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欢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5:56:13
  • 《有意义的植树节作文600字》
  • 有树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树的地方,就有希望;有树的地方,就有欢畅……

    二月的姑娘走了,三月的姑娘来了。她的到来使整个世界都多姿多彩。在这美丽的三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植树节。

    我和桃子、小陆一起参加了植树节活动,大片大片的花海,潺潺流动的小溪,弯弯长长的石子小路一下就吸引住了我。我们盼了又盼,终于盼到了集合的时间,老师给我们分好组,写好了队名,喊着齐刷刷的口号老师们带领着我们来到植树场地。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今天要种的两种树:一棵是金边黄杨,还有一棵红叶石楠。并教我们怎样挖坑,轮到我们了,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铲子插进土里,又往上提,泥土却纹丝不动,我站在原地手足无措。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帮我了一个坑,我赶快挑好了树苗,放进了大坑里,可是有一个麻烦再等待着我:我不能一边扶住树苗一边铲土啊!我看到桃子在不远处赶紧叫他来帮帮忙,他扶着树苗,我拿着铲子填土,我们手忙脚乱,不一会儿已经汗如雨下,经过了我们不懈地努力,终于小树苗直直地站在了那里,好像一个腰杆笔挺的小士兵,我用脚踩了踩泥土又提起小水壶给小数喝了一点水,我才明白原来看上去很简单的植树,原来那么有技术含量。最后我挂上给它写的小木牌,希望它能健康成长,慢慢地长成参天大树。

    植树节,是一个在心中种下一棵树苗的节日,我们要拥有一颗绿色的心,一个环保的念头,从心里有保护绿色,爱护自然的信念。不知道今天快乐、有趣又有意义的时光,还能不能重来一次。再让我看一次三月的风景、三月的春风、三月的温柔、三月的……

  • 《画方圆》
  • 哈哈哈…..作文课堂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欢畅的笑声,赶紧去瞅瞅吧!

    原来是王老师让我们画方圆,而且还是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这怎么可能?我正想着,“聂浩东,你来挑战一下!”王老师微笑地看着我,我带着一丝忐忑的心情拿起粉笔来到黑板面前。

    我第一次画得不是很好,不知为啥,手似乎有点不听使唤,不是左手跟不上右手,就是右手跟不上左手,我赶紧擦了,我对老师说:“我想再试一次。”没想到,第二次,竟然画得……画得……画得比第一次还差,我把方画成了面包,圆画得像字母D。唉!丢死人了!我低垂下了头就像一只斗败的小公鸡。

    这时,教室里发出一阵哄笑声,感觉我的脸快被丢光了!......赶紧走下台来。接下来轮到我的好朋友陈子轩上场了,他看上去气度不凡,表情淡定,似乎是志在必得吧。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结果好不到哪去?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笑得肚子疼!哈哈哈!原来他是把圆画成了一个大鸭梨!

    画方圆,看起来简单,画起来难!想想自己画的方和圆的样子,嘴角瞬间翘了起来!

  • 《鱼水相依》
  • 若说人文是尾鱼,在科学这汪水中游得欢畅,水深,鱼才能在广阔天地中嬉戏,水浅,鱼儿就会被烈日灼伤。若说科学是尾鱼,在人文这汪水中慢慢成长,水清,鱼才能安然生存,水浊,鱼儿却会迷失故渊的方向。鱼水相依,鱼水相映,观鱼戏水,方成生活。

    我曾于夜读《文心雕龙》,书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说的是文风变化、文体兴衰皆与时代相关,那么人文亦如此。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体现了不同状态。单从古代中国历史中梳理,便可见一斑。

    山洪暴发,地震山摇,这些如今已被科学揭秘的事物,曾经却被人视为天怒于人,神罚人间。多少无辜的儿童尚未能在世间历经几个春夏,在漠然的人群前葬身江河,无人怜悯。如今,无论是分析地壳横纵波,还是卫星遥感红外变化,许多灾害被成功预测,又挽回多少人的生命。曾经男耕女织,看天吃饭,时值荒年,即便有人烧杀掠抢,人们都已司空见惯。我尤记得宋朝粮食欠收,百姓饥饿不堪,竟有“菜人”之说。穷苦人家将子女贩卖不提,更有将女眷送于屠户,断臂换食,悬人肉于案贱卖求生。如今听来,谁都会不寒而栗,更叹息女子饱受轻视?!但若没有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的东方魔稻,养活中国,没有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这种无人性的人间悲剧只会屡屡上演。科学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问题,才使得人文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了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人文情怀。

    科学对人文发展至关重要,可人文对于科学又如何呢?也许不少人会摇头,那些文学、美学等学科对于科学而言,根本一无是处吗?其实不然,鱼儿离水无活,水少,鱼儿不也会少一份灵活吗?正是人文精神的发扬制约着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现实应用中不会危害人类。科技创新少不了挫折失败,少不了他人的误解,甚至妄加非议,可文学却是精神支柱,告诉人们“逐鹿者不顾兔”,要专心盯住目标,告诉人们“长安何处在,路在马蹄下”,努力方可成功,更告诉人们只有“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才终有一日,“吹尽狂沙始到金”,而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人文情怀最重要的是防止科学误入歧途。

    1970年,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修女写质问美国航天专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在目前地球上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费数十亿美元?”这一质问体现了一种关注当下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而施图林格讲了一位伯爵边救助贫困人群,边资助创造发明显微镜的人的故事。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代表的是一种关注未来的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说明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不一定对立冲突。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谈论问题,结果是争论对立愈多、距离愈远。解决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关系还要回到马克思。马克思深刻地把握住了人在实践基础上生成的社会及其历史这一人的真正现实,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科学理解,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关注研究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推动历史前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关注同时代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自觉地把科学技术纳入到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运用科学实践观对人文关系进行考察、分析,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把科学的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视为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同时揭示出科学与人文在本质上的统一性,真正体现科学和人文的互为中介、互相贯通并融合。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人文情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倡导和培育人文情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把社会物质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倡导和培育人文情怀,始终把人置于核心的位置,维护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情怀的本质内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护人,把人文关怀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使人们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生活在其中的幸福,进而自觉地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自觉地把二者统一起来,实现“鱼水相依”的和谐生活。

  • 《时光不谢》
  • 大雨、像是这个季节的离别曲。时而淋漓、欢畅,时而淅沥、低迷。在饱尝了这些,也就相应懂得一些。我呢?               

    有些人要来、有些人就注定要走。这一来一去间,我们一面隐忍着离别的痛一面微笑着。                         

    晚上打开主页看到了一孩纸的留言,说没有感触那是骗人、说深深的难过也是不实际的。只是看到那几话,一瞬间单纯的想起了从前,从前的喜、从前的忧、身边的人、身边的物。那时是一脸的无畏,与不屑,而如今,如今呢?我说是:深深的怀念。(你说人不就是那么犯二,不珍惜眼前,难道那些注定是怀念)                         

    注定?什么是注定?有谁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编造一个虚的来搪塞我,也罢。我不过是想了解一下。是所谓的命运吗?我们每个人是甘愿沦为命运的奴仆的,不然也不会去叫嚣什么注定了。            
    我一直以为活的很释然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一直都不相命运注定。可有时的命运多舛又使我不得不接受现实。难道是我错了,又或是这个世界错了。想找这个世界谈谈,也不止我一个。               
    我本无意说了这些。因为这篇日志是关于怀念。关于离别。关于旧人。关于时光。关于一切的喜忧及悲欢离合。               

    也是看了一些留言,才想起有些人要离开,这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却是值得留恋的。他们的离开就像一场雨。雨期的长短谁也无法去左右的。我写这篇日志目的,我还没有找到,我却洋洋洒洒的写了开来。我想那不过是一个借口、理由,来搪塞自己。                    

    雨停了。停了。就这样悄然的停了。就像有些人要走。就走了。不声不息的走了。 又有怎办。 我只需知道面对离别应该怎样才更好。    

    我终究是没有学会去面对每一次的突然离别,它的猝不及防,它的无声无息。无论你经历过多少大是大非。你都会输的一败涂地。最后什么都剩不下,或许可能留一点记忆。记忆。仅此而已。            
    对于那些离去的人,曾经的、现在的、以后的。不管今后如何。   

    〖勿念旧人,那样只会徒增你的伤悲。最好不过:勿忘旧人。足矣〗 

    叶棽棽棽——2013年6月26。大雨。

  • 《沙枣》
  •     春末夏初,门外总会响起孩子们欢畅的歌谣:

        沙枣花香沙枣甜,碎金碎银一片片。

        脆亮稚嫩的童声,搅浑了顽童的馋心,也拨乱了人们的思绪:“哦,又是沙枣花双香的季节!”

        沙枣(又叫银柳),是西北地区极普通平凡的树种。公路两旁,火车道边,常见三两棵、七八棵沙枣树,伫立在深黄色原野,与远山、落日、劲风融为一体,虽显出几分苍凉,却有道不尽的粗犷凝重。

        二三月间,沉默了一冬的沙枣在西北风里揉搓着惺松的眼睛,多刺的枝条间抽出第一批银白色新芽,这是它向人们道出的第一声问候!沙枣树的样子很特别:树冠不大,树干也不高,弯弯曲曲,像是总也长不大似的,更谈不上挺拔,它的树皮呈栗褐色,坚硬光亮;分枝却是银白色的,表面还附有许多细小柔软的鳞片,仲春过后,簇簇新叶就爬满了枝枉。沙枣叶有椭圈形的,也有稍长一点儿的,依形状看,像柳叶,颜色却是银灰的,细细看时,背面的又要比正面浅。阳光一照,那些深深浅浅的银灰色一闪一闪地泛着亮,煞是好看。这也许就是它得名“银柳”的原因。

        你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叶子表面都有一层很薄的蜡质,那是于早植物为适应环境,降低自身水分蒸发而特地长出的一层保护膜。

        五月底,沙枣开花了。它的花瓣、花蕊都很小,形状像个小喇叭,密密匝匝地簇在枝头,或银白或浅黄,五个花瓣中吐出嫩黄的舌头,涨鼓鼓地张开小嘴.一阵阵蜜似的甜香,随着徽风,忽而浓,忽而淡,传到几里外,直往人心里沁。

        七八月份,是沙枣生长最旺盛的季节。过不了多久,那令人垂涎的沙枣就会挂满枝头。成熟的沙枣是浅栗色的,有大小品种之分。大的状如红枣,小的形似樱桃。熟透了的沙枣有柔软沙甜的,也有甜中带酸的。表面泛黄的沙枣,虽然吃起来微涩,但就着它特殊的芳香,竟别有一番滋味。因此,沙枣也就成了小孩子们,特别是农家孩子最好的食果。

        九十月间,那些调皮的男娃就赤脚上树,挑大的、熟的,满满装上两袋子,与小伙伴儿分享。

        据药书上讲,沙枣还具有清热生津、增强食欲的药效。茶余饭后,老人们抓几个沙枣,泡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沙枣茶,亲亲热热地唠唠家常,倒也其乐融融。不仅如此,沙枣还可以用来酿酒、熬糖。有些地方特意制成沙枣泥,再配些砂糖和少许醇酒,用大罐子封起来。逢年过节,用它做烧饼、包包子,款待客人。据说味道很不错哩。

        就连吃剩的枣核,也不会白白扔掉。枣核经开水烫透,待潮湿发软,用针和彩线一个一个穿起来,编织成门帘,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花纹和颜色,还结实耐用,造价低廉,真是一举两得。沙枣木质地坚硬,水分含量小,尤其在干燥的西北,用它制成的家具,不易变形,而且自然条纹优美,光泽度好;用它装饰房间,既华贵高雅,又古色古香。

       在沟壑纵横的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沙枣树还具有抗干早、耐盐碱、斗风沙的特性。它探深扎根于泥土之中,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料,是防沙造林、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沙枣树为改善生态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

        沙枣,太平凡了,但它那种为人类奉献一切的精神,却为人们所称颂。在这里,沙枣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