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言之有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2 06:22:43
  • 《作文要做到“言之有序”》
  •     有一个相声小段,大六是这样:甲先问一句,乙接着答的一句,要跟问的话毫无关系,如: 甲:你吃过饭没有? 乙:我姓李。 相声,有它的特殊表达方式和艺术构J思,象上面的“上句不搭下句”的情况是允许的,因为说者故意要这样逗叹,以达到娱人的目的。但是,写作文可不能这样。写作文要句句相承,句与句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把你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有条理地说清楚。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作文的层次就是混乱的。下面的一节文字就犯了上句不接下句的毛病: “我们在伙房门口劳动。我们这一小组是折枝。我犷]千得可欢啦,有的用手折,有的用脚踩。干着干着,我不想千了。我的背后忽然被人推了一下。我的耳朵里忽然响起了雷锌的声音·,·…” 这一节文字的第一、二两句是相接的。“我们干得可欢啦”是一句总起,下面应该是把“欢”字写实,可惜只是十个字的概述,没有写出冈学们的具体情态。

        文字忽然大转弯,写“找不想干了”,使读者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作者在“欢乐的劳动”时为什么“不想干”了。“我不想千”的理由未说明,又忽然写到“背后有人推”。这一点也未交代清楚,即又转入“套话”—“我的耳边忽然想起了雷镶的声音”。这种“三级跳”的句子,怎么能起到说明情况,交统 想的作用呢了 在状物的文章中有时由于违背观察顺序,也会使句与句之问不能承接。请看下面一节文字。 “当走到西边的游亭时,’首先看到是‘望海亭’三个金J}闪闪的大字,刻在高高的亭子的门额上。我再抬头一看,这座卒子的角真多啊!我一数,竟有二十四个。我走进亭内,只见四壁上画的尽是海神的传说故事。在二十四个角上都遗有龙头、果等浮雕f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鲜红的大柱,绿色的门窗,辉煌的壁画,再加上精美的设计,使我们好象人图画之中。”

        小作者写了亭角的数目,接下去写亭内的璧画,又回过头来写亭角上的图案。即此一点,就不符合观察的顺序,使句勺句之间的联系中断了。由此可见,写作文时不能东一椰头,西一棒糙,要切实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怎样才能在作文时做到句句相承呢?这必须从两方面下功夫。 一,在读的方面下功夫。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怎摊.一篇课文》中说:“读的时候,要一句一句地读,把一句话一句话分得清清楚楚,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有的句子要联系上句和下句才能读懂。读到一层意思说完的地方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些话概括起来是个什么意思。”

        这要求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不能‘一目十行,要一句一句弄清楚,要了解一层意思中几句话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把上句和下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一层的意思也就概括不出来。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也就会从中领悟到作者怎样使句句相承的道理了。 二、在写的方面下功夫。用从读课文中懂得了的道理来指导写.就会在写的实践中把道理化为能力。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一边写一边想,写了上句要想到下句。如上句是概括地写,下句就要具体地写;上句说的是原因,下句就要说出结果。……这样,句与句的关系扰紧密了。我们常说写作文要做到“言之有序”,首先要使句与句之间有一定的次有紧密的联系。

  • 《妥善安排言之有序》
  •     写任何文章都要讲究顺序。文章的顺序,概括地说,不外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样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这叫顺叙。有时把事情的结局写在开头,然后再写发生和发展,这叫倒叙。在顺叙过程中,有时暂时中止,擂入先前发生的某个片断,这叫插叙。空间顺序,有的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有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的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有的从这部位写到那一部位。逻挥顺序,或总分,或点面,或表里,或因果,或主次,不一而足;从事物的形态,写到习性,再写到用途,这也属于逻样关系。

        写状物味物的文章,时间顺序用得最普遮,因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过程总是与时间同步的,这里暂不举例。空间顺序适宜于描写静物,如亭台楼阁等。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核舟记》采用了空间顺序:写核舟,则从居中的船舱写到左右的小窗及刘写的文字,最后写到船背;写船上雄刻的人物,则先写船头,次写船尾。这样,既给人以整体印象,又使人了解其具体形态和布局,条理分明,眉目清晰。状物也有采用逻辑顺序的。例如高中课文《芙菜》,先总提芙菜之“可人”(适合人们的需要),然后分写其“可目”(荷叶、荷花清稚美丽,适合观赏)、“可鼻”(荷花清香宜人)、“可口”(莲藕、莲子并列盘餐,互芬齿颊)、“可用”(霜中致叶,收而藏之,可备经年裹物之用),然后又归纳上文。全文是总分总的关系,中间部分是并列关系。

        文章的顺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兼用几种顺序。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文章总体采用某种顺序,而每一个局部又有自己的顺序。另一种是,丈章总体安排也是两种或多种顺序交织在一起。

        先说第一种情况。《井冈翠竹》总体安排上采用了时间顺序,从红军时期写到红军北上以后,再写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在一些局部却采用了别的顺序。例如第二自然段:“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登,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辛辛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根据立足点的不同来写,用的是空间顺序。

        再说第二种情况。一篇文章的总体结构也往往有多种顺序的交织。例如《茶花斌》:作者写自己想托人画一张象征祖国面貌的国画,却苦于找不到这福画的构思。于是把寻找国画构思作为文章线索。以此为线索,就必然写到寻找的过程,所以主要用时间顺序,从久在异国他乡,写到今年2月一脚玲进昆明,然后依次写了赏花访人的经过。伴随着时间推移的,是作者的行踪,因此也离不开空间转移的顺序,即从国外到国内.从华庭寺到黑龙潭。更巧妙的是随着时间、地点的转移,所写的内容也步步深入:先写梅花、玉兰、迎春,感觉到这里的春色“比起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再写茶花,就更进一步感到“春深似海”了;最后写到童子面茶花。又写到孩子们“鲜红的小脸”,这“春色”无疑比海还要深了。这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安排,不又是一种逻样顺序吗?一篇文章,三种顺序交织并行,真是匠心独运。

        前面习作,在顺序的安排上都是有一定特色的。《冬冻青》用的也是时间顺序,但也能够不落俗套。它的特色是先知其用,后见其形。先写体会到冬冻青治疗冻疮的用途,给人以新奇之感,接着猜测冬冻青的植物品类和形态,造成了悬念,然后才写大雪严寒时随父入山看到了冬冻青。这样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可见,同是时间顺序,而具体材料的安排要适合表达的需要。

        《无花果》是以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仔细一读,便会看到这样设计的妙处。这种植物秋天结果,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要把结果写在最后,所以从冬天写起,看来违背常理,其实用心颇巧。再者,写冬、春、夏三季的无花果,都伴随着与其他花木的比较。冬天与文竹比较,它不像文竹那样冬青;春天与迎春比较,它不像迎春那样花开满枝,香气满屋;夏天与君子兰比较,它不像君子兰那样既能看花又能赏叶。三个季节从三个方面写无花果,时间顺序又与逻拜顺序交织起来。

        《榆钱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同奶奶在一起的一些生活片断。材料没有很强的时间性.但从总体上仍可看出时间的脉络。文章的独特之处是把榆钱谣作为全文的线索,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显得言之有序。

        全文的材料安排要有顺序,段落内部也要讲究顺序。请看《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树的一段: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抖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抖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时杭着西北风。

        这段写得次序井然。第一句写白杨树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然后依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白杨树的千、枝、叶、皮,最后写到总体的生长和形态。从窝意来看,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突出正直向上、紧紧靠拢,歌咏其团结和力争上游;写白杨树的皮,从其质地和颓色歌味其质朴;最后两句歌味其不屈不挠的顽强品格。与下文说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恰相吻合。再看冰心的《樱花赞》里的一段: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探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裸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本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看樱花,第二层是日本樱花的印象。第一层又极有层次,第一句领起之后,先写看樱花的地点,再写赏樱花的自然环境。写地点时,先写东京诸景点,再写其他城市。整个段落,条理分明,逻拜性极强。

        写作的顺序没有一定的公式可套。即使前人总结出来的“时间”、“空间”、“逻样”三种顺序,也不能机械地极用。要借鉴别人的写法,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材料固有的关系,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做到自然合理,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 《善修辞文彩生辉》
  •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这“文”指的就是文彩。古往今来的传世之作,无不文彩飞扬。如果“言之无文“必定“行而不远”。

        获奖作文《我爱这个季节》语言清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体现在能出色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1.排比的运用。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如“天湛蓝,水碧,雨丝飘逸”,“我百般地依恋她,疼她,宠她”。排比恰当运用,可以加强语势,更有力地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2.比喻的贴切运用。比喻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如“她被翻成一床春泥被”,是借喻;“春的第一片新叶是春的第一张书签”,是暗喻。贴切的运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深奥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浅显。

        3.引用的适当运用。引用是指引进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谚语警句等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的修辞方法。如“整个春季,从‘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直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恰当引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充实文章内容。

        4.反复的运用。所谓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如“它们吱吱喳喳地议论了又议论,核算了又核算”,“她被翻成一床春泥被,一床暖融融的春泥被”。反复可以起强调的作用,可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5.重迭的运用。重迭是把同一字、词迭用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如“款款碎步”、“缓缓来到”、“暖融融的”、“吱吱喳喳地”等。重迭可以增强节奏感音乐性。

        6.摹状的运用。摹状就是用一些词语把人或物所发出的声音、呈现的颜色和形状模仿出来。如“吱吱喳喳”,是幕声;“笑红了脸.,是摹色;“小鸟轻鸣”,是摹形。运用摹状可以把人、物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

        7.拟人的运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如“天空减请,是无生物拟人化;“花儿邀请蝴蝶去点数”,是有生物拟人化;“春天踩着款款碎步”,是抽象概念拟人化。拟人可使文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增强表达效果。这些修辞方法交相辉映,使文章语言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