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一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7 03:48:16
  • 《有一种目光叫关怀》
  •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经常有一种目光,它像黑夜里的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途。

    有一次课堂上,我在回答问题时,因为紧张,声音小得像一只蚊子。我紧张得不敢抬起头看老师,心里很害怕,担心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偷偷抬起头,迎上的却是温柔和鼓励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说:“别紧张,继续说下去。”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我的声音也逐渐变得洪亮,顺利地回答了问题。

    老师的目光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将我心中的恐惧和紧张温暖地吹散了。考试时,我因为粗心大意,在两道解决问题上计算错误。看到成绩时,我失落极了。之后,我将那两道题目订正好了,去办公室里给老师批改。老师又给我讲解了那两道题,介绍了一种更加简单易懂的方法。老师看我的目光里我读出了有一种情感,叫作期待,那目光仿佛在对我说:“一时的粗心算不了什么,只要努力,更加认真,就一定能行的。”老师的目光像三月的暖阳,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决定接下来要好好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下一次考试一定考出良好的成绩。

    老师的目光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可能是鼓励,可能是信任……它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天,让我们在成长的路途中变得成熟,变得更加优秀。这样的目光不仅出现在教室里,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些饱含关怀的目光,如同繁星点亮我们成长的夜空,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永远温暖明亮。

    我心里永远留存着这一份目光——关怀。

    点评:这篇习作以“目光”为线索,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情感真挚,结构完整。通过“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然流露出对老师关怀的感激之情。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建议第二个事例可以选取非学习场景(如体育活动、集体活动等),使内容更丰富。可以增加对老师面部表情、动作的细节描写。若能在事例多样性、细节描写和主题深度上稍加完善,将更显出色。

  • 《移花接木的成语典故》
  • 【成语】

    移花接木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解释:同窗好友将假的当作真的,女“秀才”移花接木。

    【近义词】

    偷梁换柱 移天换日 暗度陈仓 批红判白 暗渡陈仓 移宫换羽 偷天换日 狡兔三窟

    【反义词】

    弄巧成拙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楚国周边有一个小国叫黄国(河南省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有一年,楚王约周边的诸侯国会盟。黄国没有参加,这让楚王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斥责黄国,不久便开始讨伐黄国。不久后,黄国终于被楚成王带兵消灭了。

    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遗民仍留在潢川坚守残破不堪的家园,有的沦为亡国奴,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袭变,他们获得新生,以征战、做官和讲学的形式,重振黄姓家族的声威。

    到了战国晚期,黄国的后裔春申君黄歇公在楚烈王门下做官,他一心想获得楚王的信任,好伺机报亡国之恨。为了让楚王有个后代,他曾献上好几个美女,但荒淫过度的楚王,却没有本事生养,急得他想不出主意,叹气出神。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黄歇,黄歇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黄歇问道:“订婚礼物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黄歇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

    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黄歇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黄歇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

    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朝政。

    李园把他妹妹送进宫里,封为王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便担心黄歇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黄歇来灭口,而后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派遣刺客成功刺杀黄歇,并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造句举例】

    有些奸商惯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加工后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在市场销售。

    这个故事纯属移花接木,破绽百出,很不高明。

  • 《胶柱鼓瑟的典故》
  • “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瑟,是 一种古琴;鼓,是动词,就是敲打。调弦的木栓叫柱 ;柱可以扭动,并且由此调节弦音,如果把柱胶住,固定不动,那就无法调弦,不能弹奏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的曲调了。所以 《释常谈》说:“不见机而守旧规者,谓之胶柱鼓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胶柱鼓瑟”这句话。

    那是战国时代,秦国攻伐赵国,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指挥全军,抵抗秦兵。这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他把父亲所有的兵书,早已读得烂熟,谈起来头头是道,俨然是个天才的青年军事家。但是他父亲赵奢总说他不 行,认为他毫无作战经验,理论完全脱离实际,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可是赵王竟然任命赵括为大将。这时,他父亲赵奢已经去世。他母亲知道了,立即上书赵王,请求取消任命。蔺相如也不赞成赵括当大将,说道: “赵括徒有虚名,叫他当大将,那真好比胶柱而鼓瑟!他只死读了他父亲的一些书和笔 记,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但是,赵王不听,还是任命这位“纸上谈兵”、“胶柱鼓瑟”的赵括当了大将。结果赵国大吃败仗,赵军损失重大,赵括也送了命。后来赵都邯郸还被秦军包围了一年多,要不是楚、魏等国的援救,说不定要 亡国。

    《文子•道德》(撰人失名,或谓系老子弟子)作“胶柱调瑟”,并且说是老子说的,大概可算是这句成语较早的出处了。

    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用过去某一时期的旧规定、旧制度,来批判和否定后代的生活方式,那真是好比胶柱鼓瑟了。)

    西汉扬雄《法言•先知》说,“以往圣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意思和《文子》的相同。

    西汉桓宽《盐铁论•相知》也说:“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胶柱鼓瑟”或“胶柱调瑟”亦简作“胶瑟”。南梁沈约《注制旨连珠表》:“守株胶瑟,难与适变。”(“守株”,也是不知应变的意思。)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那只生锈的金风铃,如今依旧挂在我心中。曾经“叮叮”的清脆声响,如今却变得厚重模糊,似被岁月蒙上一层纱。

    每次在花园遇见风铃的主人——小雨,她总会拿起那只叮当作响的风铃,轻轻晃荡。明亮的声音在风中流淌,好听极了。那时小小的我,满心渴望拥有这个美妙、金灿灿的风铃,却因羞涩,整整一个月都不知如何开口。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小雨带着风铃来找我玩。看着风铃在她手中叮铃轻响,我脸越憋越红,紧张得结巴:“小雨……能、能借我玩一下吗?”我实在不敢提“送”字,毕竟她也那么喜欢这风铃。小雨的回答却出乎预料:“可以呀,拿去吧!”她伸手递来,我小心翼翼捧着,轻轻摇晃,“叮叮叮”,清脆声直直钻进灵魂。正沉醉时,小雨奶奶唤她回家,我恋恋不舍归还,可那声音,仍在灵魂深处回荡。这一切,都被小雨看在眼里。

    后来,小雨每天来找我,都把金风铃给我玩。“叮叮叮”的声响,成了我童年不可或缺的音乐。

    那周三的下午,小雨来了,手中却空空。她红着眼说:“我得搬家了。”“啊?”我一阵失落,轻声道“再见”。转身时,泪水涌出眼眶,拖着沉重脚步走远。

    回到房间,瞥见窗口那抹熟悉身影——是那只金风铃!泪水瞬间倾泻。

    小雨把它留给了我。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小雨,更忘不了金风铃“叮叮”的声响,在记忆深处,轻轻摇晃。

  • 《“上古神兽”大熊猫》
  • 有一种动物,是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的“活化石”,相传,它们曾经和古代军队一同出征过,被古人称为“食铁兽”,它就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有雪白的、圆滚滚的肚子,乌黑的四肢,有刀刃一样的爪子,胖乎乎的肚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样子十分可爱。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重一般为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它们一般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

    大熊猫一般以竹子和竹叶为食,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可以在枯叶中挑一些新鲜的竹叶为食。科学家们发现:早期的大熊猫是以肉食为主的,但后来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慢慢变为现在的饮食习惯,但它们的爪子、牙齿等依然锋利,脾气也很大,所以千万不要惹它呀!

    如今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少,人工繁殖成活率很低,因此大熊猫十分珍稀,如今大熊猫已经成为了友谊的使者,它每去一个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树上鸟巢里,雏鸟时不时发出细弱的啼叫,划破清晨的寂静。听到这声音,懊悔瞬间漫上我的心头。

    记得四岁那年,在老家乡村,我调皮贪玩,和小伙伴在村里四处跑。瞧见树上鸟巢,一时兴起,掏了几个鸟蛋,还抓了只刚出生的雏鸟,兴高采烈带回了家。

    把小鸟和鸟蛋捧回家后,我和小伙伴天天精心照料。可雏鸟始终不吃不喝,偶尔还啄我们的手。那几个鸟蛋也毫无动静,而天空中,鸟妈妈的啼叫从未停歇,声声都是伤心欲绝。彼时天空又飘起雨,雨滴裹挟着鸟鸣,直直戳进我心里,成了难以忘却的印记。

    雨淅淅沥沥下着,似在应和鸟儿的悲鸣,又像雏鸟思念家的泪水。等我回到家,竟发现雏鸟静静倒在地上,永远闭上了眼,桌上鸟蛋也没了踪影。

    雨停后,我们把雏鸟埋了。我回到原先掏鸟的地方,鸟巢已不知所踪,树上空荡荡的。满心懊悔的我,直到现在还在想:要是没抓那只雏鸟、没拿鸟蛋,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那鸟儿的啼叫,成了记忆深处,时刻提醒我敬畏生命的声音。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在我生命里,一直流淌着一种声音,没有起始,也不见终结,唯有起伏与涟漪。不知何时,它悄然融入我的身体,像血液般永不停息,在我的心与躯体里,悠悠穿行。

    有一年回老家,刚跟爷爷奶奶打完招呼,我便听见“叽叽…… 叽” 的声响。那日太阳格外耀眼,声音从阳台传来。我飞也似的跑向阳台,竟发现一只可爱小仓鼠。它模样乖巧,往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陪它玩一会儿。

    此后每个月,这“叽叽…… 叽” 的声音都会按时响起。直到 2020 年放暑假的第 1 天,我和爸妈回老家,像往常一样打完招呼就奔向阳台看它。却见它全身毛发稀疏,行动迟缓,我知道它老了。可次日睡醒再瞧,它静静躺在窝里,一动不动,那 “叽叽” 声,再也没了踪迹。

    我们把小仓鼠埋了,在它身旁倒上最爱的粮,还为它立了座小墓碑。从那以后,耳朵旁虽没了“叽叽” 声,可它早已在我心与身体里,不停穿行。

    想到这些,我望向天空,白云铺满苍穹,大地似也没了生机,仿佛都在为小仓鼠默哀。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我打小就有不少朋友,虽有几个调皮玩伴,更多的却是能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每升一个年级,我总能邂逅新伙伴。“你好啊!严子航。” 这清润的问好声,常似轻柔的风,在我耳畔悠悠萦绕。众多朋友里,和我最要好的当属小王。他成绩优异,人品更是出众,无论谁遇困难,他都会热心相助 。记得一回,我抱着一大堆书,步履维艰,他瞧见了,主动帮我把书送回了家。整整两个学期,我们几乎天天相伴玩耍。

    本以为能和他一直玩到毕业,三年级放假时,妈妈突然告诉我:“儿子,你要去东莞上学啦,紧不紧张,开不开心呀?”这话如巨石投入心湖,我陷入沉思。许久,才恍然明白,以后没法和小王一起上学了。霎时,天空乌云密布,太阳都似被遮住光芒。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拼命想忍住,可最终,眼眶“啪” 地一声,打破房间宁静,哭声也随之响起。我跑到床上,大哭一场,像是要把满心痛苦都宣泄给床铺。哭累了,便慢慢睡去,醒来时,枕头已被泪水浸湿。

    后来,看见同学们和他们最好的朋友嬉戏玩闹,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飘向小王,想起那声常伴耳畔的“你好啊”,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它们静静躺在记忆深处,每当念起,都格外珍贵。

  • 《有一种声音,在我记忆深处》
  • 炎炎烈日悬在天空中央,不远处,几只知了在树上声声鸣叫。黄皮地里,一顶草帽忽隐隐时现,伴着黄皮树叶沙沙轻响,编织成我儿时最美的回忆网。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每到夏日,总爱黏在爷爷身后,下黄皮地采摘。爷爷要摘黄皮前,总会变魔法似的掏出小板凳,催我去阴凉处坐好,而后笑眯眯打开小盒子——呀,满盒糖果!爷爷指着盒子,神秘眨眼:“这糖不能贪嘴,听到树叶‘沙沙’响就吃一颗,吃到第三颗,我就回来咯!”

    我乖乖坐定,听着风声、树叶声,静静数糖。第三颗糖刚含化,戴草帽的爷爷就晃悠悠回来,偷偷把糖盒换成冰糖黄皮。我呆望爷爷时,他变戏法般拿出一串冰糖黄皮,正巧“趴” 在我手心。风又起,黄皮树摇头晃脑,叶子再度 “沙沙” 欢唱,我和爷爷的笑声,也揉进这声音里。

    可最近,爷爷变了。背愈发佝偻,动作没了往日利落,连黄皮树叶沙沙响时,他回应的速度都慢下来。我恍然惊觉,爷爷真的老了,再不能像从前,轻快地为我变“糖果魔法”。

    岁月像潮汐,卷走爷爷的飒爽,却冲不淡我们的往昔。夕阳把余晖泼向大地,微风拂过黄皮树,沙沙声又起——每一声,都在唤我回望和爷爷的珍贵时光,在记忆深处,轻轻摇晃。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冬天的湖南,寒冷似能渗入骨髓。那时我才6岁,家里唯一的小火箱,总被塞到我手边取暖。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干重活,收入微薄,全靠爸爸妈妈外出挣钱维持家用。日子虽清苦,极少花销,可每到冬天,爸妈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买糍粑吃,哪怕家里没钱,也会自己动手做,只为让我尝到那口软糯香甜,驱散冬日的寒意。

    每次奶奶做糍粑,揉面团、擀面皮时,我总爱凑上去帮忙。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动,“哒哒哒” ,单调的声响似有魔力,把冬天的寒冷一点点赶跑,也让我的无聊时光变得有趣。揉好面团,就该揣皮了,奶奶揣出的皮又圆又大,我弄的却四不像,不成模样。这时,爷爷就会去准备馅料,他拿一块五花肉,先切成小块,觉得不好操作,又换刀慢慢剁,“哒哒哒” ,两种声音交织,像冬日里的暖阳,暖烘烘地照进心里。

    包馅时,把菜和鸡蛋细细搅拌,裹进皮里,放进锅里蒸。不多时,香气溢出,美味的糍粑出炉。我顾不上形象,一口一个往嘴里塞。吃完出门,原本飘雪的天空,不知何时雪停了,还透出暖暖的阳光,照着浑身发软的我,自在又惬意。

    如今,那样的哒哒声已很少听到,可它像长了根似的,永远萦绕在我记忆深处,让那些寒冷又温暖的冬日,成了生命里珍贵的宝藏,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