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三十六计的故事、由来,三十六计的意思

2024-04-13 15:59:31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三十六计的故事、由来,三十六计的意思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开国武将檀道济,曾领兵北伐前秦,颇有功勋。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檀道济,被进封为“武陵郡公”,拜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在他统帅大军,征讨北魏的那一次战事中,打了三十多仗,连连获胜,曾进攻到历城(在今山东)一带,只因后方军粮接济不上,才不得不退兵。

据《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当时军至历城,军粮不足,准备撤退。宋军中有投降魏军的个別士兵,竟把缺粮的事告诉了魏军,并且建议趁机追击。魏军就先派密探到宋军营中来侦察。檀道济料到敌人的这一着,便在晚上故意叫管军粮的人点数军粮,用大批沙子充作米,还故意用斗来量,一边量,一边唱:一斗,两斗,……几石,几十石,……一袋又一袋的沙子,高高地堆放着,而把少数的米散露在上面。魏军的密探,把看见和听见的情况,回去作了报告,魏军以为宋军军粮有余,便不敢追击,而且把投降过去的人处死,说他们是假降谎报的间谍。檀道济于是率领宋军,安全撤回。

这个故事,叫做“唱筹量沙”,可见檀道济打仗是会用计谋的。(筹,计数的用具;唱筹,边唱数边计筹。)

可是,后来有人对于檀道济却加以歪曲,说他计谋虽多,最后还是不免败走。例如王敬则就说过:“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南朝宋亡以后,萧道成称帝,即齐高帝,建立了南齐。

《南史•王敬则传》载:王敬则是南齐的辅国将军,不识字,为人奸猾,野心很大。齐明帝(萧鸾)时,王敬则起兵造反。那时明帝病重垂危,明帝的儿子萧宝卷准备逃走。王敬则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得意,带着讥讽的口气说道:“他父子俩谅来没有什么办法了,‘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当然还是趁早逃走的好。”

“三十六策”,本是形容计策很多的意思,不是整整三十六条计策。不过,也真有人收集罗列了民间流传的种种计策,凑成三十六条,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金蝉脱壳”、“欲擒故纵”、“调虎离山”……等等,而把“走是上计”列为最后一条。这完全是好事者的附会,没有什么根据的。因此,所谓三十六条计策,说法也各有不同。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亦作“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北宋僧惠洪《冷斋夜话》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后来流传为成语,意思是:事情已至无可奈何的地步,任你有多少计谋也都不中用了,只有一走了之,别无良策。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