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崂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23:25:31
  • 《美丽的崂山》
  • 崂山,山海相连,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崂山这座自然景观丰富的山峰,傲然屹立于黄海之滨。主峰高耸入云,犹如一个巍峨的巨人,高达1132.7米,气势雄伟壮观。三面环海,山海结合处,岬角、岩礁、滩湾等交错分布,形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海奇观,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到了仰口风景区,拾级而上。崂山奇形怪状的,有的地方宽广平坦,有的地方陡峭挺拔。越往上爬,石头的形状越奇特,有的像温顺的绵羊,有的像威武的狮子,有的像大大的桃子。还有一块巨大的青石,上面刻满了一个个“寿”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崂山的神奇与寿命的延长。这些奇特的景观,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叹,也更加期待着崂山之巅的美景。

    山路一转,一座古老的道观映入眼帘——太平宫。它建于宋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庄严肃穆,内有四尊神像,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虔诚地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幸福。

    等我们爬到了山顶,远眺时,眼前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象: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哗啦哗啦的海浪声在耳边作响;金黄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玩耍。俯瞰山下,成千上万绿油油的树木像给大山披了件青翠的外衣,小鸟的叫声不绝于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于仙境之中。

    看完风景,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坐缆车下山。出山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在石头旁找吃的,它的动作轻盈而灵活,仿佛在跳舞。它的眼神清澈而聪明,透露出一丝机敏和警觉。我不禁被它的美丽和可爱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温暖和喜悦的感觉。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它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我默默地祝福着这只小狐狸,希望它能够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景色秀丽的崂山,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爱崂山。

  •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
  • 不要让“悲伤逆流成河”

    文 | 崂山三中 王菲菲

    近期,《少年派》《小欢喜》这类反应高三生活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追捧,可见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追剧时,突然想到我最早读过的这类题材的作品——《悲伤逆流成河》,就又翻找出来重新回味一遍,感慨良多。

    01、感慨一:原生家庭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易遥,17岁,却不幸的成长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妈妈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做着被人瞧不起的工作,易遥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却会面不红心不跳的讲出很多污秽、肮脏的话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更是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者塑造的这个形象,在绝大数成人眼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坏小孩,但当你走进小说,用心感受易遥的世界,你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一层防御的盔甲。

    作为一名教师,每年总会遇到那么几个“硌牙的坏小孩”,而这些孩子的身后非常相似的背着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家庭。当我试图走近他们时,他们就像一只只受到惊吓的小刺猬,用“玩世不恭的刺”包裹住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希望能坚守住自己最后的尊严。

    伪装的时间越长,脱下伪装时就会越痛,而这种伤痛注定只能用时间治疗。给这些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相信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02、感慨二:信任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

    易遥的悲剧源于别人的不理解和对她残酷无情的摧毁,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顾森西和齐铭的冷漠和不信任。

    读到这个结局,我就在想,如果易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愿意听她诉说,是不是就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如果周围有一束信任的目光或一个鼓励的微笑,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悲剧;如果有一位懂得交流的家长或者洞悉一切的老师,是不是能够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如果……

    幸好这是小说,一切的如果还都来得及。

    03、感慨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从事教育行业,天天与孩子打交道,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就拿最常见的不交作业现象来说,当老师问原因时,几乎没有孩子会说我没写,原因是……,而最常见的回答是“落家里了”。因为在学生看来,不写作业在老师眼里是罪不可赦的,是没有原因可以被谅解的,他宁愿选择撒谎以逃避惩罚,也不愿意跟老师真诚的交流,换言之就是教师的威严在逼迫着孩子们撒谎。还记得我第一次跟他们说“没关系,今天补上”时,他们眼中泛出的是惊讶的光。

    试着跟孩子说:相信你,今天能完成;相信你,这不是你的错;相信你,你能做到;相信你……被信任的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04、小说是一部彻底的悲剧,悲伤逆流都已成河,如果不加控制的任其奔流,淹没的可能不只是小说中的这些。

    悲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家庭的争吵、社会的摧残、同学的冷漠、老师的忽略。小说中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老师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作为教育者,承担着教书的责任,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当我含着眼泪读完这本书时,顿时感觉到教师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生命的重量,自己的工作再用心一点、再细致一点,可能会挽救一个迷茫的生命。

  • 《家乡的崂山》
  •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唠:”我的家乡就在这东海之滨的唠山脚下。 唠山不只是一座山,大小山头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山头,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直的都有,至于“险”,恐怕不在泰山之下。峰险、岭险、石头险、除了一条穿过十八盘的公路外,环绕我们家乡的几十座山头,连四指宽的羊肠小道也没有一条。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的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胆颤心惊!但是,唠山的主要特点还是“奇”:山峰像骆驼、像狮子、像乌龟、像蛇头、像鹰嘴、像竹节,真是无奇不有。我们学校门前的半山腰有个仙古洞,洞口有块像火炬的大石头,上尖下窄当中圆,“火焰”的尖端,好像被风吹歪了。仙古洞后面有个圆形的小山包,极像一座坟,坟前立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妇”,人道是“小寡妇上坟”。最奇的要算巨峰下的“风动石”了。它是一块一两丈高的椭圆形大石头,搁在一个盘子形状的石座上,三级风一吹,就来回动,活像一个不倒翁,令人赞叹不已! 唠山实在美。

        但我们家乡有句口头语:“唠山美,美在水。”足见唠山水之美了。巨不说“靛缸弯”的蓝靛颜色,也不说潮音瀑的珠帘倒挂,就说这北九水河吧,清泉从石头空隙泪泊流过,清澈如镜,天光山影,好看极了。特别是盛夏季节,要是喝一口这里的矿泉水,顿时浑身透凉,满口清香。举世闻名的青岛啤酒,就是用这里的水酿造的。听疗养院的叔叔阿姨们说,唠山有黄山的气派,可是黄山七十二峰,都有路可通。而唠山奇峰林立,都可望而不可及。我想,我长大了,要为唠山多修台阶,让山山相通,峰峰相连。那时,山回路转,泉水涂涂,唠山会变得更美!

  • 《游崂山》
  •     下山走的是另一条路,很快云散天朗。这里是崎山腹地。虽说是下山,可山路忽上忽下,七拐八弯,环堵皆险峰,真有些“群峰削腊几千初,乱石穿空一万株”的景象了。有同学说:“这山登到这会儿,刚登出些味来。”大家哈哈一笑,情绪为之大振。

        据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游过螃山,唐玄宗还曾派人入山炼丹,并改山名为辅唐山。大诗人李白,文学家蒲松龄、顾炎武、康有为等都曾在崎山留下诗文碑刻。引得我们驻足观赏的是“始皇帝云游至此”、“李白石”等石刻,其字大若桌面,笔力遒劲,历经漫长岁月风雨的磨洗,仍不失仙风鹤骨。望着这些刻在石壁上的大字,令人感慨万端。

        终于来到山脚处。有同学遥指前面林中露出的一片屋脊,黄墙绿瓦,那是捞山著名风景区—太清宫。官者,帝王之居也,但近前方知是一处庙宇,是道教的道场。从来只知“大雄宝殿”、“天王殿”的我,不知“道场”为何物,兴冲冲进去,果然不俗。象四合院般的一座座庭院,规模虽小,却典稚精致,分三官、三清、三皇、三殿,气象恢宏。三官者,天官、地官、水官.三清者,上清、玉清、太清,三皇者,伏羲、神农、轩辕。神像个个慈眉善目、面如数粉,并无佛教诸神中常见的那些狰狞面目。这里也不乏求神问卜的人,由戴黑帽子的道士引导,进香贡果。有人问起神农,我口答道,是农家之神。有识者出来纠正,说是百之神,包人消灾祛病的,我暗暗的脸红耳热。

        出了庙门,满目青翠,这里环山面海,气候温湿,茂林修竹,水草丰美。三官殿东有一株千祖及抱的山茶,年龄在五百年左右。据说此树冬季红如火,十分艳冶。一株唐榆,千祖四米,纠绕如龙,一株汉柏,枝丫凌霄。两树寄生着一裸三米高的盐肤木。三木一体,为一奇观。

        正流连忘返,天忽降雨,我们几个躲进一间茶室,泡一壶茶,歇力待晴。雨中品茗,谈兴正浓,话题自然都是今天的游崂山,_从石潭的戏水,凉粉的滋味,捞顶的窘困,一直到这群山环拱、水清木茂的道场。这座初觉凡凡的螃山仿佛象座宫殿,又象座迷官,不断展现其妖烧的丰姿,吸引我们去寻访攀登,而那甘例的泉水,朱热的果实,凉粉的制法,以及那带着神秘色彩的道场,这一切对我来说都还是迷宫中的迷呵!别人笑语不断,而我却独自沉思默想起来。我想到了“登山”精神,想到了勇于攀登的勇士,想到了不断探索的哲人,想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视野、趣味、精神风貌,以及未来的重任……

  • 《崂山记游》
  •     提起崂山,自然就想起那有名的矿泉水,又因为识得一些字,看过几本书,颇记得《聊斋志异》的“唠山道士”一篇,于是对这次夏令营游蜡山,我是引颈以待的。

        可一踏上唠山之界,便有些失望:这山太普通了,不高的两座山,不深的一条谷,谷中一条蜿蜒的小路。我不解它何以身居名山之列,历来受人崇仰。它有黄山那白云缭绕、奇峰突兀的雄伟吗Y它有华山那峰迥路转、壁立洲深的险竣吗?它有庐山那静默苍浑的秀色吗?都没有。我不由地嘀咕:三个多小时从青岛一路颠簸到这里是不是值得?

        蜡山连个山门也没有,登山就从脚下这新修的石阶开始。石阶向上伸延着,一时看不出何处是它的终结。也不见游客,唯有我们这一伙,招呼着,说笑着,给这里带来了一股活气。这里表土稀薄,绝少木,满目是祖糙的山石,一块块裸露着。大家都走得不快,仿佛在节省着体力。正行间,忽闻水声,循声前往,是一处跌瀑,瀑不高,所临石潭,水色青碧,潭中更有馒头状的石块,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形成天然游乐场所。于是我们欢呼着进入,嬉水的,拍照的,忙成一团。不时有人扑通地滑例,衣稗尽湿,大家并无恶意地大笑,兴致孩增。我掬一把泉水尝尝,其水清甜,回甘满睐。蜡山泉水果然名不虚传。于是欣然灌一壶泉水背在身上。再看周围山色,也与进山处不同,重重盈益,显出一些雄伟来。

        兴致来了,脚下也显得有力,那石潭上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们,树木也见得多起来。忽而两边几十株果树,子还未丰,青泛泛的。有说是梅,有说是李,主人用带刺的羡0隔着,远远地看不真切。拐过树林,见一两间茅舍,隐约闻三四声犬吠,心中格外活静。

        路有些陡了,拐弯也多了。回头望望,脚下颇有些峰峦,再看前面,依然山外有山。背上出些徽汗,脚底也隐隐发烫了。正想歇脚,前面出现一座古庙。庙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把个夭遮得严严实实。两个农妇在树下摆个摊子,我们十几个人围拢过去,要碗凉粉,席地而坐,解渴充饥。那凉粉清滑爽口,洒点香菜米醋,拌上辣子,别有风味,更喜农妇还卖自家酿造的桂酒,一盅一毛钱,价钱公道,酒且清香扑弃,令人胃口大开,真是绝妙小吃。有人问凉粉的制法,农妇热情解说,但胶东口音,方言杂话,不尽明了。

        中午十二点了,我们终于到了离捞山顶不远的一处平台。此处有一巨石,半埋入土,上刻“明敌洞”三字。大家分散着喝水吃千粮,还未及欣赏山顶的山光野色,忽然阴云四合,人处雾中,天昏山溟,似乎倾刻就要下雨,我们急忙整队下山。登山而未至峰嫩,未免有些遗憾。

     

  • 《初三爬山作文600字,暑假爬山作文600字》
  • 崂山游记

    其实我们在很多的时候遇到的重重困难,只不过是自己的心在作祟,这种心理使我们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不敢前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就被打倒,而是相信自己,勇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走向铺满鲜花的成功之路。

    夏秋交替的八月末,天气变脸比翻书还快,时而阴雨霏霏,时而骄阳似火,叫人不知明天到底要穿什么。就在一场暴雨后的晴天,我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崂山,准备攀爬崂山之中秀中之秀的南天门,和我们同伍的是一些大学老师和身处司法部门的叔叔们,他们各个都是攀岩的老手。

    来到崂山脚下,向远望去,只见一层缥缈的仙雾笼罩着青青翠翠,秀丽宏伟的山涧;飞流直下的瀑布打落在岩石之上,逬起的水花成放射状的溅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那是一种怎样的奇观啊!

    拿好各自的运动包和登山杖,我们便开始了这一次的登山之旅。登山杖的底下有一根比较细的触头,王叔叔说它就好像是人的第三只手,只要有了它,即使是走在湿滑的石面上,也不怕滑倒。走在泥湿的小道上,我有点紧张,生怕自己滑倒在地,妈妈好像看出来了什么,教了我一遍使用登山杖的窍门,我很容易地就和叔叔们爬上了山顶。

    下山容易下山难。下山开始时,我的心里就捏了一把汗,迟迟不敢放下步子,走路晃晃的,几乎我一蹬就倒,即使跟着妈妈反复练习,可还是没有效果。妈妈对我说:“你不要害怕,你用登山杖点地,蹬了一边马上蹬另一边,这样才不会倒。”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可腿还在颤抖,蜷缩着。这时,王叔叔开始从后面牵着我,我这才放开步子往前蹬。走了一会,我发现我可以不用叔叔扶也能下,便故作潇洒的松开手,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了泉水旁,许多人在水流湍急处冲浪玩,我们也换好泳衣,一边盛放炉子和菜肴,一边下水游泳。水是青蓝色的,十分清冽。就这样在水中玩玩闹闹,过了两个小时,大家才继续赶路。

    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山底望着青山绿水,泪水打湿了眼眶。九个小时的攀岩之旅终于结束了。

  • 《神奇瑰丽的崂山》
  •     1983年8月4日清晨,我和表哥、表姐三人乘上了从青岛市区开出的“蜡山一日游”旅游车,直奔捞山。

        汽车似乎被我那颐剧烈跳动的心所驱遣,在柏油路上飞驰着.我闭着双眼,一次又一次地想象着我幻想中的唠山.哦,唠山,蒲松龄在《香玉》中描写的书生还在吗?他的恩妻白牡丹花仙是否还陪伴他在太清官读书?《捞山道士》中的白发老道还健在吗?他是否在继续向世人传授仙术?“蜡山!’忽听有人惊叫.啊!捞山,我神往的捞山就在眼前了.它宛如一只披着绿甲的大鳌,趴在前方,无怪乎元朝道教领袖邱处机称之为“鳌山”呢.

        汽车将我们这些游客送到唠山脚下,就不再前行了.看来要饱览蜡山的风采,只有靠我们自己的“11路’便车了.我们沿着石级小路,婉蜒而上.前行不远,在一片翡药郁郁的大树的掩映中,一座古老的庙宇映人眼帘,这就是唠山最古老的道观—太清宫.据导游介绍说,早在道教建立之前,汉武帝的上大夫于公元前一四0年来到唠山。修建了一处茅庵,名“三官庙”。两年后又增建了三清殿,正式命名“太清宫’.

        出了太清宫,我们西折而向北,去寻找唠山有名的飞瀑—龙潭撰。沿着长长的石阶,穿过一小片树林,我们来到了龙潭瀑下.只见澡水分两股悬在陡壁上飞流直下,碰着嶙峋的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撒在回旋的水面上。看到这一幅壮景,我不禁想起古人的一首诗:“百尺峭壁高无已,左右青山相近比.一练高挂悬崖巅,玉龙倒喷西江水.余波流沫随风双,如抛珍珠坠还起.只见泉源直上通,仰视去天不违咫.”这时,表哥对我说:“莉莉,你去尝尝,这水可好喝了.”我急忙用手掬了一捧送进口中.啊,真甜透了心!只觉得五脏六腑里,无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不畅快.难怪用这泉水配制的青岛啤酒在国际上享有那么高的声誉呢!望着这清冽的泉水,我真想畅饮一通,可是表哥已在喊我开始登山了。我只好用水壶盛了满满一壶水,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这迷人的龙潭瀑,向我们的最后一个目标—巨峰攀登了.

        路,越来越难走;景,越来越奇丽.山坡上,青松翠柏,茂竹丛生,沿途鸟语花香,山风习习,使我们忘记了疲劳.我们边爬山,边称赞“捞山怪石多’.此话一点不假。大大小小的山石,比比皆是,而且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的似王母娘娘蟠桃实上的玉桃,有的宛如一只跪伏的山羊,有的极象正在攀缘的飞猴,有的好象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无奇不有,令人赞叹不止.尤其是那个“狮子峰”,多么象朝天怒吼的醒狮,这不正象征威武不可侵犯的中华民族吗?离顶峰还有一段路,我已是气喘吁吁,走不动了,真想坐下来歇歇,但是表哥、表姐在一旁不断给我鼓劲儿,于是我整足了全身的气力,直奔顶峰—巨峰.

        终于上来了,心还在跳,腿还在抖,我终于登上了捞山之巅的巨峰.向下望去,西北面那重重叠叠的山峰,众星托月般簇拥着主峰;远近山头.雾气升腾,白云缭绕,东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粼粼,浩浩荡荡.正如蒲松龄在《蜡山观海市作歌》中描写的那样“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山下,:平整的农田.绿的、黄的,象给唠山围上了一条彩色的裙带;海边,鳞次栉比的工厂,是给大海镶上的一段奇异的花边;山脚下的捞山水库,宛如嵌在梳妆台上的雕刻着的山水画的铜镜。我的心又一次激动起来:捞山啊,你是何等奇伟、何等壮观!你曾吸引了多少国内的游人、海外的侨胞和异国的骚客;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为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朝的邱处机在《唠山七绝》中写道:“重岗复岭势崔党,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坳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是啊,捞山,你是胶东半岛上的一颗珍珠,你激起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我真想对着苍山大海高喊:“祖国啊,你的河山多么壮美,多么可爱啊!”

        饱览了山a的风光之后,我们便觅路下山.别了,鳞山;别了,你那雄伟的山姿.捞山,将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

        返回的路上我疲劳极了,不觉合_上了双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牡丹花仙正在用她双灵巧的双手打扮着蜡山,使螃山更美、更迷人;似乎看到了白发老道正在施展仙术,使唠山的泉水更清、更甜;我似乎看到了蒲松龄正在那里挥笔疾书,为盼山谱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 《崂山游记》
  •     今年盛夏,我游览了驰名中外的崂山。

        一日清晨,我们全家怀着欢快的心情,乘汽车直向青岛市东北方向的崂山驰去。

        近望崂山,群峰耸立,山海相连。雾濛濛,云纱披盖,绿幽幽,青山奇丽,令人无限神往。

        车到了八水河,我们下了车。仰头看山势,怪石横卧,树木丛生,一条“天梯”九曲十折,蜿蜒在丛林中,真是:“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登山了。山路两旁,青松翠柏,枝繁叶茂。中间夹杂着几丛绿竹,竹叶上一颗顺晶莹的琳珠,转动欲滴。石径一转,一道飞瀑挂在山间,下面有个小潭,水不深,却也清澈见底,照出人影;细沙铺底,给人软绵绵的感觉。四周有一圈岩石,我们站在岩石上看那瀑布,象巨龙飞腾,飞势磅礴,飞泻的水花,溅到小潭里,激起层层涟漪。瀑布旁的石岩上镌有“龙潭瀑”三个红色大字。听人说,这是崂山十二景中的一景,叫做“龙潭喷雨”。真是名不虚传,简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沿石径到了“上清宫”,两棵银杏当门而立,看上去有些年岁了。院里静悄悄的,整个建筑显得肃穆而古朴。当院有棵树,叫不上名来,但相传摸一下树干,枝叶也动。我不禁摸了一下,嘿,叶子真的动了!这可要生物学家费费心思了。

        出了上清宫,过了王母池,便是下山的路。一条清亮的小溪伴流在山路旁,“叮冬,叮冬”向前流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翠蓝的沧海,远远地和夭空连在一起,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到了山腰,下起了丝丝细雨,这时海显得朦胧了些,但可以看出波涛起伏,小舟在追波逐浪。

        从山腰继续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山脚下莽莽丛林环抱的道观太清宫。这里面临浩瀚东海,背依巍巍崂山,风景秀丽,古迹繁多,因而也有过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就取材于此。因丛林幽深,时间紧迫,我们没有细游,只看了十二景中的一景:“太清水月”的神水泉。泉水从一小洞冒出,接连不断。放一银币在水面,却不下沉。这又是一大奇观,游人大都惊叹不已。因在白天,不见水月,但饱睹了这一奇观,也心满意足了。

        五岳以气势磅礴名扬千里,而崂山以宏伟奇险取胜中外。五岳令人流连忘返,而崂山更使人印象难忘。崂山啊,我多么希望再来看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