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专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01:28:30
  • 《为专业发展搭建三间小屋》
  • 毕淑敏有一篇散文叫《精神的三间小屋》。文章里作者以人的身体需要空间来盛放类比人的心灵也需要空间来盛放,因此,我们有必要拥有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间用于盛放我们的爱与恨。爱要比恨多,让小屋光明而温暖。第二间用于盛放我们的事业。小屋要坚固且优雅。第三间用于安放我们自身。我们要有主见。其实我们的教学生涯何尝不需要三间小屋来安放我们的需求呢?

    第一间小屋,盛放我们的教学阅读。

    活到老,学到老。阅读就是其中最便利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一间小屋来盛放我们的阅读作品、阅读笔记。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时不时对自己的阅读做一个整理,对自己的阅读笔记做一次又一次的梳理,然后,把它们按索引做分类,按分类做摆放,按我们的需求或爱好把它们盛放在阅读小屋中。

    《教师阅读地图》在教师专业阅读上,尤其是对通知性阅读给了很好的建议。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我读了哪些,把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我下一阶段准备读哪些,已购置了哪些,也分类摆放在一起。哪些书是时时要翻阅的,哪些书又是装帧精美需要小心收藏的,哪些书是属于可以束之高阁的,也需时时清理、打点,分类摆放。我记了多少读书笔记、听课笔记和其他的学习笔记,纸质稿的、电子稿的,文字的,图表的,复印的,可以按形式一一归类整理,也可以按年月日,以编年的形式一一整理盛放。

    每一类的书又按照阅读的阶梯,一阶一阶分布。暇闲时,再给它们编个书码,做个简易索引,让它们清清楚楚地摆放在应有的位置。需要时,一进小屋,保伸手可取。时间有点久远的书,或是长时间没有翻阅的书,先打开自己编的索引,看着或“编年体”或“纪传体”的索引,似乎有点翻捡岁月的况味。有时间,走进这间教学阅读的小屋,不必开卷,屋内已墨香四溢;不必上下求索,思绪已上下古今。这间阅读小屋,无形中滋养着我们的教学灵魂。

    这间小屋似乎很容易就让各色书本塞得满满。因为,如果小屋内,书本零星,笔记零星,我们自然会感到一种惶恐。于是购书,添置书本,林林总总,总要想办法把小屋塞得满满的。即便许多书没有拆封,但看着它们在,心中都会有一种踏实感。每每折开一本新书时,手拿裁刀,手指都在欢悦,因为手指知道,它将开启一个新的世界。一支笔、一本书,便是一个世界。

    有心的人,今天拆书一本,明天拆书一本,渐渐地会发现,买来的一本本书,居然一天天地在指尖翻动,似乎日子也有了不一样的风起。还有心的,不仅看书,还认真做笔记,记着记着,有一天突然发现,小屋中墨香不仅仅来自于书页中,还有许多来自于自己的笔尖。读着、写着,写着、读着,就这样在这间小屋里,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小屋也在无形中扩容,它越扩容, 我们的思想越自由;我们的思想越自由,我们的教学越理想。

    这一间阅读的小屋,它的空间是可以无限扩容的。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教学作品。

    说到作品,我们想到的作家。说到作家,比如说到鲁迅,我们就能想到他《阿Q正传》,想到他的《故乡》,想到他的《祝福》;比如说老舍,我们就想到《四世同堂》,想到他的《茶馆》。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说到张大千,我们会想到他画的虾;说到徐悲鸿,我们会想到他的《八骏图》;说到王菲,我们就会想到她的《传奇》;说到周星驰,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大话西游》;说到杨丽萍,我们会想到她的《雀之灵》《两棵树》……因此作为教师,从事一辈子的教学,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作品呢?

    说到余映潮,我们想到他的板块式教学;说到黄厚江,我们就想到他的共生教学;说到肖培东就想到他的深深浅浅,等等。同为教师,我们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作品准备一间小屋?并洒扫以待。也许一年,才能为它请进一个客人,两年才能请进一节课来憩息。但正是看着这空荡荡的小屋,我们才会内心着急。原来自己每天早出晚归,看似勤勤垦垦却一直是碌碌无为啊。于是才会鞭策自己,才会想尽办法,为这间空荡荡的小屋找到与之相配的陈设。

    比如,把各级公开课做为桌椅,摆放在这间屋里;以省市刊物发表的作品为挂件,点缀寂寞的墙面;以三年一个的课题为书柜,摆放在小屋的一个角落;以一套教改案例为灯组,照亮小屋漂白的四壁;以一个可以推广的教学理念为穹顶,提升小屋空间的高度……这样,今年一节公开课,明年一篇论文,后年一个课题结题,再下一年一本专著出版,再下一个“今年”一节公开课,再下一个“明年”一篇论文,再下一个“后年”一个课题结题,再下一个“再下一年”一本专著出版……周而复始,我们年年都为教学作品的小屋摆放上一件物品,年复一年,小屋的作品居然蔚然可观,想必那时,亲手搭建幸福大厦的自豪感必能油然而生。

    第二间盛放教学作品的小屋,它必将由空荡到摆件满屋。

    第三间小屋,邀请我们的教学朋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自己的朋友,准备一间小屋。春天,邀请朋友来赏花;夏天,邀请朋友来纳凉;秋天,邀请朋友来小酌;雪日,邀请朋友来围炉。因此,你需在春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精心培育能让人赏心悦目的花儿,让它或是它们能在春天百花齐放,美不胜收;你需在夏天以前,日日灌溉促进树的生长,让它在夏日里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你需在秋天来临之前,精心酿酒,无清酒浓香无以待客;你需在冬日以前,储存一肚子的诗辞歌赋,才能以辞伴火,围炉夜话。如果,你不准备这样一间屋子,没有花香,没有树荫,没有美酒,没有夜话;一切的美好与诗意都将与你渐行渐远。同样,如果你准备了这样一间邀请朋友的小屋,你可以在某个时候,笑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教学的路上,有名师指引,有前辈提携,有同伴互助,是一大幸事。因此,这一间小屋,必不可少。

    这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如毕淑敏所说,“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

  • 《教学论文 | 优化教学反思,引领专业成长——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进步、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撰写教学反思中存在的误区

    1.反思笼统,缺乏针对性。

    撰写教学反思初衷是督促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学校对老师撰写教学反思的校本培训不够,而且学校检查时,一般只检查老师写没写,质量方面关注不够。所以很多教学反思只是应付了事,多是一些空话、套话,并未落到实处,这种反思没有价值。

    2.重视课后反思,忽视课前、课中反思。

    备课之后对教学设计再加工,课中随着课堂生成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堂中的“一闪灵光”等,都是教学反思。很少有老师涉及课前和课中的思考,教学反思往往是在执教一节课之后,回忆一节课的得失成败。

    3.重视课堂教学的反思,忽视其他方面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单一,多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谈自己执教一节课的体会、教学环节的设置、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等,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师生关系的表现等却涉及较少。

    4.重视查找不足,忽视经验总结。

    教学反思像“检讨书”,一味地盯着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不足,无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考,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之处,缺少萃取经验的意识。

    二、教学反思的概念、形式和内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即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教学反思的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类。

    1.教学日记反思

    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批判性理解和认识的真实书面记录。它没有固定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内容。

    2.课后反思

    (1)记载“精彩之笔”

    课堂常有精彩处,如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如各种意想不到的“生成之美”。凡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和使用。

    (2)铭记“失败之处”

    课堂总有不尽如人意处,教师要冷静地思考、回顾、梳理,剖析失误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做好经验记录,为今后的教育作“提醒”。

    (3)捕捉“灵感瞬间”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情感的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多,教师会在瞬间产生一些“灵感”,它们稍纵即逝,需要教师准确捕捉,及时记录,以免错过优良的素材。

    (4)发现“学生之美”

    教师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教师要主动挖掘“学生之美”并加以肯定,这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鼓励与赞扬,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好的示范和借鉴,对于老师来说是思路的拓展。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同事进行对话,能促进自己更深入地思考,激发更多的创意,打开更广阔的思路。

    4.师生合作反思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学习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如实评价师生课堂表现。师生合作反思教学相长,既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又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第一、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了“困惑、混乱、怀疑”;第二、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第三、通过观察和搜集事实材料等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第四、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第五、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它可概括为“情境——问题——问题解决——验证修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可以三步走:课堂回顾,分析问题,剖析重构。

    1.课堂回顾,着重过程性描述。

    选取一整堂课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反思的点,进行过程性描述,即课堂回顾,这是反思的第一步。描述教学情景时要力求细致生动,尽量真实准确地再现当时的课堂情境。课堂回顾的环节既是深入理解教学设计和课堂反馈等信息的过程,也是教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识别问题的过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课堂回顾的这个点怎么选?

    (1)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处反思。

    转换立场。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自身、学生、其他教师的角度来看会不同,细究之,从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知识系统、不同学科领域来看,也是如此。多角度反思,让反思更具深度与客观性。

    转换时空。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要深究潜藏其中的问题。

    (3)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一种假设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4)从联系对比处反思。联系体现衔接,对比体现差异。如横向联系或对比自己与其他教师,纵向联系或对比自己不同时期教同一课的不同设计,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2.分析问题,联系“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来谈。

    教师在课堂回顾中发现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识别问题使教师对教学情境有较为具体、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使教师以探究者的身份主动改进教学。

    3.剖析重构,探寻改进方法,尝试重构课堂。

    剖析重构是尝试改进的关键。在剖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途径。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如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机会,借鉴同事的一些做法,或通过查阅资料,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得到解决问题进行重构的更多途径。

    美国学者波斯纳说,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教学反思有很多类型,也有很多的写作方法,格式也不是固定的,但所有的反思一定是基于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而且是基于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思考:遇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后,描述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给出导向性结论,罗列可操作的解决策略,最后重构课堂,设计再教方案。从这个思考过程看,优化教学反思,就是在动态地引领教师实现真正的专业成长。

  • 《浮潜之旅》
  • 在电视上有看过专业的潜水运动员,拿着摄像机拍摄海景,通常会感到有点害怕。但是当你鼓起勇气真正去尝试了之后,才会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甚至有点美妙。

    在惠州的小星山,我兴奋地穿好救生衣,开启了浮潜之旅。

    大家登上快艇,我坐在最前面那一排。在开的过程中,快艇随着海面起起伏伏,左摇右晃,一个浪打过来,快艇便随着浪头升高,然后又急速的下降了,那一刻,我们都感觉失重了,屁股下面一阵凉爽。

    在路上,我看见了许多形状各异的山,有的像一个身上长满了青苔的乌龟,有的像一个奇怪的斧头,还有的像一个石化面包……各式各样。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旅程,终于到了小星山。老板示意我起来一下,我连忙站了起来,他把座位盖子揭开,拿出了一双双类似拖鞋的鞋子,妈妈告诉我,这是安全鞋,以免裸露的脚刮到岩石流血。我心想,电视上一般浮潜都是要带专业的眼镜,怎么没有?果不其然,老板转身又揭开了另一个盖子,哈!不一会他就拿出了五副长像独特的眼镜发给了我们。泳镜外围有一层黑色、软软的东西,用来紧贴眼睛和鼻子旁边的脸,以免进水;旁边有一条管子,管子的最下面有一个白色、类似牙齿矫正套一样的东西。与其称之为眼镜,更不如叫作面具。我熟练的套上了泳镜,可心里犯了难了:旁边这条管子怎么用?我摸索了一下:拉过来一点,咬住了那个白色的东西,不过我把外面那层露在了外面。接着又试了很多次,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咬好了正确的位置。

    之后,我自告奋勇的第一个下去了:我扶着楼梯,小心翼翼踩着走下去。顿时,整个身子仿佛与海融合了,感觉冷冰冰的。不过,用力的踢了几下腿,身子就暖和了。离开了楼梯,一个猛子就扎到了水里。睁开眼,发现我能呼吸自如,便不再束缚自己。等在水里睁开眼时,十分惊奇:下面有许多灰色的珊瑚礁,一群群光鲜亮丽的鱼儿扭动着身体,快速的穿梭在礁石之间。偶尔还能看到黑色的海胆和张牙舞爪的章鱼,原来水底世界有这么多不一样的生物,七彩斑斓。或许,这就是大海包罗万象的魅力吧!又一群鱼儿游过,我明明看见它们离我非常近,一踩,却什么也没碰到。我心想:咦?怎么会碰不到呢?我很疑惑,连忙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光线问题。因为海水很清,所以让你造成了视觉错觉 。”我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隔壁船上的大人们带着水肺在练习深潜,等我长大些,一定要试试。

    台风过后的阳光非常烈,大家身上除了泳衣覆盖的地方,其他部位已经肉眼可见的晒黑了,怪不得船长都是黝黑黝黑的。姐姐为了维持难得的白皙早早上船休息了,而弟弟一直还在练习用浮潜工具呼吸,还没下水呢,哈哈,可爱的小笨蛋。而爸爸却一马当先,游到了小岛的另一边,太厉害了!妈妈这个胆小鬼,抓着楼梯不敢松手,深怕被快艇抛下似的。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感觉刚刚开始,老板就已经催我们离开了。皱巴巴的双手和黑红的皮肤还有刺痒的后背证明我来过这片海。浮潜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一个开心的回忆,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故事。

  • 《我的“陪玩”爸爸》
  • 我有一个专业陪玩的爸爸!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在洗澡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在睡觉的时候......他都不在!唯独我要玩的时候,他就会“嗖”的一声来到我身边,陪我玩耍。爸爸总是在我学习结束的时候,给我安排各种各样的玩耍节目。

    有一次,爸爸带我来到了游乐场,里面有好多游戏机,还有套牛、钓小鱼、娃娃机等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我玩了枪战游戏机,又去玩了抓娃娃。我抓到了一个皮卡丘,爸爸高兴地跳起来,比我还兴奋。

    爸爸还带我钓过虾。钓虾池里都是虾,能不能钓上来就得看我们的技术和耐心了。我们要先把虾饵剪成小小块,再把虾饵勾在钓竿上,接着把钓竿丢到虾最多的地方,最后等待虾儿上钩。没过多久,我就钓上了欢蹦乱跳的大虾了。我和爸爸比赛,我钓的比爸爸还多。每到这时,爸爸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我说:“钓虾可是一件考验耐心的事情呢!只要你耐心地对待每一件事,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听了爸爸的话,我都会开心地点点头。

    爸爸还带我去过海边,还带我在沙滩上踢足球,还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我的爸爸是不是对我很好呢?这应该是大家都想要的爸爸吧!

  • 《校长赋能,砥砺前行——我的教师专业成长》
  • 回顾二十来年的从教经历,我认为我的专业成长受“校长”影响大,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姿态不断稳定

    1997年至2006年,我任教于农村学校。

    刚走上工作岗位,常上比武课和公开课,这种“门面课”要求高,谭校长指导说,老师嘛,要有本经,心神要稳。这促使我在那时起就固执地养成了一个延续至今的习惯:不带书本进课堂,教学设计在心里,每堂课都是公开课。

    我潜心地念着老师的那本经,但这不代表学生的心神也稳。学生,不是白龙马,是孙悟空;农村学生,还是没戴紧箍咒的孙猴子啊,无法无天!余校长是个很能“斗法”的人。他说,你要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他们比你强,他们闯的祸他们有能力收拾。这句质朴至极的话,让我一直稳固着一种姿态:从不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努力帮他们减小犯错成本。

    二、见识不断增长

    2006年暑假,我通过公开招考进入赫山万源学校原赫山实验学校。吕校长和樊校长,充分肯定我的专业技能,鼓励我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他们让我知道,老师,就是要太阳般光辉地存在着,吸引学生围着你转。

    为此,我不断尝试课前演讲、新闻播报、校园采访、师生换位等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学生们认可了独具特色、花样翻新的“老杨”,我一度觉得作为教师,孩子们崇敬的仰望,就是种荣耀。

    可是,太阳般光辉地存在的老师,只能吸引向日葵般挺拔向阳的孩子,那些不围着老师转的孩子该怎么办?再说,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老师真的能像太阳般永放光芒吗?

    那个教师大会上发言从来不用话筒也能震晕你耳朵、从不需要讲稿也能一口气把问题讲清楚的樊校长,说:“能!只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要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要你除了‘传道授业’还能‘解惑’,就可以!”

    这炸雷似的话,促使我至今都不敢懈怠。除了深化专业知识,我还有意识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留意生活热点和时政要闻,关注学生课堂外的生活表现。我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只为了孩子们仰望我的眼神里少些失望,只为了他们眼里有太阳的光辉,只为了他们心里有太阳的温暖。

    三、理念不断更新

    太阳被云层遮掩的时候,就会有阴雨。2010年,职称落评的委屈,让我在工作中出现了情绪波动。邓静萍校长细腻地发觉并与我谈话。没有过多的询问和开导,她只是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当时学校启动课改,阻力重重,她用“鹰之重生”唤醒老师们克服职业倦怠,重新定义课堂和教师角色。在全新的课改中,她始终用空杯心理轻负担奔跑。她说,也许别人跑得比你快,只要你愿意,你一定跑得比别人远。我这才发现,自己不加温,心如何能云开雾散?教学理念不更新,教师如何能与时俱进?在她的带动和指导下,我开始坚定地快跑着基于教学做“教研”。

    教学教研之路上,相比邓校的温婉和善解人意,人称“贺大大”的贺永宏校长经常泼我冷水。他雷厉风行,说话办事极少顾情面。他明确指出了我语文课堂“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致命之处,他从根本上否定了我的“灵动”,说“你那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就是哪”,“那是极不负责任的”!却也正是他一贯的一针见血,让我得以清醒地用学徒般的虔诚重新学习,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规范地再起步。

    在行进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也得到了规范地整理,我还有幸参与了罗虹校长主持的“三三德育”课题研究,在他严谨、科学的“全人教育”理念引领下,我用有温度的情怀落实教育,用有深度的思考审视教育,让教育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可以说,万源学校课改近十年,也是我规范地进行专业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十年,在这十年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不断遇到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符颖校长弯弯的笑眼里,深邃的眼神带着温暖直达人心,她总是宠溺地看着你的眼睛说:“你可以的,没问题,你可以的咯!”于是,你会觉得你真的可以,没法“不可以”。她毫无保留的信任,她真诚的鼓励,会让我不自觉地模仿她,让我对学生的爱,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王强校长习惯说“我们”,——“我们班的学生好像下课也很活跃哦”,“我们能不能将早自习的任务再具体一些呢”,“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吗”。他总是用商量的语气交代工作,在他温文尔雅的言谈里,你会觉得你非常乐意去改进工作、去完善效果,要不你真的对不住他对你深切的尊重和期盼。我常常暗示自己,做人,做教育,都要像他一样,让人如沐春风。

    罗双未校长做教育,每涉及学生的问题,他总是不自觉地加设一个前提:如果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会怎么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换位思考,这是在剔除教育的功利之念,回归教育的本源。这样深刻的思考方式,也让我不自觉的效仿,让我在规划学生三年初中生活的时候,能把目光延伸到他们三年后的学校生活和未来更漫长的人生。

    专注地做专业的合作学习的郑杰校长说,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要改变课堂。他让我知道,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有深厚的责任担当。益师附小的胡红波校长,一直坚守在数学教学一线,她在看似抽象乏味的数字、图形、公式、定理中,清晰、巧妙且自然地注入生活,植入文化,渗入哲思。她让我知道,一个有深度的教育者,有诗意的赤子情怀。

    感谢“管制”我、提点我的校长们!校长赋能,砥砺前行。我将像他们对我一样,对学生严格约束、无私帮助和最大限度的包容,给他们营造个性成长的空间!

  • 《我的“坑神”老师》
  • 我们有一位专业挖坑的“坑神”老师,她就是教我们数学的孙丽丽老师。“坑神”这外号,可不是随便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孙老师就是实至名归。她是我们班公认的“挖坑专业户”,挖的坑不但多还很深呢!

    有一次,我们在上数学课,孙老师出了题,问:“小明坐在第四行第五列,用数队怎么表示?好好想想哦。”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数队四五!”老师听完,笑了笑,神秘地说,“你们再想想,这是一个坑!有的人看见坑就会往里面跳。” “啊,应该是数队五四!”反应快的数学课代表,立马惊呼起来。我们这才反应过来,本来简单的题目,被老师这么挖一个“坑”,我们全都掉下去了。后面的数学课上,我们读题非常小心,生怕又被“坑神”老师给坑了。

    孙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在作业上,都不会忘了她的职责挖坑,所以我极度认为,她不应该从杭师大毕业,应该是中国蓝翔挖掘机学校毕业的——专业挖坑的嘛。

    孙老师虽然被称为“坑神”,但这位坑神长得还特别漂亮。她有着一头黑色短发,一转身头发就会甩起来,帅帅的,好看极了。她小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的圆形眼镜,里面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那双眼睛可是火眼金睛,非常厉害。谁要是在她转过头的那一刻,做了一个很小的动作,准被发现。

    就这样,在孙老师的专心教学,以及专业的“挖坑”助攻下,我们班的同学反而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据说踩坑会上瘾哦。

  • 《以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教研教改和新教师培训中,听课评课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听课评课只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佳,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听课前没有做足功课,听课目的不明确;二、听课时只停留在简单的“听”上,没有调动各类感官去捕捉课堂信息,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不完全;三、评课时不敢直言,优点评够,缺点保留,达不到促进参与者专业发展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收益甚微,有时甚至劳民伤财。作为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是经常性的,如何避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而确有成效,这是一个时常困扰我的问题。这几年,我在各类教师培训中,听取了几位专家关于这个方面的讲座,尤其是在璩艳霞名师工作室线上学习中听取了陈大伟老师的讲座后,对我的启发很大。下面阐释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摆正心态,更新观念,变“听课评课”为“观课议课”。不要粗浅地认为这只不过是字面上的说法不一而已,差别不大。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本质的区别。“听课”只是听觉器官的单一参与,而“观课”却是全方位的课堂观察,身体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不光只是听到声音,还要关注到整个课堂的状态,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各个方面,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而“议课”是与授课者一起共同针对课堂的各种现象加以讨论和研究,并非单一的评价。这种说法其实更好的诠释了我们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让授课者与听课者一起做案例研究,探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参与者都能得到成长,而不是让授课者成为众矢之的,被动接受他人的判定,使人陷入尴尬恐惧的境地,或者研讨活动浮在表面,难以达成实效。所以,这一说法的改变本质上就是观念的改变和角色的转换,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实现“观课议课”的效益最大化。如何让“观课议课”效益最大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

    在观课前,第一要明白将要观的课是属于什么课型,希望达到什么目的;第二要知晓“议课”的主题与原则;第三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第四要研读所要观的“课”。做好这些功课,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课”,为下阶段的“议课”提供具体的依据。

    “观课”时,我们该关注些什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提前制定一个详实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如:评价表可分为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三栏,各栏均可根据情况设置具体的内容。评价指标设置为教学过程20%、教师能力40%、教学效果40%。教学过程又可分成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两部分,教学预设包括目标设定和流程设计,教学生成分为教学事件、学生问题、任务处理。教学能力分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部分;教学内容又细分为有效信息、融会贯通、归纳梳理;教学方法细分为教授清晰、对话交流、多样有效等。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等。

    然后,确定“议课”的主题。确定“议课”主题有以下一些原则:需要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微创”原则、系列性原则等,确定的主题要具有可操作的特点。然后,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用相关的理论来支撑教学实践。如如何改进朗读教学,就可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朗读的基本要求,怎样达到这一要求,教学时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等。

    最后,研读所要观的“课”。可以阅读教材,熟悉将要观的“课”的内容,也可以围绕主题,动手设计“课”,还可以集体备课,研讨“课”。

    二、“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

    根据“观课”目的确定“听”的重点。如推门课是为了了解情况,跟踪课是为了着力培养教师能力,评比课是为了选拔最优秀的教师或课堂,打磨课是为了追求最佳的教学方案,研讨课是为了强化教学研究,观摩课是为了推广经验,所以,应根据“观课”的课型特点和“观课”目的确定观课的聚焦点,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明确针对的问题,明晰观课分工,发现观察要点,从中找到需要讨论的细节及时记录,思考归纳。

    三、“议课”时,以目标作为课堂分析的脚手架,这个目标包括教者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观课者”确定的“观课”目的。“议课”时,首先由授课老师陈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基本教学环节及效果评价方式,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及分析等。然后,由观课者一一陈述,对授课老师关注问题的分析和分解,基于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及分析,与问题相对应的观课点以及记录方式,设计观察量表的思路等。最后,从教者预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观课”的主题与目的等方面入手,将课堂现象进行汇集,建构冲突,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商议重构改进,最后整理提升。这种做法,就能将“议课”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效果。

    “观课议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观课”要精准,“议课”要智慧,这是较高专业素养的体现,让我们在思考中前行,在实践中提升。

  • 《2050年的未来》
  • 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每一天,每个专业人员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般研究新事物千,智能机器人,移动支付,无线通话,还能远程视频!我国的天宫实验室都已经在太空运行了!古代的人要是穿越来到现代,肯定会为现在的科技之先进而惊叹不已!但是,这只是科技时代的开始!那么,2050年的未来又会是怎样呢?

    2050年的未来,一间房子,就能干所有事。房子里有个像蚂蚁一样小的机器人管家。所有用品上的机器人都归它管。该起床时,闹钟会响到你起床为止。下床后,床会自动叠好被子。洗手间的镜子可以射出今天的气温,天气等。刷牙时,水杯会调水量,牙刷会提醒你,哪没刷干净。衣柜会依照你一天的行程,搭配适当的衣服,并放在床上。洗衣机会根据你衣服的状况定好机洗方案。餐桌也是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来准备丰富营养的三餐和点心。当你一出门和进门门会关紧,要走的时候门就打开。

    2050年的未来,陆地上几乎全是绿化带。只有几栋楼房,每栋楼都有不下100层。一栋楼里可以住几百家人,大楼有学校,超市,公司,公寓等。因为楼层高,电梯也很快,只需要五秒便能从一楼到达100楼。

    2050年,公路也智能了,你坐在车上,路就会帮你开车,让车保持安全行驶且匀速,避免车祸的发生。这段时间,劳累的人们也就能休息一会了。

    2050年,电车,动车,火车等特别快,上海到北京都只要十几秒钟,中国到外国也就一两分钟的事。更何况这么快也安全,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050年,还可能有不少新事物,毕竟世界那么大,也不是一言两语能描述完的。就像天上的云朵,他的变化和样子也不是一次就能说完的。2050年的未来也不是一次性能说完的,未来也还需要人们的努力,我们,正是好好学习的黄金年龄,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肩负着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祖国的重任!所以,今天的我们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父母的希望,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向上。

  • 《欢迎回到小城来》
  • 电大的教室里,小县城的电大教室里,法律专业的教室里。

    在电大或党校求学的在职职工们,大多是靠父辈凭关系上班的,有的甚至是子承父业在一个单位,有的一家都在一个单位,没有的也是七大姑八大姨,反正就是有亲戚在一个单位。大多都是为了所谓学历好听些,混上几节课甚至一节都不用上,只交上学费即可,开卷考完拿个毕业证,再有机会聘个干,最好再学会些“灰色技能”,就能平步青云并且鸡犬升天的大有人在,这就叫生活在县城。

    一位穿制服的男人冲我笑笑:嗨~

    我愣,想他是否是先生的同事。

    见到我的神态,他又笑起来:咱俩是同桌呢。

    我又愣了,我有这么老的同学吗,怎么同学聚会也没见过。

    他像是看透我一样:是不是觉得和我同桌把你也衬老了。呵呵呵,这么多年你还是这样,没变,我一眼就认出你来了。上学时叉花考试我上高二时你上初二,咱俩同桌。

    恍然大悟:啊,这么巧。

    我们学校当年是一所初中高中合体的学校,命名为一中。分初中部高中部,直至1987年初中建好校园之后分家单立叫一中,高中叫一高,初三我就是在新校园里学习的,1988年有幸成为新一中的第一届毕业生。那时每至期中期末考试,学校都很有招儿地让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穿插坐同桌来考试。比如初一(1)班和高一(1)班结对叉花,每班每个同桌出去一个,初一(1)班出来多少学生到高一(1)班考试,高一(1)班就出去多少学生到初一(1)班考试。依此类推,年级对年级,班级对班级。老师经常对初中部的学生说:你们还是要好好学,别指着考试时高中学生会帮你们做题,人家还赶时间做卷子的,哪会有空帮你们。

    彼此聊了一些生活工作上的情况,我的没啥,平铺直叙,一溜尽头。他的就有些波澜壮阔,毕业即三年武警,回来分到银行系统上班,稳定的体制下结婚育女。在流行买断工齡的年代果断辞职下海,去到他服役所在的大城市发展,事业正上升时遭遇了惨烈的车祸,在经过几次手术之后回来,临时在森林公安上干着,这来学习是想着能否考个律师资格证。

    竹筒倒豆子,他对我呱呱了这么多。他说只是单调无奈的日常,磨灭了他的认真,坚韧和努力,对远远近近的期盼也没有了,现在就是活着真是太珍贵了。我说你这经历太丰富了,大风大浪大江大河都过了。其实咱这小城蛮不错的,我还是觉得你回来是回对了。

    去年吧,在朋友圈儿看到了一篇描写县城的文章,文章所描述的县城生活和我现在所生活的一模一样。作者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县城生活的种种,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等。

    我觉得生活在县城挺好的——但我对于子女教育的理念上是截然相反的,恰好孩子也不乐意回到这小县城。小时候随我来到单位,她不屑一顾:我妈的班我都会上。再长大懂事时就更看不上我的班了——我喜欢过着安逸悠闲的生活,不羡慕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和高楼大厦。很享受县城慢生活,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家自己做;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熟人,两个陌生人说上话,不到十句就能扯出与二人有关联的人。悠闲的时候可以在河边捞虾钓鱼;晚上无聊的时候可以在不算很大的广场看着天空并来上一嗓子“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还可以节假日呼朋唤友漫步在水库长廊。开车不用发愁没有停车位,上下班很少体验堵车,除非是经过学校门口时堵一会儿。以前一直搞不明白怎么会堵车,宽宽的马路你来我往两排车,一辆接一辆地走呗。直到坐上了自己的车,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司机都会按规则行驶的。

    对于文中县城文化的介绍这块儿,我不是太认可,因为我所在的县城,是很重视文化建设的,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站。而且我们的特色文化很多都被传承和保护,还有的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虽不出生于此但它养了我35年,也是我实现理想体现价值的地方,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天然氧吧,可以说是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同学曾在下班路上拍了一个蓝天白云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儿,还被宣传部录用了,视频里怎么看怎么美。

    时间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流过。小城以生活为章,在我们的身上盖下一个一个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印记。

  • 《琵琶——我亲密的小伙伴》
  • 五岁那年,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专业的琵琶演奏会。那优美的音乐一会儿像绵绵细语,一会儿又如千军万马,当时我就被深深吸引。

    于是我缠着妈妈要学琵琶,妈妈不大“情愿”地给我报了名。老师给我一把小号琵琶。可这“小”琵琶往我面前一站,吓得我都不敢接——好家伙,都赶上我高了!没一会儿功夫,这庞然大物就把我的腿压疼了。那“凤凰指”的手形,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势,使我应接不暇……一节课下来,我便头昏脑涨。老师却笑着对我说:“只有练好这基本功,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听了老师的话,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琵琶!

    为了能够快速的学曲子,每天一回到家,我就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弹、挑,弹、挑,就连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也在心里默默地比划着指法,背着琴谱,积极性可高啦!可这样练了不到半年,我就觉得乏味了。每天就那么几个基本功,那么几首练习曲反反复复的弹,手都弹破皮了。于是,我弹琵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弹个三五遍就把琵琶扔在一边。有一段时间,练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碰过它。到老师那还课的时候,弹得一塌糊涂。老师严厉地说:“学乐器,你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所有观众都知道!”我羞愧地低下头,心想:是呀,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自己当初做了选择,就必须坚持不懈!

    技术、技巧磨炼我的意志,旋律、曲调陶冶我的情操,每天半小时是我必须和琵琶亲密接触的约定。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年多的勤学苦练,我已经可以熟练地弹奏许多曲目了,如:《阳春白雪》《金蛇狂舞》《欢乐的日子》……我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场比赛,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我收获到许多掌声,增添了许多自信,琵琶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琵琶是我亲密的小伙伴,美妙的音乐将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