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玛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0:37:20
  •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我觉得确实如此。

    这篇课文讲的是居里夫人的经历。她发现了镭,并成为第一位登上法国科学院的女子。但她视名利如粪土,因为她重视的是科学。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居里夫人提炼镭的那一段。“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这些数据,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位女子的坚强与执着,还有她的美丽。

    正是居里夫人这种可贵的性格,让她能够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地工作。她的科学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我被她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不禁回忆起那次军训。暑假后,我们就开营,还是骄阳似火。我与其他同学一样,在操场上,顶着烈日站军姿。汗溢出来,流过脸边,滴进耳朵,浸湿衣服。总感觉脸怪痒的,想挠一挠。心中犹豫着:是打报告呢,还是坚持一会儿?正想脱口而出的“报告”,最终还是被我咽进了肚中。军训过后,我也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居里夫人在研究时,镭射线也让她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只是默默地工作,直到离开人世。这样一位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女子,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句话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崇高的评价。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我才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经过三年又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镭,她不惧困难,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可她视荣誉如粪土,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直到去世。

    读到这里,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执着所感动。她为了自己的工作呕心沥血,她为科学而献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她的精神吗?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习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摔倒了及时爬起来。困难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害怕困难!居里夫人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次军训。

    暑假骄阳似火,正值烈日炎炎之季,我们就开始了军训。刚开始的时候,本以为很简单,不就是在太阳底下晒吗?这有什么难的!没想到,这千钧一发之际,讨厌的蚊子竟来捣乱,弄得我的腿全是包。唉!真想抓,不行,我得坚持,这点困难是打不倒我的,我咬着牙拼命坚持着,直到教官喊停为止。从这次军训中,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坚持才能胜利。

    坚持,可以带你愈行愈远;坚持,可以带你走向远方;坚持可以成就梦想!

  •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 “在世界所有著名的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每当读起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那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因为它诠释了这句名言,更让我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伟大。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情。他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不顾一切,使用工业废渣提取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提取了0.1克镭。1898年12月26日,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在法国科学院宣布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玛丽·居里是个不求功名、谦虚、爱国的人。她不会为获得很多大奖而骄傲,她把自己所有的奖章给六岁的女儿当玩具。把奖金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茅以升的一句话:“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亚历山大·布歇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亚历山大·布歇在公园里散步时,看见那一位老人在拉小提琴,但每拉完一首,向行人要钱时,人都走开了。他便去接小提琴,只向上一挨,小提琴便发出优美的旋律,围观的人渐渐的多了。他拉完一首,帽子里全是钱,他微微一笑,却在人群中消失了。

    两人的经历,都表现了一种谦虚,和不求名利的好品质。他们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学习。

  • 《调皮捣蛋的“玛丽”》
  • 我们家有许多小动物,比如说:有母鸡丹丹和喳喳,小猫花花和蛋蛋……但我最喜欢的是小狗---玛丽。

    玛丽的外表十分古怪。我悄悄地观察,发现玛丽身体的上半身是土黄色,下半身和头都是白色,躲在树丛里就好像那里下了一小堆雪。耳朵大大的,像两把张开的扇子,眼睛乌黑油亮。

    玛丽的步态特别急促。走起路来非常快。不管后面有没有人,它都跑得非常快,耳朵一扇一扇。看见人来,就会猛的跑上去,有时还会在那个人的鞋子上轻轻地咬一小口。

    玛丽的叫声更是奇异。大体上与猫的叫声相似,大猫的叫声拖长。玛丽的叫声是极速的,“汪”。而不是“汪——”。有时候像个小姑娘的声音,有时候粗粗的。如果我们回来了,它会跑上来,开心地叫着“汪,汪”。好像在说:“主人,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等了好久了!”

    吃饭的时候,非常挑剔。玛丽是不吃冷饭和冷菜的。看见几根热乎乎的骨头,叼起骨头往外边跑,找一个地方,悄悄的啃着骨头吃。先把骨头咬在嘴里,骨头掉了,再咬起来,然后才吃完。如果没有吃的,他就会到草坪上,吃一些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活泼可爱。在你的身旁转来转去,把你弄得团团转。如果你把鞋子放在了地上,就一定要小心,这个捣蛋鬼可是很调皮的呢!他会叼气鞋子,到一个很隐秘的地方开始咬,直到把鞋子咬的破破烂烂才回来。奶奶把豆子放在地上晒。他却在捣乱,在里面滚来滚去,就连豆子的叶子都被它弄下来了。

    满月时的玛丽更调皮。还不会爬,可是已经学会玩球了。小球,飞盘都是她最喜欢的玩具。她用爪子弄弄那个球,球就像长了脚一样,往另一个方向跑。我和它一起玩飞盘。我把飞盘扔向空中,她想用嘴叼住,可是他还不会爬和跑,只能抬头向上看,一不小心打到她到他的头,总是嗷嗷直叫。

    我们家的玛丽真是个活泼调皮捣乱的一只小狗狗。

  • 《幸福生活=人文情怀+科学探索》
  • 玛丽修女的质问让大家感悟人文情怀,施图林格的回复让大家敬畏科学探索。我们通常所谈的科学主要是指近代科学,尤其是指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种学科的总称。其对象是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而我们所谈的人文则主要是指研究人类的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它所孕育的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建基于以人之本质为基础的批判态度和精神。

    科学与人文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科学旨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它以“求真”为其基本精神,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真正的科学是拒斥情感的。人文则更多志于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以“求善”为基本精神,是对“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人文往往以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方式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更主要的是一个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科学求真,能够通过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但通常却因缺少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而不能最终确证人的存在。人文因其终极关怀而为人的存在提供了深层精神根据,但却不能为人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对于整个人类的存在来说,如果科学是血脉,那么人文就是灵魂,二者统一确证着人的全部存在。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和谐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只有用科学和人文的观念,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的属人世界。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精神不仅对于人类进步而且对于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和谐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只有用科学和人文的观念,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精神不仅对于人类进步而且对于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科学与人文共同构成的世界,“科学中含有人文精神与人文内涵,人文中拥有科学基础与科学珍璞。”在这种人学文化的世界中,拥有科学与人文双翼的人将成为较为完善的人,这样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人们才会有更幸福的生活。

  • 《人文科学构筑和谐世界》
  • 1970年,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修女一纸“状告”美国航天专家恩斯特•施图林格:为何每年要费数十亿美元在火星研究项目上,而不用这些钱来解决地球饥饿儿童们的温饱问题?玛丽•尤肯达修女的质问不容置疑激起了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思考浪潮。这种质问是真挚的,是博的,是代替全世界人民发出的对希望的呼喊。施图林格博士对此给出了精彩的回答——人文为科学付出的等待从来都不是一种牺牲。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哪怕人们再饥饿,也不可能掘而食之以果腹,因为这种满足感是短暂且代价高昂的。只有等待种子发芽、生长、茁壮,直至结为果实,人们的幸福生活才能久远。

    科技立足于生活 实践于生活

    从人类学会制作并使用工具开始,科技的发展脚步就不曾停歇。人类从只会向大自然索取,到学会与大自然共处,甚至创造出大自然不曾创造出的新的生命形态或非生命形态,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能在地球这个美丽而独一无二的星球上生活得更好。简言之,科技应生活而生。

    这一点在中国最能体现。古代中国曾在世界科技史上铸就了辉煌的一笔。古代中国的科技重经验,重实用,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美化生活。且不说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政治、军事、教育领域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古代中国发展的根基,民族繁荣的精魂——农业方面的科技成就也同样不容小觑,其所包含的天文、地理、器物制造等等方面的知识更是丰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真理在这句话面世以前就已经早早被实践。

    而在外太空探索给了我们诸多惊喜的今天,我们也有理由相:这些本着造福人类的原则的科学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开出最美的花朵。

    “人文” 当与“科学”齐飞

    尤肯达修女的质问,在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面前似乎显得有些目光短浅,更有甚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愚昧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她悲天悯人,同情弱者,这样的人必定不会愚昧。她质疑的,不是科技对人类的重要性,而是这些耗资数十亿的太空研究是否具有“人文”光环。

    “人文科学”,这是一个温情的词。它削弱了科技的僵直感,赋予其人性的色彩。人文科学关注的是人的福否,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传统。正如著名学者于丹所说:“真正的科学肯定是赋予人的情怀。”在此基础上生长的科技,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人文是科技赖以扎根的沃土,科技则是人文培育出的最美的果实。

    “人文科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故事中那位德国伯爵仿佛是尤肯达修女和施图格林博士的完美结合体。他心地善良,又热心于科技发明。对显微镜的问世,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科学创造本来就具有不定向性,显微镜的发明多少有一些偶然性,而不是完全在人的掌控之内,从这一点来看,尤肯达修女的质问便显得有理有据了。火星项目耗资数十亿,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的付出也未必一定会拯救得了全世界受饥饿折磨的儿童的生命。人文科学更是如此,如果说它包含了科技本身所具有的缺陷,那么人类对科技的利用则是这种缺陷放大或缩小的决定性因素。

    从近代英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运作,一直到如今中国政府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在机械齿轮的号角声中跋涉、飞跃并稳步前进,人文科学却是跌跌撞撞。大到生化武器、核污染,小到毒奶粉、激素水果等等问题都反映出科技发展的偏差。《礼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说人要尊敬天地,怀敬意之情。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应当遵从客观规律,顺应“天理”,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遵循“人性”。人类只有学会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悟天地之美而创天地之更美。“人文科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心存善念,又何愁寻不到科学的桃花源呢?

    无论是像施图格林博士这样正辛勤工作的科学家,还是尤肯达修女和她所关注的那些饱受饥饿痛苦折磨的灾民们,前者是为了科技创造而生存,后者是为了生存而渴望科技带来的创造,都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到底“人文第一”还是“科技第一”并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杨叔子曾在一篇论文中说到:科技是“天道”、“立世之基”,人文则是“人道”、“为人之本”。 科技是理性的产物,却离不开感性之泉的浇灌;人文可以总结和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却无法独自完成新时代的建设使命。科技与人文只有做到互通互补与融合创新,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才能构筑一个理性与感性共存的和谐世界。

  • 《邮政》
  •  亲的玛丽娅:你好吗?学习怎样?你父母亲都好吗?你姐姐好一些了吗?你能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邮政,世界形势会怎样吗?我育匕。我敢肯定,如果没有邮政,世界上就是一片混乱。邮政是一种通的方式。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使用邮政,把它作为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亲友交换思想的主要工具。这也是同其他国家的人民交朋友的良好工具。我们的通信能使我们之间了解对方国家的新情况、新的思想和友谊的资料。设想一下若是我们的社会没有邮政,那么,我们就得不到远离我们家园的朋友和父母亲的信息,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消息等等。在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发明之前,邮政是与工作和生活在遥远地方的人们互通音讯的惟一可靠工具。在这些新技术发明以后,邮政挂号业务仍是寄发特种包裹和信函的惟一手段。没有邮政,那么包裹和信函极容易丢失,运输时也困难。这该多么糟糕呀!

     各种业余爱好通过邮政介绍进来。收集邮票是其中一个好的例子。纪念邮票如儿童年、亚运会等邮票,和各国为纪念特别事件发行的邮票。去年,尼日利亚为残疾人年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你有一枚多好啊!如果有就请你替我存着,等我下次去看你时,把它拿来放在我的邮票册里。儿童可通过邮票了解到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总统、总理、其他重要人物和动物等的名字。如果邮政不再存在,那么集邮就得停止,纪念邮票也不再发行。那么儿童也不再能学到较多的关于其他国家的许多的知识。邮政是穷苦人的朋友。再也没有比它更便宜的通信工具了。从尼日利亚发往国外的一封信函,只需45考包。发往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的信函,只需10考包。如果邮政不存在了,那么每个家庭必须配备一部电话,并安装电话线。这样就需要上百万奈拉。穷人只得望洋兴叹。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朋友和父母亲的消息,因为费用太贵。

     我们的通信也会中断。人类和邮政是共同进步的。多少事务只有通过邮政才能办理。如果没有邮政,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上就会碰到困难。邮政能使各国人民结交朋友,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关系。它能使各民族联合起来,制止战争。如果没有邮政,即使是一个国家也不能保持统一。如果没有邮政连你我之间联系也不荟再继续,你就会忘掉我,我就会忘掉你,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悲惨的。在世界上,邮政业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邮政,就没有和平和友谊。我深信,你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我获悉,你的一条母狗洛蒂病后不久就死了。我很难过。这条狗有几岁了?我的那条狗蒂可·博哥在最近的一次车祸中死了。

     它首先发现一辆超载汽车在道上翻了车。它尽快地冲上去,全力狂吠。人们听到它的吠声急忙赶来帮助乘客离开汽车,并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当车里所有的人都撤走了,博哥还在车里搜寻着。突然一声巨响,汽车油箱爆炸,我在汽车的残骸中看到的是被烧焦的博哥尸体。现在我们又养了一条名叫“特罗菲”的德国牧羊犬。我们这里在原来堆垃圾的地方兴建了一座新的电影院。这座电影院实在太漂亮了!你居住的城市也有电影院吗?你们那里供电正常吗?我们这里经常停电。几乎所有的大楼里都有自己的发电机,准备着随时发电。酷暑快要来临。每天,我起码洗两次澡。我喝了很多水,我觉得好像在水里漂浮着,浑身无力。我的妈妈、爸爸、兄弟姐妹身体都很好。请代我向你的父母亲、姐妹问好。祝你工作勤奋!并致最美好的祝愿。塞拉·亚历山大X X年X月X日

     〔评析〕写这种书信形式的论说文,不少人可能用几个论点加一些事例的写法,因此会使读者觉得平淡,枯燥乏味。但本文作者却不同一般,他以自己的业余爱好集邮,具体说明这是邮政带来的方便。进而又写通信比打电话、电报便宜得多,所以邮政是穷苦人的朋友。以自己切身体会的事例来阐明主题,往往比空洞、抽象地说教好得多。

  • 《影片后的故事》
  •     在影片后来,又有一次呼应:当琳娜与玛丽安结束了占时大部分的伦敦之旅后,回到家中,发现她们的母亲竟然买了牛肉!爱琳娜立刻以询问的目光看向母亲。只见她心虚地说:“这是买给玛丽安补身子用的。”玛丽安看着他们的母亲浮现出一种了然于心和笑容。

        这个镜头又一次突出了达什伍德太太的任性,可以说与之前的情节做到了前后呼应。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任性的达什伍德太太的形象。

        第三个:在威勒比做了一次莫名其妙的道别后,玛丽安失声痛哭,冲回了房间。爱琳娜让达什伍德太太问玛丽安到底威勒比有没有向她求婚。达什伍德太太却说为了保护玛丽安的情感与隐私,她不该问,并哭哭啼啼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爱琳娜让玛格丽特去安慰玛丽安,她去泡茶。等到达楼上时,玛格丽特却也哭着说:“她不让我进。”然后就跑回了她的房间。爱琳娜站在走廊里。听着三道门里传出的哭声。拿着手里的那杯茶,默默地坐到楼梯上,开始慢慢地喝茶。

        这一段,观众可充分感到在达什伍德家族成员中,只有爱琳娜一人能够保持冷静,遇事理智,其他人都多多少少的过于感性,遇事不够冷静,不为他人着想。当爱琳娜在楼梯上喝茶时,观众似乎可以听到爱琳娜心中的无奈叹息。

        第四个:半夜送。当詹尼斯太太邀请姐妹俩去伦敦后,玛丽安马上开始给威勒比写信。等刚到伦敦没多久时,玛丽安马上就让仆人去送信。而由于威勒比迟迟没有回信,玛丽安在深夜又写了一封并立刻摇铃让仆人送出。从那仆人身上松垮的衣服、歪戴的假发以及一副愤愤不平的眼神就能明白,这件事有多么的烦人。而玛丽安不顾他人的感受,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完全不计后果的性格就是造成她日后感情受伤的原因之一。

  • 《改编后的小故事》
  • 之后是一段改编的情节:第二天早上。玛丽安下楼来,仆人抢在她开口前说“没有件”。坐在一旁的詹尼斯太太看玛丽安失落的神色。安慰地告诉她这种天气会把许多好打猎的人留在乡下。玛丽安情绪转好,笑着道了谢。

    仆人的反应证明了他对玛丽安所做的事印象深刻,再次显出玛丽安做事不按常规。詹尼斯太太的台词在小说之中原木不是说给玛丽安听的话。但如此一来,显出了詹尼斯太太的善良;玛丽安道谢其实是与原著不符的性格。若是原木的玛丽安。绝不会向詹尼斯太太道谢。

    两位达什伍德小姐与斯蒂尔小姐参加了舞会,她们见到了罗伯特·福纳斯。这里是将小说里他们两方不同的会而合二为一。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看出范妮的小心思。她说她的弟弟会来,让所有人以为是爱德华要来),也让后来露茜与罗伯特结婚的可能直面观众,同时露茜在跳舞时与罗伯特关于玛丽安半夜送信的事的谈论,暴露出露茜并不是影片先前所展示的那么乖巧可人。既深化了故事情节,又缩短了时间一举两得。

    在舞会上,玛丽安与威勒比相遇,但威勒比的绝情举动令玛丽安大受打击,不得不提早离开舞会。回去后,玛丽安立刻给威勒比写信,可盼回的回信里却不再承认当初两人的事。

    爱琳娜问她。他到底说没说过他爱她。玛丽安立刻回答:“说过。”可过一会儿后

    又说:“不,从来没有,绝对没有。每天都有暗示,但从没有说出来。有时候我认为已

    经—然而这样的话从没有说过。”

    从她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玛丽安这个人的性格。她认为有的事就会当成已经发生了,而不管实际的情况究竟是如何。她以为掩饰自己的情感是一件很虚伪的事,却从不想万一事情有变受伤的会是自己。直到酿出祸端才会被迫去思考现实,而不再继续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这也是她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伤心的下场的原因之

    心碎的人容易生病,玛丽安也不例外,但生病的原因却不相同。小说中玛丽安是穿着湿袜久久坐在地上得了伤风,后又不接受治疗,所以病情越来越重。电影则是玛丽安为了看威勒比的宅邸。冒雨走到山丘上去,被布兰顿校找到并带回后就一直高烧昏迷。

    这两种生病方式正好与小说和电影各自的特点不谋而合。小说是一天天的积累,电影是一秒秒的流动。小说中持续了几天的事,在电影中就会一笔带过或干脆不提。

  • 《生活中的小细节》
  •     说到玛丽安的病,就不得不提电影里一处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小细节:书中,当大夫宣布玛丽安的病有传染性:帕尔默太太“为了婴儿的缘故立刻提高了警惕”。而电影里的大夫则直接提醒帕尔默太太最好将婴儿隔离,帕尔默太太也很配合,马上回身快跑尖叫着要赶紧带走孩子

        这里就不多说了,有些事情是不言而喻的。

        随后。已婚的威勒比受良心的谴责。前来向琳娜忏悔:不过,这是小说里的情节,电影将这一段完全删去,改成了威勒比在玛丽安结婚时在远处的山丘上静静地眺望。随即驾马而走,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思。的确,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无须用语言来表达的。

        爱德华与露茜的婚约被家人发现,福纳斯太太,爱德华的母亲。剥夺了他的继承权,将他逐出家门。布兰顿上校以为他们的感情和自己过去被家人阻挠的爱情一样,同情之余就提供给爱德华一个职务。爱琳娜不愿成为爱德华的女施主,但布兰顿上校认为爱琳娜是爱德华的朋友,由她来说再合适不过。毕竟。当爱德华德婚约暴露,被詹尼斯太太拿来打趣的爱德华与爱琳娜的玩笑就已成过眼云烟了。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爱琳娜只得接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

        书里的爱琳娜本想写告诉爱德华。但被好事的詹尼斯太太搅乱了计划。而电影中的爱琳娜勇敢地选择了直接对话。

        不过。这次并不是讲这个改动,而是谈话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在讲述之前,有些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布兰顿上校平日与爱琳娜关系很好。常常被詹尼斯太太认为是他们彼此爱慕的表现。在原著中,如果只看布兰顿上校的行为,爱琳娜自己也承认,若她不是早已先人为主地以为布兰顿上校爱慕着自己的妹妹,她也会以为布兰顿上校对自己有意。但其实两人只是互相敬重对方,并无爱情。虽然两个当事人都不这么想,给旁人带来了误解。就更别提布兰顿上校要提供给爱德华一个职务,而这梢息却是爱琳娜带来的这种会让爱德华猜忌的事了。

        爱德华心中的痛苦是无法明示的,但总归是流露出来了,现在就来看一下小说与电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