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浩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07:58:53
  • 《《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原文和翻译》
  •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唐代〕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必考名句】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释】

    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赏析】

    孟浩然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诗,便是伫兴之作。泊舟浔阳,望见庐山而喜。转而想到东晋时曾卜居庐山的惠远大师,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遂有归隐之意。

    诗的前四句,写见庐山。用语只如说话一样,毫无做作。然而却是万千自谓懂诗的诗人口所不能道。或许不懂诗,不识字的人能说出同样的意思的话,却作不成诗。唯有孟浩然不但能道出,而且能写入诗里。初见庐山的欣喜之情,自然流露,像是对着庐山说出的话。读之,恍然使人不记得有文字,而只感受到诗人兴奋喜悦的心情。前人所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得意忘言",大概就是这样。

    诗的后四句,写望庐山。望山而怀古人。晋人惠远大师,曾居此山中。昔人之风,山高水长。在地为河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者是也。瞻人故迹,慕其为人。也想像惠远大师那样,隐居山中,超脱俗尘。"正如《诗经》所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意。最后以"钟声"作结,真馀响无绝。天地悠悠,山川绵延。身在舟中,神随思远。此种境界,跨越天地时空。严羽所谓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孟浩然此诗真得"入神"之妙。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万山潭作》王维原文和翻译》
  •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  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

    亦:一作“益”。

    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译  文

    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

    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赏  析

    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孟浩然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万山,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游此地,这首于此得题。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原文和翻译》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  释

    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才子:指袁拾遗。

    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梅花早:梅花早开。

    北:一作“此”。

    译  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赏  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创作背景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去洛阳寻访故人,不料挚友已经被贬江岭。诗人的心绪颇为复杂,不平、感伤、怀念交织在一起,但表现在诗里的却含蓄深沉,甚至很飘逸洒脱。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问舟子》孟浩然原文和翻译》
  • 问舟子

    【唐】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注  释

    向夕:傍晚,黄昏。

    向:接近。

    几多:多少。

    泊:停泊。

    淮:淮河。

    译  文

    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

    船夫说,淮河里浪高风紧,河湾处正好停船。

    赏  析

    本首诗通过向舟子询问“前程”,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以及对所在世道的黯然之情。

    诗人到处漂泊,等走到一个渡头前,虽然问的是前面的路程,当更深处是在问自己: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将要去哪里呢?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问前程,既问自己,也是问国家、民族,既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和黯然之情,也表现了对所在世道的忧虑和愤懑之情。

    三四句是说作者看到江里了浪花的激荡,内心的激动也久久不能平静。而淮河里面的波澜,诗人表达了一种欲降服,欲感化的壮志豪情。不过词词句句中多少充斥着忧伤的情怀,悲观的心绪。

    诗用问答的形式写行旅之情,显得旅情无主意,全靠船夫。第二句为全诗中心,表现了盼望快点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但淮河风浪却很大,只好在河湾处暂作停泊,颇有吴越尚远,日暮途穷之感。“复”“足”,虽是平常之语,却是诗中之眼。

    创作背景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与《宿建德江》作于同时,为孟浩然漫游吴越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王维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洗然弟竹亭》孟浩然原文和翻译》
  • 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注  释

    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编集《孟浩然诗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进士举》诗,可知孟洗然曾经赴举,而其他事迹未详。

    “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大雁。鹄:天鹅。

    昔:一作“共。”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达:旷达。一作“远”。

    译  文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赏  析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者与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根据孟浩然《入峡寄弟》中“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句可知其有弟数人,其中之一即为孟洗然。此诗当作于孟浩然兄弟在孟洗然家竹亭游乐之时。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游梅城》
  • 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壮游吴越时,路过梅城,并写下了千古名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的家乡梅城也因此被天下人所知道。

    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我的家乡梅城(古称严州)就是这半朵梅花城,同时也是一座千年古镇。

    今天,就让我带您在千年古镇转一转吧。

    我们首先来到三星街。梅城的三星街就是大家口中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数不清的美食:有小气球般的汤圆;盘子大小的严州烤饼;以及形状有些怪异的冰淇淋……说着这些美食都让我的口水直流三尺,迫不及待地想吃上几口。吃过那些美食的人就如同来到了人间天堂,那味道至今还在我口中不断地跳动着。

    三星街上不光有美食,还有美景。三星街上两旁都是古建筑,很多穿着古装的美女小姐姐穿梭在古建筑当中,让你仿佛有穿越的感觉。

    不知不觉来到了梅城的大坝之上。 大坝是围着新安江而建的,夜色中或雨中的大坝十分的特别。夜色中的大坝,微风从江上飘过,深呼吸就感觉在水中“游戏”。

    雨中的大坝更加奇特,江面上大雾弥漫,就像来到了一个奇特的空间,人们的视野不够开阔,就如同在烟雾弹中,十分有趣。

    沿着大坝漫步,可以看到梅城有东西两湖,这也是梅城的一大奇观。

    这座千年古府,这座半朵梅花之城,永远在我心中开放,我永远不会忘记。也希望您能来梅城游玩!

  • 《诗词名句赏析》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 李清照《鹧鸪 天·桂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春望》杜甫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清· 曹雪芹《葬花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五代·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明·唐寅 《桃花庵歌》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张谓《早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 月寄杜郎中》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 步寻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 花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清·曹雪芹 《葬花 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 唐寅 《桃花庵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 巷》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 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 初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 月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唐·张敬忠《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李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 《相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苏轼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 复》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宋·无名氏《画》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 月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 桃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先秦 《诗经·七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扫叶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贾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欧阳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杜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唐·李白《金陵酒肆 留别》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 云愁永昼)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 《塞下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 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昨夜星辰昨夜风,花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唐·岑参《碛中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 恋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五代·李煜《虞 美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 初霁》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卢纶《和张仆射 YE 塞下曲》 《其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南北朝·无名氏《木兰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唐·朱庆馀《近试上 张籍水部》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宋·苏轼《江城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唐·钱起《归雁》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 箫》

    夜阑风静纹豰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 苏轼 《临 江仙·夜归临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二首其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唐·王安石《登飞来 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 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词》 (三首其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 《离思》 (五 首其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清·曹雪芹《临江仙》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 行重行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及全诗赏析》
  • 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译文] 原野广阔无边看上去比树还低,江水清清只有月影才跟我亲近。

    注释:这两句绘出一幅野旷天低,江清月近的图画,使用了一种化静为动的拟人手法,频添生意。给人以亲切感,也进一步突出了羁旅之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意图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使我又增添一份新的哀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欣赏》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 洞庭湖八月水势大涨,与湖岸相平,包容着天空的倒影,远处天水相连,混而难辩。

    [出自]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文解释】

    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云梦泽上蒸腾像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摇撼岳阳城。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圣明时代无事可做,感到羞愧。坐着观看垂钓的人,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词语解释】

    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济:渡过。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诗文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这是一首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人借洞庭湖起兴,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进而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这首诗写得得体,有分寸,同时也没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着痕迹,流露心迹。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丰茂、万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 《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 孟浩然《过故人庄》全诗欣赏》
  • 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出自《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全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