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简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0:12:18
  • 《山和石头》
  • 石头是小小的山,

    山是大大的石头。

     

    石头是小山,

    山是大石头。

     

    石头是山。

    山是石头。

    【简评】

    小诗人的这两首小诗,都抓住了所选的两个意象的异同点,并用“是”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小诗人这首简洁而不简单的小诗《山和石头》中,还蕴含着“整体和局部”的哲理。(施民贵)

  • 《风和空气》
  • 风是会跑的空气,

    空气是不会跑的风。

     

    空气是不会跑的风,

    风是会跑的空气。

     

    风是空气,

    空气是风。

    【简评】

    小诗人在《“田”字和田地》中巧玩文字游戏,把抽象的汉字“田”字和具象的实物田地进行对比,趣味盎然。《风和空气》中你抓住了“跑”这个特征以替代“流动”,赋予了“风和空气”以人格,童心童趣就是如此!(施民贵)

  • 《什么也没发生……》
  • 原以为每日简评已写到十九页(张张规定的,每月的简评本写到十九页就可以领优先刊用卡),没想到——

    兴高采烈地把每日简评本交给张张:“马上就可以有优先刊用卡啦!快给我哟!”张张一愣,一张一张仔细地数起来:“一,二……五……十!”她抬起头,得意一笑:“不对呀,才十页,还差得远呢!你以为这么容易就得到哇?”我瞪大眼睛,What?十页?见我一脸疑惑,她解释道:“两面才算一页!”天呐,逗我玩儿呢!两面算一页?我差点暴跳如雷!优先刊用卡呀,你怎么这么难寻?你怎么如此遥远?

    到底有多尴尬?你永远不知道!

    不知怎样回答,只感觉手已经僵硬;什么也不想说,只感觉目光变暗淡;啥子都不想做,只感觉心拔凉拔凉。哎,这就是爱开玩笑的老天,刻薄、严厉、伤人!我又拿他没办法!就像一把利剑,深深插进我热血沸腾的心!见不到阳光,世界变得黑暗……

    原以为大家什么都不懂,没想到——

    张张给我们讲起了什么比作什么。她说:“这就是本体,喻体……”什么鬼!正在我疑惑之际,张张抓住了我的表情,大声说:“这个本体和喻体我之前明明讲过,绝对的!你看那个陈珂玥嘛!一脸蒙逼的样子!”说着,伸长脖子,呆滞眼睛,像千年老龟,我有那么丑吗?这就是所谓的扩大夸张吧!

    可以感受,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一样;可以感受,头微微低下,没面子啦;可以感受,同学们的目光已经聚集到我身上!

    伟大的张张,您难道不知道吗?您的一句话,相当于习主席的一句话!我要“吸引”多少目光?

    闭上眼睛,什么也没有发生……

  • 《简评《张华的苦恼》》
  • 本文以真实的情感,细腻的笔触,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初中毕业中考之后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知了是烦人的,“各种念头就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转来转去”,想到中考水平发挥不错,“一股甜蜜的滋味从心里泛到了脸上”,因而平静下来,可“万一”考不上的想法又使“我的心像装进了烧透的砖窑……”这成功的心理描写源于亲身的体味与比喻、对比等描写手法的运用。

    前文介绍的审题方法主要针对命题作文形式而言,考场作文中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也经常出现。记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涵,弄清命题者提供材料的意图。综合来看,命题者的意图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材料中归纳借用其中心;②模仿其写作形式或写作方法中的某一点;③根据材料改写、缩写或扩写;④材料是作文构思行文的背景;⑤材料是故事情节图片。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们只须牢记一点:把握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记叙类材料作文命题要求往往除审题外,还要求写作者自拟题目。在给材料作文拟题时,必须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悟得提供材料的真意,才能拟出恰当的标题来。

    怎样自拟作文题目,这是大有讲究的。好的作文题目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契诃失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题目就是这样。如果不用这个题目,小说似乎只是写一个替官处理狗咬人的经过,用上这个题目,就突出了一个趋炎的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形象。这个形象成了世界文学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具有十分深刻的典型意义。题目好比商店的招牌,好的文章题目,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于一读的欲望。比如魏巍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的人》,题目提出问题,发人深思,能使读者急于寻求答案而阅读全文,并扣紧题目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题目对一篇文章如此重要,每个考生对题目的拟定都应重视。下面对近年来一些地区户考作文试题中要求自拟题目的题型作些分析,看看自拟题目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要新颖。题目的拟定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如果没有什么特色,拟出的题目,千题一面、似曾相识,势必降低文章的吸引力。

    1991年贵州省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一幅漫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漫画画面是:一个学生得60分,笑了;另一个学生离满分只差0.5分,哭了。漫画的题目是“哭比笑好”。考生就这个考题写出了各自的文章,但自拟的题目大部分都一般化,大同小异。诸如《在哭与笑之后》、《“哭”与“笑”小议》、《笑比哭好吗?》等等。这些题目固然都能大致反映该篇文章的内容范围,但能突出文章主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笑比哭好吗?》。这个题目用反问句形式,实际上点明了作者反对得60分而笑的观点,但对着0.5分满分而哭的持何种态度,从题目中看不出来。有一个考生自拟的题目与众不同,他拟的题目是《错位》。这个题目即否定了为60分不该笑而笑,又否定了为差0.5分不必哭而哭。画龙点睛,言简意明,新颖别致。从题目不难窥出文章的全貌。这个例子虽是议论文,但从拟题要新颖别致的角度看,对记叙性材料作文的拟题也是大有启发的。

    二、要确切。也就是题目要符合文章的内容。从原材料中悟出的观点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题目要扣住这个中心,并且容量范围要适度,要恰如其分。

    有这样一个考题,材料是一幅漫画:中学生张华,学习成绩中等,为了对付考试,虔诚地跪在地上仰天祈求。要求看图后,拟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可抒情议论。叙述时,要紧扣画面内容,注意环境描写和该生的神态、心理描写。面对这样一个作文题,有些考生拟的题目达到了我们开头所提出的三点要求:画龙点睛,引人注目,新颖别致。如《无奈的祈求》、《与考试搏击》等。有的考生拟定的题目不够确切,如《张华的苦恼》。还有的考生拟定的题目过于空泛,如《从一幅漫画想到的》,这个题目可以套在所有看图《只要是漫画》作文上,而且这个题目议论性倾向太明显,显然不合要求,不够确切。

    自拟作文题,一般在写正文前就要完成。也就是说,要根据题意构思好全篇,确定主题,定好结构,甚至考虑好了细节。此外,也可以先确定主题写好全文之后,再安上一个与全文相适应的题目。我们提倡使用前一种方法,先定下题目,再按快速作文步骤审题行文,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文章才能写得集中明确,才不至

    于文不对题。要是写好文章再定题目,就有可能找不到恰当的题目,当然也谈不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了。但是,并不是说事先定好的题目就应一成不变了,写完文章后,再回头审视,若有更好的题目可以及时替换或修改补充,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不是由《石头记》改名而成的吗?

    自拟题目的作文比命题作文更有广阔天地,能不能为自己的作文拟定一个好题目,这也是对考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测试。

  • 《文章简评》
  • 这篇文章,作者根据“不做一件伤害别人的事”这一中心思想,将马蜂窝的位置和捅马蜂窝的原因写得比较简略,捅马蜂窝的过程和“我”对马蜂的认识过程写得详尽。

    为了突出中心思想,作者对有些非常生动的材料忍痛割,或将它写得非常简略。比如“我”对马蜂产生好感,蜂窝又渐渐筑起。按道理,这时的“我”是非常兴奋的,也非常喜欢马蜂,但作者为了中心思想的要,将这些具体内容都略去不写了。

    为了突出中心思想,作者重视详写也不轻视略写。略写尽管寥寥无几,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起到“绿叶衬花更红”的作用。比如,文章中捅马蜂窝的原因,作者是进行略写的,但仅仅这些内容,就为详写捅马蜂窝的过程起到了交代作用,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剪裁的依据之二是根据材料作用剪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材料是为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并非一个中心思想只能选用一种材料,并非一种材料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一个中心思想,它有多种材料可以选择,一个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中心思想。

    由于中心思想的不同,同一材料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就不一样,那么,详略的安排也就有所区别。因此。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不同作用剪裁。

  • 《简评《老年人跳起了迪斯科》》
  •     早就听说过老年人跳迪斯科的新闻,并没有予以太多的关注,—恐怕不是我一人,整个社会大棍也同样没有热心地关注过。本文的小作者开云鹏却偏偏关注起来,而且以此为题作了文章,一这说明小作者善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 丈章开门见山,从“咚踏、咚踏”的迪斯科节奏产开始,写老奶奶们学跳迪斯抖的情形,继而,用几句简洁的甘话,较准确地描述了老奶奶们的心境,这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她却处理得挺得当。

        接下来写演出,第一段中未及展开的跳迪斯抖的情景,凭藉演出的舞台渐渐展开了。小作者身临其境,既写了奔合上的演出,叉写了“我’在舞台下的心情和感慨,两者水乳交融,且把作品的容量扩大了,演出的舞台和老奶奶们人生的舞台连接在一起了。 这寸部分是文章的重心所在,小作者也写得较为详尽,一些人物动作的描写也挺细腻,丈笔运用自知。但文中‘乌龟伸脖”一句却不够得当,这是要提酸小作者注意的。

        统观全篇,文章层次感很强,脉络也清楚,行文中夹叙夹议,其有一定的特色,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稍感不足的是小作者过于成人化了一些,整个描述中多了点教条味,少了点孩子式的独特发现。这或许不仅仅是小作者的责任,我们现行的教育方法是否本身就过于成人化T呢?我们是否应该少一点灌愉,多让孩子们动动脑筋,用自己的小眼睛看世界呢?

  • 《文章的简评》
  •     这篇文章运用层进式结构,叙述一个人的几件事。作者在文章中按时间顺序写了这样几件事:母亲因她生的孩子死得多而养成农闲斗牌的习惯;母亲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母亲因作者多病而求神;母亲心地善良,尽力周济孤苦饥寒;母亲对参加革命的孩子非常疼爱,把父亲心爱的月季花折来送给儿子;母亲之死。作者在写母亲的几件事中全面地展示了她的品质和性格,用事把人的活动串起来。如写家境困难时,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地劳动”,显示她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一面,到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当然还是非常热爱劳动的,这样便多少有了余钱剩米,这时她的性格便发展了,“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进一步写了母亲作为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心地善良,推己及人,急人之难。又如前面写作者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模摸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表现母亲的爱子之心无微不至。后面写到抗日战争时,作者以革命者身份回家探望,母亲的爱子之情有了新的升华,她把父亲最心爱的月季花折下送给儿子,这不仅表示了她和她丈夫对儿子“拳拳的心”,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人民对自已的子弟兵的赤诚的心,发烫的心。以上这两者都是层进的。此外作者写的母亲的斗牌习惯,有点迷信等虽谈不上层进,却也显示了真实,让人们看到一位活生生的母亲,而不是加工过的人物。

        纵横结合。这是一种复合式结构,在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多件事写多个人或记一个大过程类作文时常用,它是将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交错组合,从而形成杂而不乱的结构特点。初中课文中的典型例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祯》,横向的是竺可祯科学生涯中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竺可祯北海观物侯;竺可祯野外做科学测试;毛主席接见竺可祯并谈论科学的发展;竺可祯从大量史迹中寻觅气候变迁的线索,竺可祯驳斥苏联气候界的错误论断;竺可祯病危前做科研记录等。纵向的是时间的顺延,作者从解放初写到了竺可祯病逝的前一天1974年2月6日。

        考场作文是速度与质量的结晶,除了掌握这些结构形式,必须在组合材料时讲究速度。下面是近年来快速作文研究中总结的一些适合考场作文的组材方法。

        写景游记一类的文章,多以时间为线索,写人、记事的文章也常把值得记叙的点选出来,然后用红线将这些珠子(记叙点)串起来组合成文。下面的一篇文章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组合成的文章。这种方法费时少,写出的文章层次又显得清楚。

  • 《学生作文简评》
  •     本文以真实的情感,细腻的笔触,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初中毕业生中考之后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知了是烦人的,“各种念头就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转来转去”,想到中考水平发挥不错,“一股甜蜜的滋味从心里泛到了脸上”,因而平静下来,可“万一”考不上的想法又使“我的心像装进了烧透的砖窑……”这成功的心理描写源于亲身的体味与比喻、对比等描写手法的运用。

        前文介绍的审题方法主要针对命题作文形式而言,考场作文中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也经常出现。记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涵,弄清命题者提供材料的意图。综合来看,命题者的意图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材料中归纳借用其中心;②模仿其写作形式或写作方法中的某一点;③根据材料改写、缩写或扩写;④材料是作文构思行文的背景;⑤材料是故事情节图片。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们只须牢记一点:把握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记叙类材料作文命题要求往往除审题外,还要求写作者自拟题目。在给材料作文拟题时,必须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悟得提供材料的真意,才能拟出恰当的标题来。

        怎样自拟作文题目,这是大有讲究的。好的作文题目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契诃失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题目就是这样。如果不用这个题目,小说似乎只是写一个替官处理狗咬人的经过,用上这个题目,就突出了一个趋炎的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形象。这个形象成了世界文学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具有十分深刻的典型意义。题目好比商店的招牌,好的文章题目,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于一读的欲望。比如魏巍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题目提出问题,发人深思,能使读者急于寻求答案而阅读全文,并扣紧题目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题目对一篇文章如此重要,每个考生对题目的拟定都应重视。下面对近年来一些地区户考作文试题中要求自拟题目的题型作些分析,看看自拟题目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要新颖。题目的拟定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如果没有什么特色,拟出的题目,千题一面、似曾相识,势必降低文章的吸引力。

        1991年贵州省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一幅漫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漫画画面是:一个学生得60分,笑了;另一个学生离满分只差0.5分,哭了。漫画的题目是“哭比笑好”。考生就这个考题写出了各自的文章,但自拟的题目大部分都一般化,大同小异。诸如《在哭与笑之后》、《“哭”与“笑”小议》、《笑比哭好吗?》等等。这些题目固然都能大致反映该篇文章的内容范围,但能突出文章主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笑比哭好吗?》。这个题目用反问句形式,实际上点明了作者反对得60分而笑的观点,但对着0.5分满分而哭的持何种态度,从题目中看不出来。有一个考生自拟的题目与众不同,他拟的题目是《错位》。这个题目即否定了为60分不该笑而笑,又否定了为差0.5分不必哭而哭。画龙点睛,言简意明,新颖别致。从题目不难窥出文章的全貌。这个例子虽是议论文,但从拟题要新颖别致的角度看,对记叙性材料作文的拟题也是大有启发的。

        二、要确切。也就是题目要符合文章的内容。从原材料中悟出的观点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题目要扣住这个中心,并且容量范围要适度,要恰如其分。

        有这样一个考题,材料是一幅漫画:中学生张华,学习成绩中等,为了对付考试,虔诚地跪在草地上仰天祈求。要求看图后,拟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可抒情议论。叙述时,要紧扣画面内容,注意环境描写和该生的神态、心理描写。面对这样一个作文题,有些考生拟的题目达到了我们开头所提出的三点要求:画龙点睛,引人注目,新颖别致。如《无奈的祈求》、《与考试搏击》等。有的考生拟定的题目不够确切,如《张华的苦恼》。还有的考生拟定的题目过于空泛,如《从一幅漫画想到的》,这个题目可以套在所有看图《只要是漫画》作文上,而且这个题目议论性倾向太明显,显然不合要求,不够确切。

        自拟作文题,一般在写正文前就要完成。也就是说,要根据题意构思好全篇,确定主题,定好结构,甚至考虑好了细节。此外,也可以先确定主题写好全文之后,再安上一个与全文相适应的题目。我们提倡使用前一种方法,先定下题目,再按快速作文步骤审题行文,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文章才能写得集中明确,才不至

        于文不对题。要是写好文章再定题目,就有可能找不到恰当的题目,当然也谈不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了。但是,并不是说事先定好的题目就应一成不变了,写完文章后,再回头审视,若有更好的题目可以及时替换或修改补充,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不是由《石头记》改名而成的吗?

        自拟题目的作文比命题作文更有广阔天地,能不能为自己的作文拟定一个好题目,这也是对考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测试。

  • 《老师简评》
  •     你读了这两篇对比作文,可能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第一篇《扭秧歌的奶扔》,由于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只凭自己的印象去写作文、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是内容太空洞了。跟小作者一聊天,才知道,老师让大家写《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作文,他马上想到写自己的奶奶,写奶奶的什么事呢?小作者立刻想到写点儿新鲜事,便提笔写了《扭秧歌的奶奶》。从选材来看,的确不错,但由于没去有意识地观察,读后我们会提出不少问题呢。如:奶奶怎么打扮的?换了什么漂亮的衣服?奶奶扭得怎么样?都没有交待清楚。从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是熟悉的事物,如果不去有意识地用心观察,你就不会把事物的特点,展示给读者。

        读了第二篇作文我们的感受就不同了吧,第一篇作文中我们所提出的疑问是不是都解决了?你看,奶奶打扮得多漂亮:头上插一朵粉红色的绢花,穿一身粉红色绣白边的衣服,脚上穿一双黑色绣大红花的布鞋。……还涂脂抹粉,连眉毛也描得浓浓的。这样的描述,使我们马上想到我们曾在马路上或电视里见到的扭秧歌的老奶奶的形象,多逼真呀!另外小作者听说奶奶扭秧歌特别棒,到底怎么样,他也不清楚,便有意识地到小花园,亲眼目睹奶奶扭秧歌的风采:一会儿用扇子挡住脸,显得有些羞涩;一会儿又展开双臂,抖擞着绸褂,好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这优美的语言是作者有意识地观察后,有了真切的感受而流露出来的感情。这两篇作文一对比,你是不是也感到有意识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不但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源泉,同时也是写好作文的依据呢?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评》
  •     本文是一九八二年高考中,北京一位考生的作文。文章也是采用逐层深入论证中心的写法。

        文章开头上承题意,明确指出这句一千年前范仲淹写下的名言,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事业中的现实意义。这个头开得好:爽快利落,不兜圈子。

        然后围绕着中心论题,分两层进行论证。第一层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的分论点。这是从这句名言的目的、意义和力量源泉的角度谈的。第二层深入一步,提出“要做到‘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的分论点。这是就“怎样做”方面谈的。

        文章每一层还能通过引用具体的、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说明观点,并对使用的材料作了一定的分析,基本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行文过程中,还时刻照应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一题目,使全文中心突出,结构紧凑,分析集中,扣题严紧,读之,一目了然,使读者受到启发。

        总之,由于笔者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逐层深入论证中心的写法,因而使文章的立意得到了较好的开拓,道理说明透彻,能够做到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