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春寒料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16:20:32
  • 《拾一抹岁月 献给春》
  • 春寒料峭,百花盛开。若拾起往事---那零落的童年,便可想想起“春”的消息与她那红润的脸和她那羞花似的笑颜。从大雪纷飞到黄莺口中的“春”,仅仅3个月,却让多少人期盼,那春天!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从溪水汩汩地流淌在山谷,到鸟儿不知疲倦地唱,我知道,现在写一篇文章,不算太晚。每个孩子不在父母、姥姥姥爷的吟唱下成长?从“万紫千红总是春”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多万多梨花开。”这之间,不是什么流传千古的大事,而是一些平凡小事,经早春的“胭脂”一抹,而更加栩栩如生。

    玉兰是一种奇妙的花,她,一点白里透粉的额,如嵌在那深褐色的枝儿上,若将她轻轻摘下,叩在你闭月般的脸上时,她幽幽的香,便会一点、一点地流出,一股惬意的舒适感涌上鼻头,永久不息。

    在上学路上,我注意起了一种小花。

    红尘里,一抹小小的粉色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坚强的身影!春风吹佛大地,人们都不经意用手攥紧了衣服,而她,杏里!(也叫美人梅)顽强地抵挡这寒风的吹袭!虽然,阵阵春风吹来,粉嫩的花瓣,轻轻地被吹了下来,她在红尘中依然那么美......那种坚强美!

    细柳如衣。

    微风掠过细柳,漾起一丝涟漪,水清澈的很,映出了我的脸。湖畔,有一株丝柳,她不大高,但“柳”却多得很,如毛衣似的紧密,蛛网般交织。那风一掠,蛛网随之而起伏。我的眸亮了一下,准备享受这平凡的景。

    风,渐渐大了起来。

    柳枝上翠绿的“柳”,开始飘落。一片片在水面上,显得有些像小船。叶和水,就这样巧妙的融为一体。

    拾岁月,为春风谱写一首首动人的歌!15级三班,拾起你们那尘封已久的童年,期盼吧!现在,我们的童年在流逝。加油!15级三班!如春一样美好!

  • 《漫步烟雨》
  • 春寒料峭,初春的雨如丝般飘飘洒洒着。淡淡的绿意,在绵绵的雨帘中悄悄地弥漫开来。晨雾融合着点点星光,袅袅炊烟,掺进了一些鸡鸣犬吠,从绿意泛滥的田野一直散到天际。

    清晨,我走过石桥,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地上飘起的雾气似烟似仙,把我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淡白色的雾气柔柔地缠绕在婀娜多姿的嫩树丛中,曼舞着,宛如仙女舞动的丝绸在缓缓飘动。我和爸爸在这晨雾中,漫步着,感受着那温润的静谧。

    雨是轻柔的,它时而轻灵地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时而又像一颗颗莹莹透亮的小珍珠滑在那嫩嫩的绿上。一片薄雾再配上阵阵丝雨,如诗如画,是仙非仙,怎能不令人爱上这浪漫的地方呢?

    我和爸爸漫步在这乡间的田野上,任由小雨浸润全身,边走边寻觅初春的痕迹。来到一棵初绽新芽的大树旁,苔草丛生的石壁上,挂着点点滴滴的露水,在这烟雨之中,若隐若现,怎一个“美”字了得?

    雾在曼舞,雨在飘洒,雾的点点轻柔,雨的丝丝惆怅,在这烟雨的田野中,相互交融,弥漫在初春里……

    我爱烟雨中的田野,更爱漫步烟雨!

  • 《足球比赛记》
  • 早春时分,春寒料峭,可凛冽刺骨的寒风抵挡不了足球健儿的火热激情和昂扬斗志。今天,我们班和五(11)班的足球赛拉开了帷幕。

    随着一声尖利的哨响,比赛开始了。我方球员频频进攻,而对方也不甘示弱,严防死守。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突然,我方猛将一个精彩的带球动作,径直将球带到了球门前,一个大脚射门,眼看球就要冲进球门了。可对方守门员眼疾手快,纵身向前一扑,及时抱住了球,“唉……”场下一片无奈的叹息。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奋勇拼搏,绿茵场下,啦啦队员们顶着凛冽的寒风为足球小将们呐喊助威。对手的实力实在不容小觑,我方队员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上半场马上就要结束了,双方还是处于胶着状态。忽然,对方球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我方球员的层层防守,径直杀到球门前,一个大脚射门,我方守门员措手不及,球像离弦的箭飞进了球门。

    “耶……进球啦!”五(11)班的啦啦队欣喜若狂,欢声雷动,而我们班呢,只剩一片无奈的叹息。看着五(11)班同学欢呼雀跃的样子,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恨不得像变戏法那样把球送进对方的球门。

    下半场,我方球员精神饱满,奋力拼搏,可无奈对手球技实在高超,越战越勇,连进两球。我双眼紧盯着我方球员矫健的身影,攥紧拳头,屏息凝视,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奇迹出现……

    “哔哔……”一声哨响,比赛落下了帷幕,五(11)班以3:0大获全胜。

    回望这次足球联赛,我们班与其他班级经历了激烈的循环赛,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痛。虽然我们无缘八强,但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地奋斗了,便问心无愧。吃一堑,长一智,相信经过层层磨练,我们班的足球健儿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形容冬天的成语》
  • 阳春白、冬日暖阳、

    银装素裹、春寒料峭、

    冰天雪地、寒蝉凄切、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

    寒冬腊月、数九寒冬、

    滴水成冰、大雪纷飞、

    橙黄橘绿、天寒地冻、千里冰封、雪虐风饕、风刀霜剑、傲雪凌霜、冰冻三尺、

    风雨凄凄、玉琼枝、漫天飞雪、寒风刺骨、玉树银、十冬腊月、岁暮天寒、

    寒气逼人、风雪交加、朔风凛冽、冬温夏凊、冰魂雪魄、冬日可、瑞雪纷飞、

    万里雪飘、集萤映雪、雪花飞扬、冬裘夏葛、雪窖冰天、六出纷飞、寒气袭人、

    欺霜傲雪、白雪茫茫、春生夏长、天凝地闭、冰寒于水、冰封雪盖、燕雁代飞、

    粉装玉砌、春冰虎尾、凛若冰霜、葛屦履霜、风号雪舞、漫天风雪、林寒洞肃、

    黄绵袄子、冰封大地、寒风侵肌、山寒水冷、冰雪严寒、冰山难靠积雪封霜、

    冰天雪窑、号寒啼饥、冰寒於水、腊梅怒放、片地风霜

  • 《关于冬天的成语》
  • 阳春白、冬日暖阳、

    银装素裹、春寒料峭、

    冰天雪地、寒蝉凄切、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

    寒冬腊月、数九寒冬、

    滴水成冰、大雪纷飞、

    橙黄橘绿、天寒地冻、千里冰封、雪虐风饕、风刀霜剑、傲雪凌霜、

    冰冻三尺、风雨凄凄、玉琼枝、漫天飞雪、寒风刺骨、玉树银

    十冬腊月、岁暮天寒、寒气逼人、风雪交加、朔风凛冽、冰魂雪魄、

    冬日可、瑞雪纷飞、万里雪飘、集萤映雪、雪花飞扬、冬裘夏葛、

    雪窖冰天、六出纷飞、寒气袭人、欺霜傲雪、白雪茫茫、春生夏长、

    天凝地闭、冰寒于水、冰封雪盖、燕雁代飞、粉装玉砌、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葛屦履霜、风号雪舞、漫天风雪、林寒洞肃、黄绵袄子、

    冰封大地、寒风侵肌、山寒水冷、冰雪严寒、冰山难靠

  • 《旌旗为何人飘扬》
  • 北方春寒料峭,元宵之夜,2012献出最后的盛宴。我踏着满地鞭炮碎屑奔向家门,却无人应答,只好负着沉沉失落闲逛。

    却并不孤单,因我在幻想中寻到了永生的伙伴。

    闭眼,特蕾莎修女于黑暗中走来,长袍已有破洞,却一如她生前的一尘不染。在她于印度灾难肆虐的•贫民窟奔波时,在她放弃锦衣玉食投身慈善事业时,当她穿梭于病患忧心忡忡时,当她于各国元首间不卑不亢时,我一次又一次将旌旗高举,献上我的敬意。这世界因争名满是污垢,因夺利烟尘弥漫,而她用纤弱而坚定的双手,为我掬起一捧清泉。

    于大漠西凉,寒风刺骨,我将旌旗插在喜马拉雅山巅,不远处金银滩烙印着两弹元勋的足迹,为研制两弹埋名隐姓,不顾安危深入矿井,身在病床心在青海,他将富贵荣华献于科学,用数十载艰辛换祖国安定。富贵之人用钱财换取虚荣,强健之人用武力换取妥协,狡黠之人用欺瞒换取任,而在科学的殿堂,他用他的一贫如洗,用他的孱弱身躯,用他的实事求是,换取了我深深的崇敬。

    睁眼,在这漫天转瞬即逝的光亮里,2012最后的钟声响起。而我,历过春的凋零,夏的冰冷,秋的一无所获,冬的烈火融融,即将跨入人生最跋涉的年华。时有对滚滚红尘的麻木不仁,特蕾莎捧来人文清泉为我洗濯污垢;时有对漫漫长路的畏葸退缩,邓稼先递上科学利剑供我披荆斩棘。

    有他们默默相随,一个人的生活一样精彩。

     

  • 《三月春花》
  • 三月北国春寒料峭,校园皑皑,木仍被那洁白、晶莹的雪半掩着。

    我尽情地徜徉在校园中。倏地,脑中忆起一句话—瑞雪兆丰年。于是,在这银色的小天地里,我寻觅着春的足音,谛听着希望的心声,观赏着丰年的征兆......

    我走进原全年级卫生倒数第一的421寝室,出乎意料,同学们都起立让座、递水,显得彬彬有礼。

    王慧,是我的老乡,心直口快,空暇时和我说说笑笑,无所不及。这时,他挨近我说:“教室里不再纸屑满地了,水房、厕所里不再腐臭味漂溢了,宿舍里不再零乱不堪了,广告栏里贴满了‘招领启示’……”另一位同学也感叹地说:“我买饭不再加塞儿了,乘车不再抢座位了……”我询问其原因,他们都说由于受了别人的感染。然而,我琢磨了一下,仍不知道如询说才更确切。

    陈伟,是我在上学途中邂逅相遇的,到校后,向来你来我往。但同学们都说他是“懒虫”:床上铺盖不好好折叠,书架上的书东倒西歪,吃完饭,饭盒不洗,脏的衣服、鞋袜扔在床下,轮到他值日,头一歪走了,遇到他打水,他甘愿一夭不喝水也不打。这时,他擦了擦额前的头发,向我叙述了前不久他所做的事。

    “那天,我们义务劳动。太阳已照到了床头。班长通知我时,我还甜睡着。他只好把我推醒。那时,我心里烦极了,竟然星期天还要劳动,真是岂有此理!我下了决心,索性不去参加,便侠侠不快地又钻进了暖烘烘的被窝。”

    “那后来呢?”

    “后来还是去了。”

    “后来你又为什么去了呢?”我有点疑惑。

    他笑笑,抬起头朝着我说:“其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原来同宿舍的两位同学也说不去,但到集队时,他们都一声不响地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不知什么魅力也把我吸引出去了。”

    从他的话语中,我领悟着、沉思着。

     

  • 《为了迎接灿烂的明天》
  •      春寒料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我象往常一样,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

        一路上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儿地吹,冷得我不由地小跑起来。再抬头望望天,天黑得象锅底似的,只有几点寒星眨巴着眼。多冷的天气呀,同学们会象往日一样到学校自修吗?我揣摸着,脚步也慢了下来,便产生了“往回走”的念头。正在这时,一只温暖的大手搭在我的左肩上,我扭头打着手电筒一看,李大伯那布满皱纹的面容出现在眼前。我想:今天天气这么冷,这位退休。老工人来干什么?莫非有啥急事?于是脱口问道:“大伯,去哪儿呀?”李大伯微微一笑说:“去夜校学习,向幸福的明天进军···嗨,这豪爽乐观的老人啥时候也没忘记开玩笑。可是,我再看看他那郑重的样子,不免又补了一句:“大伯,你已经上年纪了,为什么还去伤那个脑筋?”“伤脑筋?”大伯笑着说,“献出有生之年一一这是最后也是最美的‘青春’。小伙子你猜一猜这是‘为什么’?——不早了,快去学校学习吧。”

        我和大伯分手后,独自走在路上脑海里老翻腾着李大伯的话语,特别是那个“为什么”,象一个大问号老是盯住我的脑门……不知不觉地,我来到了学校里。两手推开虚掩着的门。顿时,一个动人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只见同学们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紧皱双眉想问题,有的则聚精会神地看书,整个教室静得简直针落地也能听出声音。我走到座位上,打开书包拿出练习本,做起数学题来了。做着做着,一道难题难住了我,我思考了一遍,两遍……却还是理不出头绪。我想问问同学但又不愿打乱他们的思路,只好走出教室,向办公室走去。

        到了老师办公室,周围也是静悄悄的,只有透出来的光线给四周增添了生气。我探头往里一燃,啊,又是另一种场面: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一个个熟悉的举动,老师们有的在准备着丰富而生动的新课,有的在批改着作业,红色的墨汁在同学们的练习本上画出了如似柳的各种符号。多好的老师呀,辛勤的园丁,你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为幸福的明天播撒着种子。你们手_L捏着的笔,正是描绘祖国新春的画笔,而那墨汁,不正是你们的心血吗?你们为什么能够呕心沥血育新苗?难道只是单凭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火热的一颗红心?咦,又是一个“为什么“。我掉头又向教室走去…

        教室里还是一幅为了幸福的明天而刻苦学习的图景。时候已经不早了,同学们还舍不得离开教室。有的在做作业,有在起文稿。透过书页,我仿佛看到了百花竟秀;顺着笔尖,我似乎听到了电闪雷鸣。别看这儿静寂无声。其实,同学们正在苦练基本功,探索向科学的珠穆朗玛峰进军的途径……顿时,我领悟到了来校晚自修途中遇到李大伯时,他老人家所说的话中含蕴着的道理;也明确了老师们辛勤执教的一言一行中的“为什么”;还明白了同学们苦学深钻的目的。全国人民一盘棋,大家勤奋工作学习,都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为了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 《有关春天的作文》
  •     三月北国春寒料峭,校园白雪皑皑,树木仍被那洁白、晶莹的雪半掩着。

        我尽情地徜徉在校园中。倏地,脑中忆起一句话—瑞雪兆丰年。于是,在这银色的小天地里,我寻觅着春的足音,谛听着希望的心声,观赏着丰年的征兆......

        我走进原全年级卫生倒数第一的421寝室,出乎意料,同学们都起立让座、递水,显得彬彬有礼。

        王慧,是我的老乡,心直口快,空暇时和我说说笑笑,无所不及。这时,他挨近我说:“教室里不再纸屑满地了,水房、厕所里不再腐臭味漂溢了,宿舍里不再零乱不堪了,广告栏里贴满了‘招领启示’……”另一位同学也感叹地说:“我买饭不再加塞儿了,乘车不再抢座位了……”我询问其原因,他们都说由于受了别人的感染。然而,我琢磨了一下,仍不知道如询说才更确切。

        陈伟,是我在上学途中邂逅相遇的,到校后,向来你来我往。但同学们都说他是“懒虫”:床上铺盖不好好折叠,书架上的书东倒西歪,吃完饭,饭盒不洗,脏的衣服、鞋袜扔在床下,轮到他值日,头一歪走了,遇到他打水,他甘愿一夭不喝水也不打。这时,他擦了擦额前的头发,向我叙述了前不久他所做的事。

        “那天,我们义务劳动。太阳已照到了床头。班长通知我时,我还甜睡着。他只好把我推醒。那时,我心里烦极了,竟然星期天还要劳动,真是岂有此理!我下了决心,索性不去参加,便侠侠不快地又钻进了暖烘烘的被窝。”

        “那后来呢?”

        “后来还是去了。”

        “后来你又为什么去了呢?”我有点疑惑。

        他笑笑,抬起头朝着我说:“其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原来同宿舍的两位同学也说不去,但到集队时,他们都一声不响地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不知什么魅力也把我吸引出去了。”

        从他的话语中,我领悟着、沉思着。

     

  • 《天地间竟有此等蚊子》
  •     春寒料峭的二月,在没有暖气的书房里重读李货的水浒评点,居然还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第二十三回总评,卓吾先生感叹耐庵的性格描写是写什么像什么:“何物文人,有此肺腑,有此手眼!若令天地间无此等文字,天地亦寂寞了。”我想,用李资的这段话来评点李蛰的小说评点,是再合适不可的了。当你被李生或李和尚那些愤怒而真诚、犀利而机智、果断而诙谐的点评所吸引所打动时,你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天地间竟有此等文字!

        严格地说,李赞并不是文艺批评家。我们今天常说的所谓“批评意识”、“批评理论”或“批评方法”等等,他似乎都不具备。但是,李费有思想有童心有真性情,有对他所置身其中的社会政治、民心向背和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有对个体生存生命状态的独特领悟。更重要的是,李货还有将自己的理解和领悟率性直陈的勇气和智慧。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的文艺批评所缺乏的。有学者指出:“从整体上来看,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不仅体式机械呆板,较为单一,语言文字也大多干瘪生硬,枯燥乏味,且散乱芜杂,空洞无物,缺乏个性”.在批评文体上又形成四种模式:板块组合、原作抄引、材料拼凑和用语玄虚(杨守森(缺失与重建—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面对这样的文艺批评,你不得不无奈地哀叹:天地间竟有此等文字。

        中国的文艺批评,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理思与诗性相融合的特质。孔子文论的语录体和随感式,庄子文论的寓言化和文学化,以及《诗三百》之中有着批评思想的诗句,都为后来的文艺批评奠定了一个诗性言说的基调。语言方式的文学性和抒情性,思维方式的直觉性与整体性,生存方式的诗意化与个性化,共同构成中国文艺批评的诗性特征。然而,20世纪中国的文艺批评却丢弃了自己的诗性传统,基本上靠“拿来”或“他律”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上半叶“拿”欧美、俄苏乃至日本,中叶“拿”前苏联,下半叶“拿”欧美,到21世纪则无所不“拿”或不知所“拿”了。用全球化的大旗遮避本土资源,以唯科学主义和工具主义来取代诗性智慧。批评者所遵循的工作程序,是先将批评对象(本土文艺作品)置于一个现存的(当然是外来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之中,然后操作这个“框架”所规定的一套方法和术语,对作品进行或解构或建构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处理。经过这样一番操作过程,作品鲜活的生命被风干,作品特有的魅力被稀释,最终作为“主义”之后的一个尾注或“体系”之下的一个标本,成为某种外来文学新论(或旧论)的一个“中国证据”。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对待本土已有的文化传统和资源,如何处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作为全球化的支柱和灵魂,经济一体化之中尚有多元化或多极化,而在文艺批评这一最具文化个性或民族性格的领域,怎么能够只青睐“西方”一元(或一极)而将本土资源弃若弊帚呢?更何况,包括诗性传统在内的中国文艺批评的本土资源,已被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是独具价值和魅力的。用外来文化来对本土文化进行“弱化”或“边缘化”处理,这方面的教训可谓多矣。20世纪80年代,台湾学术界兴起一场“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其基本目的是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摆脱西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束缚,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应本土情况和需要的理论成果”。(杜斌、郑毓信《评台湾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学海》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国枢在(“西化华人心理学”的本土化:我的学思心路历程)的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是如何从西化走向本土化的。他认为,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心理学是一种过度西化的心理学,其研究方式及成果.既难以有效反映、展露或重构台湾当地民众的心理与行为,也无助于台湾社会问题的预防与解决。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社会科学界多年来一直忙于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模仿西方的研究方式,似乎已经忘记将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在研究活动之中。在缺乏自我肯定与自我信心的情形下,长期过分模仿西方研究活动的结果,使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缺乏个性与特征。中国的学者有意无意抑制自己中国式的思想观念与哲学取向,使其难以表现在研究的历程之中,而只是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及方法。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充其童只能亦步亦趋,以赶上国外的学术潮流为能事。在研究的数蚤上.我们既无法与西方相比,在研究的性质上,也未能与众不同。时至今日,在世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只落得是多我们不为多,少我们不为少。我以为,杨先生这种痛苦而深刻的反省,对于中国的文艺批评尤其具有振聋发耽的意义。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之中,文艺批评的文化个性或民族性格,表现在她所面对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创造,是我们文化的美学结晶。离开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民众心理,离开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思潮,还有什么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可言?李货评水浒,说“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虽评元(代之)作,实愤明(代之)事”?再看我们今天的文艺批评家,把自己装在各种西学体系或主义的套子之中,在“他者”的众声喧哗之中渐渐迷失了“自性”。长此以往,则远离底层和民众,远离本土问题和社会矛盾,既丢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优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也丧失了一个普遍人所具备的真切的生存体验和健全的生命感悟。文艺批评的写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者或谋生或邀誉的手段,有时还沦为或捧杀或棒杀的工具。为利而著文,为文而造情,何来童心真性?又何来禅意诗情?批评主体已无才胆识力,批评文本则必然是既无金石之声和韵外之致,更无兴观群怨之效和熏浸刺提之力。我们的文艺批评如何疗救病症,如何走出困境?杨国枢教授的“本土化运动”是一种可借鉴的方法,而对“诗性传统”这一中国文学批评的本土资源作“通变”式利用,无疑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