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身蘸墨,混水调试,指尖捻转着修整笔尖的弧度,深吸一口气,准备落笔。
当笔尖触碰到生宣的一瞬间,雅墨在纸间绽开来,神似一朵黑灰无色的花朵——尽管缺失色彩之美,但本身即是传统沉淀的结晶。而我却丝毫不慌,一提笔、 一点墨都显得从容自得。随着手起笔落,纸上赫然出现了一朵花儿:虽然花瓣谈不上片片分明,但几笔勾勒的形廓却又多了几分水墨的神韵。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王冕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它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色彩。我稀释藤黄,为花儿点上小蕊,瞬间如画龙点睛一般,在水墨的朦胧中又有了一丝色彩的灵动可爱。随着作品大功告成,一朵黑灰无色的花朵,绽开于纸墨天地之间。
中国水墨画就是这样,发自内心的热爱,不需要夸张的色彩来博人眼球,取而代之的是淡雅的青山含黛、静谧的朦胧花青以及最本质的墨生五彩。
想起初学那会儿,我一次又一次无奈地拿起纸巾狂擦手上的墨渍。对于女孩来说,毛笔上的墨水可不好玩。而那时,我更是心急如焚,我无论如何也调不出老师口中的五彩,明明只有清水和墨,如何才能调出五种不同浓度的黑?而如今,再次看见那张整洁成功的试色宣纸,我不禁会心一笑,老师的谆谆教诲不由得响在耳畔——他还是戴着他的黑框眼镜,像位妇人一样不停念叨:“画品需要功底,更多的是你们怀揣热爱同时又能够冷静耐心下来的心”。我按照他说的做了,果然画了出了那五彩斑斓的黑。
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度假,路过红轮桥,瞥见路边的一簇小花,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见那花儿正在盛放,想起老师教导我们练习需与实践相结合,于是我索性拿来纸笔席地而坐,开始了我的“技术人生”,一撇一顿,皆显技艺熟练;一观一瞅,尽彰生活美好。不一会儿,花儿盛开纸上,栩栩如生!
回首学画的征途,我曾将涂画作为紧张生活的调剂,也曾因墨水弄脏自己而气急败坏;我曾在学校才艺会上大展身手,也会在寻不到灵感时焦头烂额;我有参加过梦寐以求的比赛,更有过因晋级失败偷哭的夜晚……
而让我坚持下来,抛开一切不愉快的,是我始终不变的那一颗真挚热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