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兴许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20:36:31
  • 《白大褂下》
  • 如果某天我被问及将来的梦想,我兴许会犹豫片刻,然后答出这个我认为最为稳妥的答案——医生。

    我的父母毕业于同一所医学院,经过一些年的打拼,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按中国的传统,子承父业,学医是理所应当的一个方向。医生在世人眼中,总是以一身整洁的白大褂出现,总是有着稳定且可喜的工资,总是被贴着“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华丽标签。每每念及,我更笃信了这就是我毕生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你真的决定了吗?”妈妈的眼神溢着少有的严肃。我突然有些心虚,然后又认真地重复了一遍。“如果是这样的目的,我宁愿你不要学医。”妈妈的声音很轻,却足以让我的心尖发颤。拼凑记忆的碎片,我依稀记得她是为了我可怜的积劳成疾的外婆而远赴他乡学医的。虽然这种目的说不上多高尚,但比起追求医生光鲜外壳的我,却着实朴素真诚得多。

    “昨天那个病人去世了,家属找我们闹事......”往往能听到妈妈这样的倾诉。忙得焦头烂额的妈妈吃顿饭都要接三四个电话,导致经常出现我一人埋头扒饭的情形。我不是没有为她怨过,为这世态炎凉,为她繁重的工作。但她总是浅浅地说:职责所在,便又低下头,把所有委屈所有压力就着早已冷却的饭菜吃进肚里。然后,又跑去科室布置工作。

    一日,我见她较往常多烧了两个菜,心中疑惑,问她原因。原来是前一天某病人情况危急,做了一台大手术,手术完毕后,病人似乎恢复得不错,她正为此高兴呢。我暗暗地笑:这个病人也没和你多深厚的情谊,学医的不是见惯了生死吗?妈妈听见我的话却突然严肃了:“他跟我是没有什么关系,但他是一个母亲的儿子,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生死我们见得多,但一个生命由濒死到生还,难道不是让每一个医者为之感动的事情吗?”

    那番话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了沉思:原来我心之所往的梦想,一开始是那样的功利。光环之下,是责任与担当的真实写照;溢美之词,是忙碌与艰辛的点滴沉淀;而面对这些,妈妈并非不怨,而是太爱。她爱着她的职业,她的病人,以及她救死扶伤的使命。而我这个所谓“志向高远”的少年,不过就是想披着白大褂的外壳,追逐那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愧矣!

    如果某天我被问及将来的梦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郑重回答——医生!

    指导老师:王翔

  • 《我的养鸡瘾》
  • 世间万物总消逝得太快,兴许,我还没反应过来,缓过神来,早就灰飞烟灭了,湮灭在无尽的漫漫的虚幻的时空隧道里,但无论如何,既然它来过,一定会留下痕迹的,在我心里。但也许,它一直都在我内心最深处,而且已经扎根、生长、开、乃至结果。

    真是这样的吗:造物主早有安排,一切生灵所分配到的都是有限的。难道真的是“命该如此”吗?

    爸爸的好朋友送来一只会下蛋的母鸡。虽然我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它像是一只母鸡,但是心里还是暗暗高兴:总算可以吃到家养的鸡蛋了,绿色,有机,健康,无污染……

    当我正天天做着这样的美梦时,那一天竟然这么快地,一点儿不留情面,或预先发个通知什么的。也许因为我们的疏忽:这只可怜巴巴的落单了的母鸡,不知怎地,是想找点吃的呢,还是想看看周围都有些什么东西,竟把自己“金鸡独立”地倒挂在了枝上。眼前的一幕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它的一只脚紧紧地被吊在树枝上,我下意识地“剪刀剪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向厨房,拿来剪刀,让妈妈小心翼翼地取下这只初来乍到就横遭此厄运的母鸡。“唉,妈妈,这只脚已经被绳子勒得发紫发黑了,会不会残废了呢?”我把它脚上缠得很紧很紧的那根可恶之极的绳子剪开,我想,我该让这只母鸡获得它该的的自由。

    经过这番折腾以后,我们全家人一致认为把这只母鸡寄养到邻居家里更安全,因为他们家本来就养着一大群母鸡的,多一只少一只关系应该不大,当然我们更希望这只孤单的母鸡能够有伴儿。我又开始了我美好的梦,希望这只母鸡能够每天快乐地下蛋。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竟然又再一次发生了。我去查看这只母鸡在邻居家寄养的情况时,发现它那只可怜的脚似乎没有在用,在这么热闹的鸡群里,它像out了似得。仔细一看,天哪,走路一瘸一拐地,我越看越不是滋味,立马央求邻居开了门,把它抱回了家,就像是一个重症病人,得亲人细心精心来照料。

    此后,我几乎每天都去看望它。晚上回家,一放下书包,就去找它。一般,我抱它到自家门口,然后拿出一大把谷子,让它吃。它好像也真的不想辜负我的一片真诚似得,总是尽力地吃,吃得饱饱的。一边吃,一边时不时仰起红红的脸看看我。对了,更我开心的是,它几乎每天都主动准时到石凳下去下蛋,我曾经在星期天早上看它下蛋呢。它先钻到石凳底下,然后找到合适的位置,憋红了脸,努力地下蛋。

    唉!好景不长,我真的宁愿好事多磨,而不是好景不长。让人最悲催的事情竟然再一次上演了。一天,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问奶奶,今天母鸡如何?奶奶竟然很直接地说“淹死在后院里了”!轰隆隆!怎么会?我顿时,蒙了!好端端的母鸡咋会死了呢?难道奶奶在骗我?立刻跑到池塘上一看,心砰砰直跳,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会这样呢?它就那样一动不动漂浮在水面上,好久好久,我才把它捞起来,你死不瞑目,你是想自杀还是失足?奶奶竟说可以吃,不能浪费,天哪,那里是吃得下去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下土为安,从此有了坚实的依靠,不必再经受担惊受怕,东搬西徙的生活。

    我在树下为它挖坑,这是那只可怜的母鸡应该得到的啊。

    如今,我一看到别人家的母鸡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它的命运多舛。

    妈妈为了让我好受一些,当天晚上就马上打电话给外婆,因为外婆家有好多母鸡,第二天外公就抓了两只鸡送来,外公还为两只鸡下蛋和晚上睡觉搭了小棚。可是,其中的一只鸡,竟然也是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自投,不知道是如何跌跌撞撞误入“歧途”,走进了不属于自己的水池,就这样永远地睡着了。这该死的的水池竟然夺走了两只鸡的生命,我非砸了不可。

    这回外公还在水池上做了一定防护措施……

    养鸡,从此成了我的一种乐趣,但何尝不是我的一种隐瘾。

  • 《站在酱缸文化的门口》
  • 提起“酱缸文化”兴许大家有点陌生。“酱缸文化”是柏杨老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指出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死不认错、喜欢装腔作势、记仇、自傲、自卑、没有自尊……而这也恰是中国的“酱缸文化”,正是国人的丑陋之处。

    中国的酱缸文化是源远流长、可追溯上千年,至今风韵犹存,而且是“野火烧不尽”、呈愈演愈烈之势。

    若谈到慈禧太后肯定是国人愤怒,就是她把咱中国的老脸丢尽。慈禧之所以在中国混得相当有名气,靠的就是她的窝里斗,以及可以把自尊完全放弃。她窝里斗谁呢?斗义和团,斗维新派,斗光绪帝。为何说她放弃自尊呢?因为她可以放弃国土,放弃主权,选择苟活,选择放弃自己的尊严。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的口号来抵抗外敌侵略,然而慈禧却为了自身利益帮助侵略者灭了义和团,最终还被迫签了《辛丑条约》。而维新变法也是如此,老佛爷收了光绪帝的权力,以顽固派的身份来斗维新派,导致维新变法的失败。

    慈禧的清王朝战败后毫无反抗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把国土割给洋人,把银子整车整船载给侵略者,她为了什么?为了能保住那奄奄一息的老命,她放弃了最后的自尊,选择了苟活。

    我想,谈到窝里斗和没有自尊,中国历史上除了那些抗日战争中的国产汉奸外,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慈禧了。如今的社会也常见窝里斗,如官场上的窝里斗。与古代相比,当今的“酱缸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农村妇女的记仇,如好面子的人装腔作势,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国人,如死不认罪的阿扁。

    有看新闻的人都知道,陈水扁上段时间被判了无期徒刑,然而他却提起了上诉,不仅是这次,每次的判罚他都上诉,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死活不认自己的罪。很搞不懂陈水扁为何要把“死不认错”解释得这么详细。兴许他怕他的“台独”事业后继无人,他怕他的“伟绩”这辈子完成不了。

    再来说说中国人的脏乱。最常见的,也最严重的,那便是乱扔垃圾。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脏,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素质低下。再者就是城市管理,城管为何一直和摊贩在斗争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些摊贩“脏”了城市的门面,“乱”了城市利益既得者们所谓的秩序。如今城管与摊贩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了,甚至出现了摊贩打城管以及类似“躲猫猫”的事件。

    “酱缸文化”在神州大地愈演愈烈,归根到底是国人抛弃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光大了中国文化的糟粕,人人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整个社会风气的日益沉沦。

    站在“酱缸文化”门口,我们可顺着柏杨老先生的指引逐渐窥见了国人的丑陋之处,面对“酱缸文化”,我们在尽力去改变的途中往往被同化。然而酱缸文化的改变决非一朝一夕,要想改变,肯定离不开国人的齐努力,离不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期待“酱缸”打破的一天!

  • 《诗人的梦想》
  • 心灵的乐土,

    兴许那样能找到,

    多想成为一个诗人,

    回忆已逝的脚步,

    兴许那样便能绊住,

    一直想成为一个诗人,

    来完整表达你的回应,

    多想写一首绝唱的诗,

    让诗浸泡自己的失落,

    多想做个出名的诗人,

    让诗重朔自己的灵魂,

    多想成为一个诗人...

  • 《寒假的快乐》
  •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我非常的高兴,兴许我的同学们老师们也和我一个心情!

    这是妈妈叫我说:“颖颖啊,咱今天出去玩吧?”我急忙说:“好好好。”就这样我带着我的小包,很快就来到植物园,走到门口我对妈妈说:“哇!今天天气果然是这么好!”我高兴的走进去,虽然有股刺骨的寒风,但在太阳的照料下心情像一朵小一样的一下子盛开起来。

    我来到一个小上,清澈见底的小河便成了亮晶晶的冰块。真是让人羡慕。接着我来到了一棵松下,那棵松树高大雄伟,简直就是想一个战士在保卫我们国家是的,特别让人羡慕。接着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有大树、小、小花、河水、石头等等。真是美极了!

    即便这是一个冬天,是没有春天那样美,但我还是对现在的天气有着一个开心的笑容、心情。怎么样?你们想来吗?

  • 《逛庙会见闻》
  •     说真格的,您兴许去过琉璃厂的字画店,买过荣宝斋的裱画儿;兴许您还见过地道的燕京鼻烟壶,得了北京文化艺术的特色了。可您知道不?在北京住,不逛逛北京的庙会,那可真枉做咱北京人!就说最近的地坛庙会,这么着儿跟您说吧,敢情“囊括”了咱北京全部地道的文化特产。凡老北京传统的物件那儿都有;老北京没有的,那儿也添上啦!您不?这么着儿,您跟我瞧瞧去— 老北京有名的庙会在厂甸,现在设在地坛,叫“地坛迎春文化庙会”,下了 104路车,打老远,您瞧,那儿就是,彩扎的大红牌楼,上书“地坛庙会”四个大字,甭提多精神!走,咱们过去。人可真不老少!大姑娘,小伙子,拄着拐杖儿的老人,还有背着相机的外国人,您瞧这个乐劲儿! 哎!别介,您瞧着这么多小吃很馋是吧?光是各路招牌就够叫人看的:“天津肉包进北京”“河南灌肠”“京味食品”……可咱先不看这小吃一条街,待逛够了,玩累了,咱再来各处品尝,庙会大着哪,是不?

        瞧这儿“文化一条街”,那儿是衣服,再过去……光是衣服就摆了十好几个摊,高档的西服套裙,低档的毛巾衫、牛仔裤……人可真多!可不是嘛,如今北京人见面不光问:“吃了没有?”而是问:“买彩电了?多少英寸的,哪儿产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不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呢?人瞧着精神,自己也透着股精气神儿,您说是不? 嗬,这儿人也够多的,各大书店都在这儿摆了摊,天文、地理、外语、数学、农、林、牡,还有(时装裁剪》《美容知识卜·…种类可真不少!您瞧,外语书专拒这儿人最多。现在北京兴“外语热”。可不?如今叶外开放,外语可是必不可少的哇!往年的庙会可没有卖书的,如今还算新事儿吧,物质生活搞好了,人们更需要精神生活。 “哗啦哗啦……”您听这是什么声?风车,老北京正宗特产!您瞧这风车,做工多精致,颜色多漂亮,风一吹,哗啦啦响,“色彩”“图案”“音响”都齐全了,人见人,那半大不离儿的小小子、小姑娘,谁不缠着大人要?

        再往这边瞧,兔爷儿憨态可掬;那种小帽子,后头带根小辫子,更是老北京特特色色的东西……那么多人围着看的,是手扎的绢,五颜六色,玲珑别透地插在瓶里几枝,真没说的,漂亮极了!那边的小木偶更可爱。一排排礴在拒里,动胳膊动腿儿,招得小孩扒着拒台瞧。 如今这地坛庙会,更添了些新鲜物件:阿童木大气球、小木偶花仙子小蓓、机器人……小孩子的玩物,也讲究新颖、活泼,更要能“启发智力”…… 北京人闲着没事儿,自有他的去处,您瞧那儿,门帘高挑,上书“茶”字,地地道道的北京小茶馆,和老舍先生《茶馆》里描写的一模一样!玻进茶馆,您瞧这几位胡子花白的老人,手拎笼,各泡一杯茶,或闭目养神,或海阔闲聊,甭提多自在!说书人身着长袍,手拿折扇,站在前面,说到精彩处折扇往桌上“啪” 地一拍,透着京味儿! 出了茶馆,也中午了,觉出饿,走,咱们去逛小吃一条街。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叫人眼花缭乱,简直看不过来。北京茶汤杏仁汤飘着香气,大串糖葫芦带着冰碴儿,透亮,谁不垂涎三尺!新疆的烤羊肉串,河南灌肠……

        还有国外食品,热狗,汉堡包··…真香啊,行了,逛够了,吃够了,您说怎么样?老北京传统的艺术特色,再加上现代人味儿,够吸引人吧?

        这篇文章运用“特写镜头法”把北京地坛庙会的盛况描述得层次井 然、生动活泼,表现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巨大变化,赞颂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 小作者紧紧抓住北京地坛庙会上的文化特点,在掌握了大量写作素 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表现其特点的画面构成特写镜头,做到有点有面,笔墨清楚。地坛庙会,“敢情‘爱括’了北京全部地道的文化特产。凡老北京传统的物件那儿都有;老北京没有的,那儿也添上啦”,作者从万千物件中选取能体现北京地道的文化特产的材料予以加工构成特写镜头。

        例如“彩扎的大红牌楼,上书‘地坛庙会’四个大字,甭提多精神”,“门帘高挑,上书 ‘茶’字,地地道道的北京小茶馆,和老舍先生《茶馆》里描写的一模一样”,这样的特写镜头,构成一幅幅典型的庙会文化风情画。而像“各大书店都在这儿摆了摊,天文、地理、外语、数学、农、林、牧,还有《时装裁重》《关衰知识》……”,“那边的小木更可爱,一排排蹲在柜里,动胳博动腿儿,招得小孩扒着拒台瞧”,这样的特写镜头,无不透出轻松、明丽的基调和亲切、可人的气息。纵观全文,北京地坛庙会所具有的那种“老北京传统的艺术特色,再加上现代人味儿”,的确是“够吸引人的’了,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作者“特写镜头法”的运用,它给本文增添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 《“打磕睡”的备忘录》
  •     兴许国人过去有个打磕睡的毛病,所以曾闹了个“东方睡狮”的雅号!

        若说是个老传统,其实差矣,至少明永乐前的古人没打磕睡,不然怎么取得来“西天的经”,听得见“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扬得起东渡日本、七下西洋的帆?不然又怎能创造出长期处子世界前列的文明史?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其历史考证著述中说:“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曾经领导达15个世纪之久,近一半的重大科学发现与成就均源于中国。”

        但后来确实打吨了,歌词上不是写着“昏睡百年”吗?这大概从那些妄自尊大的皇帝传染开的。直至满清末叶,慈禧太后还在宫中传授她那子时午时睡好的养身经,百姓们谁敢不仰旨跟着睡?否则一睁开眼就得跟谭嗣同上菜市口掉脑袋!于是关上门一齐睡,睡出了个老大落后!

        敞人曾南游中山故居,有幸听了段珍藏的录音。孙先生说:“中国从儿千年具有世界第一流文明钓头等强国衰落下来,至今被人看不起,那是我们的国民睡着了,我们睡着了,不知道世界他国的进步的地方。”由是疾呼:“要警醒!”但可惜推翻满清只剪掉了一条长辫子。

        真正唤醒了亿万民众的还是中国共产党,神州大地一声狮吼,终于掀掉了“三座大山”五星红旗在东方高高飘起,世人刮目相看。

        然而曾几何时,又有人飘飘然,昏昏然打起磕睡来了,重温闭关锁国的残梦,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替钟轰鸣,人们方又先后睁开眼睛,高唱起了改革、开放的新曲!

        门开了,车水马龙热浪喧,吵了某些尚在僵卧、贪睡者的清梦,扰了某些安享薄荣昏厌厌者的官梦,搅了某些惯吃“大锅饭”者的馋梦!于是一齐牢骚满腹,吹胡子瞪眼。当我们挥动尘拂驱散某些趁隙而入的“自由化”歪风,以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时,他们又以僵化反“自由化”,把罪名加在改革开放头上,似乎还是关门落锁好,睡起来多么安静、保险!

        然而已经睁开眼的亿万干群,已从改革开放中看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程似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懂得了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财富,谁还愿意再打瞌睡?

        年前我去九华山圣地,见和尚尼姑也穿起了毛涤道袍,戴上石英电子表,敞开山门赶时髦,抖擞精神撞铜钟,广迎中外香客、游人,为国家创汇,没多少功夫闭目入定了。80年代喜恋红尘的现代人,再打磕睡岂不笑煞人也!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爱打晓睡,思想僵化的人,是警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