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骊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1:50:34
  • 《登骊山见闻》
  •     自从进学校读书以来,度过了许多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最难忘的,莫过于去年暑假在陕西临撞登骊山的事了。那情景,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初秋八月,晴朗的一天。我和伙伴们来到华清池,游览了一会儿,就开始登华清池畔的骊山。骊山,就是唐玄宗常携妃杨玉环来游玩的胜地。我不由想起杜。牧的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干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海拔1256米的骊山,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峰顶。我是在上海生长的,过去别说登山,连山也没见过呢!在我想象中,爬山不过是件有趣的事。没想到,刚爬了一段,就气喘吁吁地停来了。

        山腰正好有座亭子,这儿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部队捉住蒋介石的地方。当时,党中央、毛主席英明果断,派周恩来副主席赴西安,_正确地解决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放后,当地人民给这亭取了个名,叫“捉蒋亭”。看到这些,想起革命先辈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不禁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我又抖擞起精神,和伙伴们继续向顶峰攀登。 当爬到接近山顶的一座庙时,我已像经过千米长跑,上气不接下气热汗淋淋。我们在庙里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吃点干粮,就开始爬最后一段山路,也是最艰难的一段。当离顶峰还有20多米光景,我感到两腿发软,真想坐下来。但是,胜利已经在望,顶峰就在眼前,岂能后退半步!我一鼓作气往上爬,终于登上了山顶-一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狼烟滚滚,鼓角连天的一幕幕景象在我眼前闪过。

        今天,我们站起来了。放眼望去,只见一条条宽马路像一根根细带子,一座座高楼房像一块块小积木整齐地排列着。周围的群山,梯田层层,绿森森。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好的景色,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愉快的心情呢!迎着山颠吹来的阵阵清风,我与伙伴们敞怀大笑了。祖国是美好的,但还有更多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还有更高的险峰等待我们去登攀! 西边的太阳将靠近地平线了,我们也要下山了。在下山的一段路上,没有树枝可攀,到处是浮土、碎石,脚底下稍一滑动,小石头就骨碌碌地直往下蹦。但这种景象对于刚从烽火台下来的我们,就不感到怎么心悸啦1我紧拉着伙伴的手,一步步朝山下跨着。

        此刻,我表面虽然显得驾轻就熟的样子,内心却告诫自己,不能疏忽,摔一交那才够瞧呢!好容易到了山热较平缓的地方,大伙儿干脆撒开腿奔跑起来了。我一边奔跑,一边回头,瞧着那座夕阳映照着的、曾被我们踩在脚一F的山峰,终于悟懂了一个道理:读书不也是同登山一样,必须有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吗?这真是: 骊山高路入青云,奋力登攀喘不停。 热汗淋淋疑是雨,烽火台上笑盈盈。 华清池,捉蒋亭,千秋功罪人民评。 今日攻书莫畏难,喜看来日气象新。

  • 《骊山行》
  •     读杜牧《阿房宫赋》,常使我想:何时骊山行?骊山位于陕西临撞县城正南面,论高度它海拔不过千米,可是早已驰名中外。那里有闻名全国的华清宫、温泉浴,还有人人皆知的兵谏亭。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去欣赏它的壮美景色。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这座向往已久的骊山。我们乘车风驰电掣地来到了骊山脚下。下了车,进了朱红色大门,绕过一株高大的云松,向前走不过百余米,就来到唐朝玄宗皇帝为宠妃杨玉环建筑的避暑住所—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水环绕。池水碧绿而明净,荷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千姿百态,逗人喜。池边用大理石雕刻的九个龙头,神态逼真,细水从龙口喷出,构成“九龙戏水”的美景。水面上的九曲,以条石做基,圆木做柱,琉璃瓦做顶,总长十几米,像一条矫胜的游龙。走过曲桥,有座楼阁,琉璃金顶,门窗用坚硬的木料细雕而成。周围奇花异草,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走进华清宫,里面有一个“贵妃池”,那是杨玉环洗澡的地方。在旧社会,达官贵人在这里寻欢作乐,劳动人民谁能进来?今天,劳动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到这里观赏游玩,真是“换了人间”!

        从“贵妃池”向东走几十米,我们来到一排名为“五间厅”的平房跟前。“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住在这所房子里。那是1936年12月12日晚上,子弹打穿了窗户上的玻璃。蒋介石吓得魂不附体,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就慌忙跳出后窗,向山上逃窜,终于在半山腰被活捉。后来,人们在那里修了个小亭子,取名“兵谏亭”。

        我们绕过“五间厅”,向东走不多远,便来到通向兵谏亭的小路上。小路蜿蜒向上,都用石块砌成。小路两旁的山坡上,松树、杉树郁郁葱葱,芳草鲜美,花香四滋。当我们沿着几百级石阶登上兵谏亭时,早已汗流侠背了。大家敞开脚怀,当风而立,凉爽的轻风迎面吹来,格外舒服。老师告诉我们:蒋介石当年拼命逃到这里,还想沿一条石缝爬上山坡。可是石缝上端有个石洞,他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手在上面乱抓,两脚在下面乱蹬,就这样,被捉住了。这生动的介绍,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兵谏亭,它是历史的见证:谁要与人民为敌,逆历史潮流而行,决没有好下场!

        我们休息片刻,准备从这条石缝爬上山顶。石缝紧靠山崖,我低头下望,只觉头晕目眩。我有点怕,但转念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看到更多更美的景物,非上去不可。于是,我鼓足了勇气,随大家一鼓作气,终于爬上了山顶。我和同学们都长长吁气,一个个身上,汗水与泥上混在一起,有的人脸上、手上还被荆棘划破了,可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喘气稍停,我们争相指点,远处,一列列火车奔驰向前,公路纵横交织,村镇和工厂星罗棋布,大小烟囱上拱着缕缕轻烟;近处,农田有碧绿色的,有黄色的,真像多彩的锦缎。看到这些,我们觉得祖国秀丽的山川、江河更可爱了,赞美之情油而生。

        游览结束了。归途上,我们依依不舍,回头望着那渐渐远去的骊山,那葱笼起伏的山势,真像一匹昂首欲奔的骏马,雄姿英发,令人神往,令人遐想……

  • 《登骊山》
  •     接着是登骊山,登骊山的目的是为看“捉蒋亭”。

        骊山的“骊”字,我原来不懂是什么意思,查《新华字典》注释是:纯黑色的马。我想,骊山的名字大概是人们根据它的形象和颜色起的吧!

        从山脚往上望,山并不高,上面绿茵茵地长满了树木。我左看右看看不出马的样子来,但我却感觉到它有着骏马那样的生气。

        上山有汽车路和小路,我们图近,从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大家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在“捉蒋亭”下停了下来。

        “捉蒋亭”背靠着山,四根水泥柱子支撑着个平顶的水泥亭盖。亭子前面聚集了很多游人,有的忙着照相,有的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捉蒋介石时的情况: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迫使蒋介石抗日,包围了蒋介石所在的华清池。蒋介石抱头鼠窜,爬到山上,钻进了亭子后的一个石洞中……

        我从叶圣陶爷爷的《游临渡》一文中知道:“捉蒋亭”原来叫“正气亭”,是国民党为给蒋介石贴金而修的,解放后才改名为“捉蒋亭”。

        蒋介石躲藏的那个石洞,由于上上下下的人很多,我挤也挤不到前面去,只好站在旁边着急地等着机会……

        “同学们,下山了!”约定下山的时间已经到了,老师在催促我们呢!这时,我猛然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匆忙中,我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捉蒋亭”旁边的山坡上向下望去,呀!漫无边际的绿色田野一方一方的,好像一个大棋盘。棋盘上红一片,白一片,可能是桃花、梨花,美得比图画还好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时,一个旅客背着的半导体收音机里响起了(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这歌声使我把兵马俑、“捉蒋亭”和眼前的美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收音机高唱起来,快步奔下山岗。

  • 《骊山风景如画》
  •     同学们,你们去过我的家乡临渔新丰镇吗?她位于陕西关中骊山脚下,渭河之滨。我的家乡风景秀丽,如花似锦。周围有高大茂密的桐树林、杂树林和一片片绿茵茵的农田。两侧有小河环绕,东临陇海铁路,坐上火车可直达首都北京。

        风景如画的骊山,年年都有很多中外友人来这里游览参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向往到此一游呢?原来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也颇多。骊山,因为它象一匹奔驰的骏马而得名。人们从华清池的两扇大红门人口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参天的古松。沿着红砖铺成的通道再往里走,就到了“五间厅”。此处的游人最多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要看这个地方,是因为当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五根高大的朱漆圆柱,红光耀眼。在那雕刻细腻的窗内镶嵌着带花纹的玻璃上,还残留着几个小圆孔。这是张、杨二将军的部下,围捕蒋介石时留下的弹孔。从小回孔向室内望去,只见屋里面的桌子上,摆放着当年蒋介石在此住宿时喝水的茶碗等用具。游客看到这一幕,似乎又重温了当年严峻的历史。

        出了五间厅,再往上走,于石山斜壁穿凿而成的台阶上,有一四角凉亭,这就是“捉蒋亭”。一亭子由四根水泥柱托住一方拱顶,亭檐下横书“捉蒋亭”三字,亭旁立有石碑,上面刻着蒋介石被捉的前后经过。攀着铁素,拾级而上,向左走可到捉住蒋介石的山洞。恫的两边有铁链可缘,游客可从此洞直爬上山顶。登峰北望,渭水东流,村落点点,田野伸向远方,无涯无垠,怀乡之倩,油然而生。

        如果你兴趣正浓,勇于攀登烽火台一览,你会更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生辉,骊山顶金碧辉煌。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令人目眩,使人陶醉。在回归的下山道上,你听听游客的称赞吧:“这个地方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妙“多美啊,骊山风景,我真不想离开!”有那么多人称赞俺的家乡好,我内心是多么高兴啊,我想,等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长大后,一定要把家乡,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 《华清池情思》
  •     访古的、寻胜的,读书的、识理的,没有谁不知晓骊山。

        千金买笑的烽火戏诸侯,垮渭作宫的阿房宫;楚汉相争的鸿门宴;福地天堂的秦始皇陵……或在骊山山上留鸿,或在骊山山麓落迹。加上有关骊山老母帮助周武王治理国家和女蜗炼石补苍天的古老神话传说,扯起骊山来,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不过,往事越千年,说来道去,最终总还能划个句号。可若是论及骊山华清池“双十二”事变之夜的枪声,谁能收拢住无尽的情思呢?

        绷山风景,最引人入胜处莫过于西绣峰下的温泉了。周幽王、秦始皇都曾在此建立离宫,延至唐代,其规模已“宫殿包括一山,而缭墙周遍其外”,遂由汤泉宫更名华清宫。著名的华清便是在昔日华清宫的遗址上,由后人建立起来的。在“杨妃赐浴场”的贵妃池南面有一排房子,称名“五间厅”。1936年西安事变时,转介石就住在这里。此处曲道回廊旁,绿树成荫,鸟雀飞鸣;亭台楼阁下,池鱼戏水,清波荡漾:当日蒋氏华清池“行辕”的侍卫亲兵约30人,守卫着华清池二道门内及五间厅。另有宪兵约50人,驻华清池西侧的禹王庙。

        12月12日凌晨3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分别在滋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阵地,包围了华清池。4时许,内线部队迅速解除了禹王庙的宪兵武装。但部队冲入华清池二道门时,遭到蒋氏的侍卫亲兵的抵抗。那翻动中国历史上沉重一页的场面和枪声,至今嵌留在华清池的墙壁上,洞凿在五间厅的玻璃上。当你抚摸着累累弹痕,龟裂的弹洞,你会如临其境,得以见到部队是如何身姿晓勇地翻过荷花池,绕过贵妃池,冲上五间厅平台的。更会为当时严竣的形势所牵动。东北军士兵进入蒋的卧室,发现衣帽、斗篷,连同假牙均在,被褥犹温,唯不见人影。在后墙收寻到一只鞋子时方断定,蒋氏越过此墙,逃到后山去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得知这一消息,急令搜山。张将军此时仍至诚的向幕僚们表示;

        “若找到蒋委员长,我一定说服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戴他为领袖。”

        天色微明,搜山部队在骊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后面,发现有人探头探脑,当即高喊,“什么人,还不出来,要开枪喊 !”

        蒋介石从叫做虎斑石的夹缝中走出,被士兵背架下山。

        虎斑石夹缝处,又窄且险,现今攀援置设的铁索方能涉足。1946年,胡宗南在虎斑石下修建了“蒙难亭”,以为纪念。而后,此亭几经更名:正气亭、复兴亭,捉蒋亭、兵谏亭。勿用置言,所历时序冷暖变迁,尽在不言之中。伫立这紧倚山崖,面临绝壁的亭内,思接古今,颇是惹人沉吟。

        倘无刀光剑影,楚汉相争,阿房宫和直通骊山的80里阁道,也许不会付之一炬,骊山秀色该是何等壮观。正是为了这一壮观—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大地的秀色,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捐弃前嫌,坚定地采取和平解决方针,实现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从骊山走上了团结抗日之路。

        追思古今。骊山也会慨然: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