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言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13:57:09
  • 《父亲是山作文1000字》
  • 从我记事起就清楚父亲不爱言谈。他很高,如大山一般沉稳。他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地高大;望着父亲,他的肩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地安全;望着父亲,他的面孔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慈祥;望着父亲……不知从何时起,仰望父亲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父亲为人老实憨厚,大方,做事却格外细心。从小,父亲就对我严加管教,他教育我责任,教育我信守承诺,他希望我这把家族的薪火会燃烧的更旺。父亲为人严谨,所以他眼睛里容不下我做事有丝毫的张扬与马虎。还记得那次父亲叫我拖地,我答应的干净爽快。拿起拖把,不费十分钟就拖完了五间房屋。父亲叫我,我蹦蹦跳跳地来到沙发边,以为能得到几句夸赞。父亲皱着眉头,抬起头看了看我叫我把手伸出来,然后发生的事让我终生难忘——父亲在我手中熄灭了他嘴含的烟头,我痛的失声痛哭,心中满是委屈。爷爷在一旁骂父亲,而父亲却置之不理,将我领到拖完地的房前,用手指地。迎着光我看到地面上拖完后还未干的痕迹如一条水蛇,弯弯曲曲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你这样做事我怎么会放心,以后谁会敢托你帮忙办事,长长记性你会感谢我的。”

    如今,我的确应证了父亲的话,我的确该感谢他,现在的我应对大事小事都如织毛衣,讲究过程一针一线。小时候也因为粗心大意而挨打。几次考试难的做对了,简单的做错了。那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是挺拔尖的。父亲深知那时的我在老师的夸赞与同学的恭维下有些小轻浮,不虚心。终于在一次犯同样错误的考试后不畏母亲反对狠狠教训了我。还记得那天,我流的血沾湿了大片白校服。当时难免有些憎恨,恨他的狠心,恨他的残暴。如今想到,我却没有理由再恨了。正是因为父亲不留情面的教训,我现在不论写单词,写作文都显得有条有理,没半点错字,这也正是我的骄傲。

    父亲在家中是一座山。父亲收入占家里经济来源大部分,他用自己的辛苦,汗水顶住了这个家半边天。在我们四人世界里父亲是农奴,是保安,是老师。我们心中父亲总是对了。我们仰望父亲尊敬父亲。

    然而三年前,这座山倒塌了。父亲由于太过劳累病倒在床,从此我们便要为父亲撑起一片天。那次我真正看到在这个顽强的男人的身上也有脆弱一面。十年前父亲为没尽完孝道痛哭送走奶奶,今天的泪水,是为自己过早将担子退给我们表示歉意。那天我们都守在父亲身边。那天,我才知道身为一个男人,他的责任有多么重大,他淡淡需要为自己家人孩子付出的就令我难以想象。而未来,我也是男人,而未来,我也会是一座山。但未来我会比父亲更坚强,更勇敢,我也要成为家人心中的榜样,我要让父亲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骄傲。

  • 《父母别样的爱》
  •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于言谈而又特别严肃认真的人;母亲则是和蔼可亲,慈祥的人。

    记得是我7岁的那年,我要爸爸教我滑旱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旱冰鞋就是不听我的使唤,刚刚滑一圈,我就重重地摔倒在水泥地坪上了,爸爸就在我身边,他却不把拉起来。我想:爸爸是怎么搞的?看到自己的女儿摔倒了,见事不救,还是我爸爸吗?我又疼又急,哭着对爸爸说:“爸爸,您能把我拉起来吗?”爸爸面无表情地说:“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不然长大后怎么得了?”我一边哭着,一边试着往起爬……妈妈听到我的哭声后,立即从屋里跑出来说道:“滑旱冰危险,女孩子学滑什么旱冰,都摔成这样了,快起来。”一边拉我起来,一边训斥我爸爸:“看见姑娘摔倒了,怎么视而不见,真不知道你这爸爸是怎么当的,你还是人吗?”爸爸却很平静地说:“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立、自强,怎么能够一味依靠父母呢?我们总会有一天要离开她,假如她还没有学会独立生活,那个时候该怎么办?”从爸爸妈妈的争吵中,我明白了爸爸不拉我的道理,我应该从小学会自立、自强,遇到困难后坚强一些,不能够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我错怪了爸爸,还大哭大闹,引起爸爸妈妈争吵,我真的不应该呀!我马上擦掉眼泪对妈妈说:“不要与爸爸吵了,爸爸这样做是对我好,不要再责怪爸爸了。”妈妈还在继续嘀咕,我脱下滑冰鞋,把妈妈拉进屋里去了……

    在生活中,父爱与母爱固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无论是严厉还是慈祥,父母都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

    建始县景阳镇粟谷坝小学五年级:刘天姿 指导老师:羿克荣

  •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移居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

    ①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在昔:指往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②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译文】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鉴赏】

    中间四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终于实现的时候。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对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最后四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描写得友之乐。邻曲,即邻居。在义熙七年(411年)所作《与殷晋安别》诗中,诗人说:“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即前所说殷景仁)当时曾与诗人为邻。诗中所说的友人,多是读书人,交谈的内容自然不同于和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限于农事(见《归园田居》),而带着读书人的特点和爱好。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诗人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和读陶渊明归田以后其它作品一样,《移居二首》给人的感受是鲜明而强烈的:诗人厌恶黑暗污浊的社会,鄙视丑恶虚伪的官场,但他并不厌弃人生。在对农村田园、亲人朋友的真挚爱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归宿,心灵的慰安和休息。高蹈、洒脱而又热爱人生,恋念人生,独特而亲切的情调,情趣与理趣共辉,陶渊明其人其诗的魅力,首先来自对人生与自然的诗意般的热爱和把握。

  • “一”的力量
  •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谈— “唉,为什么领导这样固执,硬要我应征入伍,中国这么大,少了我算得了啥?!” “少了他地球就不转啦,来,我们行动吧!’’ 诸如此类的话,真可谓屡听不鲜。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影剧院,此类话时时入耳。不知言者是否有心,听者倒也觉得合理。不是吗?“一”算得了啥?它不就是个小小的 “一"吗? 然而,生活的事实当了公正的裁判,“一”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应有它应得的位置。 在这里,且不谈一是怎样组成千,组成万的,也不谈顾客到商店买东西时缺少一分钱的焦急心理,听一听远处传来的歌声,就足以证实“一”的伟大,“一”的超常:“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一”,这关系到民族兴衰的“一”啊!难道还有谁去低估、轻视它吗?在此,我想打一个恰当的比喻,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的 “高大”。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好,这大片的森林,.不就是一棵棵木聚集而成的呜?没有那一棵棵的树木,何以成森林,何以成美好的自然环境? 我们的伟大的军队,不就是一片繁茂的森林吗?我们的军人不就是那不可缺少的棵棵树木吗?

        人类的生存需要好的气候环境,我们民族的振兴,四化的建设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如气候的改变离不开森林,我们社会的安定,能缺少森林般的军队、树木般的军人吗? 从这里,“一”的作用已无可否认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难道还有理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吗?作为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懂得“我”的作用,就应该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诚然,正如森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样,我们高尚情操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这便是我们成“林”的温度和湿度。 时代的骄男,历史的伟女,愿你从我的文章中有所领悟吧,,争做一个了不起的“一”。我坚,不久的将来,在这东方的土地上,将会出现一片浓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