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揭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8:41:30
  • 《读《不劳而获》有感600字》
  • 漫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揭示了人性的丑陋,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讽刺了某些行为作风,更揭露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天,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蜷缩在一棵小树下,那棵小树苗刚长没多久,叶子非常稀少,还被那位衣着光鲜的男子靠弯了。一个拿着水壶的人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看到那个坐在小树苗底下的男子,于是浇水的人问:“你坐在这里干什么?”坐在树苗下的男子懒洋洋地说:“等着乘凉。”

    看完这幅漫画,我觉得漫画中的人太可笑了,一直坐在这里等小树苗长大,是等不到的,必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依靠别人的帮助而自己不动手去做,别人帮你完成了这件事,就是不劳而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靠空想,靠等待,怎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些乞丐明明有手有脚却不去工作,每天都想靠别人施舍钱财生活。平时不好好学习,课后不认真复习,总想考试考到满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臭毛病,在家做练习题时,一旦遇到不会做的题时,我就忍不住大喊:“妈妈,这题我不会做,快来教教我!”这老毛病又犯了,自己还没动脑筋思考,就叫妈妈了,这不劳而获的习惯我一定会改正。

    有一则古文也是不劳而获的,是《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篇古文也是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去创造的,靠等靠要,想不劳而获是难以生存的。

    想不劳而获,最终只会“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因事及理》
  •  世间万“事”都含蕴着“理”。把理阐述清楚得明确、揭示得深刻,就能启人心智,感人肺腑。写在纸上,便是好文章。 要把“理”讲清楚,方法有多种,途径有多条。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练习写一些“因事及理”的记叙文。 “因事及理”的文章,一般先从写事起笔,等到把事全盘托出,那些寓于事中的理,也就随着作者的认识、理解、流出笔端了。因此可以说,事是引发出理的依据:理从事实中抽象出来,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突出了文章主题. 小学教材中也有“因事及理”的课文,冯骥才写的《挑山工》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写的是: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挑着重物,为了省些力气,走的路线曲折,要比游人多行一倍的路.“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作者对挑山工做了观察,进行了攀谈,悟出了其中奥秘。

     通过挑山工的嘴,讲出了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理。 用挑山工的话说,走山路:“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往前走。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它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我们小学生中也有许多“因事及理”的文章,写得不错。戈缨同学写的《喜事》是典型的一例, 小作者的“喜事”是家中分了新房。文章写了“我家” 分到新房的欢乐,搬入新居后的欣喜。作者还“惊奇的发现”,陆续搬来的邻居都是老师,一她们住的是一幢教师大楼,这些是文章写的“事”,接下去笔锋一转,写“我”在一个宁静的深夜,躺在床上,回忆起家的变化,想到了日子越过越火红的原因,最后得出了结论,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得好,改革使我们一家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是文章阐发的理。

     《喜事》一文,写事部分生动、火暴、欢快感人。说理部分,表述得清楚、自然。摆出的道理,今人心服。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发是: 第一,写作“因事及理”的记叙文,选事要选具有现实意义的事,说理要说具有指导生活意义的理。 第二,“事”与“理”之间,结合的要自然,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生加政治尾巴的做法,难以使读者服.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事》的小作者把新房分到手,迁入新居的前前后后,写得热烈、火暴。新家搬定,冷静下来,夜不能寐,当然浮想翩翩。这“一热”、“一冷”的转换,恰是因事而理的契机、顺乎自然,合乎人意,。是文章成功的关键一笔。 第三,“因事及理”仅是记叙文中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写事记叙文都要加上说理部分,写上这一点,为的是提醒大家,以免产生错觉。 写事的记叙文,加上一番“理”的阐述,立意清楚,主题突出,写起来不难,读出来易于接受。这样的文章,在小学同学中间应该多多提倡的。

  • 《描写的种类》
  • 描写的种类(1、语言描写:用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又分为独白和对话两种C},行动描写:通过人的行为举止、外在的活动来刻LI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少环境描写:凡是对于人的所处的具体活动场所的描写都可以称为}`'}5}描写。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都十分重要,因为故事的发生、发展到结束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人物的活动更是离不开环境。所以说,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都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妇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外部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态、声调以及衣着等,进行的一种描写方法

    (5)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把人物的心理体验、精神世界以及诸多的思想活动描写出来,揭示给读者。这种描写方法,我们称之为心理猫写。心理描写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对人揭示人物的真实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o,白描所谓白描就是用比较简省的笔墨来勾画艺术形象,而不是用十分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刻画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m照应在文章的前面设有伏笔或暗示时,后边往往要有所交待或呼应。我们称这种交待或呼应为照应。因此,人有说照应和伏笔是相对应的,这样能使作品显得严谨。

  • 《立意要正确: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写文章不仅是愉悦性情,抒发情感的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抒写情感,宜传思想理念的实践,要求它的立意正确似乎是一个基本常识。但在实际中,这个句题常常为写作者所忽视,所以一些作者投稿屡投不中,其中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就是一些印成铅字的文章,观点的荒谬,思想的偏激,也时有出现。所以对这个间题不能掉以轻心。

    所谓立惫正确,就是要求文章能够准确揭示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表现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抒写健康向上的情怀,读之能让人“摆脱冷气”(鲁迅语)向上走。而一些立意不太正确的文章常犯的毛病是:

    一、歪曲历史和现实,主题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不合逻辑,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二、视野狭窄,材料单调,将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或材料上升至本质和规律上认识,文章给人一种“以偏概全”的误导。

    三、一味迫求所谓的新思想新思维。脱离实际,为读者难以接受。

    四、思想滞后,观念滞后,文章给人落后于时代的陈旧感。

    五、思想庸俗,格调低下,文章只是作者感情的宜泄物,追求个性化而失去审美感。

    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最易犯的毛病是立意求新时而失其准。有一位业余作者送来一篇作品给我看,这是一篇名为《都市的“蜂箱”》的散文。他说他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一种灵感所至——他家刚装好空调那天,一只蜜蜂围着空调器转,竟从散热缝中钻了进去,它把这方匣子当成“蜂箱”了,因而他灵机一动,就写出了这篇文章。文章寄出后却一直未能见报,他有些不服气,让我给他“鉴定鉴定”。于是,我认真读了几遍。文章是这样写的——

    我把都市的窗式空调器比作“蜂箱”,决非只是因为外形的相似展开的接近性联想,而是因为空调器装好的那天,真的有一只蜜蜂在这铁匣于边嗡嗡飞旋,飞来飞去,尔后竟从散热的缝陈中钻了进去,于是,“空调器”——“蜂箱”很自然地联系了起来。

    是的,这空调器的确有点像“蜂箱”,它在炎热的夏天制造了清凉,创造了甜蜜。而且,它在运作时的嗡嗡声,也像一群蜜蜂在歌唱。走在大街上,走在新建的住宅小区,看那一台台空调器像蜂箱似地惫在壁上,真令人联想起儿时看到的养蜂人的一字儿排开的蜂箱。

    在现代的物质文明享受方面,自己常常行动迟缓,这一方面有经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观念滞后的因素。比如空调器就是这样。总觉得武汉的夏天虽热,但屈指一算,就是7月中旬到B月中旬一个月,机器也只在这段时间里运行,而一年大部分时间是闲里不用当摆设的,似觉可惜。再加之空调房间空气不清新,易患“空调病”,于是一年挨一年,直到今年才买回一台。哪知不用则已,一用则有如迭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是的。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用了之后才知其妙,才说其好的,正如一句平凡而又著名的广告词说的:“用了都说好!”坐在空调器营造的清凉世界,才知道在“火炉城”中有了最好的进难处。在这25℃的气温中,再也没有用毛巾不断擦汗打赤脾还嫌热的白天,再也没有了热得死去活来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夜晚。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不少人的消极避署,交成了积极的正常的工作,时间亦有了宝贵的价值。对更多的辛勤劳动者来说,能够平静安稳地睡一觉,积蓄明天工作的精力。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看报看电视,耳听那嗡嗡的机鸣.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怎不从内心里感激这“蜂箱”给生活酿造的柑蜜呢?

    一台小小的机器,就这样改变了人们关于“季节”的观念,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如今却是轻而易举之事。在平民百牡的家中也能“背”上这“蜂箱”的时候,细心人会发现,以往街头纳凉霉宿的人大大减少,那种“竹床靠竹床,排成长龙阵”的景观在慢慢消失。从民俗学角度看,消失这古朴的市井味的风景是一种缺憾,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无疑是城市生活现代化的一种标记。

    啊,都市的“蜂箱”,城市夏天的一道崭断的风景线!

    平心而论,这篇散文写得颇有灵气,它通过空调器——蜂箱这一形象的比喻写现代生活的舒适和温馨,感受很真切,立意也见新。但读完之后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立意有一定的片面性——只囿于个人的舒适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空调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甜蜜,但它却以增加室外温度和噪音,以丧失人类抗拒自然的原始能力为代价,沉酒于个人的小天地,从依恋物质文明的角度才加以礼赞,立意的起点就不高。我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感到有启发。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同样题材的文章,名为《拒绝空调》,我推荐给他看,他看后大有启发。文章是这样写的——

    那些嗡嗡叫的空调,如同肥硕的知了一样,成群结队地攀附在城市高楼大厦的窗前崖后。白天,知了在上喧闹了一整天,晚上这些空调便开始了此起彼伏地胎赚。因为许多人家都装了空调,谁都喜欢势居在自家清凉的“小笼子里”,不愿再出来。而往日清风徐徐的街巷里弄,因为空调机的排热和喧嚣,已变得又热又闷,无法立脚。这样一来,我们这个城市曾经“风骚繁华”了近百年的绝妙来凉景致,也被如今一派冷清的街景所代替。

    城市空调的普及,不能不说是城市文明的进步。但对于人与自然而言,也许这恰恰是一种悲凉。有报道说,去年夏天,在美国一个现代化都市里,因为一次意外的停电事故,竟使一些失去空调庇护的市民,抵不住热浪的袭击,魂归天国。如果我们再退回一百年,在人类利用自身的能量同大自然作杭争的“战斗”中,还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吗?在空调的庇护下,人类抗拒自然的能力正在逐渐退化,说得更骇人听闻一些,空调实际上是另一种性质的鸡片,它让你产生依籁,在你云里雾里地舒舒适适享用它时,不知不觉中,你在丧失自己最原始的能力。终究有一天,在大自然的肆虑面前,你会束手无策,抱头鼠窜。

    也许,人们看到了自己生存的忧虑,在如今都市繁嚣的空调热中,有些家庭仍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们有意识地拒绝空调。他们要保持与大自然杭争的勇气与能力。

    有时,我就想,空调用于人类也许不完全是好事,拒绝也许是人们的明智之举。人体本身的排汗解热功能是人类千万年进化的结果,是人与自然杭街的见证一旦失去它,人们将何以与自然共处。如今,市民在已经吃腻了包装精美的精粮精莱之后,才深深感受到回归自然的重要,于是粗粮与野菜又成市民情有独钟的盘中之物。可以想象,在当今的空调热之后,“精细生活”带给人们的将是怎样的一种威胁与失落。因为人时时刻刘要与自然打交道,无论从生活和生理的角度,逃离自然,并不是好事。人之于自然,我觉得应该用这样一句话:兵来将档,水来土掩。

    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立意截然相反:前者热,后者拒绝;前者是肯定式,后者是否定式。尽管“拒绝空调”在实际生活中也难以做到,但他是一种“精神”的拒绝,是站在一定思想高度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审视,而非沉醉,所以它的立惫更正确准确一些,见识更深一些,观点亦有新颖之处。

    由此可见,写作不仅是一种主观的创造,而且还要让主观的思想观念经得起客观的检验;不仅要“人乎其内”,而且“出乎其外”,既要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又要站在一定的时代的制高点上。这样,“意”才能站立起来。

  • 《生命的足迹》
  •     随着时光的流逝,多少坎坷,多少挫折,但它揭示了这样一个真谛:生命的足迹实现着生命的价值。

        我曾经在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小山村里,那天是一个多风而又干燥的天气,人们都在忙碌着,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安宁。忽然,听到有人焦急地喊道:“不好了,村里林场着火了!”于是村委主任范开营不顾一切地向林场直奔而去。当他赶到现场时,发现左面的松树幼林正燃烧着熊熊烈火,那可是全村人的心血和希望啊!而右边是邻乡的一片大松林,如果火势波及,那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范开营立即召集村里所有的人一起来救火。在一片火海之中突然传出一个小孩的叫喊声,当时范开营的腰受伤了,行走不便,他忍着剧痛冲向火海,一股热浪毫不留情地向他迎面扑来,一团团浓烟包围着他,呛得他直咳嗽。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他的带动下,干部们,乡亲们都冲进了火海去救人。他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把林场的火扑灭了,他的眉毛烧没了,头发烧焦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焦人!他倒下了,大家看着他忍不住淌下了泪。

        范开营被乡亲们迅速送进医院抢救,他全身烧伤面积已达75%,病情相当危急。

        范开营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四面八方。白衣护士日夜奋战,精心医护,过了不久,范开营的病情有所好转,渐渐地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乡亲们更加戴这位村委主任。

        可是恰恰相反的是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同样在一个山里,同样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有一个青年人走向河边时,忽然看见一名妇女在水里挣扎,可竟想不到的是这个青年看到这种情景就马上跑了。另一位青年则不同,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把妇女救上了岸。

        以上两个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生命只为自己,放弃理想而活着,那生命就没有价值了。我愿在这美好的世界里,多留些有价值的生命的足迹。

     

  • 《即小见大 揭示主题》
  •     杂文的取材固然要大中取小,要从社会重大的问题中选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作为突破口。这一点,即是为“小”。反转来,杂文的主题思想,则需要即小见大,把主题思想凝聚到精粹的一点,由此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所谓所言者小,所见者大,片言以居要,一目而传神。

        拿鲁迅的《现代史》(《伪自由书》)来说,其主题思想在揭露国民党当局横征暴敛而又大施欺骗。然而,却从“变戏法”这一小事写起,通篇只讲变戏法的故事:变一会儿戏法,要一会儿钱;钱到手了,又变花样,又要钱。可是,由于题目冠以“现代史”,末尾又特意声言“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就一而再地强调了主题之所在,使人读到最后茅塞顿开,拍案叫绝。话到妙处,其主题思想的锋芒便暴露无遗。有一篇《照相、摘花及其它》的杂文,从照相、摘花这类小事,见微知著,言近旨远,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大主题,也深得杂文创作要诀。

        即小见大的关键是胸中有“大”,眼能识“小”。胸中有大,包容全局,才能掂出小事的分量;眼能识小,见微知著,才能将小事与大局联系起来。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立足全局,居高临下的恢宏气势,这才能知大见小,见小思大,不仅能大中取小,也能即小见大了。

  • 《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谈写人记叙文的写作》
  •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是同学们在小学阶段作文学习的重点。写人记叙文要求通过人物对待事情的态度和表现,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在小学,写人记叙文以写一个人为主,并且又是写人物在某一方面的一个特点为主。

        要写好写人记叙文,首先要选好“人”、选好事。人们常说:“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人记叙文是写人为主,人物是全文的中心,所记的事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因而,要写好写人记叙文,就先要选好所要写的“人”,选好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事。如写一位小伙伴,就要选了解和喜欢的小伙伴来写。选“了解”的小伙伴来写,才能言之有物,才能真实、有事可写;选“喜欢”的小伙伴来写,才能动之以情,才能真情感人。所选来表现小伙伴的事,一定是留下深刻印象的、最能体现所写的小伙伴某一方面的一个性格特点的。以事记人是小学生写人记叙文的基本写法。课文中有许多写人记叙文,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如课文《黄继光》就是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特点的,非常真实感人。

        要写好写人记叙文,展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格、个性特点,除了选择好与要写的人相关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叙述清楚外,还要对所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进行具体描写,以此来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个性特点,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更丰满、更真心。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从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方面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描绘,反映出人物的精神与内心活动,这样就不会“千人一面”了。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借文中人物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里,还要请同学们注意,写人物神态,也是外貌描写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有两种,一是人物对话,二是内心独白。人物对话是写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表达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是常见的语言描写,同学们在习作中也是常用的。内心独白就是写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如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亮光中出现了祖母的影子,接着写了小女孩的一段独白,表达了她的幻想与希望,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不同人物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语言描写就要抓住人物说话的特点,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不要“千人一腔”。语言描写还要和人物的表情、动作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样想”和“想什么”,是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对事物产生的看法、联想思想活动的描写,它的作用是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与思想性格。心理描写常用的主要方法有:①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直接描绘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真情,自语。②直接地刻画、交代、说明,常用“他想”、“他回忆”等句式来表示,或利用独白,用“我想”、“我回忆”、“我记得”等句式来表示,说出人物的心里话。③用梦境、幻想表现心理,《卖火柴的小女孩》用这一方法最多、最典型。④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来进行剖析,也可以通过景物、气氛、他人的反应等来烘托,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总是以表现人物特征为目的的。写心理活动,一定要真实。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它有过程、有发展、有变化,要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就要深刻地体会人物在某一环境下的感情,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感。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不同,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样想的”,行动描写是写人物“怎样做的”。行动描写包括行为描写(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一个过程)和动作描写(指人的肢体活动),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是用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行动描写能使人物“活”起来、“站”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个性化的行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要根据人物身份、特点精选词语,力求简洁、准确、有力地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使人物栩栩如生。要写好行动,就要用好动词。动词用得准确、恰当,就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作写活了,人物也就活了。课文(黄继光)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作为行动描写的典范来学习。

        要写好写人记叙文,使被描写的人物更“活”、更有深度,我们还要运用细节描写,以便更深人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为此,我们就要抓住人物的某些神情、动作或衬托人物的景色、事物作细致人微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