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成语,出自《魏书•李冲传》。
李冲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宰相。李冲对孝文帝尽忠竭力,不辞辛劳,深得孝文帝的信任。孝文帝每次领兵出征,朝中政事,总是全部交托李冲。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李冲都能处理得使孝文帝满意、放心。
后来,李冲忽然得了急病,十几天就死了。孝文帝失去了一个好助手,十分悲痛。有一次,他路过李冲的坟墓,触景生情,更觉伤心。他说:“李冲为人,品德髙尚,忠诚可靠,我交托他的国家重任,全都办得很好,使我每次出征在外,都没有‘后顾之忧'。不料他竟暴病而逝,怎能不使我伤心啊!”
“后顾之忧”,后頋,向后回头看,形容外出时,因家里还有不能放心的亊而感到忧虑;也泛指影响前进的某种来自后方的牵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晋平公大合诸侯于溴梁【溴jú】齐灵公不至。平公乃合诸侯之兵,大举伐齐。灵公登巫山以望敌军,大惊曰,“诸侯之师,何其众也!且暂避之。”问诸将:“谁人敢为后殿?”忽有二将并出,乃殖绰、郭最也。灵公曰,“将军为殿,寡人无后顾之忧矣。”
后顾之忧成语故事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五岁就即位当了皇帝,只好由皇太后冯氏临朝执政。这时候,有个叫李冲的人,积极协助太后和孝文帝管理国家。在孝文帝在位十六年的太和十年,他提出建议实行整肃社会治安的'“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以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后又帮助孝文帝拟定法律、实行新的租调制,对于限制和清除北魏政权的时弊,起了一定作用。因而孝文帝南征萧齐时,就让李冲留守,把朝里的事全都托付给他。这期间,李冲把朝政管理得很好,孝文帝很满意。
后来,在李冲四十八岁的时候,突然患暴病死去了,孝文帝悲痛地说:“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意思是说:每当我外出作战,总是放心地把朝廷里的事都交给他,而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后顾之忧”这个成语,比喻外出时或前进的过程中,担心着后方发生问题或出乱子。
【后顾之忧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