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觉得奶奶有点奇怪。
“奶奶,我回来了。”我打开门,猛地冲进客厅,把书包往地上一放,朝卧室大声喊道。不用猜也知道奶奶正在看报纸。每次这个时候,奶奶总是拿了只椅子,戴上她那副压得很低的老花眼镜,坐在卧室的阳台上看晚报。这是她的老习惯了,可谓“雷打不动”。
我轻轻地打开卧室门,信步走了进去。熟悉的家具,熟悉的窗帘,可总觉得少了一样什么东西。咦,奶奶呢?
转了一圈后,便有了点收获。我在桌子上发现了两样东西:一张白色的大纸,上面用黑色记号笔醒目地写道“孙女,我有事出去,不回来吃晚饭一奶奶”,旁边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
怪事,奶奶难道有什么秘密大行动?
“叮咚,叮咚—”忽然门铃响了起来,原来是李家阿婆。“快,跟我走。”阿婆招呼也不打,就急急拉着我往外走。“出了什么事?"我慌了。“好事。”阿婆一脸的笑意。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随阿婆来到了小区会议大厅。还未进去,里面就传出了美妙熟悉的《天鹅湖》。
“怎么,在开音乐会?”
阿婆笑而不答。走进去,只见原本开会用的黑椅子全都“靠边站”,大厅的中央腾出一大块空地,一群穿着白色芭蕾演出服的小姐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远远望着,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白天鹅或展翅欲飞,或水中遨游。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蓄之一的(天鹅湖),如何?”
“原来您这么急着要我来就是让我来当评委呀!”
“哈,你快点打个分吧。”
“您从哪里请来的艺术团?这么棒,简直可以打满分。”
“艺术团!?”阿婆诧异地望着我,倏地又捧腹大笑起来,“艺术团……哈哈哈……你再看看他们……哈哈哈。”
“小天鹅们”似乎听到了我与阿婆之间的对话,停止了排练,纷纷有说有笑地向我们走来。近了……近了……天哪!是她们!张阿姨、王阿姨、宋大妈,还有……奶奶!
“下个月要开老年人艺术节,所以我们加紧排练,怎么样,吃惊不小吧!?"奶奶笑嘻嘻地说。“啊呀,老年人怎么就不能参加娱乐活动?外国老人跳迪斯科的,马路上一抓一大把。”“就是,有益健康呢。”“这就叫新世纪!”老人们叽叽喳喳汇成一片。我既吃惊又兴奋地望着她们,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会议大厅里走出来,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斜挂在西边,像个涨红了脸的姑娘,放射出它一天中最迷人的光芒,把世间万物都涂上了一层金色。天空,红成一片,好似它的全身血液都在沸腾。黄昏,又正是人流最拥挤的时候。学生放学、职工下班的喧哗声组成了一支长奏不息的交响乐。我望着这一切,忽然感觉到了黄昏的可爱、夕阳的无限美丽以及从未有过的朝气蓬勃。
本文布局巧妙,先设置悬念,后步步展开。语言描写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出“夕阳的朝气”。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本文以“夕阳”为题,描绘了夕阳下特有的景色,以及夕阳下老年人老有所乐、其乐融融的情景。文章的抒情色彩比较浓,文笔也较优美,层次分明;首尾照应,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极力铺陈所见之景、所感之情,赞美了绚丽多姿的夕阳。同时,为此写出“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主题。
在写作此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的立意。怎样写出不是为单纯的写景而写景的文章呢?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公、外婆以及像他们一样退休了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不就是像约丽多姿的夕阳吗?因此,我把平日在公园里看到的景象联系起来展开联想用一幅幅画面展现了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他们再联想自己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时期却强作“愁”之态的可笑。这样把景与人相融在一起,文章的立意就深远了。
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信你时夕阳的感受和前人一定不完全一样,那么,就请你认真观察,写出自己的感受。
《夕阳》这篇文章既可抓住夕阳的特点和景的变化来写,也可通过联想抒发内心感受。
黄燕同学的《长江夕照》通过细致观察,文章写景写得细腻,既有江面美景的概括,又有江面浪花的描绘,一会儿目光投向江面,一会儿又回眸蛇山之簸的黄鹤楼,放得开,收得拢,妙趣横生。同学们可借鉴这篇习作。
由于社会生活具有多面性,题目和材料所隐含的意义也有多重性,因此,同学们用同一个题目或同一个材料写文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它,只有这样有利于揭示其蕴含的深意。
吴康宁同学的《不落的夕阳》,卢溪同学的《夕阳》,都由夕阳联想起了老年人老有所乐、其乐融融的情景,赞美了绚丽多姿的夕阳。同时,为此写出“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主题。文章的抒情色彩比较浓,文笔也较优美,层次分明,所以,文章意境也就更深些。
当然,在写作中,只有内心情感体验得深切,联想的事物才为情感深深浸泡,表现出来也才能更有情趣。
夕阳挣扎着把自己最后的光辉燃烧给大地,映得西边的天际像着了火,通红通红的。
她从窗内望着这副似壮烈又似残破的画面,不禁有些悲凉与颓丧。眼前模糊的景物是那样死气沉沉的,披着黑赤色的颜色,安静得让人发疯。她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更深了。门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响。后来,门开了。她知道是儿子给她送饭了。“啪”,电灯亮了,照出窄窄的小屋内的简陋的陈设,“干嘛不开灯?”粗鲁的问话。
她并不看他,也不回答他,只盯着自己那件粗糙而破旧的衣服。昏暗的灯光下,她的脸黑而瘦,手指干枯而且皮肤开裂,显出一种吓人的苍老。
不多久,她从眼角的余光里看到人影从鼻子里“哼”的一声,仿佛极度不耐烦似地走了,随手又关上了灯,“砰”地一声门响,又把她扔进了昏暗的光线中。
她抬起头,看到油腻的小桌子上多了一碗饭,饭上仿佛盖了一点青菜。她一直望着,望着,眼神像要穿透什么似的。
不知是不是双眼发酸的缘故,泪雾漫上来了。
她转开眼光,看到窗外的夕阳半个已落下去了,黑暗马上就要来临。
她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儿子的冷淡、粗鲁,习惯了每天饭碗上只盖一点素菜,习惯了一个人从清晨到日暮一句话也不说,习惯了每晚的辗转难眠......一切都早已习惯了。
可是,她为什么得不到一点点的家庭温暖和家人的问候?她知道自己年愈花甲,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是精神上的。
她就一直坐在那里,想着什么,一动不动。
突然,太阳好像一下子沉了下去,那么始料未及的,天又黑了,她一下子被抛进了黑谷,那么仿徨而无助。
她知道,长夜又来了。
子女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读罢上文,心里不觉黯然。而对日益老龄化的现代城市,我真心希望作者笔下的文字是虚构的生活。
“夕阳近黄昏”,一幅凄然而又无奈的生活图画。象征化的语言表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标签:奶奶回来觉得有点奇怪这几天开门夕阳我打朝气夕阳挣扎着把自己最后的光辉燃烧给大地,映得西边的天际像着了火,通红通红的。 她从窗内望着这副似壮烈又似残破的画面,不禁有些悲凉与颓丧。眼前模糊的景物是那样死气沉沉的,披着黑赤色的颜色,安静得让人发疯。......
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信你时夕阳的感受和前人一定不完全一样,那么,就请你认真观察,写出自己的感受。 《夕阳》这篇文章既可抓住夕阳的特点和景的变化来写,也可通过联想抒发内心感受。 黄燕同学的......
本文以夕阳为题,描绘了夕阳下特有的景色,以及夕阳下老年人老有所乐、其乐融融的情景。文章的抒情色彩比较浓,文笔也较优美,层次分明;首尾照应,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极力铺陈所见之景、所感之情,赞美了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