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诗句。可是为什么要说“人生几何”呢?人的一生,明明有漫长的好几十年,为什么要发出人生苦短的感叹呢?
我曾见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见过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老人已经一路风雨兼程地奔忙过了,而年轻人正刚刚开始他的人生长跑,但是总有一天,他也会像老人一样走完他的人生,无论如何,这一天终将来到。既然有起点亦有终点,虽然路程各有长短,但最后还不是一样结束?那走与不走这段人生之路又有什么区别?
我问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她这一生有什么值得回忆或割舍不下的东西。这个间题使她眼睛一亮,她滔滔不绝地对我讲述了她的一些人生经历。使我惊异的是,她对人生中一些闪光的、值得回味的东西记得特别牢,而且这样的回忆使她变得精神焕发起来。她最后讲的一句话让我深思了很久,她说:我的一生,虽然不算轰轰烈烈,只是细水长流似的,但我觉得我并没有白活。因为我曾使我周围的人更快乐,我曾为家人减轻了不少负担,我也为这个社会作了一点贡献,虽然不多,但我确实做了。这样已经足够了。
也许,大部分人的人生不会也不能惊天动地,他们拥有的,只是平凡的生活,但是,只要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对待学习与工作,那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充实而精彩。而且,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很多机会等着你,也许你抓住了,你的人生就将与众不同;你错过了,就会后悔一辈子。就像席慕蓉说的那样:“有很多事很多人你以为明天可以再干,明天可以再见……可就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刹那,有些事已不能再做下去,有些人你永远也见不到了。”
人生就是如此多变,却又如此神奇。但是,你的人生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用你的智慧将它变得缤纷而完美,可以让你年老时有许多回忆,而且无悔于你所做的一切。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人生”这个重大问题,肯定有许多困惑,小作者试图找寻答案。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她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告诉小作者:只有奉献,只有让周围的人快乐,才是平凡而幸福人生的真谛。
无疑,这也委婉表达了小作者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结尾“你的人生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用你的智慧将它变得缤纷而完美……”一句,表现了小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书法杂志介绍》作文点评:
一个不喜欢书法、对书法杂志块乏研究的人,是很难把书法杂志介绍得如此具体的。许可同学的介绍,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刊物的特点,按照栏目逐一介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首先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书法》杂志是介于初级读物《青少年书法》与专业杂志《书法研究》之间的普及性书法刊物,这一比较,把它的独特的个性显示了出来。接着就从各个方面来说明这一特点。
《书法》之所以受到专业书法家的青睐,成为他们的案头资料,是因为它刊有古代书法家珍资的墨迹,刊有很难寻觅的古代著名二碑帖的珍品,刊有著名书法家的理论经验,这是作者为第一栏目概括的特点,同样,《书法》也受到业余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经验和观摩借鉴的范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尽管他们不少人是初出茅庐的后生小子,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在刊物内占了一席之地,这是作者为第二栏目概括的特点。另外,其他栏目如书法作品与篆刻,对上述不同层次的人来说,也会有所启迪,有所欣赏或有所研究吧。
总之,无论是总说也好,分说也好,作者都把握住了《书法》既不是专业杂志,又不是初级读物,既受到书法家的青睐,又获得业余爱好者的喜爱这一特点的。
《这个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篇介绍闸北公园的说明文,它紧紧扣住说明文要抓住特点的要求,不仅写出了它有一般公园所共有的特点,还写出了它有别于其他公园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桥”与“亭”独特的造型和具有光荣的斗争史迹两个方面。把它和众多的公国区别开来。
第一自然段是记叙。作者通过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园,与去过仅南次的公园对比,写出了闸北公园给“我”印象之深,开宗明义,非常切题。可见记叙虽简,但必不可少。
第二自然段开始,才是说明性的文字。
文中在介绍公园景物的时候,用了比喻、拟人与描写的手法,甚至想象夏季来临,人在桥上俯视荷花,使人陶醉忘返的情景,这也仅是作客观的介绍。因为荷花池,时不当令,自然见不到荷花,一到夏季,绽开的荷花,扑鼻的香气,自然令人前往。这些,作者都没有作主观的任意夸张,目的是为了把景物的特点介绍得更生动,更形象,在让读者有所知的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公园的特点会体会更深。如果随意发挥,硬凑联想,则就变成写景散文了。
最后一段是议论。通过作者的主观评述,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样的立意要比单纯介绍景物特点更深一筹。
因为景物的美观别致,景色的配合和谐,布局的富有情趣,都是可以通过人的感官感知的一般特征,而造成这些的原因是设计者的匠心和园林工人劳动的结晶,却是经过由表及里分析的结果,这一本质特征的揭示,更可使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更深刻。这段议论正是点睛之笔。
“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这原本是形容漓江美景如画的一句话,在这里被作者巧妙化用,成为文章的题目。那么,人是如何在“书中游”呢?
读过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我们不禁为作者的旁征博引、奇思妙想所折服,那些原本毫无关联的诗句在作者笔下竟被串联成一年四季的几幅充满灵性、美轮美夹的画面,不禁令人叫绝,可谓“人在书中游,其乐无穷哉”!原来这“游”是神游。行文至此,文章的主旨似乎已被揭示出来,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掘远不仅如此,他既在书中神游,又和书进行“神交”,接下来的几段,作者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历数了与书“神交”所引发的思考,这几段文字真可谓“灵性闪光”,充满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颇具哲理思辩的意味。
正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在书中看到“山的壮阔,水的轻柔”,中学生能写出这样寓理于情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
把作文材料组织起来,可以按照空间关系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这里谈时间顺序的写法。按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写叫顺叙。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把后发生的事情或事情的结果提到前面写叫倒叙。倒叙的方法运用得好,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运用倒叙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相衔接的地方,要衔接得自然。因为文章运用倒叙以后,还要运用顺叙往下说。在顺叙中插人有关的人或事,对某一情况做补充或说明,称为插叙。插叙完了又接着顺叙,中间也要注意过渡得自然。
这里要强调说明一下,顺叙、倒叙、插叙,并无高下之分。运用哪种顺序,完全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当然,顺叙,有利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倒叙,有利于造成悬念,从而吸引读者。插叙,有利于对有关的人或事做补充说明。
这是一篇综合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的作文。文章开始,由扁豆种引出一段回忆,在结尾段,用“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了”照应第一段。首尾段都用了“望着那紫而发亮的扁豆”等词语,使得文章的倒叙首尾相接。
中间部分是按顺叙写的。写出自己毁豆秧、认错的经过,从而赞扬了小兵不计个人恩怨而热心助人的好品质。“我”把崔兵的豆秧毁坏后,小兵哭得十分伤心。为了说明他伤心的原因,作者插叙了一段奶奶送豆种的往事。“我想起来”,是插叙的开始,“我的心紧缩了”是插叙的结束。插叙结束后又继续按顺叙的次序记叙。
文章把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运用得自然恰当,值得肯定。
《看雾知天》这是篇解说事理的说明文,作者把雾的发展变化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把雾与节季、与北方冷空气、与海洋暖湿空气的关系,把雾与天气变化的规律,这些复杂的自然现象,解释得一清二楚。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一开始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题意。
接着说明雾因季节不同,而预示不同的天气。即秋冬雾晴好,春夏雾阴雨。
这些仅仅是现象,说明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归纳上,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接着说明原理,使人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遵循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
但是仅仅按照季节去看雾,还不能知夭,因为这仅仅是一般规律,还有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规律,所以接着由一般规律进入到特殊规律的说明。这样安排材料,由浅入深,入情入理,也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
在说明特殊情况时,作者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从出雾时间、持续长短、雾前天气、看雾颜色与看雾浓度五个方面,条分缕析,揭示了看雾知天的特殊规律。
最后用“缘上所述,由分而合,归纳全文:雾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本质还是辐射雾与平流雾两种,把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纳得简单明了,从人们认识的角度讲,无疑又深入了一步。
总之,这篇说明文是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这一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说明的。在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之间,都采用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在说明特殊情况时,又用了反复的手法,因而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一个初三的同学,思路如此清晰严密,实在可嘉。
诗歌灵感的产物;后者是以美为主题的一篇对话,它关于美的讨论,对后来西方的美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仍以他惯有的论辩方式,批驳了美是恰当的、有用的、有益的、发生快感的等概念。 《理想国》......
现在是金秋时节,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就让我带着你一起走进 家乡 的 秋天 吧!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花园里,其它花儿已经开始凋落,可是菊花正努力盛开,它的花枝又细又长,花瓣纯洁芬芳,闭上眼睛闻闻那淡......
这是一篇记叙个优和好的文章,小作者以轻快的笔调,把自己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真实具体地写了出来,表达了小作者热 爱 生活、喜爱活动中心的思想感情,在这篇文章中小柞者赞美 幸福 生活之清跃......
志向是指 个人 对未来职业与前途的意向目标。志向是随着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发展,随着 家庭 教育 、 学校 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断深化,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而逐步形成的。 甘甜的生活固然让人感到 幸福......
我在步行街散步时打了一个哈欠。天上刚好有一个辣椒似的东西掉到了我的嘴里。咳!咳!咳!我喝了一口冰水,打没想到把那个辣椒给吞了下去!啊!辣辣,辣!这,辣椒都让我的嘴巴喷火了啊!我拿出自己的冰水一喝,怎么......
牢房里的夜总是有着特殊的黑暗。那种由阴郁的湿气和历年来犯人们的怨气凝成的黑暗如同一张大幕遮住了人民的眼睛与心灵。黑,是那种盲人黑。(语言凝练,表达到位,渲染了气氛。) 你静静地坐在床边,身上单薄的衣服......
一个女孩的心事,来得不经意,走得更突然,心上难免留有几分怅惘。文章却由此带出一点暗淡的忧伤,这也是一种美。 作者攫取生活中美的能力很强。十五岁这个字眼在文中不断起伏跳跃,暗示出 青春 期女孩的绵长而活......
孙崭同学写的《萝卜 花 》,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记叙文。首先,《萝卜花》在剪裁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思想明确。什么叫做剪裁呢?有句 成语 叫做量体裁衣,说的是裁缝工人在裁剪衣服时要根据不同人的高矮胖瘦......
在我心中,让座一词的背后就是:美德、高大、礼貌等,不曾想到让座的背后也有 感动 . 星期五的下午,下班的上班族,放学的 学生 族,大包小包挤满了车站.我,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东张西望. 想象 着回家能美餐......
这篇一事一议的短文,只有三百多字,却是说理头头是道,经得住推敲。 第一段简要记叙了作者在公共汽车上目睹的一桩小事。百余字的场面勾勒,有声有色、有点有面,事件的缘起、发展和结局交代得一清二楚,各种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