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追风筝的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18:15:19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刚读完这本书不久,但这本书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我的心灵,阿米尔和哈桑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不会在乎阶级之间的差异,阿米尔经常戏弄哈桑,但哈桑从不计较,阿米尔时常感到愧疚,但再一次放风筝时,因为阿米尔的懦弱而让他失去了哈桑,也没想到这一边便是永别!

    因为他的胆小而失去了一个那样真挚的好友,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同身受,我似乎也是如此,总是当受到什么挫折的时候会害怕承担这件事,总是去逃避他,以此来消除自己身上的罪恶感,从而让自己变得“清白“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迷失自己,倒不如去接纳自己,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做了就是做了,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接纳这个会犯错且不完美的自己因为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自己!

    书中这样写道:“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阿米尔就翻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但他一直没有觉得,直到有一天往事,自己爬上来让你不得不去接受这个事实,让心里特别的不安宁,这便是人的良知。其实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是会犯错的,但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去改变自己,这大概就是人们心中的良心要把我们塑造成的样子吧!

    阿米尔以前曾无视哈桑的忠诚与友情,也不去正视自己的懦弱和胆小,事到如今,不得不以更加惨烈的方式去面对。哈桑是哈扎拉人,而这一次阿富汗的战争无疑是对哈扎拉人的血洗,哈桑也不例外,而他的道歉与接纳,终究还是晚了些,阿米尔曾无数次想要像哈桑保护他那样保护哈桑,可命运却开了个玩笑,连机会也没有给阿米尔是那样的无情。

    是啊,人生或许也是这样吧,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当你拥有时却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它的珍贵。人生很长,这一路上会经历许多风雨,而你会觉得经历完风雨后,总会有彩虹出现,但当风雨来临时,总会失去些东西,总会让你感到后悔和惋惜。在此之前,我也从没有意识到,直到姥姥的离开,让我觉得人生并不长,我以前去姥姥家,见他拿冰棍给我,我总是不肯吃,可是现在我却想尝尝那个味道,但再也吃不到了,走到姥姥家去看,只有满墙的爬山虎和紧闭着的门,这再也不是他的家了。现在妈妈叫我去干什么时,我不会抱怨,而是笑着去做,因为只有珍惜当下把握住每一寸光阴,才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学会的第一句话是“爸爸”,而哈桑学会的是“阿米尔”。这份美好的友谊总是让人向往,但终成了遗憾,而我们正拥有着,我们要抓紧手柄,将线放长,让风筝在天空中飞翔,努力的放飞它,勇敢的去追逐风筝,做那个无愧于心随风而行的追风筝的人吧!追逐心中理想,让心的风筝逐风飞翔!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里的独立奋斗,一部非比寻常的小说。”这是《人物》对《追风筝的人》的评价。诚然,我等凡夫俗子,生活平淡无奇,不一定能经历作者那样跌宕的人生,但书中所写,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书中主人公阿米尔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了成长所带来的伤痛。童年时所犯下的背叛、诬陷、欺骗以及嫉妒等错误,一直都是缠绕阿米尔的噩梦,让他耿耿于怀,自责内疚。在历经了漫长的成长之旅后,已入中年的阿米尔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变得更加美丽。

    读完全文,感叹于它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于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勾勒出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于轻描淡写中展现出人性的脆弱与成长。

    那么,追风筝的人,究竟是谁呢?

    是哈桑吗?故事中,他曾是追风筝的高手,阿米尔曾赞叹哈桑,说他体内似乎有某种指南针。又或许,阿米尔才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吧。在这部小说中,阿米尔不断在追风筝,在成长。

    小时候,阿米尔想方设法赢得追风筝比赛,为的只是得到父亲的肯定与喜爱,为了成为一个“被注目,而非仅仅被看到;被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的人”。读到这儿,我真切地感受到12岁的阿米尔的热切渴望,他渴望被认可,被赞扬,被肯定。这多么像我们身边的那些孩子,那些并不一定样样让我们满意的孩子。在父亲的眼中,阿米尔不够勇敢,不够坚强,在阿米尔眼中,父亲那般高大,却又那般遥远。因此,阿米尔极度重视追风筝比赛,为了赢得比赛,不惜牺牲哈桑,导致自己一生的遗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阶段,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我们努力学习,我们积极进取;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为了父母而读书,父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样的学习动机是错误的,因为它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真实存在,很难避免,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难产生长久的良好的效果。

    书中的故事走向也证实了这一点。童年的阿米尔是懦弱的,是不幸的。然而,阿米尔也是幸运的,因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不乏良师益友。

    哈桑,是他的仆人,更是他的挚友,是他年幼时的精神寄托。追风筝比赛,有哈桑的帮助,阿米尔方能看到父亲以他为荣;写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哈桑,这个目不识丁的孩子耐心地聆听,放声地称赞,哈桑的一句“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全世界的人都读你的故事!”多年后仍在阿米尔的脑海中久久萦绕。

    拉辛汗,是阿米尔父亲的朋友,他更是阿米尔的良师、知音、引路人。他是阿米尔的第一位读者,他在读完阿米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之后认真地写下:“我非常喜欢你的故事……我愿意倾听你诉说的任何故事。太棒了!”这句话,让年幼的阿米尔飘飘然,更让成年的阿米尔更加坚强。拉辛汗和阿米尔的接触并不多,但他在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和成长中至关重要。当阿米尔深陷过去的自责与愧疚中时,拉辛汗鼓励他回到故乡,对他说:“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要小看语言的魅力,不要吝惜你的赞美,无论是面对你的朋友抑或面对你的学生,你的珍视与赞美,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个默不做声的孩子突然报名参加朗诵社团,只因为那次读课文时,你向他投去了一个微笑;那个孤僻内向的孩子渐渐和同学交流说笑了,只因为那些晴朗的午后,你为他送去关心和鼓励;那个学习吃力的孩子悄悄举手发言了,只因为那本作业本上,你为他写下了温暖与赞扬……

    诚然,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就如主人公阿米尔,他是那样懦弱,却又那样勇敢,他敢于正视自己的性格缺陷,终其一生,自我救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阿米尔那样勇敢,就像小说结尾所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追逐自己的风筝,学会自我救赎与成长,更应该成为像哈桑或者拉辛汗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身边多的是像阿米尔这样成长中的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肯定、赞扬和鼓励。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我们应该正视孩子们身上的不足,相信他们,引导他们一步步成长。告诉他们:为你,千千万万遍!

    (作者是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后 记

    《追风筝的人》是我在假期旅行途中偶然翻看的书。书中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让我回味良久。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在追寻心中的风筝?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关注到学生心中的追随?向内看,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求,向外看,关注学生心中的声音,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告诉他们:为你,千千万万遍。

    编者手记

    记得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还是一名学生。读读停停,总觉得没有勇气把它读完。仿佛自己就是一位“阿米尔”,借由着他的故事,追溯回忆,审视自己,而这种审视往往带着反省和忏悔,这样的阅读体验显然不够愉悦。但在断断续续读完后,忽然觉得自己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宽恕。也许我没有机会踏上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了,但是跟随着阿米尔,我追回了生命里那只想要挽回的“风筝”。

    读到李老师的读书笔记后,我又拿起了这本书,重新翻了开来。似乎是由于角色的改变,这次我又拥有了不同的阅读体验,从“阿米尔”变成了“哈桑”。就像李老师在文章中谈到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那一双双望向你的眼睛,我是否能鼓舞他们去追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

    愿我们都可以追回自己的风筝。(庄佳虹)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早就听闻这是一本好书,近日捧书读之,果然被其所震撼。读罢,思绪翻涌,在我脑海中交织成一幅画面:天空广漠,雪花飘落,空气寒冷得令人刻骨铭心,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追逐爱与幸福。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都夹杂着生活的变迁,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追风筝的人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他轻笔淡描,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对爱义无反顾的承诺,也是他表达忠心的坚定誓言。哈桑眼眸里射出来坚定如利箭却又澄澈得温暖人心的眼神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来不停歇地煎熬拷问着少年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汗水、血水,树荫倾泻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铿锵有力而震撼人心的呐喊:“为你,千千万万遍”……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代表亲情、友情、和爱情,代表正直、善良和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代表着他人格中必不可少却又恰恰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对最爱你的人来说,你是他的风筝,是他心中的至宝。他会穷其一生追逐你,义无反顾保护你,只是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但也许,他也会成为另一个人努力追逐的风筝。而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也有自己所爱的,也需要去追逐那些生命中不曾拥有过的美好。

    于是,我们常常仰望着别人的项背而忽略了总是站在自己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如果哪天命运的微笑让你转身回眸,恰巧望进了他那双真挚的眼眸,你会幸福一生。但如果没有,或许你会毫无所知,亦或许你会像阿米尔那样追悔一生。

    然而,阿米尔与哈桑的悲惨结局,源于不平等。在儿时的阿米尔眼中,哈桑是个哈扎拉人,一点儿都不值得尊重。他们本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却被一些阴暗罪恶的原因掩盖真相,使他们变成了主仆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命运的不公。但是阿米尔懦弱的心灵使他对这份不平等变本加厉,他对种族的歧视使他虐他千千万万遍,即使他为他千千万万遍,义无反顾,不曾后悔。恰恰就是这份不平等,将这两个亲密无间的好伙伴越扯越远,使他们各归殊途。

    这份不平等的爱,让阿米尔二十多年来对自己的劣行不断扪心自问,备受煎熬。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轮回,像当年哈桑千千万万遍做他的炮灰那样,无怨无悔地为哈桑的遗孤默默付出,只为获得灵魂的救赎。他努力地追逐着风筝,追逐回那份他早就该拥有的善良,那份他本就该平等付出的爱。

    面对爱,我们需要保持理智;接受爱,我们需要平等付出。我们是天空中无数风筝中渺小的一直,而那些曾关心我们的朋友,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无限付出的亲人则是在你身后追逐你的人。你可以在他们的牵引下勇往直前,但不能期盼着挣脱他们,而是努力盘旋而上,为他们带去一阵风,温暖他们的心底。

    爱需要平等的付出,切莫将你冷漠的利剑指向那些真正爱你的人,而辜负了他们追风筝时所承受的伤痛。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哈桑在心底对阿米尔的承诺。

    阿米尔是哈桑出生以后记住的第一个人名,从此这个名字几乎成为了哈桑的信仰,他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在喀布尔一年一度的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回代表着最后胜利的风筝,受到了几个坏小子的欺负。目睹事情经过的阿米尔不仅选择了逃避,而且还栽赃哈桑偷窃,将他赶走,来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没有想到,阿米尔却一生都在为此而感到自责与愧疚。当阿富汗遭到苏联入侵的时候,已经移民到美国的阿米尔为了赎罪,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喀布尔,去拯救哈桑的儿子。其实这不仅是拯救哈桑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在拯救他自己。

    阿米尔的自私、懦弱与背叛,阿富汗遭遇到苏联入侵时国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生动而深刻得让我认识到了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性。忠诚与担当之于友情,是问心无愧;忠诚于担当之于国家,是责任与使命。我要感谢我的祖国,让我沐浴着和平的阳光,享受着快乐的时光。我要成为一个忠诚而有担当的人,去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你,千千万万遍!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的耳中响起了这句话。这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话,阿米尔经过了二十多年也记得这句话。阿米尔永远也忘记不了,那二十多年前的对哈桑的伤害,无法原谅自己心中的背叛……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当这本小说在美国发行时,在亚马逊排行榜持续了131周之久,全球热销800万册,深受各类人士喜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踏上了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份心力,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当我在看这本书时,我仿佛自己进入了阿米尔与哈桑的世界,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所有的爱、愧疚、赎罪……都穿插在其中,令我对阿米尔的背叛感到可恨,对哈桑的行为感到同情。

    阿米尔究竟是对哈桑做了什么事,令哈桑一家人离开他们家呢?那是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两人同心协力夺得了冠军,哈桑将阿米尔掉落的风筝整理起来,在整理的同时,一个经常辱骂哈桑的父亲的孩子的侮辱,阿米尔在旁边目睹了一切,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出面去拯救哈桑。之后,阿米尔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当时没有去帮助哈桑,因为自己的害怕、懦弱,导致哈桑一直被欺负。后来一直错怪哈桑,他爸爸最终带他离开了。

    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友谊的感觉。但是,当我看到阿米尔眼睁着看哈桑被欺负时,却在一旁无动于衷,这是友谊吗?一个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另一个却逃避一切。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阿富汗爆发了战争,阿米尓一家逃离了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去了美国,房子交给拉辛汗保管。到了美国,阿米尔认为时间可以冲走一切过去,他错了,他始终忘不了哈桑离开时的面孔,他以前的回忆一直浮现,心灵备受煎熬,他要找一个机会去赎罪。

    阿米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阿富汗。这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美丽,他来到自己快要荒废的家,找到了拉辛汗,得知了哈桑已经死了的消息,而且知道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和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儿时一直与他玩的是自己的兄弟,他默默的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没有放弃,继续了他的救赎,因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他儿时宿敌的手里,阿米尔要把索拉博救回来,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索拉博救了回来……。

    阿米尔费尽周折找回了哈桑的儿子,追回了一直飘移的风筝,摆脱了心中的煎熬,自己的心灵得以解放。这本书虽然没有真正的大团圆,但是体现出来的是阿米尔对哈桑的赎罪是如此的真诚。

    朋友,一生一世,这样的朋友才属于真正的朋友,希望以也有这样的朋友,能在你身边默默的支持你,鼓励你,要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辈子只要找到这样一个朋友,真的可以非常开心了!

    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与其说小说是在追风筝,其实是追亲情、友情,追当年的回忆。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
  •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让我们一起追寻那人格的风筝。

    12岁的阿米尔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爷。他本与仆人哈桑手足同情,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让阿米尔无比痛苦,无比自责的事。因为那件事,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后自己也随父亲去了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因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他一点点探索着,看着战争中阿富汗的惨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经故去的哈桑的儿子,拉回了那只他丢弃了的人格的风筝。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带“悲”的作品,但在长长的叹息之后,我却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那只飘荡着的风筝线也悠悠晃晃地系在我的心上。在书中,阿米尔追寻着的似乎是他与哈桑的友谊,是他不再内疚的,变得勇敢起来的心。

    原本的阿米尔是懦弱的,无法保护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伙伴,好在追寻中他还是找回了失去了的心。可是,在生活中,每一次伤害都可以弥补吗?不是的,有的风筝将再也寻不回来。不得不说阿米尔是幸运的,而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幸运的遭遇:那件事发生在2009年的暑假,我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表弟来我家玩。一次没人时,我的脚不小心扫到了他,还站得不是很稳的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面对妈妈的责问,我违心地说:“是他自己摔的……”还好,我最后还是说出了真相,拉回了那只差点飘离的“风筝”。

    细细想来,我似乎比阿米尔更幸运,因为他与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风筝”已是残缺。而在这“风筝”的背后,附着的是人性,是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们的“风筝”,才能算一个真正的“人”。

    像原本少年时的阿米尔,他那懦弱的表现使他的“风筝”丢失,在日后的几十年中他都是在后悔与自责中度过,这也是惩罚。直到他重踏故土后,他那不顾一切的救赎才让正义回归,但“风筝”还是残了,这也意味着他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一刻不停地追寻,追寻那只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风筝”

    阿米尔的“风筝”丢了,又被追回。而你的呢?你可曾丢失了你那只带有你人格的“风筝”?在那飘荡的风筝上也有着一份对人命运的掌控。不论因什么,也不论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吧!一起找回我们的那只“风筝”,并将它好好保存,永远不再丢失。你愿意么?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 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