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兰薰桂馥
【拼音】
lán xūn guì fù
【释义】
兰,指的是兰草,兰草十分幽雅,民间把“芝兰”视为雅典的象征。古人常用“芝兰玉树”或“桂林杏苑”来比喻德才兼备的人。桂,指的是桂花树,桂花十里飘香,民间把“桂子”与“贵子”视为吉祥的象征。馥,指的是香气,馥郁芬芳。兰薰桂馥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指子肖孙贤。
【出处】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
解释:常山王的品德如玉般温润,声音如金般清亮;博望侯的品德如兰薰桂馥般高雅。
【近义词】
芝兰玉树、桂林杏苑、恩泽后世
【反义词】
鱼龙混杂、肮脏丑恶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非常喜欢品尝美酒,而他的弟弟夫概也跟着他学习如何酿制美酒。夫概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逐渐成为了一位优秀的酿酒师。他所酿制的美酒,不仅味道醇美,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夫差非常喜欢这种美酒,经常让夫概带着美酒到各地巡游。
有一次,夫差带着美酒来到了一个小镇上,在镇上的一家酒店里品尝了一种叫做“兰薰桂馥”的美酒。这种美酒非常独特,不仅口感醇美,而且还散发出一种非常浓郁的香气。夫差非常喜欢这种美酒,他觉得这是他喝过的最好的酒。
夫差问店主这种美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店主告诉他这种美酒是由一位叫做张敬儿的酿酒师所酿制的。张敬儿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酿酒师,他所酿制的美酒不仅味道好,而且还散发出一种非常特殊的香气。夫差对张敬儿非常感兴趣,他决定邀请张敬儿到吴国为他酿制美酒。
张敬儿听到夫差的邀请后,非常高兴。他觉得能够为吴王夫差酿制美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吴国。在吴国,张敬儿尽心尽力地为夫差酿制美酒,他用了各种材料和技术,最终成功地酿制出了一种叫做“兰薰桂馥”的美酒。这种美酒不仅味道醇美,而且还散发出一种非常浓郁的香气。夫差非常喜欢这种美酒,他觉得这是他喝过的最好的酒。
在喝了很多张敬儿所酿制的美酒之后,夫差对张敬儿的才华和品德非常敬佩。他决定任命张敬儿为吴国的宰相,并且让他掌管整个国家的政务。张敬儿非常感激夫差的信任和重用,他尽心尽力地为吴国工作。
后来,吴国越来越强大,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张敬儿也因为他的才华和品德成为了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造句举例】
令尊德高望重,教子有方,一定能遗泽后人,兰熏桂馥。
这家餐厅里充满了兰薰桂馥的香气,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成语】
犀角烛怪
【拼音】
xī jiǎo zhú guài
【释义】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后引申为点燃烛火明察事物的意思,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后来犀角烛怪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近义词】
叹观止矣 妙趣横生 无与伦比 一气呵成
【反义词 】
味同嚼蜡 枯燥无味
【出处】
《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释义: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这里水深无法测量,世代相传说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做温峤的人,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他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
而后温峤初授司隶校尉都官从事,进入并州刺史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南下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迁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与太子(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咸和二年(327年),大将苏峻起兵叛乱,进攻建康。温峤被封为骠骑将军,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很快,叛军就遭遇大败,温峤等人很快就平定了苏峻之乱。鉴于温峤在平叛中的功绩,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于是要求返回江州。此时的京师方经战乱,残破不堪,物资缺乏,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后方才返回武昌。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准备渡江,发现这里江水非常深,深得无法测量。而且世代相传说在这一带的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偏不相信。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当夜,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江州百姓听到温峤去世的消息,无不相对而泣。晋成帝下诏追赠温峤为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造句举例】
鲁迅先生诗歌的深刻,有如犀角烛怪,使社会上的一切“怪物”都现了原形。
【成语】
犀角烛怪
【拼音】
xī jiǎo zhú guài
【释义】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后引申为点燃烛火明察事物的意思,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后来犀角烛怪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近义词】
叹观止矣 妙趣横生 无与伦比 一气呵成
【反义词 】
味同嚼蜡 枯燥无味
【出处】
《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释义: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这里水深无法测量,世代相传说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做温峤的人,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他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
而后温峤初授司隶校尉都官从事,进入并州刺史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南下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迁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与太子(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咸和二年(327年),大将苏峻起兵叛乱,进攻建康。温峤被封为骠骑将军,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很快,叛军就遭遇大败,温峤等人很快就平定了苏峻之乱。鉴于温峤在平叛中的功绩,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于是要求返回江州。此时的京师方经战乱,残破不堪,物资缺乏,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后方才返回武昌。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准备渡江,发现这里江水非常深,深得无法测量。而且世代相传说在这一带的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偏不相信。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当夜,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江州百姓听到温峤去世的消息,无不相对而泣。晋成帝下诏追赠温峤为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造句举例】
鲁迅先生诗歌的深刻,有如犀角烛怪,使社会上的一切“怪物”都现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