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十二时辰的来历故事

2024-04-13 15:59:48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十二时辰的来历故事

我国古代曾长期使用过“一日分为十二时”的计时制度。“十二时”也叫“十二时辰”,以十二支(子、丑、寅、卯……)为代号。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正合二十四小时。从半夜算起,相当于现在的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三点至五点为寅时,……其余 依此类推。这种计法,据说是从西汉武帝时太初年间开始的。淸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就是这样说的:“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

但是,晋杜预《左传集解》在《昭公五年》的注释中指出,春秋时代的当时已有十二时的名目,不过还没有以十二支为代号罢了。杜预所列十二时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南移未到正中),日中,日昳〔dié〕(日偏西而渐下),晡〔bū〕时(日西沉而傍晚),日入,黄昏,人定。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对此作了补充说明:“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这种计时制度,就算从西汉开始,在我国也至少沿用了二千年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十二时”为一昼夜的代称,常用来表示连日带夜的意思。例如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民间也有“一日相思十二时”的俗谚,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直到现在,“半夜子时,鸡鸣丑时,日出卯时,日中午时、日入酉时”等传统计时法则,还有人在使用。至于称半夜为“子夜”,称日中为“中午”、“正午”,并由此产生“午前、 午后、上午、下午”乃至“午夜〃等词,更是尽人熟悉,不用说了。

与“十二时辰”相似的,还有分一夜为“五更”的计时方法,不知始于何时。隋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曾谈到“一夜何故五更”的问题,但并无确切答案。作为计时单位的“更”,与“时”相同,每更也是两小时,实际就是夜间的戌、亥、子、丑、寅五个时辰:戌时起更为一更,亥时二更,子时三更,丑时四更,寅时五更,更尽天明。

“五更”一词,因此包含两个意思:一指整整一夜,一指黎明前的第五更。“三更”则多指半夜,也泛指深夜。唐杜甫《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南唐李煜《浪淘沙》词,“罗衾不耐五更寒。”宋周紫芝《鹧鸪天》词:“梧桐叶上三更雨。”

成语“半夜三更”也是指半夜或泛指深夜。元马致远《青衫泪》杂剧第三折:“这船上是甚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亦作“深更半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