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氤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14:57:41
  •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 银光铺地,庭院消寂,花的香气氤氲在鼻尖,春的气息一日赛过一日,我彳亍在路灯下,像您这样的人,真让我感动!

    夜晚,云在天边打转,时不时撒下几滴春雨,叶在树梢微颤,卷起层层笑语,路边的行人寥寥无几。

    就在这时,远处打来一束光,那束光甚至有些刺眼,一声呼喊传来,是爸爸!他穿了一身黑衣服,手上拿着手机,认真地打着光,朝我走来。爸爸接过那千斤重的书包,从口袋里变出一个硕大的苹果,递给我,却二话不说朝前走着,我跟在后面。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苹果!打开苹果那层透明的“外衣”,红里透黄,黄里带红,这只苹果上镶着一条长约2厘米的疤痕,和一块深红色被摔坏的地方,让苹果大煞风景,上方凹进去的地方插着一根细而短的棍子,像是有魔法般,能把任何一个苹果变甜。放在手上,它像是个在泥潭里的可怜人儿,或是一位羞羞怯怯的女子,不愿抛头露面,还左右摇晃着。苹果自带的清香,像爬山虎在唇边肆无忌惮地来回窜动,让原本愁闷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轻轻咬下一口,果汁溅满整个口腔,令人回味无穷。

    我紧紧跟在爸爸身后,抬起头,蓦然发现他已渐渐变老,之前腰杆挺直、精力充沛的,此刻已打上了“马赛克”,现在的他,声音变得有些沙哑,笔直的身躯也弯了下去,眼角出现了岁月的痕迹,我看着手里的苹果,良思许久。

    我的爸爸不善言谈,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不声不响。他给不了我什么,却什么都给了我。这样的人,真的让我感动!

    师评:父爱如山,坚挺着脊梁,观望着子女,一如你手里那个平凡却伟大的苹果,在暗黑的夜里,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感动着你,亦感动着我们!

  • 《清点故乡作文》
  • 乌瓦白墙,氤氲墨色几许。江南水乡,撒落烟雨春光。

    ——题记

    芭蕉在墙边摇曳,翠绿中透着点青涩。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前是带着点诗意的丝瓜藤架。至于它为什么带着诗意,大概是因为这是我已过世的爷爷亲手做的吧!所以我看着它时,总觉得自己像归隐田园的文人雅士,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浑身透着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气质。

    沿路望去,草丛中藏着光滑的青石板,小路通向的是屋后的菜园。邻家的桔子探出墙来,想吃时摘几个是绝不会怪罪的。郁郁葱葱的蔬菜、挺拔高大的柚子树、墙角几丛绣球花,衬得此处如世外桃源一般。

    菜园旁的桂花树垂落星星点点的桂花于池塘。如上帝将满天繁星撒向人间。桂花轻轻浮于碧波,池中锦鲤似在人间与天空来回穿越。水天一色,山青水绿不过如此。

    穿过横在池塘上的石拱桥,便到了一条宽阔的大道。路边密密麻麻的人家,桂花树,给你一种“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即视感。经过那时,临边人家总会给予我极大的热情。

    “婷妹子,又出来啦!”

    “婷妹子,把这鱼拿给你姆妈。”

    “ 婷婷姐姐,你好久没来找我玩了。”

    “婷妹子,把你爸爸叫出来,今天我非赢他一局不可。”

    我也总是笑着回应“嗯啊”“好嘞”“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去找你”“李叔你还下,不怕又被张婶骂啊!”

    对于这些烦琐小事,我并不觉得厌烦。反而在烟火人间气的熏陶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气味里。真心觉得轻松。仿佛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拐入路旁小径,步行二三十米,豁然开朗。成片成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大风刮过,翻起层层稻浪。稻穗越于天际。远处稍粗的田埂中央凹下一条小沟,三四棵松树点缀其间。不禁忆起儿时种种。

    小时候的性子野,爱在田间疯跑。这条小路串串,那条小道走走。若是遇见小溪小沟,叫上小伙伴、拿上小桶子便去抓鱼抓虾。也许是很好笑,我们那时的冒险有时是去屋后的一片小竹林,有时是去一条谁也没有去过的小径,有时是去田边茂密的芦苇,有时是去一户不认识的人家偷枣子。很傻,却也很美好。

    故乡的风土人情很质朴,很多人都像一块未经世俗染色的白布,老实善良,乐于助人。那家的娃不舒服,那家有困难,那片土地的人都会给予帮助。按照村委会赵姨说的就是“谁家还没点事啊!”做为土生土长,喝湘江水长大的长沙人。我真心为生活在那儿而感到幸福。

    那的风景或许不算美,但在我眼中就是人间最让我心动的地方。春青禾,夏朱桃,秋金稻,冬日的初雪浅浅掩盖着鲜红的炮仗,如此美好。

    我们那的风俗,不知在别处是否相同。除夕前夜,孩子们一人提着一个会唱歌的灯笼,走街串巷。行入屋舍,遇见了人,不管认不认识,只管喊“恭喜发财”,受到祝福的人就会给你一些钱作为报答。只是如今随着年岁渐长,我也不好意思再去干这份工作了。就像我不能再去田中撒欢了一样。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不得不面对残酷的考试,在风雪中负重前行。无暇去顾及沿途风景,不能再像儿时一样无拘无束,没心没肺地想干啥就干啥。小时候渴望长大,可真正长大了,却发现长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

    时光荏苒,当我们奋力追赶时间的时候。不妨慢一点,去清点自己心灵的那方净土中的美好。世上总有一片土地、一个人是心疼你的。你一定能听到他在说:“谁叫你去追赶什么呢?难道不明白人间最使你心动的地方在哪吗?”

    在哪呢?在乌瓦白墙氤氲的墨色中,在江南烟雨撒落的春光里。

  • 《氤氲书香的家乡书屋作文800字》
  • 真好!家乡的书屋。

    我的家乡是海边一个小镇,那里住着勤劳纯朴的渔民。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人们生活富裕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来我家的表姐告诉我的家乡的书屋。

    “现在,村里的书屋装修得可精致了。”表姐眉飞色舞,“很多人一有时间就去书屋里看书。尤其是到了晚上,那书屋简直是人满为患啊。”

    听着表姐的描述,家乡的书屋在我的脑海里也渐次清晰起来。

    绿树掩映下的一幢二层楼的房子,上面挂着“下㙟书屋”的横匾。二楼,是书的世界。房间的中间有五排书架,靠墙的地方也有两排。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书屋里灯火辉煌,宛如白昼。书屋里很安静,只听到翻动书页的声音。靠近窗户边放着几张绿色的读书椅和读书桌,人们可以坐下来随意阅读。与较大的书屋相连的还有一小间。这一小间的书主要是各种杂志,有很多都是关于海洋类的。在这里可以听到一些有意压低声音的交流声。

    天啊!这不正是图书馆所特有的吗?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人们在劳碌了一天后,基本上是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有时还进行打打牌娱乐一下。爸爸说,家乡的人们很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晚上放松一下是很正常的。

    表姐说:“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很重视我们农村的文化建设。大学生村官很了不起,帮我们建立起了书屋,还招募了临时义务图书管理员。我也去当了好几天的管理员呢。”表姐眼里闪烁着骄傲与自豪。这与她以前的模样可是天壤之别啊。

    “我现在可是阅读积极分子了。我一有时间就钻到村的书屋里,去看那些老师叫我们看的名著,什么《三国演义》《童年》《海底两万里》《呐喊》等等,这些书我都是在那里读的。我妈妈说大家可以在书屋里共读,很好的……”比我大一岁的正在读初一的表姐侃侃而谈,她没留意到我的一脸羡慕与向往。

    大海,沙滩,渔民,绿树,书屋,书架,就这样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成了家乡靓丽的风景线。书香氤氲着书屋,书屋连接着乡亲们,装饰着乡亲们的生活。

    家乡的书屋,真好!

  •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 彳亍在青春的河畔,风光旖旎;氤氲在记忆的瞬间,虽淡犹香……

    凝视,那宣纸上古朴的纹理弥漫着熟悉的味道;凝神,回忆着那些技巧,白描、罩染、皴擦……凝思“有女同车,颜如舜华”,一遍遍品味木槿的气韵,一遍遍琢磨木槿的特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我眉头微蹙,轻抿嘴唇,左手轻轻按住砚台,右手拿起久违的那只紫豪,回忆随着那笔管似乎还留着往日的余温渐渐散开……

    初见工笔,我便被她的美震撼了。细腻的线条,精致的画面,那花和叶仿佛能滴出娇嫩的水来,那鸟和鱼仿佛能跃出水面。“我要学工笔!”那一刻,那份初心,火热而美好。

    眼前,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感觉还是那样熟悉,微微的酸胀感从手臂传来,却并不影响我继续投入我的画作。白描讲究一气呵成,却又不能急躁,线随婉动,或悬腕于空,或附肘于桌,短线求精,长线求净,线条都需要力量和美感。顿——挫——转——折。终于,花的轮廓完成了,再用小羊毫沾一点浅绛,染于花尖。那是一朵将红未红、待香未香、欲开未开的一抹木槿。它微微低头,似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细细的颤抖从指尖传来,像一道温柔的闪电,迅速传遍全身。那一刻,我再次体会到了工笔画的快乐,我不禁莞尔一笑,记忆又回到曾经的那一刻……

    难道线条不够精致吗?难道画面不够细腻吗?为什么?绘画比赛失利的场景浮现在眼前。看着自认为满意的画作,眼眶泛酸。望向窗外,落日的余晖,褪出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与工笔相伴的日子漫长又辛苦,执著又幸福。那些日子,汗水与晨光相伴,却调配出梦的味道;那些日子,疲惫与暮色相随,却勾勒出梦的轮廓;那些日子,初心与拼搏相依,却浸染出青春的底色。晨暮更迭,四季轮转,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一次次的临摹与创作,更是一次次的反省与回归。看着宣纸上的画面越来越美,我的心海也浮漾起圈圈的涟漪,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圆着心底的那个小小的承诺——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梦在脚下,更在心中,唯有奋力翱翔于更广大的天空,方能抵达新的境界。

    ——后记

    (指导老师:陈茜)

  • 《栀子花香》
  • 那树,那人,幻化成一阵阵清香,氤氲天地,激励人心。

    ——题记

    踽踽独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踩过深深浅浅的水洼,一抹清香从院子里若有若无的散发开来。

    小院有些老旧,但在奶奶的打理下依旧井井有条,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棵纤细的栀子花树,嫩嫩的绿叶,仿佛能挤出水来,叶间清晰的点缀着几朵白色的小花,宛如一阙厚重的弦声中跳出了一阵清脆欢悦的笛音,给这小院增添了不少生机。

    奶奶坐在栀子树下,手里做些简单的针线活,她又瘦削了不少,针线飞舞的手上又多了些岁月走过的痕迹。

    “奶奶!”我轻轻的唤一声。

    “哟,来了,马上就要期末考了吧,摘些栀子花回去,养养神。”奶奶边说边递给我一个瓷碗,娴熟的摘起花来,一朵、两朵、三朵……

    不一会儿,白瓷碗中便挤满了白色的花朵,淡淡的花香也愈发浓郁起来,满院留香。

    摘完了花,奶奶拿起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盛栀子花的白瓷碗。“愿不愿意陪我去送花!”

    “送花?”我满腹疑惑地跟在奶奶身后。

    “还亲自来送花啊!”奶奶轻轻敲开隔壁的一扇门,一位老婆婆笑眯眯的迎上来,“你家的栀子花开得真好,都越过那道矮墙长到我家来了。那香气留在我家院子里,赶都赶不走啊!”

    “那就别赶了。”奶奶笑着从白瓷碗中捧出一大把栀子花,轻轻的放在老婆婆手中。婆婆眯起眼睛,嗅着香味,嘴角微微上扬。仿若那曾经的美好时光漾上了婆婆的眼角眉梢!

    奶奶又敲开了几家门,满满的白瓷碗中最终只留下几瓣花朵和身后的一路清香。

    我捧着碗,抬起头,看着奶奶瘦削的背影,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奶奶依旧平凡,依旧普通,依旧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操劳,可是,奶奶又有些不一样,那走动的步伐中,总流动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沁人心脾,直入人心!

    在奶奶缓缓而行的背影里,我看到一树栀子花正在天地间悄然绽放,历久弥香……

    指导老师:肖为君

  • 《流影照明妃》
  • 一阵微风拂过,水面那缥缈的氤氲中,飘来旷古的琴声,婉转而悠扬。

    桃花灼灼

    当斜飞的双雁,掠过池畔的金柳,桃花羽翼已经渐渐丰满,如猩红的旗幡不断招展。

    依照是桃花明艳的季节,乍暖还寒的天气,我穿着当日的罗衣,鹅黄的白褶,木红色的流苏,她们和着桃花的艳红,将季节的伤口一览无余。涨涨落落的溪流在不停地诉说过往,碧水上有我静静地凝望。那一片临水的桃花,她们如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少女们,她们在飞扬,以至出尘,随着旷古的琴声,我来到桃花林的中间,但我依旧没有看到这弹琴人,此刻的她,应该就站在桃花流水背后的某个角落里,手拿琵琶,素衣如雪?

    落雁之美

    幻想着她,自古都说她红颜祸水,但这句话放在她身上显然不正确,她虽为红颜,却绝非祸水。

    她的美貌连大雁看见了竟然忘记了拍动翅膀,从空中掉落在那沙漠上,这就是著名的落雁之美。还记得她16岁那年,她凭着惊世的美貌与聪慧闯进了这个禁地,入宫后,照例要由画工画了美貌传给元帝,以备随时召幸,只因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丹青笔下的她失去了落雁的美貌。美丽的脸庞上却凭空多出了一颗显眼的黑痣,于是,你被锁在深宫里三年。

    这就是她的落雁之美。

    昭君出塞

    她的性格是那样的豪爽,品德是那样的高尚,她为汉朝与匈奴的友好来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昭君出塞”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所以她在我心目中敬佩无比。

    她海棠般娇羞的容貌,她菊花般傲视的风骨,她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她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

    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李白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深深的宫墙,连一只飞蛾也困在其中,找不到出去的方向,只见一明光便扑上去,所谓的“飞蛾扑火。”此时,一素衣女子,拔下玉钗,发髻便撒落下来,眉梢残黛脸销红,这油灯里奄奄一息的飞蛾。为何进宫有些时日了?自身还在,却不见龙颜?丝发被凛风吹过不尽心寒之痛……

    这一夜,昭君无眠,只要想到宫廷的阴森,塞外的清冷,国家的安宁,嫔妃的猜忌、冷落、空虚的阴影死死的抓住她的心,塞外的无助,伶仃向寒流侵袭她的心……

    为了汉室,她走出少女的香闺,融入茫茫的沙漠;她走出少女的憧憬,走出贫穷的生活;她脱去少女的幼稚,化成一堵坚实的墙;她洗去少女的纯真,画全一根顽强的韧带。

    我还是喜欢你,就像梅寒霜冷,一顾倾城。

    愿你再遇故人,雁过何以留声。

  • 《邂逅美好》
  • 午后,沐浴着氤氲暖意的春阳,手捧一杯香茗,轻靠在柔软的沙发上,看阳光温柔地在书页间跳跃,起舞,感受清风抚过脸颊的愉悦,徜徉在这般宁静与清欢里,邂逅美好。

    春,消融了冰雪,打开了新的世界。小院里的无名花开了,拂面而来的春风暖了,桌上的《纳兰词》也翻开了。我欣赏纳兰性德那柔美的诗词,仿佛将柳的柔,花的艳,风的轻,云的幻,及至整个春天都被他收入笔下。这便有了那“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在他的笔下,春风都有了灵性,“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应着景,览着情,不知不觉早已沦陷其中,在这暖春,品容若的诗词,邂逅美好。

    夏,热浪并未将蝉鸣吞没,而那散发着幽香的荷也被骄阳照得垂头丧气,扑面而来的是雪糕的凉气,可心却迟迟不能平静。那本书映入眼帘,如一注清泉汩汩流下,那是曹文轩的《水边的文字屋》。夕阳西下时,整个小城已在黄昏前的宁静之中,夕阳的余晖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四周是通水性的孩子。天空是纯粹的蓝,河水是清淡的绿。在这炎炎夏日,赏那炙动的水,静下躁动的心,邂逅美好。

    秋,微凉的风卷落几片秋叶,寥寥几只风筝在天上漫无目的漂泊着,那本《追风筝的人》引起了我的遐想。友情、亲情、爱情,在秋风中如落叶般翩翩起舞,装点秋日。“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对挚友朴素的承诺,深深的触动了我,也感动了秋。在这寂寂之秋,让心旷达,邂逅美好。

    冬,没有白雪皑皑,也没有晶莹冰花,有的只是干燥和严寒。在昏暗的大背景下,是光秃秃的树干和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空中掠过。在这孤寂的冬日,捧上本《聊斋》,让那些千奇百怪的鬼狐在呼出的凉气中渐渐消散,只留下蒲松龄“笑骂成文章”。在这百无聊赖的冬日,笑看世间百态,感悟人生真谛,邂逅美好。

    倚窗而坐,静看斜阳,嗅着淡雅的墨香,细品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心绪随之起伏激荡。人生如四季,风景更迭不能一一尽览。若有诗书相伴左右,邂逅人生美好。

  • 《粽叶靑靑》
  • “一丝一缕,悠悠漫漫,如氤氲般的香气,散在空气中,外婆与姑奶们的笑容也漾在厨房的烟雾围绕中,那一刻,仿佛永远定格下来。”

    当赣江中那鲜红的龙头第一次被推下水,当擂鼓在河中有节奏的响起,而天气也却在夏季闷热中如黛玉般多愁善感起来,一连几天,淅淅沥沥,江中却也涨了不少水,水也不断浑浊起来。那时,我便知道端午来了,也就意味着那散着悠悠林间香气的粽子也到来了。

    粽子在我家里是必吃不可的,也有自己包的习惯。白线,红线,黄线把不同的粽子,一个二个三个,如拳的粽子乖巧的被吊起,那便是幼时的我最喜看到的,仿佛端午节可以把亲情聚集,找回往日在同一个大院的时光。

    那时的风很大很凉,吹过幼时的我奔跑的脸上,着急的我迈过大院的门槛,疾走在大院坑洼的泥地上,起起伏伏的正如我的心跳。跨进厨房,只见几个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左右张罗着,我踮起脚尖,左看看正在淘糯米的大姑奶,右瞧瞧正在伴肉馅的二姑婆,恨不得时间如水龙头流下的水般流去,也不知我晃荡了多久,柴火终旺旺地燃起来,铁锅终于被抬上了炉灶,为数不多的粽子一个个滚入锅里,再端上一盆水,缓缓的倒入铁锅里。我看着不由的咽了口口水,等着盖上锅盖,就端了木凳子坐在灶旁,看着蒸气渐渐升起,铁锅上烟熏的黑色也隐居在烟雾之中,似幻似真。数着大人来过几次,揭开了几次锅盖,看着那壶水被几次倒入锅中。心中的激动随着迸发的悠香达到顶峰,整个厨房都被粽子的清香包围,也渐渐包围整个大院,而那悠悠撒撒的蒸气和着粽香飘到天际。直到锅被端下的一刻,终于解放了。待到剪刀剪断红线,慢慢剥开粽叶,已然有些发黄了,可香气却扑脸而来,顾不上滚烫,一枚小山的粽子,淡淡褐色泛着光,忙咬一口,香得烫嘴,等到咬到五花肉的时候,像发掘到了宝藏,仔细享受着实在的肉感与肉汁迸发出的惊艳与蔓延到每一颗软糯糯米的甜香,几个小时的等待不枉这一刻。一只接着一只,却不能吃太多,一时贪嘴,晚上睡觉的时候就难受了,可到床上时仍在怀念粽子刚入口的那一刻。

    风吹着,不知过了多少个仲夏,时过境迁,原来的大院悄然落幕,冰冷的水泥筑起一栋栋高楼,分散而立,不再聚拢,遥相呼应着。那原本的悠香似乎也不再诱人,蒸气也似乎不再氤氲,烟熏的铁锅也不见,只剩下了电饭煲等家电了。但那一根红线却仍能牵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纵使遥远,却在一起。

    “大姑奶,您来了。”我见着已几月未见,有些许生疏的背影,出现在门口。大姑奶圆滚的脸庞上油乎乎的,发角上还有几粒未落的汗珠,而双手拽着的则是用红袋子包住的,袋子仿佛还套着几层别的袋子,所以显得沉甸甸的,袋子仿佛被喂的快涨破了肚子。而大姑奶黝黑手臂上的青筋全突出来,而腰也微弯着肩也微耸着。

    我连忙起身从大姑奶接过东西,放在桌上,竟是白花花的糯米。随后,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红白相间的五花肉,个大红得通透的蜜枣,而青青的粽叶更是飘着悠香。

    随后,七大姑们有又开始着手准备包粽事务,粽叶被清水洗涤后,很快被卷在手中,倒上细长的糯米,而大块被腌制得油亮的五花肉也被勺子乖乖的塞进雪白的糯米里,最后一折一翻一盖,再抽出一条红线,轻巧的绕在粽子上,一勒一扯一扭一绑。一个粽子就这样摆在铁盘上。

    姑奶们,不仅手上动作宛转流畅,而嘴上功夫也十分了得,你家如何,我家如何,他家如何……仿佛一世的问题也都在这一刻吐露出来,问题如炮连珠,你一言我一语,无论天涯海角无论鸡毛蒜皮,扯着扯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粽子也默默的躺在蒸笼里,而蒸气也缓缓而上,笼罩着那些欢声笑语,粽子不知怎么很快就好了。还是不顾烫,拿起一个剥开,咬上一口,虽不似当年的味道,却有种别样的醇香,一丝丝一缕缕漫入心中,在全身荡漾开来,每个人都手捧着粽子,摊开的粽叶散发着热气,屋子里温暖是别样温情,每个人都笑着,目目相对,熟悉的面容聚在一起,心底的暖也悄然升起。

    那粽子上的五色绳连接的是一个个粽子,又何尝不是我们。

    那青青粽叶包住的,又何尝不是亲情。

  • 《墨香氤氲一方天地》
  • 阳光微斜,墨香悠扬,抄起一支笔,在宣纸上书下青葱岁月。去弃朵朵繁花,写下浓墨重彩,琴声娓娓到来,悄然拔动了我的心弦。

    阳光金灿灿的,填满了整个天空,一如脸上的笑意,教室在三楼,从楼梯走上去,二楼便闻到了那带点微微刺鼻的气味和墨水味儿;三楼,一曲《高山流水》便索绕在耳畔。那一刻,我走进了书法的殿堂那小小的一方洞天

    一进去,许多人已在练习,老师则把宣纸,毛笔一齐放在我手中,让我坐下,让我拿着那细长的笔杆,以毛笔特有的握方式,握上一段时间。一开始,我满满自信,毛笔仿佛长在我手上似的,稳稳地悬在桌子上方。后来,有点酸了,可勉强还能坚持,可越到后面越难耐,我感觉毛笔好像有千片重,举也举不起来。最后,随着手掉在书软笔书法专用的垫子上,时光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我正在练习“未来”的“未”字,正练到半张纸时,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可以进一步红练大毛笔了。说着,便回头给我拿了支大毛笔,那毛笔如一根棒子般粗,而笔尖却似一颗小丸子一般小,我会心一笑。

    后来、老师教我写作品,在洁白如玉的宣纸下终于可以写下几周的汗水与成长的高兴,在那那振撼人心的时刻,一字一字的书写书、山。哎呀!这“山”字也太难写了吧,这么大的格,简简单单的山字却难把握好位置,只能凭借方位感来写。好, 竖、竖折、竖,每一笔都是付出,那俊俏的“出”字是成长的记忆。“勤”字则笔划居多,位置好把握,但总是写大了,这时,老师走过来,教我笔画多的字,要写小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写得那么大。后来的每一个都每一笔都变得容易了。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山字加勤字,它们在一个笔划少,一个笔划多,在位置和大小上有你多误区,青春年少,发月还在消逝,今日如不解决这此问题,更待何时?苍翠成簇时毫无忧虑,冰霜砭骨时如何保暖?此时的努力,印证了那几个大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印证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付出。

    愈来愈重的学习任务逐渐占用了闲暇时光,便放弃了。如今,重温那缕墨香,走进那一方天地,重品那一腔情怀,心中更多的是阵阵泛着羞愧与对其的敬佩的涟漪。

    徜洋于黑白世界,我才发现,我没忘记,没放弃那缕墨香,那一方天地,他们在我心底,只早已扎下了根。

  • 《汉字里品中国》
  • 勾手一提,墨香氤氲;笔触一落,入木三分;笔锋一转,酣畅淋漓……毛笔在宣纸上勾勒,勾勒出一个个铁骨铮铮的中国汉字。

    从结绳记事开始,人们对汉字的追求与理解便诞生在冥冥之中。当一串串象形文字深深地镌刻在坚硬的龟壳上,沉睡了多年的中国汉字在此刻苏醒。秦朝的纂体,汉朝的隶书,唐宋元明的楷书、草书、行书,彰显着汉字的神奇变化。

    汉字的形态是方正的,横平竖直,方块大小,呼喊着“堂堂正正中国人,清清白白中国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短短十四字,在竹林中游走的郑燮喟然长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为诗人的于谦亦用文字表达着内心的坚定和一身傲骨。抗金名将文天祥过零丁洋,面对着未知的道路,他振臂一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字泣血,句句铿锵。在死亡面前,司马迁无所畏惧,浅浅地吟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强权,诗仙李白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字中的中国人,文字中的中国魂。

    汉字的书写工具是随性自由的,毛笔下的字飘逸,钢笔下的字规矩,粉笔下的字多才,彩笔下的字鲜艳……这不正是中国人中庸之道最真实的写照吗?中国人骨髓是坚硬的,可内心却是柔软的。谦和的品德传承千年,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不论自己的房屋如何富丽堂皇,都会称一声“寒舍”,不论别人家的房屋如何简单朴素,都会尊一声“贵府”。还有那经典的七字书信“让他三尺又何妨”。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和平和发展道路”依旧是中国发展的准则。谦谦君子,谦谦中国,中国人谦和礼貌,中国亦如此!

    汉字的审美是独具一格的,人与字“相看两不厌”,传达信息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在汉字中,我们细细品味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戏曲”二字,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方寸舞台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二字,《诗经》《楚辞》、李白杜甫、短短文字传递着喜怒哀愁。包罗万象的中国字令人拍案叫绝!

    悠悠千年,悠悠汉字;悠悠汉字,悠悠中国;悠悠中国,悠悠历史;悠悠历史,悠悠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