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老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2 10:57:42
  • 田间插秧
  • 梯田上,什么声响和着老农的喘气声,在光秃秃的梯田上掠过?一声重,一声轻,忽重忽轻,那么匀速,那么轻快。

    乡下梯田上,到处是插秧的农民。黄竹大斗笠,沙布小短袖。那一双双灵巧的手,飞快地移动,犹如一台台不知疲倦的插秧机。

    前几天,我来乡下玩儿。正好立春,叔公叫我去观赏梯田,说那儿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我以为真,期待着领略那自然田园之美。

    来到田间,发现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并没有叔公所说的那般美丽,而是好多农民在地头忙着插秧。我猛然明白了,原来是想让我来帮干活的!我撒腿想跑,一头撞上妈妈:“来都来了,干点活呗。”没办法,我只好穿上水鞋,套上围裙,戴起了手套,准备上田。

    上田感觉还可以,至少泥不稀烂。手感,脚感都没有那种松软粘乎乎的感觉。要是那样我可受不了。我试着插了几根秧苗,可全都倒在了泥里,立不起来。叔公喊道:“用力插!不用力它怎么扎根呢?”我使出力气,用力一插,立起来了!可我还没插几排秧便腰酸背痛。忽见身傍一老农,蹬、蹬、蹬,几下子,好几排秧苗浮现眼前。真是兵贵神速啊!最后我帮叔公家插了十八排秧苗。耶!

    “嚓、嚓、嚓……”,是谁又踏起了那匀速、轻快的步伐?一响,到处都江堰市响起来,你重我轻,此起彼落。那轻快的步伐声在东南风中,传得很远,很远……

  • 《“耕田”与“下田”》
  • 《小牛学拼》是一幅富有哲理的漫画。画面上,老农要让小牛学薪,而老学究却不让小牛“下田”,双方争论不休。“小牛会耕与不会耕”其实就是让它“下田”与不让它“下田”的问题。争论的实质,鱿是怎样看待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关系。人们不难评利:要使牛会“耕田”,必须让其先“下田”,别的路是没有的。

    要知道,一切“会”都不是天斌的。古今中外,不曾有过“生而知之者”。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鱿是实戏出真知。牛下不下田,决定它会不会“拼田”。

    毛泽东同志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戏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真理充分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会”来自“实践”。

    人的一切意识都是在生产劳动中,在生活中逐渐产生的。

    如果让一个呱呱坠地的葵儿隔离人世,不使他受到外界一切事物的影响,而只是喂养他,那么,他是不可能有任何人的意识产生的。

    相传磨朝有位叫裁离的画家,画了一幅“斗牛图”,把牛尾巴画得往上翘起。一个枚童看到后,说他画错了,因为两牛相斗,全力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旋中间。画家画错的根本原因是他脱离生活实际。

    老学究不让小牛“下田”是错误的,错在他级调只有先“会”了才能让它“下田”,这便戴倒了知与行的关系。请问,从“不会”而要变“会”,该从何而来?县儿要产生人的意识不能届绝人};戴离要正确画出真实的“斗牛图”也非深入生活不可。

    可见,要掌握“耕田”本领,就要像老农训练小牛那样,先使之“下田”,在下田中学会“耕田”。

    俄国有一位出色的姐篇小说家—契何夫,他形容“胖子”很令人叹服:“胖子胖得脸上的皮肤都不够用了。要米嘴笑时,眼睛就要闭上,而要睁眼看时,扰得把嘴巴闭上。”看到这个描写,人们不禁拍案叫绝。在赞绝之余,你可首想过:他要是不于现察、思考,不实际地看看七个八个胖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和蛛合,怎能写出这样细腻而又耐人手味的话来呢?

    小牛要学会“拼田”的本领,非“下田”不可。其道理显而易见。但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还存在类似“老农”与“老学究”式的争论。不是有人对提拔和使用年轻于部评头品足,说什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吗?这些同志也像“老学究”一样,认为年枉干部缺乏能力和经验,不能“耕田”。当然,年轻干部比久经徽炼的“老把式”在某些方面要差一些;但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在老同志的传、带、带之下,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关健在于放手使用,让他“下田”。“老把式”是在革命斗争中透就的,新一代也要在实戏工作中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后继有人,革命的建设亨业才能兴旺发达。

    我们必须反对“老学究”的错误现点,赞成“老农”的正确观点。只有像“老农”那样去做,我们党的新生力黄才会层出不穷,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工作才会朝气蓬勃.蒸落日上。

  • 《4年级桥的作文400字》
  •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老农挑着担子回家了。走到悬崖边,没有,急中生智,拿着斧头几下便把树砍倒了,大树正好倒在另一边的悬崖上。他想也没想就走了独木桥。开始还很好,他便放快了脚步,走到中间时,“咔、咔”,桥断了!“啊……啊!救命!”老农大叫,可他还是掉下去了。

        可见,独木桥还很危险呀!后来人们发明了石头做的石拱桥!

        有一位贵妇,坐着马车到了石拱桥下,不禁发出感叹:“好一座桥呀,真像一条彩虹横卧小河呀!”这时,马车开始向上走了,她又兴奋地说:“这座桥倒映在水里,还真像一个巨大的铜钱呀!哈哈哈……”

        咱们再来看一看长江大桥吧!OK!

        我们一看长江大桥,就会想起毛主席来题的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再来看一看,真像一条巨龙横卧江面,长江大桥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可以通火车。以前呀,火车过江怎么过。要把火车一节节拆下来,再用船运到对岸,再一节节装上去,真麻烦!嘻,不过有了长江大桥的帮助就好多了呢!

        现在,有个聪明人把江上桥“运”到陆地上来了,结果成为了立交桥。

        立交桥呀,可以让大家方便一些,可以少堵车吗!还很美观。白天,你看那立交桥真像麻花一样扭来扭去,真是奇形异状呀!晚上,立交桥上有点点星光,又像一条透明的巨龙藏在黑暗之中!立交桥真是大“英雄”呀!

        桥可以通到南呀,通到北呀,甚至可以通遍这千变万化的世界!

        小孩子连在一起,手牵手,汇成了友谊的桥梁!

  • 老农托运
  • 那是一个“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的正午。陡玻下,有位小伙子坐在皮箱上,无精打采。那打过发蜡的大背头上落了一层尘土,黄仆仆的,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有些头发滑落下来,贴在额前。任凭他拚命地摇着折扇,汗珠照旧地沿着头发往下流着、滴着。他抬头看看天,站起来,提着皮箱准备上路。他觉得皮箱防腐有千斤重,就又放下了。

    这时,一位老农正吃力地拉看一辆满载蔬菜的板车准备上坡,脸上汗珠成串地流淌下来。小伙子好不高兴!

    他精神一振,提起皮箱迅速而轻巧地放在板车上。他深深地嘘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托运”成功。于是,他得意地捋了捋贴在额前的头发,向四周望了望,忽然低下了头—他不敢正视过路行人那剑一样的目光。他想摆脱窘境,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抬头看天。可是,他觉得太阳也在对他发怒,正在把全部的热量倾泻在他身上,好象要把他烤燃似的。他感到异乎寻常地烦操,脸在发烫,有一团火在烧。这时,他看到板车缓缓滚动的轮子,老农几乎贴到地面的身子,就赶忙抢上前去,身体前倾,双脚后蹬,使出全身气力,一步一步地帮老农将板车推上坡去。头发又滑落下来,其中的一些正好搭在眼角,汗水弄得眼晴辣辣的痛,也顾不得擦一下。

    板车终于到了坡顶,他松了一口气。这时,太阳钻进了云里,坡下正好吹来一阵凉风,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坦,赶上几步和老农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