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夜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5:15:08
  • 《除夕之夜话除夕》
  • 砰!砰!砰!砰!大早上的,谁放鞭炮呀,我揉揉眼皮,眯着眼睛看向窗外。这不是还没到春节吗?我喃喃着,哎,不对!春节固然没到,那么除夕应该到了吧。一翻日历,好家伙,还真是除夕!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这和西方的圣诞节差不多,圣诞节前面不是有一个叫平安夜的吗?在中国,除夕也就是那个平安夜啊。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村里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一位老婆婆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

    “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随即狂叫着扑过去。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

    除夕也是个大日子呢。家家户户门上面贴上了祝福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还有的在门上会贴着倒了的福,求的是福到。一家子红红火火的,小孩子穿红色的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亲戚家拜年。最好的事,就是亲戚们会给自己小红包,想知道红包里到底装了多少压岁钱,如果多的话,这样就可以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还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炫耀炫耀呢。

    除夕最重要的就是放爆竹。现在这个时代,炮竹有很多花样呢,就说我吧,最喜欢的就是响炮,就小小一粒,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砰爆掉,超好玩,根本不怕会被炸到,我最喜欢用它去吓唬别人了。

    除夕之夜,就是吃团圆饭的时候啦。各种各样好吃的菜,还有炸年糕,虽然是十分普通的菜,但是与许久没见的朋友亲戚们一起吃还是别有味道的。哇,放烟花啦!各个地方都燃起了烟花,同一时间放,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飞扬。整个天空好像被烟花给占据了。

    除夕之后又是新的一年,寄托了所有美好祝愿,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 《虚实互化》
  •     宋人范啼文(对床夜话》有语:“虚者枯,实者塞。”所谓“虚”,即抽象的思想感情之类;所谓“实”,即具体的事物形象之属。其意大致为: 文章只写心境意念等,就会显得索然无味;只写情景物象等,就会显得臃肿不堪。 虚实互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为文假借技巧。 虚则实之;换句话说,抽象则具像之。虫鱼及其黄发垂髻类,全都是具体而切实的,写起来一般易于捉摸,有些东西却不那么简单。如飞速之时间,乃物质运动的延续性,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态; 然而,这种形式无法眼见,往往仅能意会。怎样将这种无影无踪的日月光阴表现得有形有声,是一个难点。朱自清的《匆匆》做到了:“早_L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又如敏锐之感情,对外界刺激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抑或对人、对事物关切、喜的心情,均不是主观心造的幻影,而是客观现实的反馈;然而,这些东西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常常仅能心悟。怎样将这种无痕无迹的感知感觉表现得可见可闻,也是一个难点。朱自清的(匆匆》同样做到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虚则实之,把无以捉摸的时间、感情凭借载体物化成可以触及的事物,以免空洞无物之弊。 实则虚之,换句话说,具像则抽象之。这里的抽象指的是叙述性语言的概括性,作文为了不堆砌材料,落人详略不当的泥淖,习用概述来 “用一当十”、“凭少总多”,此在《以简驭繁》一文里已备矣;至于抽象之于抒情议论诸笔墨,同学们大多耳熟能详。故一并不作赘笔。 本文拟就另一种“虚”,即“天马行空”之想象,作一展开。老舍的《五月的青岛》在实写五月青岛的自然景色与人事活动的基础上,还有一段虚写,那些“好作一夏天买卖”的生意人,“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和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准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这些显然不是眼前之景的描绘,从侧面反映出夏日青岛的另一种令人悲愤的“繁华”。文章里的虚写,一般处于陪衬的地位,但也有例外,蓄意喧宾夺主的。

        以桂花为市花的杭州,每年花开之际,各报副刊有关描摹赏桂情景的文章 “各领风骚‘没几天”’,“人闲桂花落”以致“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龙的鳞片呵!那是几千几万年风霜雨的记录呵!……这儿记载着屈辱,记载着光荣,记载着文明,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一切!”来到烽火台下,抬头仰望烽火台,在作者心目中“是巨龙的骨节”、“是抵抗外族侵略的前哨,是浴血奋战的中坚”,那“方方的门,方方的台阶,方方的垛口和屯兵洞……它的棱角”,在“向敌人说明着中华民族不可辱”,“宽敞的内室”,在“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襟—是朋友,就请进来吧!”登上烽火台,放眼眺望延伸远去的长城,在作者的脑海中,“这条游动的神龙……它给人的不是享受,而是震撼卜··…” 虚实相生若此,已交融而不可分割,互化至境地了,更有胜一筹者,当属巧级“空白”艺术。

        《陌上桑》有云:“行者见罗敷,下担将混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诗诚如清人袁枚《随园诗话)所述:“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之所游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处安放此身,又安见富贵之乐耶?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 倘若实写罗敷之美貌,不通过行人、少年、耕者、锄者的实际动作留下虚想的空白,纵然倾国倾城,也难以现其万一,孰如虚实相生,让读者见仁见智,各显神通?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这样的空白很多,鲁迅的《药》里写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莫泊桑的《项链》中写玛蒂尔德历尽十年艰辛,终于还清了赔项链的钱,而佛来思节夫人却告诉她,当初借给她的那串项链是胭品等,均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虚实互化,技法之所兴可出乎象外、人乎其里,堪称游刃有余。

  • 《老两口夜话》
  • 烟锅磕的梆梆响,

    碍不住老伴睡得香,

    老汉心着急,

    攀着肩膀晃;

    “醒醒,吃了就睡,

    啥事也不放心上”。

    “老头子,

    有啥事商量,

    咋咋呼呼等不到天亮。”

    “把钱存银行

    我盘算,

    咱那五百元一块存上。”

    “唉!

    罗嗦啥呀,

    正经事儿,

    俺多咱把你挡。”

    呼呼噜噜……

    甜蜜的鼾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