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中心思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30 08:12:11
  • 《桥和船》
  •  —谈谈过渡和衔接写文章有点象走路,文章的中心思想等于走路要达到的目的地。走路遇到河流,就得想办苗搭或乘船过去。写文章遇到转折或内容变换,就需要加个过渡段、过渡句或关联词语“过渡”一下,才能使整篇文章的段落衔接起来。走路遇到河流,搭桥、乘船都可以,只要能过去就行了。而写文章的“过渡”,主要是为读者着想,好象带人走路到了转弯的地方打个招呼一样:“要转弯啦!”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转换。否则,读者会感到“晕头转向”,莫名其妙。怎样“过渡”呢?(这句话在这里的作用也是“过渡”。)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第一,记叙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伟大的友谊》(第八册)这篇课文,按内容可划分为四个段落。第二段是写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第三段是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的亲密合作。两段之间用了个过渡段(划分在第三段里):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就是通常讲的“承上启下”(’’承上”,继续上面的;“启下”,引起下面的)。这样一来,两段不同的内容,通过过渡段的“承上启下”,很自然地就衔接起来了。如果去掉这个过渡段,不仅无法衔接,读起来也会觉得别扭。((海底世界》(第六册)第二、三两段主要是从光和声两方面讲海底的情况

     第二段以海面的波涛与海底相比,说明海底是宁静的;第三段又说海底并不是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从“宁静”到不是“没有一点声音”,是个转折,所以作者在第三段的开头先加了个设问句作过渡:“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因为这两段内容是写同一地点,只是个小转折,所以用了过渡句就可以了。有时,段落之间的内容联系较紧密,跳跃、转折不大,只要加个关联词语就可以“过渡”了。如本书中的《抢交头卷以后》,第一段写“我”觉得这次“试题容易得很,第二段是写“我”抢着答卷子,只在第二段开头加了个“于是”就“过渡”过来了。常用作“过渡,,的关联词语有“于是”、“虽然”、“原来”、“因为”等等。第二,记叙方式变动时需要“过渡”。有时,写文章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就用倒叙或插叙。

     在叙述方式要变动时,也需要过渡一下。如本书中的《我送哥哥上大学》,先是顺叙,当中用了一段插叙。在插叙前—第三段的结尾加了一句:“听着,听着,一桩桩往事浮现在眼前—”(这是在告诉读者,下面要插叙了。)插叙之后,又用“橄。一阵清脆的笑声打断了我的回忆”,说明插叙已经结束,又要转入顺叙了。第三,表达方法改换时需要“过渡”。写记叙文,常常交替使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等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改换时,也需要恰当地“过渡,,。如《一个粗瓷大碗》(第五册)开头先是说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介绍了赵一曼的身份后,用“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二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作“过渡”,引出下面的故事,进行叙述和描写。写作文能注意过渡和衔接,才不会支离破碎;上下不接气。

  • 《状物咏物文章的特点》
  • 1.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因为文章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上有许多状物味物的优秀作品,有的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但它们毕竟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简单地拾人余唾,而应该从街的角度去观察认识问题,表现先进的思想,解决现实的问题。

    上面所引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确实是一篇好作品,但它里面的梅是孤独愁苦的,作品抒发了封建社会失意志士的情怀,虽有坚贞不屈的一面,却也流寡了悲观情绪,这是时代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一首《卜算子》。词中的梅花在“已是恶崖百文冰”的险恶环境下,俏丽地开放,毫无孤独悲凉之感;它的使命,不在争春,而是“只把春来报”,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到时,它就在万花丛中绽开了笑颜。这首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坚定乐观的情怀,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左思写过一组咏史诗,其中一首写“郁郁涧底松”,虽然形高大,只因生在润底,故被“离离山上苗”所荫履而难见天日,从而反映了“世宵及高位,英俊沉下燎”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心头的忧愤,内容是深刻的,但也难以摆脱悲观的主调。而陈毅同志笔下的松树呢,“大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革命者、战斗者的形象了。陶渊明菊,周软颐爱迹,现在我们仍然喜欢味菊咏莲,但味菊者决不再提倡人们做隐士,咏莲者也不会让人们按封建道德标准去做“君子”了。

    即使在同一时代,咏同一事物,立意各不相同的情况也很常见。我们不是赞扬“老黄牛”那种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吗?但是有人产生了误解,认为工作可以不讲效率,不论有无业绩,只要有“苦劳”就是好同志。针对这种思想倾向,我们又提倡做“千里马”。可是,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以“千里马”自居,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又呼咦“老黄牛”了。这都是因为写作目的不同,针对的目标不同。

    2.联想和想象是构思的主要方式。写状物泳物的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两方面的内容。例如《荔枝蜜》,一是写蜜蜂,这是所状之物,是“实”,一是写劳动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品质,这是所窝之意,是“虚”。作者由蜜蜂的特点想到劳动人民的品质,是联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是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虚实两个方面联系的纽带。

    3.讲究材料的剪裁。状物的主要手段是描写,而状物味物的文章在描写事物时,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就事物的某些侧面、某些局部进行描写。例如《白杨礼赞》描写白杨树,只突出了它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特点,而对其他方面不作突出的描写。这类文章也可以有记叙,但这种记叙只是截取事件的一些片断,而不是从始至终一直写下来。《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荔枝蜜》、《茶花斌》等,都有记叙,但都没有完整的过程。

    4.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生动活泼,自然流畅。因为通过状物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议论、抒情来显示的。

    5.语言精练、形象、富有诗意。状物味物的作品属于散文的一类,散文在语言、意境等方面与诗歌有相似之处,我国古代的诗词歌斌又有咏物的传统。所以咏物散文在语言上不能不受到诗歌的影响。例如《爱莲说》是散文,而且以议论为主,但语言却十分形象,“出游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芡不枝,香远益清,辛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寥寥数语,就写出了莲花的风骨,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四)怎样学写状物咏物的文章

    要想写好状物味物的文章,从根本上讲,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培养自己观察力;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养成深厚的语言功底。这些将在下文分别谈到。

    (上面论述中多引述状物味物的诗词,这是为了便于论述和便于理解,它们同状物咏物的文章在创作手法上是相通的。以下各节同此。

  • 《写作文如何选材》
  •     首先要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材料。一般来说,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材料要重点选用,叶于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密切的材料,虽然可选用,但一定要恰当处理;而对那些与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材料,则应当不选不用。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注意选择真实的材料,写真实的事、实实在在的事。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而又感触最深的真人真事。也就是说,要记叙好一件事,必须先了解、熟悉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作为写作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一件小事)一文,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叙了“我”玩双杠受伤而得到老人和他的小孙孙的精心护理,热情赞硕了祖孙两代助人为乐的高贵品格。小作者把一件小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得十分具体,是因为他亲身经历并经过仔细观察,抓住了祖孙两人的肖像动作,语言的不同特征加以描述,使人似乎看到老当益壮的老人和童稚未脱的刁、孩忙碌的身影。事件的前半部集中写老人,后半部重在写小孙孙。从一件事中写出两个年龄悬殊而品格同样高尚的人,中心明确。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精心观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中选取真实的材料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有感人的力童。

        选择材料,不但要围绕中心,要真实,而且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因为,在一篇作文中,要用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某一观点,不可能使用很多的材料,而只能从众多的材料中,选一二个事例来写。一方面,这个材料要最能表现作文的中心;另一方面,这个材料能代表其它材料,也就是选这个材料而不选其它材料可以,选了其它而不选这个不行。它能用较少的材料来反映十分丰富的内容,能用个别的事例来说明一个较为普遮的问题,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让床》一文,就是如此。本来,把自己的床让给客人,按理说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而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多角度地交代了在特写背景中的特殊性:让床的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日本北陆书道院的理事长。让床的时机—主人大病初愈,身体非常虚弱之时,竟不顾年老体衰,不顾“我们”和随从人员的连连劝说,执意把床让给我们,并“亲自起身为我们铺床”,而他自己却“硬撑着疲惫的身体到客厅去睡他夫人为他铺好的沙发。”难怪“我”望着他的侧影,眼前浮现出儿时爷爷为“我”铺床的情景,梦见“青柳爷爷的身体也彻底康复了,我和他又说又笑……”床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吉利的化身,50多年前选黄道吉日由工艺雕刻大师精工细作而成,"50年来,青柳先生无论到哪里都带着它,青柳先生在事业上节节成功,他认定所有的幸运都是这张床带给他的,特地取名‘吉利床’。”这几个因素,使“让床”成为感人之举。文章最后通过随行人员之口,追述主人前两次“让床”的情景,一次是他老母亲生病让床,“以求母亲早日康复”;一次是他儿子工作前一夜让床,“以求儿子工作顺利”。而“这一次青柳爷爷却不顾大病初愈,执意把只让给亲人的床让给我们”,更加衬出这次“让床,深切地表明日本人民“分明把我们—中国的孩子看作了自己的亲人”,这是多么珍贵的深情厚意啊!作文选材典型,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让人格外感动

        另外,材料要力求新领,不落俗套,尽量不选那些人所共知,人所共有的材料,也是选材的一个基本要求。《我的“学生”》这篇文章,题目是“我的‘学生’”,实际上是“我的老师”;经过“老师”给“学生”补课,“老师”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同样的考试题,“老师”考了96分,而“学生”竟得了100分。新颖的写作材料,别开生面,令人读起来饶有趣味。全文并没有直接写出教师汁自己的教育和帮助,也没有写自己时教师的称硕和赞美,但“老师”求知欲强、听课“认真的态度以及以“学生”身份出现,“提出的问题正是我理解不深不透的问题”,这些不已足见教师用心之良苦,足见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美德吗?至此,作为读者怎能不和作者一样对这样可亲可敬的教师自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呢?

     

  • 《写文章怎样突出中心》
  •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心思想时于作文的重要性。没有中心思想,写作材料再多,那也只能是一盘散沙;写作材料再好,即使是一堆珍珠,也不能串成项桩。

        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要求文章的中心要正确。所谓“正确”,是指作文所反映的内容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付所记叙的事情的认识和分析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时好与坏,正确与错误,要有鲜明的态度。该歌颂的歌硕,该批判的批判,不能含栩不清,是非不分,更不能把错误的东西当做正确的东西来歌颂。比如有的同学写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举了两个事例,一是有位同学作业没完成,老师罚他写几十遥;还有一次有位同学上课没注意听讲,老师便罚他整整站了四节课。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当然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题材,但这位同学举的这两个例子,都说明老师没有坚持正面教育,而采用变相体罚的不正确的做法。显然用这样的事例当作正面的典型来写,犯了中心思想不正确的毛病。

        当然,我们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正确,并不是说作文中就不能写不正确的东西。有时为了“时比”的雷要,为了写出对事物认识过程,也可以写一些错误的东西、不正确的现象,但对这些内容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而不能去欣赏、去赞美。

        《小店三部曲》抓住一个“变”字,通过一位理发个体户的变迁,反映了改革大潮使祖国大地面貌一靳的情景。一开始,中年夫妇在街头摆起了剃头小摊,全部家当只不过是“扁担”、“脸盆”、“提捅”、“热水瓶”和一只“油漆剥落得差不多的”旧木箱。后来,他们在自己家里开了“金时男女理发室”,买了电吹风,请人写了招牌。最后又发展成为“金时美发厅”,“锦旗”、“大镜子”、“崭新的理发椅”、“沙发”等现代化设施,突出了理发个体户的变化。不仅如此,连作者的爸爸、作者自己也在变,“爸爸也赶上了时髦”,留起了长发,“更添一份中年学者的风度”。当“爸爸”说要带“我”到美发厅去美发时,“我”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女主人给“我”做的青春式发型,“我”感觉到“棒极了”。因此作者最后写道:“一切都变了,一切都还在变,日新月异。”全文透霉出鲜明的时代感,表明了正确的中心思想。

        一篇作文还要求中心思想深刻。所谓“深刻”,就是写作文不能只是罗列事实,也不能只停留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上,而应该通过对事情的记叙,来反映深刻的中心思想,体现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想意义。《礼物》一文,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借助于对给远行的“伯父”送礼物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的叙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这样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深刻主题。40年前到台湾的“伯父”到大陆来探亲一个多月,如今就要回去了,“我”要送件礼物给他,表表自己的心意。经过苦苦思索,“我心里顿时有了底”。特车跑了许多光器铺,终于找见一只最为满意的瓷壶。老店员写下的“落叶归根”几个颇含深意的字,表达了祖国人民对亲人的问候和希望。当礼物送到“伯父”手里,看着这四个字,他的眼睛顿时变红了。“落叶归根—唉—落叶尚且归根,何况我这个游子呢?”他咬咽地喃喃自语,表达了海峡彼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大伯”望着那还带有小革气息的黄土,老泪纵横,啼嘘不已,满腔离别之情。看到这难分难舍的场面,谁的心里不产生一种“让祖国快快统一,让海峡两岸的亲人们早日团聚”的愿望呢!作者正是通过为“伯父”送行一事的叙述,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祖国要统一的大的主题。

        一篇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它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除了要正确、深刻以外,还必须要突出。

        中心思想要突出,是说一篇作丈只能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不论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不论写一个人,还是写几个人或更多的人,都要做到“从头到尾一线牵,中心思想贯全篇”。

        《生日“快乐”》这篇文章,写了几个人,叙述了几个片断,但作者紧扣中心,具体生动地向我们叙述了“过生日”等名目繁多的宴请应酬给青年学生造成的危害。为了给同学送上一份“没多大用处”的生日礼物,他们忧心仲忡,绞尽脑汁,不惜编家长的钱,甚至连吃早餐的费用都搭上了。递上礼物,说声祝你生日快乐,“可心里丰点快乐也没有”。他们被整得“囊空如洗”,“心力交瘁”,甚至“欲哭无泪”,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这种谁都不愿意进行的活动呢?不过是碍于感情.“死要面子”进行攀比罢了。因此,“‘过生日”等不正之风不仅脱离了学生的消费实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在思想上对学生也起着严重的腐性作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文章十分突出地表达了鲜明的主题思想:学生是这种不良风气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从内心里沮咒着芝延在校园中的这种应伪、腐败的风气。从而斌予文章以积极的社会意义,发人深省。

  • 《明确中心选取角度》
  •     题旨就是中心思想,状物味物的丈章也要有中心。前面讲过:这类文章其实就是“托物言志”的文章,状物是手段,咏物是目的,状物为味物服务;而味物就是有所讽咏,有所寄托。这类文章所言之“志”,即它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就是文章的中心。

       中心从哪里来呢?

        第一,中心从辛物的特征来,从事物的特征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如果中心思想与事物的特征缺乏联系,不相吻合,只能造成中心的模糊、无力。好的咏物作品,其中心思想总是从对事物特征的描写中自然生发出来,使人觉得天衣无缝。

        于谦的《咏石灰》诗,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提炼思想的功夫。第一句写石灰的原料-一一石灰岩需要千锤万凿开采的特征。象征志士的坚贞品德、出众的才能经过了艰苦的磨炼;第二句写从原料到石灰需要烧炼的特征,象征志士不畏千难万险的顽强意志;第三句写石灰使用之前,与水反应,由生变熟,由块状变成粉状的特征,象征志士不怕栖牲、宁死不屈的精神;第四句写石灰洁白的颜色及其用途,象征志士高洁品质的深远影响。因此,作品的主旨就在对石灰的描述中自然地显示出来了。再如,郭沫若先生的散丈(银杏),用银杏树象征祖国,这也是从银杏的特征而来的。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树身十分高大,枝干挺拔,木质坚韧,它那呈扇形的革质的叶子光洁美丽,玲珑别透,到秋天会“翻成满园的蝴煤”。用这最完美的树种象征历史悠久,又有优秀传统的祖国,是再合适不过了,简直不可替代。80年代,我们把银杏定为我们的“国树”,是不无道理的。

        第二,中心从现实需要中来。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为现实生活服务,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病呻吟。所以,要留心现实生活,洞察各种生活现象,关心人们的思想动向,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具有指导启发作用。例如,多年来,我们歌颂小草,歌硕它的不求名利、双肤奉献的无私精神和不畏风霜、“好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千万人的共同的亨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共同奋斗,需要发扬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需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因此我们又歌颂参天大树,以鼓励人们发愤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其实二者并不矛质,只是根据现实的要求,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歌味对象,强调了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即使今天,我们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大志,争做栋梁的同时,仍然需要无私奉蔽的精神,难怪人们仍在赞颂小草、野花、老黄牛了。

        事物特征,现实需要,是丈章中心的两大依据,把两者结合起来,文章的中心思想才更合理,更有针对性。

        上面习作,中心思想都是明确而深刻的,都是从事物特征和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梅花赋》以梅花“斗残冬,报早春,在年岁交替之际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温暖;而在真正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你却悄然逝去”的特征出发,歌颂了不图名、不居功的崇高精神《我和苦棣树》抓住一个“苦”字,赞扬了“自己吃苦,给别人以芬芳”的精神。《心中的》抓住家乡的木桥充满险情,却能使人走向彼岸的特征,同母亲对作者的严格教育联系起来,歌硕了母亲博大的爱。这种种精神,都是现实所雷要的,几篇习作的中心思想,都是同时代合拍的。

        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但要明确、深刻,还要做到新颖。如果没有新意,言辞再美也不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取新鲜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事物都具有多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征.因而也就可以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比如一把刀,用来砍柴是工具,用来作战是武器,用来作案是凶器,数百年后放进博物馆,就是文物。再如虎,从一个角度看来,它有威武的体貌,威猛的气势,给人以堂堂正正的印象,可以用来象征正义和力量,所以它成了画家的爱物,民间也不乏关于‘’义虎”解人危难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种凶残的猛兽,而且是百兽之王,正像人间的暴君,所以许多故事中把它写成残暴的统治者。

        古住今来,凡是传世的优秀作品,即使歌味同一事物,其角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黄巢有两首著名的泳菊诗。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蛛难来。他年我若为,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首都从菊花的花期立意,但立意的具体角度不同。第一首着眼于菊花处境险恶、孤寂冷落的特点,揭寡了现实的不平,表达了要求平等的理想。第二首着眼于菊花独占秋色的特点,扦发了科考不第的愤巷,表现了倒转乾冲的雄心壮志。而黄必武同志的《菊花》诗更是不落案臼:“托根在石禅,叶盛花亦繁。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釜老不从花期方面立意,而是选取了全新的角度,歌咏菊花不择地势、不用扶持、生机盎然的特性,表现了革命者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情怀。上面习作,在选取角度方面也有一定特色。梅花有美丽、芬芳、耐寒、花期早等特性。而《梅花赋》主要从梅花冬天开放、早春逝去的特点着眼,抓住一“斗”一“逝”,提炼出“不图名”、“不居功”的中心思想。《我和苦徕树》一文从苦和美相统一的角度立意,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心中的桥》没有写雄伟的桥、坚固的桥、美丽的桥,却写了伴随自己度过童年的乡间木桥。它朴实无华,桥身倾料,伤痕累累,桥面高低不平,并且有很大的缝隙。作者正是着眼于这些特点,从过桥艰难却又得到锻炼的角度,很自然地把这座木桥同母亲的教养联系起来,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可以说是新颖别致,颇具匠心。

  • 《文章要突出中心思想》
  •     这篇文章,作者根据“不做一件伤害别人的事”这一中心思想,将马蜂窝的位置和捅马蜂窝的原因写得比较简略,捅马蜂窝的过程和“我”对马蜂的认识过程写得详尽。

        为了突出中心思想,作者对有些非常生动的材料忍痛割爱,或将它写得非常简略。比如“我”对马蜂产生好感,蜂窝又渐渐筑起。按道理,这时的“我”是非常兴奋的,也非常喜欢马蜂,但作者为了中心思想的要,将这些具体内容都略去不写了。

        为了突出中心思想,作者重视详写也不轻视略写。略写尽管寥寥无几,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起到“绿叶衬花花更红”的作用。比如,文章中捅马蜂窝的原因,作者是进行略写的,但仅仅这些内容,就为详写捅马蜂窝的过程起到了交代作用,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剪裁的依据之二是根据材料作用剪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材料是为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并非一个中心思想只能选用一种材料,并非一种材料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一个中心思想,它有多种材料可以选择,一个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中心思想。

        由于中心思想的不同,同一材料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就不一样,那么,详略的安排也就有所区别。因此。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不同作用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