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论文写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3 16:57:06
  • 《议论文写作之结构转换》
  • 编者的话:

    对于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初中生来说,一个基本的议论文模板就如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需要成人的牵引一样。因而,反复阅读经典议论文,分析议论文的框架,建立起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常见的议论文的经典结构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递进式和并列式两种结构的转换。

    一. 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结构模式,这类文章开篇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也就是说,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构成。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一般在文段的开头,充当本段的中心句和总起句。并构成排比,以强化作文的条理性。

    例如《耐心成就人生之美》的写作提纲:

    首先,从生活的的现象入手,提出中心论点:耐心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分论点一.耐心成就成功之美(事例+说理)

    分论点二.耐心成就过程之美(事例+说理)

    分论点三.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事例+说理)

    最后,总结:修炼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并列分论点可以灵活安排,但最好还是考虑一下并列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二. 递进式

    递进的结构模式是指遵循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中心论点。形成递进的方法有很多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可能性到必然性,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等等,递进式的结构模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例如《论教养》的写作提纲:

    1. 开门见山,提出论题——良好的教养

    2. 反面举例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尊重这是素养的内在表现)。

    3. 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优雅风度的基础是一种关照态度(风度是素养的外在表现)。

    4. 总结全文,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并智慧面对。

    了解基本结构后,便试着练习,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看原来的框架结构是否能将道理讲清楚,如果遇到问题再做进一步的解决。现在以初三一位学生的两篇文章为例,看看议论文框架结构在具体练习中的作用。

    示例:递进式

    心忧天下,乃青年之志

    娄底三中398班贺泽凯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为国立志,为国捐躯的前辈如滔滔江水般源源不断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亦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多少仁人志士心系天下,心怀已任,他们以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在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奋斗;他们志向坚定,有远大抱负,即使“烈士暮年”,也“壮心不已”。

    苏轼,说到这位流芳百世,孺妇皆知的大文人,想必各位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作品。而我所要说的,是他的官职生涯,苏东坡从小立志苦读,年少成名,却因在官场上执己见而被一贬再贬。试想,苏东坡本可以在官场上多附和他人,多顺皇上之意,这样也许他就不会被一贬再贬,而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再者,他本也可以在当官时剥削人民,以获取小利,但又为何尽心尽力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滋润,过得幸福?显然,是因为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官位时,他提出自己最为真切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治理有所帮助;被贬后,他也不会因此而堕落颓靡,而是凭借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怀,管理好一方土地。他把百姓、国家的利益高架于个人利益之上,心忧天下,心系国家。正如范仲淹所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胜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苏东坡也因为对天下、国家无悔的信念而被众人称颂至今。

    除了古代,当今社会,拥有责任与担当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又何尝不是忧国忧民的勇士呢?

    1999年3月14日,公交司机黄志全在驾驶过程中心脏病突然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一、把公交车缓缓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打开车门,让乘客们安全下车,三、熄灭发动机,以确保人们的安全。他用生命最后一分钟的努力,体现了一个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如果他当时并无法冷静地处理事情,无法考虑车上人民的安全,也许就不只是他一个人逝世,而是一车人。如果不是他的舍身为人,他的那颗心忧百姓的心,他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又怎能挽回这一车人的生命?不禁想起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黄志全又怎不是此类为民舍己的勇士!

    我们作为立身于现代社会的青年,又应当如何做呢?我们的前辈已经为了祖国奉献了太多,乃至自己的生命,他们所创造的悠久文明,他们所打下的大好河山,岂能毁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的我们同样也要心存天下,心怀已任,学习前辈们的坚韧不拔,勇于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心存忧患意识,为国着想,为民思虑,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青年的肩上不应只是风花雪月,还肩负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担当与责任!

    心忧天下,乃青年之志;报国心切,待明日之时。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我们已然成为新时代好少年,就让我们扛起祖国的大旗,昂首挺胸,不负众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示例:并列式

    心忧天下,乃青年之志

    娄底三中398班贺泽凯

    心忧天下,先忧后乐,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为国立志,以国家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亦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他们以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在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奋斗;他们志向坚定,有远大抱负,即使“烈士暮年”,也“壮心不已”。

    心忧天下,以国家之兴盛为己任。苏轼,说到这位流芳百世,孺妇皆知的大文人,想必各位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成就。而我所要说的,是他的官职生涯。苏东坡从小立志苦读,年少成名,却因在官场上执己见而被一贬再贬。试想,如果苏东坡在官场上多附和他人,多顺皇上之意,这样也许他就不会被一贬再贬,而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再者,他本也可以在当官时剥削人民,以获取小利,让自己的日子过得美滋美味。但他又为何他却偏偏选择了贫穷与孤独?显然,是因为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官位时,他提出自己最为真切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治理有所帮助;被贬后,他也不会因此而堕落颓靡,而是凭借一种豁达的胸怀乐观的生活态度,管理好一方土地。始终把百姓、国家的利益高架于个人利益之上,心忧天下,心系国家。

    心忧天下,以人民之安危为担当。1999年3月14日,公交司机黄志全在驾驶过程中心脏病突然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一、把公交车缓缓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打开车门,让乘客们安全下车,三、熄灭发动机,以确保人们的安全。他用生命最后一分钟的努力,体现了一个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如果他当时无法冷静地处理事情,无法考虑车上人民的安全,也许就不只是他一个人逝世,而是一车人。如果不是他的舍身为人,他的那颗心忧百姓的心,他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又怎能挽回这一车人的生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黄志全又怎不是此类为民舍己的勇士!

    心忧天下,以青年之热血报祖国。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放眼近代中国,从封建觉醒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到十九世纪初期的五四新青年;再到革命岁月中的舍生忘死,披肝沥胆的革命英雄,如董存瑞,邱少云,雷锋;再到在今年抗疫战争中,不顾安危,奋战于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同死神夺人的抗疫战士们,他们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无一不用行动来证明:青年之人,时刻准备着,以满腔热血,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勇气;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未来。青年的肩上不只是风花雪月,还应当肩负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担当与责任,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心忧天下,乃青年之志;报国心切,待明日之时。时代在召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出发!吾辈当自强,就让我们扛起新时代的大旗,一路乘风破浪,不负众望,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 《议论文写作指导序列 | 总有一种结构适合你(2)》
  • “层进式结构”的三种模式

    占据60分之多的高考作文,虽然要求不限文体,但考生大都选择议论文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针对当下的议论文写作,谈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本期我们说说“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

    我们所说的层进式结构,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三种模式组合在一起,似乎也构成一种层进式关系了):

    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这一模式,跟并列式模式类似,只不过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呈并列关系,层进式的几个分论点呈层进关系而已。

    例如,在论证“我们要勇于创新”这个观点时,三个分论点依次为:

    创新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创新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这就是一个层进式的模式。

    模式二: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为什么”与“怎么样”,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逻辑上讲,这三部分是一种逻辑自洽的表现,是考生思维完整的表现,也是层进式模式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论证模式。

    模式三:近几年,高考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尤其是时评)的考查,使得大家在模式二的基础上,打造出了一种更为具体的层进式论证模式。简单说就是“引辩议联结”模式。

    引,就是概括引用材料,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根据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可能是几句名言、一个现象或一个事件。

    辩,就是“辩证”的意思。辩证法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全面的看问题,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严密,不过于绝对,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观点。一般而言,我们可以用“当然”“诚然”等类词语来引起。

    议,针对提出的观点,发表议论。这是此类议论文的重点。一般是从“因和果”两个角度,议论分析该事件、该现象的效果(好处或危害),挖掘其产生原因(内因和外因)。

    联,联系实际,由点到面。由材料中的这一个事件或现象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篇时评的写作提纲,来巩固一下“引辩议联结”模式。

    范例展示

    从9月1日起,南昌大学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新政”,尽管这项改革在7个院校进行过试点,但全校铺开后不到一周,就遭到学生强烈反对。原本期望新政实施后会带来的整洁环境并没有出现,反而把学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生反对理由很多,比如:“学校没有考虑学生意愿”;“大三大四有些学生要准备考研,没有时间”;“既然交了各种费用,为何还要学生打扫卫生”;“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厕所的”;“自主保洁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把行政楼和教学楼保洁员也撤掉,由校领导和校长自行保洁”等。

    你如何看待“学校推行自主保洁,遭到学生反对”这一事件?

    写作提纲如下:

    引:南昌大学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新政”不到一周,就遭学生强烈反对。这一现象引发人们反思,我认为应该推广学校的这种举措。(也可以引出其他相反的观点)

    辩:诚然,大学生们提出反对理由都有道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这项举措的良好作用。

    议:从“因果”两个角度议论分析。

    分析原因——(从内因、外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反对这个举措,一方面,可能因为娇生惯养,怕苦怕脏,生活自理能力差。另一方面,从外因看,家长溺爱,加上现代社会发达的物质条件,让很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都难得去动手干活;学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缺乏沟通,方法粗糙;教育理念偏差,一切以学习为导向,社会的不良导向,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导致学生对参与体力劳动产生反感。

    论说效果——“学生自主保洁”是一个善意举措,如果真正推行下去,既可勤工俭学,又能培养健康生活习惯,让学生通过劳动懂得艰辛、分享、协作,使人格更健全、素质修养更为完善。

    联:很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父母保护过度,甚至不会自己洗衣服。辽宁一位新生,因为不愿洗袜子,竟然随身带了上百双袜子,打算穿脏了就直接扔掉。重庆交通大学一学生把脏衣服邮寄回家让妈妈洗,邮寄费已超过千元。

    结:鉴于此,为了能让这种好举措得以实施,校方应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调动双方的智慧与积极性;在要求学生接受新政策之前,校领导和老师可先做表率;教育理念改变,“从娃娃抓起”。期待校方与学生能积极解决此事,更希望这项改革能被推而广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来自上文的原因分析。)

    以上这个作文提纲,就是遵循着“引辩议联结”的层进式结构来写的。

  • 《议论文写作指导序列 | 总有一种结构适合你(1)》
  •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一)

    ◆ ◆ ◆

    文 | 读写菌

    占据60分之多的高考作文,虽然要求不限文体,但是考生大都选择议论文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本期开始,我们针对当下的议论文写作,谈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本期我们说说常见的议论文结构。

    有过议论文写作经验的你,在课堂上肯定知道了所谓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的写作结构。然而,仅就“并列式结构”而言,你要注意一些误区。

    01

    并列式结构

    高考议论文一般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分析问题,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重点分析。

    所谓并列式,就是在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时,用并列的几个分论点,去论证中心观点的一种结构方式。

    模式1:并列式分解“是什么”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模式2:并列式分解“为什么”

    即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在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而组成因果关系的分论点。以“谈骨气”为例。吴晗的名作《谈骨气》,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章通过三个分论点来论证:

    富贵不能淫,所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贫贱不能移,所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威武不能屈,所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模式3:并列式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02

    注意事项

    并列式结构的文章,层次清楚,分论点多采用相同词语搭配,因此能反复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并列式,也要力求从多角度进行论证。还是以“谈骨气”为例,有学生写的三个段落分别是:

    文天祥是有骨气的;

    谭嗣同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是有骨气的。

    以上三个事例,没有区分角度。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你可以罗列无数个有骨气的个人;但是,只要别人举出一个反例来,你就站不稳立场了。

    如果说,以上这个案例你还能快速看出其论证的平面化,那么下面这则案例,你可能被迷惑:

    以“每一种用心的付出,最终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回报”作为中心论点,有的同学写下如下三个分论点:

    因为在商场上用心的付出,所以马云有了成为阿里巴巴CEO的回报。

    因为在体坛上用心的付出,所以网球选手李娜,再次站上最高的颁奖台。

    因为在乐坛上用心的付出,歌星周杰伦用他的歌声牵引着无数年青人的心。

    这位考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可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只是不同领域(商场、体坛、乐坛)的同质事例,对论点而言,仍然处于同一个论证层次,即在同一个层面上滑行。

    下面,我们看看2018年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03

    时代青年,圆梦中国

    安徽一考生

    我是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今年已整整18岁了。回首我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追梦、圆梦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2035年,当18岁的你们开启这个“时光瓶”时,一定也会感慨颇多,因为在那时,我们国家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盛,科技发达,社会和谐,人民早就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那时的你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不知你们将如何看待我成长的这个时代,又如何思考你们生活的那个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我成长的这个时代,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天宫一号”太空授课顺利完成,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农村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成长于这样的时代的我,对祖国和民族充满了实实在在的骄傲与自豪感。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和无数热血青年的付出和努力,这也是这个时代给予这一代青年的际遇与机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时代。相信到2035年,我们这一代已经完成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相信你们这一代中也会涌现出更多的风流人物,勇担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挥洒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与挑战。我成长的这个时代,灾难与挑战并存: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在这些无情的灾难面前,人的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已经遭受的损失不可挽回,还好,国人团结了起来,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站在了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力量和担当。从更高的意义上讲,人类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能够躬身自省、得到教训、获得成长,懂得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生命。是的,在我成长的这个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已经获得广泛认同。相信如今的你们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有力量和智慧来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梦想。如今,国家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青年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35年,18岁的你们这一代更应肩负时代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和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时代青年,就要圆梦中国。

    04

    思路分析

    本文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设三个并列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结构图示如下:

    议论文写作指导序列 | 总有一种结构适合你(1)

    而在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作者都做到了叙议结合,使得文章有血有肉,内容立体丰富。如在论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与挑战”时,作者回顾了一些无情的灾难,引发读者共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点出这些灾难使得人们“躬身自省、得到教训、获得成长”。感性与理性结合,使得语言更具感染力!

  • 《7种高分议论文结构,让你告别议论文写作困扰!》
  • 相信有不少同学都接触了议论文的写作,但是大多数同学还依然停留在对精致素材的寻找和打磨上,能注意写作结构的不多。

    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7种常见的高分议论文结构,从满分范文中体会不同结构的好处,一个结构好的文章给人或整齐划一感觉;或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或更具说服力,不少同学都是靠它拿了高分。

    1、对照式的文章结构(正反论证)

    例文一: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真正的纪念需要理性的引导。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3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理性纪念的作用。

    第4自然段:反面观点总+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不理性纪念的危害。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理性纪念的现实意义。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对照式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正反论证也凸显了论述的力度,同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获得素材佐证,所以是考场中实用性很高的一种结构模式。值得广大考生借鉴模仿。

    2、平面并列论证

    例文二: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作家团队”的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托尔斯泰在他几部着作期间漫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作要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创作本肩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却是绕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要再闭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本。

    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文学创作”,提出“回到文学创作的原点”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做法一+过渡+事例+分析

    第3自然段:做法二+过渡+简例1+简例2+分析

    结尾部分:第4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并列式”的结构模式,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找到多个观点依据来支持总观点。并列式的结构也很简单明了,但这种结构模式的难点在于考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多个合理有力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也就是分论点是否能合理展开的问题。

    3、由古到今递进式论证

    例文三: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

    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3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4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5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递进式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从两个很分明的方向去找素材,而且文章的内部逻辑性很强。前面的讲古人古事是为后面讲今人今事作铺垫蓄势,这样能给阅卷者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4、“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结构

    例文四:错过

    如果航船错过了灯塔,又如何可以归航;如果大海错过了流水,又何以成就其广博;如果万物错过了春天,又怎能焕发生机;如果人生充满了错过,我们又从何成就精彩?所以,精彩人生不容错过。

    人生不容错过,因为机会转瞬即逝。当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日复一日的寻找镭的工作中感到绝望的时候,正是她在夜色中发现了实验废弃材料中闪烁着光芒的物质后,没有选择忽视它,最终在那闪光的废料中找到了搜寻已久的镭。对于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果居里夫人选择忽视而错过了它,或许世界上从此便少了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无独有偶,当摩尔根在他饲养的成千上万只果蝇中筛选仅有的变异果蝇时,如果他错过了它历尽千辛万苦培育出的果蝇,而让那万分之一乃至数十万分之一的机会从眼前逝去,也许人类在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将会严重滞后。但幸运的时他没有错过。

    当流行划过天空,正是天空丝毫不容许错过地抓住了一闪即没的流星,才能让世界见证它的绚丽,而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亦如同天际偶尔划过的流行一般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总是错过,我们的人生又怎能多彩?

    人生不容错过,世上不容后悔,当面对机会,要学会抓紧和珍惜。也许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懂珍惜,任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最终饮恨收场的事例却不胜枚举。当项羽在乌江边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等来了渡船的时候,如果他肯就此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逃出生天,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会只是后人的慨叹;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收复大片失土的时候,如果南宋朝廷能够抓紧这个难得的战机,让岳飞趁胜追击,也许“封狼居胥”也不会只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黄粱美梦了;当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领先同时期的别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候,如果统治者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航海,那么数百年后的那场中华民族的劫难还会发生吗?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后悔的假设。因为他们不懂得抓紧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样与这些难得一遇的机遇错身而过,失去了一个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荣耀与光辉的机会。

    是的,人生不容错过,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请紧紧地与它拥抱。

    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提出“原因”+详例1+详例2

    第3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4自然段:提出“方法”+排例

    第5自然段:承接第4段,归纳分析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文章从“原因”和“方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富于变化的文段模式和事例后面的集中分析是文章的出彩之处,让文章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特点。

    5、“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例文五:欲望“抢”去原规则

    当物质远不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时,人们的欲望会显得更大,渐渐地,人们会变得浮躁,甚至失去理智,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抢”。这样,原本“公平”的规则渐渐地消去,而“抢”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新的中国式规则。(引出写作中心。)

    传闻日本核事故将对盐产生影响,人们便开始疯狂的“抢”盐。同样的是,当iphone4s推出后,国人更是为之痴迷,一轮“抢”的热潮又被掀起,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抢”也就成为了一种欲望主导心灵并逐渐形成的大众行为。渐渐地,也就成就了新的规则。但凡好东西出现,必有一番大抢镜头上演。(摆出两种“抢”现象,由个别现象归纳出普遍情况)

    “抢”的热潮往往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新的物质或稀缺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向往的欲望。于是,他们为此有序的获取,当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那庞大的占有欲而“抢”先了一把,原本已发热的人就是紧跟而上,由此一连贯的“抢”便如化学反应遇上催化剂般越发强烈。于是,“抢”的“正常”心理也就形成了!(分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认为“抢”这一现象不仅是因为物质需求诱发了人类的贪婪,更重要的是国人的身心修养和道德素质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不爱漂亮女人的男人,但却有能自律的男人!”面对欲望,有好的身心素质的人,往往能自律,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而往往定力差的人却占据了多数,“抢”便像“新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新规则”。(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抢”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往这点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从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让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分析其危害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

    同时,建立信仰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大众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知识与素养的缺失,还因为人们长期缺少精神的依托——信仰。当今的中国也许正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样可能加大人们对物质上幸福的渴望,抢也便是常见的事了。所以我就觉得政府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仰去引导国人精神,从而影响国人的行为。毕竟,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可怕的。(进一步提出更根本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欲望抢去的规则,还需要自身的修养与信仰来抢回。

    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3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4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5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6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结尾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

    “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分析问题现象时常用的写作思路,它以层层深入剖析而备受关注。是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思路。

    6、“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

    例文六:这教育你受得起吗?

    《四川新闻网》发表了一则有关“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何以称其“最牛”?该班所有人均上重点线,且无一不上名牌大学,甚而美国麻省理工。对此,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如是说:“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享受优于他人的教育,凭什么他们就上清华北大,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我却不以为然,不,简直嗤之以鼻!要我说,这恰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何出此言?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智力,在出生时就已不公平。有些人天资聪慧,智力超常,一看就是当科学家的料;有些则不过是常人而已,甚而不过常人,即使接受再高的教育,也难有建树。这是不能矢口否认的事实。而目前的社会却无视这种差异,主张所谓的教育公平,妄图让傻子与天才共处一室,你说着这是幸福了傻子呢,还是委屈了天才?

    其次,如若人人都要上清华北大,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受教权,那么清华就丧失了它之所以为清华的意义,哈佛不再是哈佛。高等学府其培养顶尖人才的作用也只能是天方夜谭。而如今的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无事可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顾吃喝玩乐,不读圣贤书。有大学生竟戏谑说,上大学就是玩!呜呼!我们的大学都成什么样了?大学沉沦至此,我们该归咎于谁呢?我说,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惹的祸!没错,现在是人人都可以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了,可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又是流水四年!

    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强调智力先天性差异,但并不否认其后天性,所以在接受中低教育上,如小学,中学阶段,我们则应追求教育公平,因为在此阶段,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尚未稳定而有发展的空间。但在接受高等教育上我们便要思虑了。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让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贫乏的人去同未来的科学家跻身一堂讨论学术吧?推行乌托邦式的教育公平只会导致全面平庸!是科学家的料就应该进科学院,我们没那水平就要谦虚呀,别小心眼不服气!

    总之,是该公平接受教育,但也要看你受得起吗?

    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2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3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4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5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适合写时事评论,也适合于写“事件评析类”的材料作文。它有利于让文章始终紧扣材料在分析。而这样文章中的“议”部分是最关键的,它最能体现笔者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

    考场作文的结构模式始于此而不止于此,也就是说文章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按照自己一个严谨的论证思维展开,让自己的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结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学都要按照这些结构模式来写。反而,我们鼓励有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学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大胆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文章。

    7、“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

    例文七:放下

    社会纷繁复杂,忙碌的生活里,红丝布满了眼球,身心充满了疲惫。停步驻足,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满眼尽是答案。何处才是尽头。不得了,白岩松也发出了幸福了吗的感慨。

    有的人认为放下拥有的钱财和权力,那么我会一无所有;有的人认为放下物质追求,那么我会穷困潦倒;有的人认为放下尊严,那么我只会被屈辱。于是,他们疲于奔命,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怕放下了就失去,放下了就错过,放下了就显示自己的懦弱。

    然而,即使他们遍体鳞伤,美好的梦想依然是天空耀眼的星星,可见而不可及。于是,我想说,有时放下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放下,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尧舜禹放下名利,禅让的品质让历史长河引流;孔子懂得放下,“己不欲而勿施于人”,使儒学学派数千年得以长存;越王勾践放下尊严,屈辱的活着,十年地“卧薪尝胆”,让他得以复国。还有舞鸡起舞的祖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他们不也放下了尘嚣,在这放下的日子里坚守着。他们无畏,他们放下了,但却因此收获了更多,成为今天一颗颗闪耀的星星。

    而想想当今那些贪官污吏,总是苦于对名利的无止境追求,放不下名放不下利,于是权术成了他们的手段,最终也慢慢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引人深思。于是,想想我们,当我们苦于无法在一条路上走到尽头的时候,或许放下会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毕竟人生条条大路而非独木桥。或许因为放下了,所以坦荡,所以无惧,所以我敢于向前闯。

    社会的底线正在不断地被突破。奶粉有三氯氰胺,瓜菜里有伤人的农药和“地沟油”,为了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可以去伤害一些无关人的性命,别人只是你一个可以践踏的棋子,而理想只是一个嘲弄的词汇。尘世中,我们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放不下,殊不知放下了才是幸福的尽头。

    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

    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垫。

    第3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4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很适合写争议性观点的文章,可以论证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的错误性,来自认地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文章的展开思路简单而又效。

  • 《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提要》
  •     某单位一位负责同志作报告时把“诣”误读做“旨”,当时没有一个人给他指出来,直到退休下来以后,经人指点才发现这个错误,他感慨颇多:是怕我没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吗?有同学分析出这样一些原因: ①慑于对方的权势,畏权心理,并非人家没有雅量;②自己心怀鬼胎,为自己的利益打小算盘;

        ③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④领导不够谦虚;⑤领导处事不够慎重,养成马虎的恶习;

        ⑥怕受上司报复打击或穿小鞋;⑦怕别人讽刺挖苦自己管闲事……如此等等,对这些原因,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其中④⑤两点分析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两点是就领导为什么读错字而言,而不是回答为什么没有人给他指出来的原因。

  • 《议论文写作中的烘托和对比》
  •     烘托和对比的方法不仅在文学作品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其实也可以运用,它能够增添议论文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先说烘托之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鲜明而突出地表达作者的观点的。但议论文中的杂文的开头却不是这样,它多用“导人式”—从具体的事例和现象入手。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但它不想一开头就一古脑儿地兜售给读者,因此先不作分析,而是运用手中的材料像相声演员“抖包袱”一样,引起我们的悬念,然后再一一深述,将事实的真象告诉我们,而自己所述之理也只点到为止。

        再说对比之法。对比之法是对两个本质截然相反或差异较大的事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从而阐明作者观点的方法,这是议论文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巧妙之法。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或转化,议论正是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强烈鲜明的对比,使作者讲述的道理显豁明晰,使作者的褒贬倾向旗帜鲜明。

        具体而言,议论文的对比方法的运用有两种:一是在文章的开头将两个性质相反或对比鲜明的材料推出,然后再展开议论;二是在文章开头引用反面材料,在议述之后再引人正面材料,或在开头引用正面材料,在议述之后再插人反面材料。

  •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
  • 一、明确任务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经济论文是用来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毕业论文写作,是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得到经济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训练。要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弄清经济论文的概念是什么?

    理解经济论文这一概念,要把握两点:第一,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第二,经济论文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知道,经济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描述出来为别人所了解。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想不清楚的,而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录、整理、推敲、修改,这才能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逐步至于完善,达到课题的解决。这个研究过程离开写是办不到的。而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以及作用的发挥、产生的效益,又必须写经济论文把它描述出来。所以,经济论文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由于研究角度和撰写论文的目的不同,经济论文可分成很多种类,从研究角度上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和微观经济论文两大类;由于论文的作者不同,又可以分为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等等。

    1.宏观经济论文。所谓宏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整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诸如有关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计划工作的论述,有关按劳分配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

    宏观经济论文总是试图用一定的经济模式说明道理,而这些模式体现的是不同的经济基本特征,而不考虑复杂的细节,它要求的是思想明确,而不是数字精确。

    2.微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局部性、具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物流、电子商务、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某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论述,有关物资供应、产品销售问题的论述等等。

    微观经济论文也可以说是对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论述。它要求论述具体,资料、数据、图表都是具体的。

    3.毕业论文。即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和平时的考试虽然都是对学生学习成绩测验的手段,但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平时考试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毕业作业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整个毕业作业的写作过程——从选题、搜集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筛选使用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一直到修改完成,都是同学们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又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和训练。而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力,也同样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三级。学士学位论文是写得合乎要求的大学论文,即能对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心得,能通过论文的写作反映出作者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论文的必备条件

    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类,它是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因此,论文有以下一些必备条件。

    1.科学性

    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所决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一总的任务,对本门科学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规律。

    论文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可以表达作者各种各样的观点是不相同的。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据上要求作者花大气力,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试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确实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一点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在占有部分的资料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可资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作论据是不相同的。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证上要求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地论证。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可以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是不相同的。

    要达到这些要求,使论文具有科学性,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以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来研究问题;同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对科学工作的热责任感,而且经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要求作者在论文里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研究工作者只能继承不能创新,那么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有所前进了。英国《自然发展史》一书的作者斯蒂芬.梅森说:“科学总要发展,并有新发现,……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总是要有所创造,对经济现象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或者是在综合别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发现就是创造。创造是一切科学研究,包括经济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创造,才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但是创造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到的,无论是一种经营思想还是一种管理方法,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艰巨的劳动的。因此,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既要认真谨慎,又要勇于进取。

    3.平易性

    经济论文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这种成果的发表是为了应用于经济活动,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实践,因此,它就要求容易为人理解。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方法,在表述上都要本着“易懂”的原则。无论用哪种表达方式,都要写得易于理解,不仅专家能看懂,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因为经济论文讲的是复杂的、多样的、抽象的经济现象和理论,因此,要写得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是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

     二、确立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写一般文章,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一是怎样写。写经济论文也是如此,一是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一是怎么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如何研究的内容,是无法动笔的。因此有人说选择好一个研究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从上述意义上理解,这是有道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很重要,如果从文章写出之后产生的效果、起到的作用来看,那么写什么,也就是研究什么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研究了有意义的课题才会有意义,否则,精力花费再大,研究得再好,论文表达再完美无缺,也是没有价值的。

    (二)选题的原则

    选题要依据这样的原则:在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在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

    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我们可以从下述这些方面开考虑:

    1.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总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虽然是一般性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经济科学研究应该首先注重到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经济科学上的新发展、新创造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是有科学价值的,这也是每个经济科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和创造,都将使经济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3.空白的填补

    科学的发展有其不平衡性。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由于某一时期侧重于某些学科的研究,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科的建设,就出现了学科上的短缺、空白。而发展这些新的学科将会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需要填补。在一个学科范围内,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定时期,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是注重的,研究的成果也比较显著,而对另一些项目却很少接触,于是就出现了需要填补的部分。从客观需要,从科学发展的全局需要来看,这是应该成为研究重点、选题对象的。

    4.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通行的看法,这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现在提出来的一般的流行观点。纠正通说中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自然是有科学价值的。例如,有些谈到文艺批评的文章,喜欢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历来是文艺作品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是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定者”;有的用它来强调“开展文艺批评,要走群众路线”等等,都认为这句话表述的是马克思在文艺批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是很流行的一个通说。游离的《一个应该澄清的问题》一文,对这个从马克思原著中割裂出来的论断加以纠正,指出:第一,它把马克思的话解释错了;第二,它会在文艺批评的实践上引起混乱;第三,它也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对通说的纠正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5.前说的补充

    这是对前人研究的发展性研究,使它更为丰富、完整。富有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展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先提出某种假说或论断,而要经过不断的验证、补充、丰富之后,才能成为完整的理论观点。所以补充前说是有科学价值的,也是应该成为我们选择课题考虑的方面之一。

    选题,首先要考虑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仅仅从这个客观需要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研究者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主观条件才能选出适应的题目。所以,从客观上考虑是否有科学价值的同时,还必须从自己的主观上,即本人条件上考虑选择的题目是否有利于展开研究。

    (三)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说来,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须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1)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体的特殊心理倾向,认识倾向相对持久地稳定下来,构成人的兴趣。在科学研究中,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某个课题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题能牢牢地吸引着研究者执著地研究下去,直到达到目的。它可以使研究者的工作变得更积极、更自觉、更有热情,从而更具有创造力。

    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产生和变化的客观基础。了解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起个人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兴趣。

    (2)能发挥业务专长

    选择能发挥业务专长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这是选题中作者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如何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

    无论专业水平的高低,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从大的方面看,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此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很难解决彼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

    选题要扬长避短。选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从自己的研究能力出发,选取能发挥出业务专长的题目,这样研究工作才能很好的展开,并获得优秀的成果。这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万万不可去参加跳高比赛一样,在非己之所长的项目中是决不会发挥出优势的。

    (3)有占有资料的条件

    图书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少资料的研究者很难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就像两手空空的厨师难于烹调出美味佳肴一样。所以,选题还要考虑资料条件,如果选择能获得丰富资料的题目,是会有利于研究工作展开的。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够获得资料的多寡、优劣的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譬如,以文献资料来说,最好是身边有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甚至连比较稀少的资料也能很容易地查到。有这样良好条件的总在少数。而在一般情况下,资料条件就较差,即使身边有图书馆,图书资料也往往残缺不全,虽然有些资料可以靠馆际互借来加以解决,但我们选择一个偏偏身边无法得到的资料的题目,那搜集资料的工作就会困难重重,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在选题时考虑资料条件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资料条件的,也就是易于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的题目,这会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

    (4)能得到指导

    刚开始搞研究的同学虽然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但怎样运用所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对如何选题,乃至如何展开研究,还缺少经验,有条件的话,要找导师指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一方面,因为导师对本学科有广泛的见识,深刻的了解,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知道什么是本学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应该填补的,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创造性地发展。另一方面,导师对对学生也很了解,知道已经学习、掌握了哪些理论、知识,有何程度的研究能力以及处理课题上的欠缺。这样,他们就会帮助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研究能力的题目。

     (四)选题的方法

    首先,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特别是我们已经确定研究范围部分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状,就会知道在过去与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否则,即使是偶有所得,自以为是个好的题目,但很可能是前人早已经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

    了解自己研究内容的历史与现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不是坐在家里靠手边的一点书和杂志所能办到的。要到图书馆里去,要查阅有关的专业目录、报刊杂志目录卡片,不断丰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这不仅是一次选题所需要的,而且是今后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做文献目录卡片,有经验的作者是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的,按年一项一项写出来。从最近的开始调查,逐步再调查过去的,这是做文献目录卡片的一种好办法。因为调查近的、新的既容易入手,又会有兴趣。如果从过去的开始,对初学者说来往往不了解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是从中途入手的。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卷号、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一套完整的文献目录卡,能使我们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全部成果的线索。以它来检索资料,能使我们了解某些项目、某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些工作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它是有意义的,它是开始做研究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或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有时,某些题目会触发我们确定某一课题。当然,这个思考过程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那些资料的触发,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对它积极进行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想像,是会探索出新的课题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把想到的记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记。这样就不致于使就突然来临的、又是瞬间即逝的灵感过后忘记,而且它会进一步触发你的思考,获得新的想像。

    (五)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类型

    根据以往同学选题的情况,归纳一下论文题目可能采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根据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提出改革的设想。这是比较典型的一类论文题目,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选择这类题目时,要阅读有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工作的有关情况、经验和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对本专业中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通常要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研究这类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阅读已发表的有关争论文章,了解各方面的不同看法。

    3.对有关业务方法问题加以研讨。这类问题比较具体,面比较窄,但要有细微的分析,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不宜作笼统的议论。

    4.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写这类题目,可以对某一个企业进行重点调查,从个别到一般,提出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来。我们提倡同学们多写一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调查报告,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5.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相关课程同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可供选择的方面。

    (六)选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

    论题选得早,时间充分,准备也会充分。这样工作起来就不至于忙乱,可以从容地、有条不紊地去准备。与此相反,如果论题选得较晚,总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在突击中很好地发挥的。同时大家知道,论题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次就最后定下来的。有些时候,刚刚选定题目时,觉得能够写好,有把握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或因资料不足,或因论述困难等等,都会迫使自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论题而重新选择。这时,如果第一次选题较早,时间还来得及;如果第一次选题就较晚,那么,重新选择论题的机会就不多了。

    一般地说,同学们读完二年级,就应该考虑毕业作业的问题了。二年级之后,基础课和专业课已大部分开过,个人的专长与兴趣已经形成,在这时考虑毕业论文的论题,应该说是合适的了。

    2、选题与主、客观的条件

    这个问题是说,在选题之前,对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包括自己的业务专长,对所选题目的兴趣以及客观上能够为自己提供的资料、经费、时间等等。

    我们知道,专长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平时对企业管理注意得比较多,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有一些体会,那么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企业管理及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上确定选题。刚开始写论文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对自己把握不定的困惑,觉得很多问题都可以成篇,而又都不尽满意,这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而了解自己的专长在选题中尤为重要。

    在主观条件中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对选题的兴趣。对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保持一种旺盛的钻研热情,促进专业的长进,而对专业不断的了解和积累,又会激发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只有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容易出成果。对选题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因此要求同学们在选题时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在自己的业务专长和有强烈研究欲望的范围内选择论题。

    客观条件就是指客观上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所提供的可能性,包括资料、时间等。

    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专著、统计数据、观察记录等。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这种资料,客观上又没有提供的可能性,那么对这个选题的研究就有困难。对已发表过的论文和专著情况的掌握,也就是对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把握,这是避免选题盲目性的重要保证。

    时间,与我们作业写作的难度和篇幅直接相关。因此,选题的难度和长度一定要适中,要保证能够在允许的时间里完成。

    3、选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

    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的环节。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所以,要求他们选择的课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要超出这个范围,如果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脱离专业课的题目,是达不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目的的。

    4、选题类型多样化

    毕业论文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它具有习作性质。所以课题研究类型是多样化的,也就是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写出各式各样的学术文体的文章。例如,可以写专题论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搞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研究等等,范围是很广的。因为通过这些实践,都可以达到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目的。

    课题类型之所以多样化,同时也由于毕业论文主要是在校内学习期间完成的,势必受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等条件的限制,不能不从实际出发,以多种样式进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选题的三种方式

    目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以下述三种选题结合的方式进行。

    (1)命题与自选题结合的方式

    题目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讨论确定,然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由他们选作。对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办法。

    (2)自选题

    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学,能独立地选题,他们可以自己选。

    (3)引导性命题

    这是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独立选题的同学所采用的方法。当指导教师拟出的题目公布之后,这样的同学望着揭示的题目,感到迷惑,心中无数,难以确定下来。这时指导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有经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为他们圈定了事,而是要很好地了解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兴趣爱好及所关心的方面,逐步引导他们确定一个题目。这么做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对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

    就学生本人来说,无论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如何,在选题过程中,除了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之外,都要主动地争取得到教师的指导。好多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志都有这种经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特别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一个是选题,第二个是制订研究计划,第三个是拟定写作提纲。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对论文的写作是最有益的。

  • 《议论文写作教学》
  •    阅读提示

        《谈骨气》不失为一篇典型的可资仿效的议论文

        开篇即亮出观点:中国人有骨气。然后十分机巧地借孟子的话软着陆,使较为抽象的所谓“有骨气”一下子变得毛茸茸富有质感,为接下来的论证蓄势张本作辅垫,十分有利于紧接着的正面论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依次列举文天样、饿者、闻一多三个事例,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证中国人有骨气,脉络清晰,不慌不忙,而效率又十分地高。最后水到渠成,小结全文,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有骨气的具体表现。

        阅读时不妨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课文开门见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后,立即引用孟子的话对“骨气”的含义作阐释,使较为抽象的所谓“有骨气”立马变得具体可感,为紧接着的从三个方面论证中国人有骨气作铺垫。

        2。有人说,文中那三个论据不但很有代表性,很难用其他事例置换,且次序也不能随意调换,对此,你完全同意吗?为什么?

        文中所用的三个事例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那三个人物从时代来看,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从身份来看,有古代的士大夫、平民百姓,也有现代的知识分子。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也是精心安排的,依次与孟子的话相照应,从不同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写作设计

        人们普遍认为,课文《谈骨气》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是精心选择论据,合理安排论据,有人甚至说,那三个事例不但很有代表性,很难用其他事例置换,而且次序也不能随意调换。真是这样吗?请根据课文论据的选择和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写议论文,要求观点必须正确而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观点和材料必须保持一致。阅读课文时,首先要想一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读完文章后再想一想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如果同意,说出原因,即要联系作者选用的材料,分析它们是否确切而充分,是否与观点保持一致。

        对那三个事例,可以作如下思考:删掉一个。仅保留两个事例如何?有必要举第四、第五个事例吗?三个事例中涉及的三个主要人物,从时代来看有什么不一样吗?从身份来看又有什么不同?若都是古代的或都是当官的,好吗?为什么?三个事例与前面孟子的话究竟是什么关系?

        本文虽然是评论,但写法尽可以灵活,不必拘泥。

     

  • 《议论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发表看法,表达兄解和主张的文章。议论文的种类很多,社论、短评、声明、宜言、开幕 词、杂感等都属于议论文,这些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某一社会现象所持的主张和看法,与我们的二 作、学习、生活关来十分密切,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文休的写作方法。
        二、怎样写议论文
        (一)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论点祝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见解、观点,是需要运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的。一篇 文章的好坏,首先妥看论点是否正确。那么怎样确立正确的论点呢?首先,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脸,对社 会进行认真砚察;其次,妥时“事”作透物分析,要在错综岌杂的社会现象中学会砚寨、分析、看清事物 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例如本书中《必须加强语丈学习》一丈 ,通过实际生活中“不重视语丈课的学习”而使生活学习中遇到很多麻烦和不便,得出“一定要加强语 文学习”的中心论.点。
        那么,有了中心论.点之后怎样提出呢?一般可分为五种方法。①在文章题目中提出。②在文章开头 提出.③在文中提出.④在文章结尾提出.⑤作者自己用语言概括出。
        2.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已观点、主张、见解的理由和依据。论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事实论 据,一种是事理论据。丰实论据可用典型的人和事作论据,可以是较为概括的辜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 千。事理论据即那些真理、公理、名言誉句千。运用两种论据,要根据丈幸写作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选 用。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揭示论.点和诊据问的内在逆料关来。论证的基本 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退理,事实论证和事理论证。用事实去论证叫“例证法”,用道理去论证叫“引证 法”,一般议论丈要嫦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其次还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
        论证的方式有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以一定的半例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正确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在发 表议论时批驳片面的错误的见解和主张。
        (二)议论文的结构和语言
        议论文基本结构方式,一般分为三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统领全文,本论加以论证,结论稼 合概括总结全文。议论丈的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精炼.
        总之,写议论丈要能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就可以说是一篇好的文章。
        读后感主要是谈自己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句名言后的感受和休会。砚后感刘是指看完电影、电 视、戏剧千后所发表的感怨、体会或收获。读(砚)后感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珠方式,因此要按议论丈的 结构及要点去构忍与写作,手法不离“议”,内容在于“感”。
        读后感和砚后感的写法大体一样,所以下面只说一下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大体按“引”、“议”、“联”、“结”的忍路行文,县体说明如下:
        一、引
        即引出“感受点”。文章开头不要转恋抹角,而要迅速入题,只熏几句话,简述与自己感受有关的 原文内容,以便引出自己的感受点(即论点)来。“引”要跪明扼要,万不要写成“读后抄”。引出感受 .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取原文内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可以是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或一个道理 ,或一个子句。二是就原文的中,思路来谈自己的感受与休会,最好是只取一点来谈。
        写好这一步,要做到细读原文,深入理解,把握中心,在此基拙止,选出自己感触盖深而又便于联 系实际,最有话要说的某一点作为“感受.点”。要“读”中出感,“读”是“感”的前提,“感”是“ 读”的深化。千万不要为文造感。
        二、议和联
        即围烧“感受点”发表议论,并以“感受点”为线索,围烧自己秀谈的感受,由此及彼地联系实际 ,由小见大地发挥联怨,从自己和社会实际中选取有关的材朴作为读感的内容,进一步说明问题.这是全 文的主体,一定要把感受写深写透.写得真切动人。
        写好主体部分,要注意以下几点:
        I.要恰当处理“读”与“感”、“叙”与“议”的关杀。“读”与“感”的关系很密切,“读” 是为了写“感”,“读”是为“感”服务的;“感”是“读”的结果,是全文的中心和灵魂;这“感”受 原文限制,一定从“读”中来。“叙”与“议”的关系也要摆正:叙是基础,议是关健。议是在叙的基础 上写出的感怨,是叙的深化,“叙”是为“议”服务的。所以对原文的引叙及实际情况的联系,都不是 无目的复述原文与堆砌材料,而是为了说明观点;目的在“议”止,“议”不能空泛,这就要借助原丈的 某些内容,特别是自己和社会的实际来加以说明。总之,“议”是灵魂,“议”是目的,文章重点应枚 在“议”上。万不要为文造“感”,为文空“议”。
        2.要注意紧扣内容,结合实际,展开联想。如果就文谈文,内容未免去单薄一些。如果能展开联怒 ,善于围烧自己所谈的感受,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地发挥联怒,善于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感怒和生活实 际,也可以联系别人的忍怨和生活实际),内容就会具休、丰富、深刘。
        3.要注意内容集中,突出重.点。写好读后感,不能怨列什么就写什么,而应该写得有重点,有析意 ,能够使读者受到启发。

  • 《 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     在快速写作过程中,如果有了论点,没有论据,或者论据不充分,这时写作就会“卡壳”,不得不把笔停下来,重新考虑论据。经过一番思索,可能发现新的论据,但这样一折腾,写作速度就慢了,这不符合快速成文的要求。
        遇到这种情况,不必停笔,可以按照论证论点的需要,把已有材料翻新使用。具体办法是对已有的材料实行多点切割。一个材料,其内涵往往具有多生性扩其思想往往具有多面性,根据写作时表达中心思想的实际需要,可以从不同立足点去观察,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去切割。曹如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这件事,可以用来伦征爱国主义的论点,也可以用来论证团结就是力量的论点,还可以用来论证要苦练基本功的论点,或者用来沦证吃大苦耐大劳的论点。再髻如张海迪的事迹;可以用来论证自学成才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论证人生的价值还可以用来论证人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的观点学会多点切割的方法,记牢了几个典型材料,写起来就能灵活变通,左右逢源;不会因为材料不足而中途卡壳气影响成文速度。
        运用多点切割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用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把尺去量定切割点,切割的部分要切实能论证中心论点;二是对切割下来的部分要进行分析,揭示切割部分的本质含义,使之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挂钩,从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机组成部分。多点切割法是快速论证时常用的成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