社旧址,还有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旧址。这里同时也是江苏省会议中心。我心里默默的觉得这家酒店应该很不错的,果然如此,刚进门就感觉了富丽堂皇。中间还有毛爷爷的题词。到了房间一看也是挺舒服的,晚上妈妈点了东西,是机器人送过来了,挺好玩的。

    睡了一觉精神饱满,正式开始我们南京的第一站:古鸡鸣寺。走上台阶,可以看到左右两边都是黄墙青瓦的建筑,走进一座座殿宇,里面一尊尊金光闪闪的佛像,我想,我们的愿望肯定能实现!在寺庙旁,有很多文创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手串.十二生肖挂坠、玉和翡翠,这些东西让我的眼睛亮了,都好喜欢啊!后来,妈妈给我请了一串十八子,是小孩子带的,每一颗都有一种寓意。

    接着我们去了中山陵,我们一直沿着梧桐大道往上走,大概走2700米,到了中山陵,看到牌坊上面还有"博爱"两字,走过墓道就可以看到陵园了, 它的建筑顶部是蓝色的,耳机里介绍是因为孙中山提倡民主,蓝色象征蓝天。陵园里面有一座大雕像,是法国著名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精心雕刻的中山像,陵寝现在不能参观了。旁边有孙中山纪念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中山陵是由吕彦直先生设计的,整体建筑历时3年多完成,很可惜吕先生未看到完工就去世了。走完中山陵,我们又到了美龄宫,去南京之前我就从手机上搜索过美龄宫的航拍,从上面看,像一条项链,中间的宝石是美龄宫。走进里面很大很豪华,不愧为“远东第一别墅“,那个时候就有地暖真的很厉害。

    晚上,我们住到甘熙故居的民宿,离夫子庙也很不远,妈妈找了一家当地老牌饭馆,人气很旺,有点可惜的是他们的招牌盐水鸭都卖完了。吃饱喝足回酒店休息了。

    今天是博物馆的一天。一早我们去了第三站—总统府,这是蒋介石工作的地方。参观的人超级多,完全是被人群带着走的,里面还有一个太平天国的博物馆,让我了解到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后面又参观了附近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里面主要介绍了南京云锦和红楼文化,它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再后面参观了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了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有当年江南贡院考生的考试间可以体验。南京的博物馆都很值得一看,每个都感觉能学到很多知识,真的要好好看大半天。

    南京,六朝古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迹,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下次还要去一趟,弥补这次没预约上南京博物院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遗憾。

  • 《沈约遭难》
  • 人物介绍

    沈约(公元441年~513年),南朝宋时期吴兴武康(在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少年时代曾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后来经历了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才立志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

    故事二

    遭难

    沈约十三岁那年,朝廷里出了大事。太子刘劭谋害了宋文帝,篡夺了皇位。他还杀了许多宋文帝的亲信大臣。沈璞也没有幸免,刘劭找了个罪名,把他杀了。

    沈家得到消息,顿时一片惊慌。母亲带着沈约连夜逃离了都城建康。

    母子俩隐姓埋名,穿着普通百姓的麻布衣服,跋涉在田野路上。当时正是严冬季节,风雪交加,更增添了逃亡者的困苦。

    这天,母子二人走了一天。天渐渐黑了,他们走进了一个村子。逃难的经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弱女幼子还是到穷人家投宿保险。他俩轻轻敲开了一家茅屋的柴草门。开门的是一位年约半百的老人。他见雪地里站的是一个善良的中年妇女只,挎着一个小小的包袱,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冻得浑身打战,就赶紧把母子俩让进茅屋。

    屋里很冷,到了半夜,沈约被冻醒了。母亲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问道:“还记得我给你讲的那五幅画吗?”

    沈约使劲儿地点点头,说:“记得。”

    “你想想,凿壁偷光的匡衡,头发悬梁的孙敬,囊萤代灯的车胤,映雪读书的孙康,这几个少年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沈约想了想,答道:“他们的家都很穷。”

    母亲说:“对,可他们都很有志气。那个车胤,他的曾祖父原来也是个大官,后来被昏君杀了,和你现在的处境差不多。娘也盼望你像车胤一样,长成一个有学问的人,也能重新振兴家族。”

    沈约一下子像明白了许多事,大声说:“母亲放心,从今以后,我一定刻苦读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每日小练

    1. 凿壁偷光的匡衡,头发悬梁的孙敬,囊萤代灯的车胤,映雪读书的孙康,这几个少年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沈约母亲盼望沈约像车胤一样,长成怎样的人?

    上期答案

    1. 南朝宋时期

    2. 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

  • 《吉翂勇击登闻鼓》
  • 人物介绍

    吉翂,南朝人。他少年时代只身闯京城、舍命救父的故事很有名,十七岁的时候就做了县令。

    故事二

    勇击登闻鼓

    吉翂到了京城,听到一个更坏的消息:秉性耿直的父亲,尽管为官清白,但是不肯忍受下级小官吏的审讯,就含着冤屈,承认了被诬之罪。按照法律,他被判了死刑,不久就要斩首了。

    吉翂一听,急得大哭。他想起缇萦救父的故事,就下了决心:“我要替父亲去死!我要去击登闻鼓!”

    再说那登闻鼓,本是皇帝为了显示“为民做主”而设立在朝堂外面的。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了治理国家的建议,或者有了什么冤情,都可以前来擂鼓。皇帝听到鼓声,就要“登”堂听取,所以叫登闻鼓。可实际上,谁也不敢去敲它,这登闻鼓成了摆设。

    这一天,登闻鼓忽然被敲响了。梁武帝吃了一惊,忙派人去问,才知道有一个小孩子在朝堂前擂击登闻鼓。梁武帝也觉得新鲜,就立刻召见吉翂。

    吉翂远远地跪在阶下。他连皇帝的长相也看不见,只是一五一十地把父亲遭人陷害、被迫认罪、即将处死的情况讲了一遍,请求赦免父亲,自己愿意替父受刑而死。

    梁武帝一边听,一边想:这个孩子,敢敲击登闻鼓,又提出代父受刑。他小小年纪怎么会懂得这些,怎么会想到这些呢?明明是背后有人指使。这教唆孩童的大人,可是有欺君之罪呀!

    想到这里,梁武帝命令廷尉蔡法度,一定要让这孩子说出真情,还要查出教唆之人,从重治罪。

    吉翂被关进了监牢。狱吏按照常规,给这十五岁的孩子戴上沉重的手铐和脚镣。第二天,狱吏对他说:“来!打开你的重镣大铐,你小子还真有运气!”

    吉翂不解地问:“我不是犯的死罪吗?您怎么要给我打开这镣铐呢?”

    狱吏晃了晃手里的小号镣铐说:“廷尉大人可怜你年纪小,特地传下命令,给你换用这小号的镣铐。”

    吉翂用带铐的双手紧紧按着带镣的双脚,仰起头来,对狱吏说:“请你转告廷尉大人,吉翂是代父受刑的死犯。死犯怎么可以减轻刑具呢?我不换!”

    蔡法度听了狱吏的禀告,决定提审吉翂。他想得很简单,以为像吉翂这样的小孩子,迫使他招供一点也不难。

    每日小练

    1. 平民百姓如何能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冤情?

    2. 见到皇帝后,吉翂提出了什么请求?

    上期答案

    1. 南朝。

    2. 只身闯京城、舍身救父。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及赏析》
  • “南朝四百八十寺下一句为多少楼台烟雨中 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的《江南春》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才高八斗的意思》
  •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南北朝时最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才高八斗的意思

    小贴士:谢灵运在用这个词语的时候,很是狂妄,而后来,这个成语却用来谦虚地称赞他人,所谓语境,在不同的环境里,语句意思会变,就是这个意思。

    七星北斗,比喻:宰相,八斗自然是 比当朝宰相强,不言而预,才有后来的 七步诗。

  • 《描写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 诗句集锦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来自:https://www.zuowenketi.com/  古诗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声。 心心视春,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 江郎:指南朝江淹

    成语典故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到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 《刻画无盐的历史典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无盐,古代传说中的丑女。西施,传说中的古代美人。一丑一美是无法相比的。“刻画无盐”比喻为了突出丑的,因而贬低了美的。后以“刻画无盐”指以丑比美,抬高丑陋,贬低美善,不伦不类,绝不恰当。

    宋朝诗人陈与义有《墨梅》诗五首,其中第一首写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 《量体裁衣的故事》
  • 【拼音】liàng tǐ cái yī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典故】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墨子·鲁问》

    【释义】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事求是

    【近义词】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实事求是

    【反义词】力不从心、不自量力、力所不及

    【成语造句】

    ◎ 这就启示我们,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充分研究工作对象的思想状况,分出层次,"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确定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