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目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23:13:28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 一、习作目标

    1.本次习作主要是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家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建筑、礼仪和民间工艺等传统风俗。

    2.语文课本中给出了两个选择。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会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二、诗词导入

    (一)“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教师节、护士节、母亲节……”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

    (二)读一读下面的关于节日的诗句,说一说分别指向哪个节日?

    1.描写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描写元宵节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描写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描写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描写端午节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描写七夕节

    长恨歌

    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描写七夕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描写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三、畅谈风俗习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 ,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四、写作思路点拨

    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

    1. 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抓住两个关键词:“家乡”和“风俗”。“家乡”限定了写作的地域,意味着不能写“他乡”;当然,“家乡”不一定只指自己所住的村子、街道,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所在的镇、县、市等。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有几十天,但作者只选取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几件事来写。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着重选择一个方面,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和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可以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或者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以写家乡的奇人俗事等。

    3.抓住特点,细致描绘。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有的风俗喜庆,有的风俗庄重,有的表达思念,有的传递孝道。不同的风俗表达的内容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抓住想要表达的风俗活动的特点,细致描绘,才能写出特色,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如:《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的景象,就是作者感受最深切的,也是当时寒食节最有特色的风俗。

    4.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某一风俗活动中常常有许多程序,有许多内容,在写作时就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从早写到晚或从开始写到结束,而应该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如:《腊八粥》中作者在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一家人吃粥的情景。

    5.理清思路,情感突出。通过写家乡的风俗,表现家乡淳朴、热情的民风,或者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表达对家乡风俗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搜集材料、构思思路

    (一)审题指导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分析:

    1.介绍一种风俗(说明文);

    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重点介绍风俗的某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①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

    ②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闹花灯:花灯的样子、花灯的种类、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

    拜年:拜年时的动作和神态、拜年时说哪些话、拜年时长辈的表现、拜年时的心情……

    包饺子:包饺子的习俗、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

    ③练一练: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

    关于家乡的风俗,你了解到它的哪些资料?以守岁为例,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2.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记叙文)

    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①你能简单说一说你经历的风俗活动吗?

    ②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③闹花灯:我参与闹花灯的经过、花灯的种类和样子、我的动作神态语言、闹花灯的传说、我的心情……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我们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习作例文

    范文一:贴春联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范文二:冬至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点评:小作者详细介绍了冬至打年糕的习俗,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打年糕前的准备工作、打年糕时的情景和年糕出锅后的热闹场面。习作详略得当,场面描写生动,读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范文三:提着酥糖去拜年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点评:小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笔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武穴酥糖的传说和味道,让人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全文一气呵成,开篇直奔主题,正文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巧妙,结尾抒发感情,是一篇佳作。

  • 《我的追梦故事》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且都在向这个目标奋斗。我也不例外,我相信我能完成梦想。我的梦想是——做一名长跑运动员。

    我的梦想第一次出现在四年级下学期的一次长跑比赛中,我看到了我的天赋,也是那一次比赛,让我被田径教练看上,进了田径队……在田径队里我几乎每天都在训练,这也让我从教练口中听到了一句话:“跑步时不要看终点,要看终点后面。”

    五年级的时候,我因身高问题(被教练)退出了田径队,这让我很沮丧,个子它就是不长,但也不能影响我对长跑的热爱。第二年,又迎来了一次跑步比赛,我又努力成为了长跑选手。

    说时迟,那时快,日子也来到了比赛当天,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旁的花草被风吹得“沙沙”直响。没经训练的我又站在了这熟悉的跑道上。我左看看,右看看,对手们个个都不好惹的样子,目测跑得都比我快。“哔——”刺耳的喇叭声如雷贯耳,我们都似离弦箭一般"飞"了出去。

    开始领先的我转瞬被超越,随着选手们的速度加快,步步紧逼,我也脑子一阵空白地冲,却也和第一差之千里。

    虽然脑子一片空白,但到了变道的时候还是会冲上去抢个位。“到了变道时间了。”我想着赶紧冲上第一道,可后面选手硬是不给我留位儿,一个个加大马力挤着,但机灵的我发现前面有“漏网之鱼”,一咬牙,使卯足了劲追上去,总算保了个第六名。

    离终点不到100米了,第六名可满足不了我,于是连超前面两个人。第四名?不够好,尝试再超一个吧!我想着,便加快了脚步,瞅准时机,拿下第三名,此时的我啥都没想,居然忘了教练说过的话,再次在终点前面停了下来,不料却被第四名反超了,当时的我,真是又气又恨呐!

    两次的失败给我的印象深刻,以后我真该朝“终点前不停下来”这个目标努力!

    在班级里我也是长跑数一数二的人,我主要擅长弯道和耐力,这方面以后再多练练。

    不要看终点,要看终点后面。梦想也是如此,如果只看梦想,那最多就那样,但看梦想后面,可能会成功得更多,总之,梦想对我来说只是个方向。

    我擅长跑步,也热爱跑步。我的梦想永不变,它是——做一名长跑运动员。

  • 《朝着目标前进》
  • 如果没有奔赴山海的目标,那么便会安于现状,被困于眼前狭小的地方,错过日落月升的美丽风景。

    记得四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似乎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只是一味的努力,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觉得是浪费力气。我很迷茫,不知道要有什么样的目标,只知道我的目标要远大,却不知道从何做起,于是便在前进的路上反复徘徊。妈妈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无助,于是便提议:傍晚带我去爬山。一开始,我并不愿意,可是妈妈劝说了很久,我就答应了。

    下午五点钟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我抬起头仰望着蓝蓝的天、高高的山,觉得太阳光无比的刺眼,照得我睁不开眼睛。

    我们爬的是虞山,刚开始我觉得很轻松,甚至可以一路小跑上山,我还一个劲的催促着:“妈妈快点,快点。”可是,没跑一会儿就累了,脸上布满了亮晶晶的汗水,腿脚明显感到酸胀。于是,我转头问妈妈:“妈妈,还要多久才能到山顶呢?”妈妈一脸轻松的样子说:“你爬完不就知道了吗。”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无奈的继续前进。终于,看到山顶露出来了,我又有了动力,向山顶走去。

    等我们爬到山顶时,已经是黄昏了。我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虽然很累很累,但这样的感觉十分美好。妈妈来到我身边,对我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前进的目标,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才会有动力,就像我们爬山一样,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到达山顶。我们制定的目标不一定要远大,但是这个目标要自己经过努力后能够实现的,不然你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实现,谈何努力呢?”妈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我极力向远方的亮光处眺望,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广阔的天空似乎与高耸的山峰融为一体。然而这个美好的时刻已不再流逝,让我珍惜眼前的一切,朝着目标前进吧。

  • 《我的第一份价格调查报告》
  • 调查者:刘馨容

    调查目标:当下市场上笔记本电脑的价格。

    为了这次调查,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一趟数码城,专门对市场上三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进行了价格记录。

    这三个品牌分别是宏碁、联想和戴尔:

    宏碁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从2699元到7699元不等;联想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从2899元到8999元不等;戴尔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从2999元到9999元不等。

    在这些价格数据里,我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最低价格都差不多,最高价格却相差比较大,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的最高价格相差这么大呢?第二,每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相差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观察并在网上查阅这三个品牌的相关资料,我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品牌的知名度和性价比是影响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最高价格之间差别比较大的关键,知名度高的笔记本电脑价格通常比较高,性价比高的笔记本电脑呢,通常价格又会低一点。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每个品牌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的差别,在于顾客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不同,低价位的笔记本电脑一般是办公和学习用的轻薄本,方便外出携带;高价位的则是要求性能高、功耗高的游戏和设计用,又大又笨重的笔记本电脑,高性能和高功耗对应的是比低价位笔记本电脑好一点、贵一点的硬件支持,于是价格自然就变高了。

    一番分析过后,我决定立马把我的调查报告写下来,这可是我第一次写调查报告!这次的市场价格调查不仅使我对笔记本电脑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让我对价格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收获满满。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意,能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分析感受辛弃疾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愁”的含义。

    在品味词句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对比感受“少年愁”和“而今愁”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辛词的含蓄蕴藉及深远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1161年,金兵第四次南下入侵,愤怒的中原人组织了一支起义军抗击金兵。原本起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不料出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杀了起义军领袖,然后投奔了金人,并且封了官领了赏。有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听闻此事后义愤填膺,立马组织了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敢死队,半夜冲入驻有五万大军的敌军军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听到消息后连声赞叹:“一介书生,于万马军中擒获叛贼如探囊取物,真乃常山赵子龙在世!”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年轻人,便是南宋时期文武双全的词人——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英雄的词作吧。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山东济南,与李清照是同乡,二人合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明确“强”“还”两个音。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节奏。

    3.男生齐读,对照注释,理解词大意。

    四、探究词意

    1.词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哪个字?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字的。

    明确:“愁”字。

    愁=秋+心 古人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天容易产生忧愁悲伤的情绪。

    2. 这几处的“愁”字含义是否相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少年时啊, 本不谙世事 ,为写新词,勉强说愁。

    而现在啊, 历经艰难 ,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

    3. 解读“少年时”

    请女生齐读上阕,说说词人年少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明确:爱上层楼 + 赋新词强说愁

    知识链接:东汉文学家王粲曾作过一首《登楼赋》,主要书写了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了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后人常以“登楼”暗喻“愁”,因而登楼也成了“愁”的代名词。

    “爱上层楼”为什么出现了两次呢?

    运用反复的手法,让诗文整齐有序,充满了语言美。还可以增强词句的语气和情感。

    两个因果关系:因为年轻时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因为登上高楼触发了诗兴,为写点“新词”勉强说了些愁闷的话。

    运用叠句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4.解读“而今”

    请全体同学齐读下阕,谈谈“而今”的“愁”是怎样的愁?

    明确:岁月流转,一个“尽”字,说明愁多,愁深,仿佛包括了这一生的艰难与心酸,说明作者是饱经忧患,愁到了极点。

    知人论世:

    ◆辛弃疾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一生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却处处被朝廷猜忌,排挤,打压,在任不到三十年,被弹劾了六次,贬谪和调动加起来有将近四十次。

    ◆因为写了太多“恨铁不成钢”的渴望朝廷收复失地的词作,四十一岁那年起,被罢免官职,闲居了十年。

    ◆做梦都在带兵打仗,等了二十多年,等到白发苍苍,等到仅存的主战派好友陈亮、朱熹都去世了,还是没有等到北伐的机会。

    ◆63岁,终于等到朝廷让他带兵北伐的命令,当他拼命筹措粮草训练士兵时,竟发现朝廷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气,实际无一人听令于他,最后北伐彻底失败。

    “欲说还休”为什么也是以叠句的方式呈现呢?

    运用反复的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和结构美,与上片的叠句相呼应。

    两个因果:因为统治者不允许他发表救国言论,因为他处处受排挤打压,报国无门,不便直言,愁也无法明说。

    更主要原因:这一生抱负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知音难觅,无人理解,已是失望至极,说了又有何用呢?

    明明要说愁,最后为何说起天气来了呢?

    明确:这是一种言不由衷和故作轻松。一个“好个秋”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看似平静洒脱,实则深沉含蓄,最后变温婉,成悲凉。词人越是沉默不说,越是让人感到愁之沉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5.齐读词作,感受词人之悲凉心酸。

    结语:历史一直在重演,英雄一直在落泪。南宋朝廷攻打金国失败后,杨万里在病中大骂:“奸臣佞作,以至于此。”于第二天病逝。陆游在悲痛中卧病三年,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离开。而我们的辛弃疾,也是在悲愤中撑到了第二年,一天夜里大喊三声“杀贼”后去世。希望大家以后听到“辛弃疾”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是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还要记住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英雄!

    拓展学习:请自行朗读并结合注释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阅读推荐】 《鲜衣怒马少年时》

    【作业】 背诵并默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寻花之旅——《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
  • 教学目标:

    1.掌握《朝花夕拾》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2.运用跳读法,了解《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3.感受鲁迅的成长,懂得珍视与重视生活

    教学过程:

    一、任务内容

    一天,柯南在家中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写到:亲爱的江户川柯南先生,我们老板最近陷入了困境之中,他听闻鲁迅先生在遭遇艰难的时候借助一朵极其珍贵的“花”走了出来,现委托你在一天之内帮助我们找到它。

    二、追寻线索

    柯南正在思考,一个神秘人发来了消息。

    神秘人:你们想找那位先生留下的“宝藏”,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能拥有,证明你的能力,才能得到一部分线索进入下一阶段。

    1.神秘人的考验(一):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请翻开下列卡片,获得神秘人的提示。

    提示一: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提示二:1926年3月,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提示三:1926年8月,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因为倡导新思想被校内守旧派排挤和针对。

    提示四:《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全集共10篇内容。其中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

    2.神秘人的考验(二):谜题

    神秘人:你的表现证明了你有能力踏入这一场“寻花之旅”,想要得到鲁迅先生的“花”,请解开下面的谜题,获得下一步线索。

    谜题: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

    答案:“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获得线索:此地无银三百两→(Two,One)

    二组第一位同学的课桌底下藏有一个信封。

    信上写到:温馨的童年用一生回望,沉重的童年用一生告别。

    三、分析线索

    柯南:太好了,锁定目标花的范围了,但是《朝花夕拾》有十万多字,我们只剩下半小时了,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寻找?

    毛利小五郎:你可以先阅读目录根据一定顺序整理出来。

    1.关注目录,归纳整理(目录管窥法)

    (课件出示书本篇目)

    柯南:现在我们已经将《朝花夕拾》以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排列。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毛利小五郎:现在我无法帮你,你可以求助场上最英俊且睿智的人。

    老师:我可以帮助大家,但是需要大家完成两个挑战,每项挑战成功后,你们都将获得助力。

    恭喜你获得技能卡片——“跳读”

    卡片介绍: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引用、语气词等。

    2.挑战:完善鲁迅的童年相册

    鲁迅先生的童年相册有一部分欢乐场景缺失了,请你以《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为例,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中运用跳读法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划线相关内容,同时将批注填入我们的任务清单。小组合作将相册场景补充完整。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趣的场景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挑战完成:恭喜大家完成老师的两项挑战,领取到线索卡片,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卡片放到黑板相应的位置。

    四、还原推理

    1.读小引,回看标题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表面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找到花朵

    柯南:现在我们推理一下整个过程。

    委托人老板的困境......

    大家手中的线索卡片......

    “温馨的童年用一生回望,沉重的童年用一生告别”这句话。

    再加上《朝花夕拾》的内容。

    走出困境的花儿到底是什么呢?

    (花儿=珍贵的回忆)

    五、柯南的话

    柯南:《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到青年的故事,除温馨的回忆之外还有理性的批判,包含了鲁迅先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大家一定要仔细去阅读哦!

    六、柯南的下一个任务

    A、从《朝花夕拾》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B、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搜集写作背景相关资料,细读文本,探究鲁迅的内心态度。

    C、选择《朝花夕拾》中的某一事件,说说鲁迅从中得到了哪些成长?

  • 《《西游记》人物赏析》
  • 【教学目标】

    1.探究“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名号背后的密码。

    2.比较精读,通过孙悟空“三次离开”时的表现,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全面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启迪自我成长。(重点)

    3.学生感悟到平凡的人也能成为英雄(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电视剧插曲,情景导入。

    自从看了《西游记》后,七年级陈明同学成了“悟空迷”,一有空就尽其所能搜索各种悟空的资料。一次,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大家一块帮他完成:

    二、梳理名号填诗句

    任务一:根据名号变化,把“齐天大圣、石猴、弼马温、斗战胜佛、美猴王、孙悟空、孙行者”等填进诗句。

    花果山中一□□,水帘洞天□□□。

    菩提赐名□□□,访师求道漂四方。

    □□□号心不甘,□□□□自己封。

    八卦炉中五行山,搅乱洪荒闹天宫。

    九九功成□□□ ,一路不平妖魔降。

    完成夙愿归东唐,□□□□远名扬。

    三、名号对比辨英雄

    任务二:陈明特别喜欢悟空众多名号里的“齐天大圣”,认为称为“齐天大圣”时的孙悟空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班上不少同学和他的意见不同,认为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 才是真正的英雄。对此,你怎么看?

    1.提问:齐天大圣这个名号怎么来的?(生回答)

    当时的悟空心比天高,得知弼马温官小位卑之时,不觉心头大怒,返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大旗。

    过渡语:当得知又一次被玉帝愚弄之时,他彻底爆发大闹天宫,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叛逆口号。活生生一个反叛者形象。

    2.播放视频:大闹天空

    3.“齐天大圣”的称呼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

    出示课件:

    大圣: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卓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

    2.称帝王

    3.谓极有神通。

    师:天即天子、玉帝,天地。“齐天大圣”之旗的打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不仅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从“大王”到“大圣”,充分体现他依仗自身本领,性情变得急躁,桀骜不驯,妄自尊大,不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与整个天庭为敌。这样的悟空,自认为自己是英雄,这个“英雄”是个人英雄主义

    面对压迫,他只会盲目的使用力量。最终换来了如来佛——五指山和五百年的囚禁。直到唐僧将其从五指山下救出,他开始了踏上漫漫取经之路。

    可是就凭悟空这桀骜不驯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没有矛盾?这不

    1.第一次离开:一走的决绝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2.第二次离开:二走的不舍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胡言乱语,途中更要仔细……”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3.第三次离开:三走的无奈

    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颠来颠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预设】

    第一次离开:桀骜不驯,狂妄自大,不懂尊重,不守规矩

    第二次离开:重情重义,懂得尊重,知恩图报

    第三次离开:对团队的依恋、归属感,敬畏师父,合理解决问题

    问题一:在第一次离开中,通过( ),我看出了( )的悟空。

    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等语句,对人物心理描写刻画,体现了悟空任性、急躁的性格;“将身一纵”“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句,则是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进一步将悟空桀骜不驯,率性而为表现出来。

    问题二:结合二十七回选段内容,思考战胜白骨精,却遭师父离弃,孙悟空对此有何反应,这说明了什么?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不分贤愚赶他走,悟空并不像第一次离开唐僧那样任性,他向师父跪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泪流等情节,都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在一步步成长。

    问题三:悟空的第三次离开与第一、二次有什么明显不同?

    第三次被遣回的孙悟空满心想到的都是悔过,想到的都是自己的责任,他没有半点埋怨师父,反而苦苦哀求,甚至被师父惩罚也在所不惜,遭到拒绝后,他又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第二次表现相比,孙悟空不再鲁莽能够理性的处理问题。可以说,到这里,孙悟空身上逞强斗狠,个人英雄缺点已被修改,取而代之的是超现实的完美英雄精神,这也是被人们所称赞的富有人性美的英雄品格。

    出示课件:

    我们看到了悟空的成长历程:

    从主动离开到被动离开,

    从一走的决绝,到二走的不舍、三走的无奈,

    从回来是为了自己,到回来是为了救师父,

    从任性自大狂放不羁的大圣,到知恩图报、忠诚专一的斗战胜佛。

    (生读+配乐)悟空战胜了妖魔鬼怪,更战胜了自我内心的心魔,取经途中的历练,是他对自我的打磨,对自我的超越,让他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悟空。

    (课件+师读)他不再是那个潇洒的孙悟空,内心有了不舍,有了感恩,有了责任和担当,他把师傅当做自己的亲人,把取经当成自己的事业。

    他还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他,他还是拥有火眼金睛的他,他还是手持金箍棒的他。可是,他更是一个心中有他人的他,是一个能见众生的他。取经是为了天下苍生,把你,把他,都看成了自己,所以悟空终究成佛,普渡众生。

    四、改编歌词诵英雄

    任务三:一首陈奕迅的《孤勇者》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很多人就长沙疫情改编了歌词。陈明看到后内心热血沸腾。也想为他的偶像“悟空”改编歌词。请你帮他改编一段并试着在小组中唱一唱吧!

    五、平凡伟大铸英雄

    任务四:一次陈明在“人民日报”的视频号中看到了86版《西游记》悟空配音员李世宏先生的演讲,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位为祖国奉献过青春芳华的你,都将被铭记!”不少人在视频后写下留言,请你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编辑一条留言。

    总结: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让我们尊敬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斗战胜佛!

    六、作业设计:

    1.朋友圈一展歌喉:请你继续完成《孤勇者》歌曲改编,试着用手机录音或录制视频,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2.请对自己的留言加以润色修改,并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中找到《超级英雄》这个视频,发送自己的留言。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品读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2. 把握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能由亲情之爱上升到对所有弱小者的同情,爱一切不幸者。(难点)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了一个特别的教具。(100元)

    师:“金钱“重要吗?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钱更重要?

    预设:快乐、亲情、健康、生命……

    师:如今的我们都知道“金钱“的重要,但也深知生活中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比如“亲情”。现在,我们不妨将时间的齿轮往前转动,让我们一起回到19世纪末的法国,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法国人如何来看待“金钱”与“亲情”的。翻开书本16课——《我的叔叔于勒》。

    二、 抓称呼 析形象

    1. 抓称呼

    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到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并将其圈画出来。回答的时候说清楚在哪一段落。

    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好,这些称呼你们在读的时候有发现语气的变化吗?

    2. 析形象

    现在,我们分组合作,找出菲利普夫妇是在何种境况下如此称呼于勒的?一起来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1)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齐读)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分析:什么是“行为不正”“糟蹋钱”?

    乱花钱,不把钱当回事,挥霍

    如果你有这样的兄弟,你会怎么做?

    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不同,他们可丝毫没有考虑那是自己的亲弟弟,将于勒送到了美洲去。

    分析:这里注意作者用到的词不是“送”而是“打发”。

    “打发”一词体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冷漠、嫌弃。(有感情地齐读)

    分析:通过再次齐读,大家在修辞上有何发现?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惧怕与憎恶。(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一直如此吗?

    (2)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就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齐读)

    第一封信,于勒告诉我们他赚了点钱,这使“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态度有了转变。

    分析:“一下子”强调了什么?

    “一下子”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之快。(再读)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人物形象?

    虚伪自私、唯利是图。

    (3)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发了财……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男生读)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女生读)

    第二封信的到来使得菲利普夫妇更加坚信于勒在外面赚了钱,并且于勒表示回来后要一起分享财富,所以此时的菲利普夫妇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分析:再读12段,你有何发现?

    菲利普夫妇期盼于勒回来。但与其说是期盼于勒回来不如说是期盼于勒的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虚伪。

    分析:在收到两封信,得知于勒赚钱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又是怎样的心理?

    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地位空前高贵,甚至将其奉为福星。

    (4)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女生读)

    分析:刚才还被奉为福星的于勒这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小子”,从这个称呼的变化中,你看出了什么?

    与之前的称呼形成对比,突出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冷酷。

    分析:母亲为何哆嗦?再次齐读,揣摩她当时的心理。

    有多年的发财梦破碎后的痛心和绝望,有对于勒回来再次拖累“我们”的恐惧,同时也因于勒的谎言而愤怒。(有感情地齐读)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分析: 请一个同学用“暴怒”的语气来读。从母亲的“暴怒”你发现了什么?

    母亲突然暴怒是得知自己被骗多年,发财梦碎后最直接的宣泄方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母亲的虚伪自私,唯利是图。

    分析:观察以上表格,你有何发现?

    “变”: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

    “不变”:金钱至上的观念

    三、 探文章主旨

    1. 小说中所有人对于勒的态度都是如此吗?“我”对于勒的称呼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齐读)

    分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发现?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什么?

    分析:再次齐读。思考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对谁说的?

    创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适时引导)

    “我的叔叔”是对自己说的,强调了于勒和“我”的关系;“父亲的弟弟”是对父母说的,强调了父母不认兄弟,表达了对父母行为的一种不满;“我的亲叔叔”是对整个社会说的,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

    从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品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若瑟夫?

    一个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

    思考:成年后的若瑟夫会变成什么样呢?

    2. 析原文删减部分

    原文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夫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个故事,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分析:原文的开头和结尾写到“我”的同伴若瑟夫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法郎的银币,并表示以后还会这么做。此时,的视角已经是成年后的若瑟夫,他依旧能够用童年若瑟夫充满爱的眼光去对待他人,而且是由对亲叔叔于勒的爱扩大到了爱所有不幸者,也就是由亲情之爱,扩展、上升到了对所有不幸者的人道主义的爱。

    3.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时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真诚相待,彼此关怀,对弱小者有同情怜悯之心,同时希望人们能够上升到“爱一切不幸者”的人道主义高度。

    四、 拓展延伸

    1. 口语交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金钱”?

    钱可以买到玩具,但买不到快乐;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2. 课后练笔

    想象一下,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试写一个300字的片段。

    提示: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三峡》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章,悟情感

    2.疏通字词,析文意

    3.揣摩妙点,品写法

    教学重点:感受三峡奇美的风光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高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进行一次三峡之旅。

     

    二、读文章之韵

    a.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b.读好四字短语的节奏

    c.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三、识文字之趣

    a.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 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b.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小结:带“山”旁的字有趣地体现出三峡山多的特点,带“氵”旁的字集中体现了三峡水的独特风貌。通过这样的趣味识字,我们有了对三峡山水的初步了解。

     

    四、明文章之意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的注释完成对全文的翻译。

     

    五、赏三峡之美

    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___________之感。

    【示例】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给人连绵之感。

    小结:豪情之壮美

    清幽之优美

    悲凉之凄美

     

    六、品写法之妙

    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精炼、视角变化、结构层次等方面去品味郦道元写法的高妙之处。

    【示例】郦道元写法真妙,“清荣峻茂”一词用笔凝练,短短四个字就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图景。

    小结1:三峡清流回旋,高山矗立,怪柏展姿,飞瀑跌落。

    小结2:作者妙笔之下,所写之景,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层次清晰,修辞巧妙,视角多变,大笔点染更让人拍案叫绝。

    (播放视频《三峡沙画》)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七、结语

    愿三峡的美丽风光永远停留在你我心间,愿《三峡》的铿锵音乐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朗读词作,读准节奏,感知此词慷慨壮烈的基调,读出情韵。

    2.与《天净沙·秋思》对比,品赏边塞之异景,感受诗词悲壮之风。

    3.知人论世,感受范仲淹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与《天净沙·秋思》对比,以“异”立骨,通过品赏异景、解读异情、点评异人,了解边塞异域风光和边塞生活,体会词人的政治理想与担当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猜字导入

    我们来看两个小篆书写的字,大家猜猜是什么字?

    秋,形声字,从禾从龟。“禾”指谷物、收成。“龟”指龟验,古人以龟甲卜算秋天收成。本义:谷物收成时节、庄稼成熟季节。

    思,会意字。字从田,从心。本义:“记挂谷物收成”“考虑吃饭问题”。

    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一篇《天净沙·秋思》,“秋思”一词指秋天记挂着或考虑着,那么,在秋天都会记挂什么,考虑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范仲淹秋天会记挂,会考虑些什么。

    二.知词作之意

    (一)朗读“秋思”,初读解意。

    1.听读《渔家傲·秋思》, 听准字音。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节奏。

    2.PPT出示注释,自由朗读词作,自主理解词意,师生一起梳理文意。

    3.师生齐读,读出感情 。

    双调62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韵谐婉。朗读时,上片语调要平稳悠长,略带凄凉,下片要把握好词人悲壮苍凉的心境,语调要低沉。

    三.诵读“秋思”,赏“异”域秋情

    诵读《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对比两首题为“秋思”的作品,请你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两首词的秋景特色,你会用哪两个字?

    明确:凄、异。

    “秋思之祖”马致远让我们感受到了秋思之“凄”,今天我们跟随范仲淹一起来感受秋思之“异”。

    1.寻读意象,品赏异景

    《天净沙·秋思》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勾勒出一幅萧瑟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小组合作,说说《渔家傲》里,词人描写了哪些边塞特有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异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描写了秋色、大雁、千嶂、长烟、落日、边声、号角声、孤城、浊酒、羌管、霜等景物。 这些异声、异寒、异景勾勒出一幅萧瑟荒凉又充满肃杀气氛的塞外战地秋景图,给人一种苍凉又紧张的感受。

    2.品赏意境,解读异情

    《天净沙·秋思》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的内心世界,那么词人又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渔家傲·秋思》的?

    请品读“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三句词,感受词人内心世界的辗转。

    明确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闭”既写出了边境戒备森严的景象,又体现了词人抵抗外敌的坚守之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及复杂心情。

    “将军白发征夫泪。”“泪”字既是词人思念家乡之泪,亦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3.知人论世,点评异人

    北宋仁宗继位后,国家日渐衰弱。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此时,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这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惆怅而又慷慨。

    请大家有感情地背诵《渔家傲·秋思》, 结合《岳阳楼记》,说说你心中的范仲淹。

    明确:忧国忧民、文武兼备、智谋过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

    四.作业布置

    请你把《渔家傲·秋思》所描绘的异景画下来,并题上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