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登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3:38:53
  • 《登临鳌柱塔作文500字》
  • 身居镇海老城区,我游玩最多的地方就是处于城内的招宝山风景区了, 景区内景点众多,各有千秋,对我来说最爱的一景就是------鳌柱塔。

    鳌柱塔位于景色秀丽的招宝山上,它占领着招宝山的制高点。进入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你只要循着路牌就能找到那一处景点。那是一座七层八角宝塔,站在塔基台阶下抬头望,只见塔身高耸入云,气势非凡,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而塔尖挺立在重重的云雾里,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充满庄严雄伟的气势。八角塔的每个角都吊着一个金色的小铃,在阳光下闪着灿灿的金光,微风吹过,它们发出悦耳的铃声,好像在欢迎游览的客人。拾级而上,进入塔内,里面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都有观景台,登塔远望,东边就是无尽的东海,海中岛屿像洒落的珍珠镶嵌在茫茫的东海之中;移步换景,镇海老城、镇海港码头等尽收眼底,一条弯弯曲曲的甬江把宁波市和镇海连成一片,江面上船只忙碌地穿梭着。

    夜幕下的鳌柱塔更是一番景像,在灯光的照射下,它通体流光溢彩,是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落,只要你一抬头就能看到那一座通体金黄的塔身,它像是一位引航人,用自己闪亮的身体指引着过往的船只驶入安全的港湾。

    历经沧桑的鳌柱塔见证了镇海老城的变化,它还将一直矗立在招宝山上向世人述说老城美好的明天。

  • 《读《诗经》有感》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题记

    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我哑然失笑,心中有几分悲凉。

    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真切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这需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真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⑤酩酊: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⑤酩酊: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 《评《初夏登泰山》》
  •     自从孔子登临泰山极顶,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之后,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去凭吊泰山的庙堂古迹,状写它崔里傲岸的山势,赞美它的奇松、飞瀑、云雾和石镌金经,发怀古之幽思,叹登山之维艰,有的写雪景,有的绘雨姿,有的说日出,有的道攀登……真可谓:可写的都写了,该说的都说了。今天再写登泰山的题材,虽说有前人的名篇佳句作借鉴,但着实说,若是不能别开生面,寄寓新意,反映时代的风貌,又有谁肯于卒读呢?

        《初夏登泰山》这篇千字游记能够通过登山场景的描绘,歌颂新的时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具有自己的待色。文中没有重墨描绘登泰山一路上的山光风景,没有细致介绍作者的游踪历程,而是着力叙写那“泰山上的一大奇观”—六万多游人糜集一路登山的“人景”。你看,山上山下“摩肩接踵”“密密麻麻”,欢声笑语,万头攒动。你看,山路上简直象一条奔腾浩荡“五彩缤纷的人河”。煞过了“十年浩劫”的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穿戴上新制的盛装,来到泰山,领略祖国大自然的关妙风光。欢欣鼓舞、怡然自得之情,使萍水相逢的人彼此相亲相爱地谈天说地,交流心曲。这跃动着时代脉搏,激越着生活热情的“奇观”,—万人登泰山的盛况,不但前无古人,就是五、六年前也属罕见,实在是值得大写特写的啊。它表现了斩妖除孽,拨乱反正的今天,人民精神的大解放,生活的大提高,它激起了人们赞美新生活的豪情。作者这样饶有特色地写《初夏登泰山》这篇游记,是值得称道的。

  • 《俯瞰世界》
  •     俯视,是属于登临的感觉。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站在窗前,拉开一点窗帘,看到的是脚下应该可以算排列整齐的房子,看到的是窗帘之间的天空里自由飞翔的云,看到的是俯视这个有一点可爱的世界的阳光。然后,我才确定,我醒了。

        据我所知,在过去的某个时代,阳光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用来照明的东西。可是,它永远游离在人们的控制之外。说实话,我有一点羡慕那个时代的人,只有他们享受的是纯粹的阳光,不可能掺杂其它东西的阳光。

        匆匆,在梳洗了一下以后,赶到课堂。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了,学校对我而言还是个可怕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同学和老师,不太少的作业,太多无聊的活动,太多无意义的争吵。如果,整个学校只有经过我挑选的几个人那该多好。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们这些学生的心里有太多对学校的诅咒,即便它们从来没有兑现过。我会更加希望整个学校就只有我一个人,那样我可以放松四肢,躺在学校平整的大草地上,在任何一种阳光下构想自己的梦。当这样的构想在我的脑子里的时候,我往往在课堂里、在温煦的声音中熟睡。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看到坐在我面前的人,在我人睡以前他还不在那里。按照课堂的规律,他也在熟睡中。在他略有点长的头发和直立着的领子之间没有距离,完整的黑色是我对他的全部印象。老师散漫的语调成为了一种背景,在我遥远的思绪飘忽的地方若隐若现。空白的笔记本在下课的时候还是空白的笔记本。

        然后我走在笔直的林阴道上,快步走向下节课的教室。路面上撤满了阳光的亮点,那是今天早晨的太阳透过树叶的偷窥。踏着一个个的亮点,我近乎跳跃地走,让一个个亮点在我的脚下变成阴影,然后在我离开的那个瞬间重新绽放出明亮的笑容。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每个步点都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有个人在背后用食指轻轻点了点我的肩。我回头看,就是那个一抹黑的男生。

        “对不起,”他说,“刚才上课我睡着了。能不能把笔记借给我抄一下?”

        我从手袋里拿出笔记本,翻开,展示出这本薄薄的东西完全没有受到侵犯的纯洁和崭新。“是指这个吗?”我笑着问。

        看看他失望和惊讶的表情,我快忍不住要笑出来了。“你来上课的时候应该看到我睡着了的。”我说。

        “可惜,我没有想到你要睡那么久,”他说,“你叫什么名字?”

        “林晖。”我在报出自己名字以前一点警觉都没有,也算是不怎么良好的习惯。

        “不太女生的名字,”他微笑着说,“我叫谢泉。”他的名字也不那么男生,凭什么说我。

        “本子还是给我吧,我顺带抄一份。”没经过我的同意,他就从我的手里拿走了本子,在我的惊异中没人人群。

        无所谓啦,免得自己劳动,我这样想。然后,继续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