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己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描写清明节的事有很多,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写的:“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此外,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也说明了清明是一个农业节日。而且清明也在四大传统节日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清明节有许多其实,比如踏青、扫墓、插柳……
我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一到,气温就开始升高,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十分相近,所以渐渐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节也成了清明节的别称。由于寒食节有扫墓、吃冷饭的习俗。所有清明节也有这样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们纪念已故先人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放假是踏青的日子,也是赏花的好时节。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源东赏花。
听人们说,源东的桃子特别大特别甜,源东的桃花特别美特别艳。百闻不如一见。是的,我一下汽车,往前一看,远处一片粉红。我和爸爸妈妈疾步向前走,哇,近了,更近了,隐隐看到好大好美的桃花世界啊,还不时飘来阵阵清香。我不禁赞叹道:“多迷人的粉红世界啊!”我和爸爸妈妈站在花丛中,仿佛自己也是一朵粉嘟嘟的桃花了。仔细看着,每一朵桃花都面带笑容,有的仰着头,有的弯着脑袋,有的羞答答地躲在底下,有的跳着舞……过了半小时左右,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令人陶醉的桃花林园。
下午,我们又来到外婆家的山坡上欣赏金灿灿的油菜花。这儿的油菜花东一片,西一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亮得刺眼,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亮丽迷人。
今年的清明节假期真是一个大饱眼福的日子啊!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近看桃花的各种姿态,“有的仰着头,有的弯着脑袋,有的羞答答地躲在底下,有的跳着舞……”形象生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又到了,远方的游子们千里迢迢回到家乡,来感恩先祖遗德。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2500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传统的扫墓祭祖外,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折柳戴柳等。
清明前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雨水充沛,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今天,姥姥的菜园要播种啦,我和妈妈赶来一起帮忙。我看到家里种的梨树开花了,前两天的降雨把花瓣打落了很多,地面像是铺了一层白色地毯,美丽极了。我一转头,看到姥姥已经把土地犁平,就等着播种了。我们先把菜园划分好,哪块种黄瓜,哪块种豆子……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包装好的种子放在一边,先用铲子在地里挖出一个个小坑,每个坑里撒上几粒,然后再填上土,最后再洒上水就种好了。之后我们又给菜园里的其它蔬菜和果树浇了水。耐心等待夏季的蔬菜采摘和秋季的果实丰收。
在家人的陪伴下我明白了,其实清明节不只是悲伤的,也是快乐的。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和淼淼姐姐、朱晓宇哥哥、和张源梓弟弟一起去了太和水库。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呵呵,听了这段话,知道清明节的重要性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耶!我们要好好保存“清明”两个字,可能很久很久以后,一些“外星生物”正在研究我们已经绝种的智人的节日名称、传统、文化、习俗,如果保存的十分完整的话,他们岂不是迎刃而解了?所以,大家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自己都是十分宝贵的,想想自己的器官,能救活多少人?好了好了,跑题了。
我们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太和水库,放眼一看——山水秀丽、水鸟成群,一缕缕淡淡的薄雾萦绕在水面上,山是绿的、水是蓝的,草是青的,花是红的,称得上是山青水秀——太美啦!
我们蹲在水边打水漂,我一连打了三个,这就是我最好的成绩了,但是淼淼姐姐的爸爸太牛啦!一口气打了7个!七个!用很大很大的石头,像我巴掌这样大的石头,也能打两个,如果我们,我们搬都搬不动。
我们接着是生火,让炭着起来,但是说着简单做着难,我们得不停地劈柴、生火、放干草、纸巾,唉,真是累得腰酸背痛,生完火的木棍可以画画、写字,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画画。
后来,我们就是烤肉、煮羊汤,晚上,我们到了一个饭店美美的吃了一顿,吃的嘴角流油、肚皮滚滚,我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清明节回家路上,沿途的花儿开得烂漫,香气袭人。
我从车上晕乎乎地下来,在我面前展开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老树新发枝丫,白墙衬搭青瓦。微风轻轻拂过,涟漪泛起阵阵。
爸爸和伯父与老家的亲戚打招呼,我和姐姐听着方言就像听着外星人讲话一样。我偷偷问妈妈他们在说什么,妈妈说她也听不懂。
伯父告诉我们,门口的池塘边上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桑椹树。我一听,喜悦顿时冲散了疲惫,兴冲冲地出发准备去摘桑椹。
我快步走到树底下,抬头往上看,惊呆了,只见枝条上结满了桑椹。有红的,紫的,绿的,也有半红半绿的,它们像一条条胖乎乎的毛毛虫挂在桃心状的绿叶间。妈妈告诉我和妹妹,紫黑色的完全成熟了,很甜。红色的还没熟透,偏酸。半红半绿和全绿的不摘。还告诉我们干的桑椹有入药的价值呢。
我摘了第一颗就迫不及待地想放进嘴里,妈妈说还不能吃,要清洗过用淡盐水泡一会才能吃。摘了几颗后,我的手被染成红色了,妹妹大叫“你流血啦,流血啦!”我才不会被吓到呢,明明就是桑椹的果汁嘛。
当满满一盘用淡盐水清洗过的桑椹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紫红紫红的桑椹甜进了我的心里,好像连阴沉沉的天气都变得清朗了许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的清明,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