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小羊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31 04:39:17
  • 《《小羊倌》读后感3篇》
  • 读后感一:《读〈小羊倌〉,我读懂了真正的勇敢》

    一、提纲

    1. 开头:点明《小羊倌》是五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提出核心观点——小羊倌的勇敢是“有智慧的坚持”,打破对“勇敢”的传统认知

    2. 中间1:详细描写“智斗大灰狼”情节,通过动作、心理细节,展现小羊倌的冷静与策略

    3. 中间2:结合校运会800米长跑经历,对比书中勇敢精神与自身克服困难的过程

    4. 结尾:升华“勇敢”的含义,表达以小羊倌为榜样、做智慧勇敢者的决心

    二、正文

    在五年级“快乐读书吧”的书单里,《小羊倌》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对“勇敢”的新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勇敢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可读完这本书才明白,真正的勇敢,是“哪怕心里害怕,也会为了重要的事咬牙坚持”。

    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羊倌智斗大灰狼的片段。那天他带着羊群在山腰吃草,一只瘦狼突然从树林里窜出,直扑最弱小的羊羔。小羊倌后来在日记里写“当时腿都软了”,可他攥紧牧羊鞭,手心冒着凉汗也没退一步。他没盲目冲上去——知道自己打不过狼,就绕到狼的侧面,用力抽打旁边的灌木丛,“哗啦”的声响把狼的注意力引开;趁狼愣神的功夫,他悄悄把羊羔拉到身后,慢慢退到有尖石头的高地上。狼看着不好下手,只能夹着尾巴走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校运会的800米长跑。最后一圈时,我的喉咙又干又痛,腿像灌了铅,耳边总响起“放弃吧”的声音。可我突然想起小羊倌——他面对吃人的狼都没逃,我只是跑个步,怎么能轻易认输?我咬着牙调整呼吸,一步一步往前挪,最后终于冲过了终点线。虽然没拿名次,但全班同学的掌声,让我尝到了“勇敢坚持”的甜。

    《小羊倌》教会我,勇敢从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以后不管是遇到难写的作文,还是复杂的数学题,我都要像小羊倌一样,先冷静想办法,再坚持往下做,做个有智慧的勇敢者。

    三、修改建议

    1. 可在“智斗大灰狼”情节里加一句“他想起爷爷说过‘狼怕突然的动静’,才决定用抽打灌木丛的办法”,让“智慧”的行为更有依据,不是凭空出现

    2. 结尾可补充“现在遇到难题,我会像小羊倌分析狼的弱点一样,把题目拆成小步骤,慢慢找思路”,让“勇敢”的感悟和学习生活结合更紧密

    四、写作建议

    1. 写“品质类”读后感时,别只说“他很勇敢”,要靠**具体情节+细节描写**支撑,比如用“攥紧鞭子、手心出汗”写紧张,用“绕侧面、抽灌木”写智慧,这样品质才真实可感

    2. 联系自身经历时,用“遇到的困难+书中人物的影响+最终的结果”的顺序,能让感悟更有条理,也符合五年级“借事说理”的写作要求

    读后感二:《〈小羊倌〉里的“智慧密码”》

    一、提纲

    1. 开头:以“《小羊倌》没有神奇魔法,却藏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密码’”开篇,点明核心感受

    2. 中间1:讲述“用染色羊毛找失羊”的故事,分析“观察细节”的智慧

    3. 中间2:讲述“用盐巴引羊回圈”的故事,阐述“利用规律”的巧妙

    4. 结尾:结合学习生活,总结从书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正文

    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小羊倌》时,我总忍不住为小羊倌拍手——他没有强壮的身体,也没有特别的工具,却总能用聪明办法解决难题。这本书就像藏着“智慧密码”,让我明白:“会思考”比“会用力”更重要。

    第一个“密码”是“观察细节”。有一次,一只母羊带着小羊在山谷里走散了。山谷里树密草深,喊破嗓子也没回应。小羊倌没慌,他想起早上给母羊梳毛时,把脱落的羊毛染成了红色(爷爷说染过的羊毛好辨认)。他沿着羊群走过的路仔细找,终于在一块岩石下发现了几缕红羊毛——原来母羊为了保护小羊,躲进了岩缝。顺着羊毛的痕迹,他很快在岩缝深处找到了瑟瑟发抖的羊母子。

    第二个“密码”是“利用规律”。秋天的一个傍晚突然降温,羊群在山坡上赖着不走,任凭小羊倌怎么赶都不动。他突然想起爷爷的话:“羊喜欢吃带盐的东西,闻到盐味就会跟着走。”他赶紧跑回家拿了盐袋,在通往羊圈的路上撒了层薄盐。果然,羊们闻着盐味,乖乖跟着盐粒的痕迹往回走,不一会儿就都进了圈。

    这两个“密码”现在成了我的“小帮手”:做数学应用题时,我会像小羊倌找羊毛一样,圈出题目里的关键信息;整理书包时,我会按“常用的放外层、不常用的放内层”的规律分类,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小羊倌》告诉我们,生活里的难题,大多能靠“细心观察+找对规律”解决,这就是最实用的智慧。

    三、修改建议

    1. 两个故事间可加过渡句,比如“小羊倌的智慧不只是‘找’的技巧,还有‘引’的办法”,让段落衔接更自然,逻辑更清晰

    2. 结尾可补充“上次班级义卖,我用‘利用规律’的办法——知道同学喜欢新奇小物件,就准备了手工书签,最后卖得比别人多”,让智慧的应用场景更丰富

    四、写作建议

    1. 写多故事串联的读后感,要选**同一主题**的情节(比如都讲“智慧”),每个故事后加一句“这体现了……”的分析,别只罗列情节不提炼观点

    2. 五年级写作要学会“以小见大”,从书中的“找羊、引羊”,联想到学习中的“解题、整理”,再总结通用方法,让文章立意更深刻

    读后感三:《跟着〈小羊倌〉学成长》

    一、提纲

    1. 开头:介绍小羊倌的初始状态——粗心、依赖他人,为后文的成长做对比铺垫

    2. 中间1:描写“因粗心让羊群淋雨”的事件,展现他前期的不足与愧疚

    3. 中间2:描写“主动制定牧羊计划”的转变,体现他的成长与担当

    4. 结尾:结合自身学做饭的经历,阐述“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才是真进步”的道理

    二、正文

    读完《小羊倌》,我记住的不只是惊险的情节,更是小羊倌从“毛手毛脚的新手”变成“细心负责的管家”的过程。他的成长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好一件事,重要的是愿意从错误里学本事。

    IFrame 故事刚开始,小羊倌特别粗心。有一次爷爷出门,让他负责看天气——要是乌云来了,就把羊群赶回家。可他光顾着和小伙伴玩弹珠,完全忘了看天。等乌云压下来、雨点砸在脸上时,他才慌了神。他一边跑一边喊羊的名字,鞋子陷进泥里都顾不上拔,最后虽然和赶回来的爷爷一起把羊赶回了家,可好几只小羊还是淋了雨、发了低烧。看着爷爷熬夜给小羊喂药,小羊倌红着眼眶在日记本上写:“以后再也不能只顾着玩,要对羊群负责。”

    从那以后,小羊倌真的变了。每天早上,他先观察天空的云彩,把“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记在小本子上;放羊前,他会看好路线,标记出能躲雨的山洞;傍晚回圈前,他会逐个数清羊的数量,确保一只都不少。有一次预报下雨,他提前把羊群赶到山洞,还捡了干树枝铺在地上,让羊们舒服地待着。爷爷笑着说:“我的小倌,现在比我还细心呢!”

    看着小羊倌的变化,我想起自己学做饭的经历。一开始我总把盐放多,把鸡蛋炒糊,好几次想放弃。可读了《小羊倌》后,我像他记“牧羊笔记”一样,写下每次放调料的量和炒菜的时间,慢慢也能做出可口的番茄炒蛋了。这本书教会我:成长就是“犯错—改正—进步”的过程,只要愿意努力,我们都能越来越棒。

    三、修改建议

    1. 描写“制定牧羊计划”时,可加一句“他还在本子上画了牧羊路线图,标上‘水草多的地方’‘能躲雨的山洞’”,让“细心”的表现更具体

    2. 结尾可补充“现在做值日,我也会像小羊倌列计划一样,提前写好‘擦黑板、扫地、倒垃圾’的步骤,再也没出过错”,让成长感悟更贴近校园生活

    四、写作建议

    1. 写“人物成长”类读后感,用**“错误事件+反思+改变行动+最终成果”** 的结构,能清晰展现人物变化,也符合五年级“写清楚事情发展过程”的要求

    2. 联系自身时,要写出“书中人物如何影响自己”,比如“我像他一样记笔记”“我借鉴他的方法”,让读后感既有书的内容,又有自己的思考,避免“书归书、我归我”的脱节

    《小羊倌》家长推荐:让孩子在故事里学勇敢、长智慧如果您正在为孩子寻找一本“有营养又好看”的课外书,不妨试试小学“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小羊倌》。它没有奇幻魔法,却能让孩子在平实故事里收获成长力量,是特别适合3-6年级孩子的“成长启蒙书”。

    这本书的主角不是超级英雄,只是个每天放羊的普通孩子,但他面对大灰狼不慌、找失羊有办法、犯了错会改正的经历,能悄悄教会孩子重要品质:遇到危险时的冷静智慧、解决难题时的观察思考、面对错误时的担当成长。孩子读的是小羊倌的故事,其实是在学“怎么面对困难”“怎么变得更能干”。

    文字浅显好读,情节有趣不枯燥,孩子能轻松读进去;更难得的是,书中藏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用讲大道理,孩子会跟着小羊倌的经历明白:勇敢不是不害怕,智慧不是天生的,成长就是慢慢变好的过程。 给孩子选这本书,不仅是选一本课外读物,更是给孩子一份“面对生活的小勇气、解决问题的小方法”,让孩子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与小羊倌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