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风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17:16:31
  • 《真名士,自风流作文1000字》
  • 《儒林外史》中有几个极风雅、极有趣的边缘读书人。同魏晋时代七子、七贤、兰亭名士一样,他们是黑暗时代的光明,是政治高压下的自由气息。他们真实、自由、快乐地做着他们认为有趣的事儿。在我看来,最风流的莫过于天长杜仪。

    杜仪,字少卿。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常来说,即便他不做官,凭着祖上留下的田产,一辈子富足也未尝不可。杜仪对经济之事是全不懂,也不愿去懂的。老管家娄老爹掌事儿的时候,杜仪府上尚且能够收支平衡,娄老爹老病,杜府就入不敷出了。杜仪怜贫惜穷、乐善好施,而且他舍钱不究真相,穷苦的、或与他交情深厚的、或受他太老爷敬重的,只要张口求他,再没有一丝不爽快的。有现银自不必说,没有现银,当东西、卖土地得了银子就送与求他的。如此这般,很快把家业“败”光了。杜仪索性把祖房也卖了,奔南京去生活了。在南京,依然迎来送往,有求必应。

    关于杜仪的这番风流自在的作为,时人褒贬不一。堂兄弟杜慎卿说他是个呆子,好充老官。邻县的高翰林则毫不客气地说,这杜仪简直是杜家第一败类,以致于人家教子侄们读书,桌上都贴张纸条,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高翰林关于杜仪的长篇大论,是典型的“看不惯你,只是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极刻薄恶毒,却也是所谓正途中人的见识。

    然而,杜少卿分明不理会人们如何看待他,他不但金钱不要,功名他也全然不要,只要风流自在。更有意思的是,他娘子对此也是无可无不可的,真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娘子。杜仪报之以恩爱无二。他根本不动娶妾的心,当名士朋友们劝他娶个如夫人,年轻貌美好风流时,他引用晏子的话说,“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他的风流是这样的:出游喝醉了酒,在清凉山上,携着娘子的手大笑着,在清凉山岗子走了一里多路。在封建纲常里,这是伤风败俗的,所以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而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自顾自去了。

    最妙的是,这件事儿,杜少卿在圣贤书《诗经》里找到了理论依据。他说:“‘女曰鸡鸣’一篇,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他还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这些说道,正襟危坐的道德君子们是理解不了的。

    按说明朝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诗经》是秀才、生员们必读之书。然而,范进、周进、高翰林之流是不敢,也读不出这般心得来的。同样一部《诗经》,无数人读到的是黄金千镒、高阁广厦,杜少卿读到的却是本性使然、名士风流。

  • 《读诗亦读国作文800字》
  • 诗剑风流,传渊远文化;家国情思,承博大胸怀。——题记

    漠北肃然柳亦绽

    眼前尽是黄沙垄土,飘来携着土腥味的风,当时高铁未通,我们只能乘着绿皮火车,静听着它的厚重鼻息。眼前的黄壑便到了目的地。这里的饭食似乎都带着黄沙,这是我第一次到漠北旅行,遥望着远方,却觉得无味至极。浑浑噩噩熬到了下午,我牵着父亲的袖子拖沓向植树地点去。

    不知多久,眼前忽的变了,盘节的林海,随北方的飓风翻涌着,波翻迷尽了绿色的眼。走进,颗,丛,团,海,父亲说,这才是大国风光。风云涌起千里大漠,镌刻下多少边塞诗意,翻涌的林海,则是国家开放与兴盛埋下的韵脚。

    诗剑博远国簇新

    一次偶然的诗歌整理,从夹页中带下一张纸来,于是眼前浮现出景,麻缕披身的杜甫热泪盈眶:“穷年忧黎无,济时肯杀身”;陆游提笔怀古“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范仲淹乘云雾而走,嘴中翕动着:“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于是在一柄柄诗剑中,刀光剑影下,挥洒一份簇新而兴盛的爱国情。

    人间烟火抚凡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再见恍如隔世的繁华,才发现车水马龙,才是国泰民安。终于,在众志成城中,我又看见了一座繁华的城。老人小孩相伴在行道树边,路边又是嘈杂的声响:收得晚的早餐店仍在吆喝着,蒸屉的蒸汽浸红了老板娘的双颊;孩子嬉笑着吵嚷,又少不得母亲们的一阵叮嘱……

    口罩又如春花般争艳,五彩缤纷下,是遮不住的暖情与笑意,而掩在这人间烟火后的多少温情,又漾开了这背后的奋斗与艰辛,多少汗水,只因一句家国情怀更变得弥足珍重。集中,统一,配合调整,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进,酿就了最抚凡人心的辉煌诗章,绵延进人们的心里。遥看过去,多少奋斗,多少拼搏;直视现在,多少笃行,多少真情;展望未来,多少憧憬,多少豪迈!

    诗中有画,画里摹出一个国,读诗也读国,有一片底色,是中国红。百年奋斗,换了人间;再启新程,勇毅前行。峥嵘中诉下诗篇万首,诉尽国之点滴。

    ——读诗亦读国。

  • 《千古风流人物志之辛弃疾》观后感》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年少时便立下远大志向,想要在军事方面有所作为,事与愿违,他的人生过的却过得起起伏伏。在政治上,有人把他当政敌,在军事上,一生也未能当上将军,最后只是一个人落落寡合。尽管现实的无奈令他失落,但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辛弃疾的一生是一部坎坷曲折的悲剧。

    年少时,辛弃疾同祖父一起生活,在祖父的悉心培育下,习武与读书成了他生活中的两大乐趣。后而祖父离世,辛弃疾同时失去了稳定的生活依靠。青年时,辛弃疾投奔南宋与朝廷联络抗金,但山东起义军却因耿金之死而解散,这无疑对辛弃疾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中年时,辛弃疾想要创建自己的军队——虎儿军,却又面面受挫。无朝廷任何经费的他只好从犯人那智取石料,之后却又被朝廷的监朝御史向宋孝宗告状,内容为“聚敛民财,贪婪残暴”。“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老年时,被迫隐居后,辛弃疾也未曾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心中的悔恨与遗憾伴随着他久久睡去,享年68岁。

    辛弃疾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豪放诗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青年时参加领导抗击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达观。赏过田园风光,走过小桥流水,写过绝世佳作,一生都怀着一腔热血,为了事业,为了理想劳碌大半生。热血难凉,在隐居期间,躺在床上已病入膏肓的他依旧在心念着国家,最后在大喊两声“杀贼”后便病逝于了铅山家中。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虽一生未能做上将军,但在词的世界中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赢得了“词坛飞将军”的美誉。辛弃疾带给我们的非清一色的宋词,更是他词中迸发的豪气,那滚动千年的热血和一种坚守、乐观、着眼大局的品质。

    辛弃疾虽一生都在失意,但他一生都在前进,向阳而生,从不就此堕落。我也从辛弃疾曲折且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明白了什么叫做“辛弃疾精神”——尽管是一个人行走在孤独的人生旅途中,也要用坚韧的心守护着梦。

    指导老师:王娟

  •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袁隆平爷爷的颁奖词。它是对袁爷爷一生最凝练的概括,最精确的评价。我心中的英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袁隆平爷爷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获得了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那朴实农民形象。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袁爷爷从这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危机。他用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不平凡的辉煌。

    我们不会忘记袁爷爷潜心科研的辛劳。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一呆就是16年。在这期间,中国大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和大饥荒,人们为饥饿痛苦所折磨,此事促使他投入水稻研究。即便烈日炎炎,腹中空空,他依然坚持在田中工作,只为能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办法。袁隆平不是在家,就是在实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上。袁隆平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从没想过放弃。1976年至199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2亿多亩,累计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袁爷爷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将杂交进行到底。

    袁爷爷有着“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当袁隆平高声地喊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为他鼓掌。这种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袁爷爷有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情操。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一旦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他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他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得失。

    袁隆平爷爷为了让老百姓吃上饱饭,投入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了一生,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不,他是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心中的英雄。

  • 《玉袍长剑堪风流》
  • 李白,乃盛唐诗仙,天地江湖,俊逸洒脱,不似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不同王维“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他仙风道骨,满腹经纶,他才高八斗,不畏权贵,他就是他,那个令我钦佩,风采卓绝的李白。

    我喜欢他,喜欢他的才华横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能令狂客金龟换酒宴邀,号为谪仙之人,诗诗传千古,也就唯他一人而已。他的诗也为狂而无有愁,那大鹏一日同风而起,三山半落青山之外的恢宏之气也就他才有,真不愧为让明皇相迎,奉为上宾的谪仙人。

    我喜欢他,喜欢他云淡风轻,能让骄横跋扈的力士脱靴,能让君王“从此不早朝”的贵妃磨墨,如此盛宠当前,却又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宣言,更是他的气节。但也因此,他从他的仕途之梦惊醒,但他的为民之心还依然赤诚炽热,志在千里,从未泯灭。

    我喜欢他,喜欢他炽热的报国之心。赤子之心并非溢于言表,在那卧于长安巍巍高楼,堪酒斗诗之余,又有多少愁抽刀断去,举杯消而不成的悲寂。被贬之后,仍想大唐传世千古,仰天大笑之前,他又何尝不是黯然神伤呢?

    我喜欢李白,他放浪不羁,不孤芳自赏,也不孤影自怜,他就是他,自由洒脱,天地江湖,长笑轻荣辱。在我心中,他永远是那个“玉袍长剑堪风流、斗酒诗篇谪仙人”。

  • 《千云情致,万古风流》
  • 过年在家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和朋友约了去游桃花洞。我们在淮源镇西侧的魏庄下车,直接向南进军。刚入山门就看见山坡上黑乎乎的,满目疮痍,原来是过年时那些祭奠祖宗的人们点了纸就走了,结果是山火着了一天,部队官兵和森林警察忙得不亦乐乎才把大火扑灭!真是想提醒人们要做个有环保意识的公民呀!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这个义务。看着这些被烧毁的草木,让人感伤,朋友都说:“没有关系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下次来就可以看见绿意盎然的小草了!”但愿如此吧。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攀沿而上,有的地方坡陡路险,需要手脚并用,刚爬一座小山,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我们就在石头上坐下休息,在这座山上远眺,居然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桐柏山真美呀!难怪神仙都在此修炼。翻过这架山以后就拾级而上,来到了“仙人摆布观景台”,站在这里鸟瞰山下,深涧里枯树稠密,还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冰瀑,真是晶莹洁白,像天河从天上悬挂下来,真是壮观之极!看来阳光不能及时给它温暖,否则不可能这么温暖的春天还是冰天雪地吧!

    下了观景台继续前行,一路上风光旎郦,令人目不暇接,一棵红叶柳树有500年的树龄了,他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树根已经老化,从边上又发出新枝,主干上到处是树洞,让人看了心酸。紧挨着他的是一棵松杨,也已经有200年的树龄了,尽管他也是伤痕累累,但是他已经长了许多嫩叶,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他向人们展示的是他坚强不屈的个性。真是佩服他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绕过古树,沿着小河走,来到一片巨石铺成的河床里,真是天 做房子,地当床啊!躺在巨石上仰望蓝天,心里顿时开阔许多,陡峭的崖壁上居然有人雕刻了一副对联:千种情致,万古风流。能流利苍劲的书法,那种神仙般的生活态度令人神往!

    离开让人留恋的巨石床,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水池边,一看透明的冰面好像很厚啊!我试着踩上去,同行的人都不敢,旁边一群游客正在用餐,说:“没有关系的,冰很厚,我们刚才就上去了”。说实话,就我爱冒险,我上去也是颤巍巍的,腿直发抖,呵呵!我是英雄啊.....他们几个也陆续试着上去拍照,在这里看见几十年罕见的厚厚的冰真是难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举起一大块冰拍照,在此留下开心一刻。有古人在此做词一首来赞美桐柏山:白云半天山月小,野树金猿啸。秋风玉兔寒,一曲寻仙操,松风小楼香飘渺。此处真是人间仙境,古人尚且在此吟诗作赋,我们更应该在这里放声高歌一曲才对!

    沿河而上很快就到了情人谷,所谓的“情人谷”就是情人约会散步的好地方,小溪哗哗流,两岸桃花开,空中小鸟歌唱,鸟语花香的好地方。走在这幽静的好地方,手牵手谈情说爱可能会自然一些吧.....

    再往前走就到桃花洞了,我们先把炊具和食品收拾一下,让多次来此地的好友为我们服务—做饭。我们继续前进,没有想到石级那么陡峭,我每抬一次脚就觉得很累,腿直发抖。大约有一公里的山路就来到了怪石嶙峋的桃花洞了,在路边的崖壁上石洞不时可见,大小不一很多洞,还有上下几层的洞,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啊!有巧夺天工之美。这是桐柏八大景之一。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北部的峡谷中,两侧奇峰峭立,很多洞组成了桃花洞,其中罗汉洞最为壮观,里面的十八罗汉还在那里端坐,有信徒供奉的香裱,外面的洞盖在上面好像是两层小楼。还有锣鼓洞和霹雷闪电洞很神奇。传说王禅和孙膑曾经在此隐居,张三丰在这里修炼。并有诗作:白雪粼粼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把桃花洞描写的如此迷人,如果不来此一游就觉得实在是遗憾!纷纷在此留影纪念。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桃花洞,准备下山吃午饭了。

    来到山下,远远闻到火锅的香味了,鸡和莲菜已经炖好了,我们就感觉很饿了,边吃边聊,大约吃了一个小时才吃好。刚准备收拾不要的东西,忽然看见树上贴了一张纸,我走近一看:花儿以芬芳回报,草木以绿色相迎,我们以垃圾回赠,朋友,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原来志愿者们在此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我的脸顿时发烫,整天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今天差一点失职,我和好友开始把附近的垃圾装进塑料袋,准备带到附近的垃圾桶里。也算是为保护我们的桐柏山贡献一份力吧!

    我们沿着小路依依不舍往回走,再见了,美丽俊逸的桐柏山,再见了,鬼斧神工的桃花洞,让我们约会在梦境中----

    (辛卯年正月初五)

  • 《大江东去下一句 大江东去出处及作者》
  • 大江东去下一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赠孟浩然》》
  • 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隐居。

    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清芬:指美德。

    【赏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 《赠挚友》
  • 风流忧愁振华词,

    人间鲜闻此真句。

    天平左华右太白,

    不相高低皆称奇。

    三山两水一杯情,

    不醉非睡问天意。

    贫富贵贱从不论,

    六月飞霜雁如

    注释:振华诗中的词句依旧忧愁却不减风流潇洒之韵,世上已少有这般真实的句子了。

    这里用到一个现代物理仪器天平,用左物右码的原理,左边放上振华右边放上李白用来称振华,天呐,俩者才华竟然互相在左右之间,难分上下。

    三山俩水之间如画江山他当一杯深情的酒吃入腹中,从此江山人世在他心中永远牵挂,试问谁有此等气吞山河热江山的情怀,从不沉醉不昏沉的洞察着大千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认为自身于世界毫无贵富贫贱之分,谁又有此般自由出世入世的境界,天生他振华,若世间种种怪相,无论是六月飞霜还是那雁如雪白如雪密,都乃千百年一遇啊!

    另外:在感叹振华才情的同时,请…请…顺便感叹一下,这是一首好诗。

  • 《诗写年华》
  • 识你,千古风流尤存

    历史是昨天的事情,是沉淀的今天,历史在走,一页一页的再翻过,再续写。历史,在他们的笔下灵动升腾。翻阅着,捧读着,崇拜着。感慨着,思想着,澎湃着。我喜欢真实的自然,我同样喜欢神游在文字的自然里,我不由的妄想,我真的似乎探摸到了诗人跳动的脉搏,他们分明在轻轻的搏动,穿越了历史,跨过了时空,在搏动……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随着时间沉淀而更值得人回味。懂得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孤独,懂得“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包容,懂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读你、覆水难收如痴

    “面朝大海、春暖开”我一次又一次诵读,脑海中便不禁曼延开那片美丽的风景。每次从那片海蓝的记忆中走来、我便无数次想象着那页风景,风景中那沉默不语的男孩——海子。海子,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定会找到幸福的海子。他在他的世界里,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他快乐地看着自己的村庄,祝愿每一个人幸福。我想,海子的天空有着如粉红般的温暖。

    谜一样的少年,任由海风呼啸,愁绪曼延,依旧带领人们歌颂幸福,最终却把生命结束在冰冷的铁轨上,因此,诗歌中每一个幸福的字眼因而变的沉重起来。“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祝福每一个人幸福,自己却选择逃避。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为什么又不是今天,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可见诗人的现实生活并不能像诗歌一样幸福。或许现实中这些别人很容易得到的幸福对自己来说却很遥远,自己的诗不能被人理解,情有那么坎坷,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追求与现实相背离的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根。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懂你,亘古不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