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扁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20:14:34
  • 《同桌,你好吗?》
  • 友谊,好似沙漠中的一场甘霖;友谊,好似小河中的一叶扁舟;友谊,又似一杯咖啡;友谊,还似……在生活中,会经历许多事情,让你交到新的朋友,有班上的、有小区的、有社会的。他们的友谊都不一定浓郁,而同桌,反而最为显眼。

    小的时候,友谊就像一颗奶糖,浓郁而香甜。有一次,我们期末考试,一开始十分顺利,可到了一半,我却停了下来,原来我没带铅笔。前同桌便借给了我一支,可老师以为我们在抄答案,大声指责我们。这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同桌,他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为我们保住了“清白”。那时的我,是感激的。

    长大后,友谊就像一杯咖啡,浓得化不开。有一次,在校门口时,我受伤了——跑步没看清路面。同桌二话不说,扶着我走去医务室,还天天为我拿药。那时的我,是感动的。

    分开后,我发现我们的友谊变成了摸不着的信号,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可是却包含着对方的关心与友谊。我们发现,开心时从不想到对方,伤心、孤独、寂寞时却第一时间想到对方。

    五年级后,友谊成了一种思念。同桌转学了,周末才可以回来。我就常坐在桌前回想着过去,同桌为我撑腰,送我回家的时候。友谊就像雨水,浇灌花草浇灌田野,友谊又像风儿,拂过我内心的忧伤……三月的风儿为我传话,三月的雨为我写信,同桌——你还好吗?

  • 《月礼青莲作文900字》
  • 一叶扁舟随风飘去,心若定,水亦清,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诵,掸落过往霜叶,浸湿满地忧伤,他从岁月长河中缓缓走来,一袭素衫青衣,宛如万千青莲开……

    ——题记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秋轮替,多少个月升日落,他独自漫步在花开满楼的时光里,月光深深地烙在他心里,皎洁的月儿啊!只有你能读懂他的忧伤,他的无奈,他的才华。我想,你便是李白最大的馈赠吧!

    他曾把酒问月,叩问你的一切,他不解,他困惑,他是寂寞的舞者,是至理真言的缔造者,贵妃为他研墨,力士为他脱靴,多么洒脱,多么不羁,高官?重财?他何尝不想得到,也何尝不能得到,但在自由与潇洒面前,他选择了你,你将自己送给了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独自坐在花间,把弄着酒杯,寂寞陷入了他的灵魂,攻占了他的心灵,他忧愁,他苦闷,他无奈,于是只好吟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看向了你,你静静悬挂在八万丈的青天之上,你也默默地看向了他,他孤独地渴望着,你千千万万的岁月里,能留下他的影子,于是他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困惑,为什么时过境迁总是让人愁,酒入愁肠,朦胧了他的胸膛,模糊了他的记忆,却清晰了他的灵魂,他再次吟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他的情绪无疑是感伤的,易碎的骄傲着,诗人的身份或许拘束了他,他早已超脱于凡俗世外,他的大志,他的雄心,他的诗情,都记要你身上!他不禁绣口一吐:“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责怪你,你不懂他的酒兴,但却知晓他的一切快乐与忧伤,然而,你洒下一道道光辉,清清的,甜甜的,如岁月千年之陈酿,他和他的岁月,注定长存于时间长河里了,他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色清冷冷的,你悬挂在无穷无尽的黑幕之中,赶着不断滋生的黑暗,放出清亮的光华,月啊月,你注定属于青莲居士,然而,大概也只有青莲居士记得,有那么一些夜晚,他与你独醉!他会一直记得:“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你是大自然给青莲居士最好的礼物,他会永远记住,青莲居士如今方才离去一千载,你是否记得,有那么一个人曾经收到过你的馈赠,我想,或许青莲也是上天对你的礼物吧!

    又是夜深,未敢忘却。

  • 《月华之下,一叶扁舟》
  • 驾一叶扁舟

    独自漂摇在

    月华普照的江水之上

    那执桨拍浪者为谁?

    铁冠道人苏东坡

     

    他是有

    月光一样的纯净

    月光一样的高洁

    月光一样的淡雅

    逆流而上

    乘风踏浪

     

    他起舞在琼楼玉宇

    层云缥缈

    挡不住它的万丈光芒

    照亮了

    整个北宋之邦

     

    其他的光不再亮

    其他的声不再响

    唯有他

    淡妆浓抹

    乘风归去

    密州出猎

     

    然江水之上

    总有不尽人意的惊涛骇浪

    时代安排了一个黑暗的夜晚

    “乌台诗案”波翻浪涌

    烈风驱小舟

    黑云逐月华

     

    他终是到了黄州

    一个远离京城的地方

    小舟之上

    躺着一个湿淋淋的小丑

    他叹了口气

    擦了把汗

    抹了把泪

    疲倦、无奈又狼狈

     

    问东坡

    你可曾孤独寂寞?

    你可曾苦苦思索?

    你可曾伤心绝望?

    你说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东坡

    你曾浪漫,你曾豪放

    你曾超脱,你曾潇洒

    是时你可有风雨后的淡然

    你说

    “世间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生到处何相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你举起酒杯

    对月当歌 舞笔挥墨

    漂泊在江水之上

    安静祥和 孤芳自赏

    不张扬 不骄傲

     

    苏仙

    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

    你是天上星,是地上英

    你是谪仙人,是明月魂

    一生颠沛

    一生流离

    一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一生诗情画意,展翅月华

     

    驾一叶扁舟

    独自漂摇在

    月华普照的江水之上

    那月下行歌者为谁?

    万古不朽之苏仙

  • 阅读给我的快乐
  • 书是一叶扁舟,能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是一阵轻风,为我们驱除夏日酷热。书,是一座阶梯,使人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发。所以,我喜欢读书,喜欢阅读,喜欢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小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坐在妈妈怀中,听那几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慢慢的思考着,沉思着。理解着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渐渐的,我开始喜欢上书了。

    小学一年级时,慢慢地我已开始学会认字了。妈妈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兴趣了。于是我便尝试着读书啊。虽然有些字显然我市不懂的。但我仍慢慢地领悟着,渐渐得,我真的能开始阅读了。我又找来了几本书,又尝试慢慢地阅读,这次我一字一字地看,看看能否找到四字词语,以便我日后的积累。

    渐渐的,我开始领悟书中人物的个性,因为我之前看书就像囫囵吞枣。读到五年级时,我开始“博览群书”。看《水浒传》中林冲的刚正不阿,宋江的仁义待人,李逵的直肠直肚。《三国演义》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胆量过人,关云长的单刀赴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都让我无不动容。就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真的喜欢上了阅读。

    萨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自从阅读后,我的思维敏捷多了。也让我们一起读书,增添精神粮食吧!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全诗欣》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译文: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出自] 张若虚 《春江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石、潇湘, 泛指天南地北。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出自] 李白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宣州,今安徽宣城。谢脁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叔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译文1: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译文2: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砍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译文3: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忧愁。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在此高楼上尽情畅饮。我由衷地赞美您的文章具有建安似的风骨,我也喜小谢清新秀发的诗风。我们都怀有无限的雅兴心欲高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摘取。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头散发去江湖中自由放舟。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在宣州任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成的一座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游宣州,恰遇李华以监察御史身份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诗中抒发年华虚度、报国无门之苦闷情怀。通过对蓬莱文章、建安风骨、谢朓诗歌之豪情逸兴的赞美,在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范型。而以此与烦忧现状作鲜明对照,更激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样的无从消解的情感冲突高峰。此外,诗中采用时间穿插的艺术结构,强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效果,而且对于“昨日”、“今日”之时间阶段性特征,皆以“弃我”、“乱我”为衡量标准,尤可见自我中心地位。

    诗的开头两句起得突兀,他说:“以前的日子弃我而去已不能挽留,现在的日子只能使我心中充满烦恼忧愁”,开门见山地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诗并没有延续着写烦说忧,下面六句是第二层,诗人笔锋一转展现出另一番天地。三、四句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五、六句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谢朓,为把谢朓和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谢朓诗风清新秀丽,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朓楼,当然更想到在汉、唐之间出现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些文化传统很仰慕,所以自负地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较并称许李云和自己。想到这里,诗人的情感越发激动、高昂,于是就发出了七、八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呼喊。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所以,作者笔锋一转,进入了第三层。第九、十句用了一个比喻,说道: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结尾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然也还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与<<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 《当蛮横遇上谦和》
  • 岁月流转,时光飘逝,驾一叶扁舟于烟波浩淼,叹秋水长天一色,赏霞落鹤舞白沙,一种对称的美,一种和谐的美,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山水相映,海天同色,自然界的万般美景向我们传递和谐的息。

    不仅仅在自然界,社会是亦是以和为美。没有人会喜欢蛮横无礼的怎么者,正如没有人会赞赏肆虐无忌惮的泥石流。而谦和的人总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他们的性格如山,坚定刚毅、沉稳深厚;他们的行为如水,平和淡然、润物无声。

    《红楼梦》中有两位个性鲜明的丫鬟,一位是晴雯,一位是袭人。晴雯貌美如,性情蛮横,"爆炭"似的脾气容不下任何人。袭人则处处迁就,懂得分寸,举止得体,博得贾府上上下下一片称赞之声。结果呢?既美又骄的晴雯落得个"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的下场。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的确,直爽坦诚不是错误,但在那样的环境下,谦和淡然是致胜的筹码。

    无独有偶,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占尽天时地利,却无法抵挡刘邦的"人和"。刘邦礼贤下士,韬光养晦,获取人心。当垓下的厮杀声越来越漂渺,只剩下悲怆的楚地民歌,孤独寂寞的西楚霸王,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在鸿门宴上,范曾那句注定了结局的箴言?"竖子不足与谋"!波涛汹涌的乌江水吞噬了昔日金戈铁马的辉煌,留给世人的,除了遗憾,更多的是反思。

    谦和的人有如海蚌,将伤害自己的沙粒温柔地包裹起来,化作美丽的珍珠;有如河水,将自己棱角尖锐的言辞百般修整,好似山石化作卵石。而蛮横的人只知道硬碰硬,最终两败俱伤。

    当蛮横遇上谦和,也许最初咄咄逼人的架势可以解一时之怒火,倍感畅快。但笑到最后才可以笑得最好,正如谦和的人最终总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其实真正做到谦和极为容易,只需多为别人想一点。

    选择谦和,不是选择退让,而是选择一种善良平静的性情。

    选择谦和,不是选择软弱,而是选择一种柔中带刚的人格。

    当蛮横遇上谦和,谦和胜。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中国有句俗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它的意思是说,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在开夜车时,为对方司机将远光灯换成柔和的近光灯,既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为自己消除了安全隐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在晚上打着灯笼赶路。有个路人很奇怪地问他:“你本来双目失明,灯笼对于你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还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盲人听了他的话,慢条斯理地答道:“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倒,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然不能帮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了。”这位盲人用灯光为别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为他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他也因此保护了自己。

    一个乡下人进城经商,在一条街上开了家店铺。刚来不久,他就发现这条街不仅生意不好,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乡下人觉得奇怪,就向相邻的商家请教。相邻的商家告诉他,路不好走,经过的人或车辆就会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增加商机。乡下人对这种逻辑很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砖石,并找人将路面修平。从此,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通畅了,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了,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道:路不好,人们多绕道而行。经过的人少了,商机又怎能多?

    这两个故事至少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些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才能利己。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就必然是人人为我,我也为人人。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互相服务对方形成良性互动,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他们的处世哲学是,为人原则却与众不同,损人利已的事他做,损人不利已的事他也做。当然也有一些心态极不正常的人,过河拆的事他们做得出来,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事他们也能做得出来,甚至他们还会做出落井下石丧失天良的事。这都是不明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处处事事都依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行事,“宁愿自己揽下麻烦,不给别人增添困难”的话,心存这般古道热肠,办事定会左右逢源。你不仅会赢得四海朋友,而且还会招来八方财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回报如愿以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 《散发弄扁舟》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于千年前在宣州谢朓楼喝得大醉,官场失意下,他挥笔成就这首诗,让后人诵读时不禁赞叹:原来归隐也可以如此豪情万丈。

    李白的诗在不同时期读起都会产生各异的情感,在尊重诗仙当时情境的同时,还应读出自己最为接近的感动。而我在憧憬我的大学生活时,读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读出的是内心闲适和不断行走的姿态。

    “行者无疆”,这将是我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个性签名,也是我整个人生中不懈的追求。因为我明白,只有这样不断地与历史对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能涌出永不枯竭的思维之泉。

    我要到西湖边上去,去看细雨中的苏堤。在堤上,我去遇见苏东坡,他立在那片空旷处,口中依旧啧啧称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如今,我乐此不疲的是,走在宋朝雨淋湿的伞下,想起从前,雨在我头顶上恣意喧哗,陪伴着我走进苏东坡的雕像。

    “人生在世不称意,莫使金樽空对月。”到绍兴去喝一壶酒吧,在这中华名士之乡,品味先人们酿造的文化。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飞架,轻舟穿梭,真不愧为“东方威尼斯”。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万坼放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寻个雨后的黄昏,坐着乌篷船,荡向芦深处,该是何等惬意。这片刻,任何不沉醉的理由都是对宁静淡然的亵渎。

    哦,再想想陈逸飞先生画笔下的双桥,沈万三造就的富庶周庄,都吸引着我的乌篷船顺水而至。

    我将会被感动,永生难忘的记忆无时无刻不装点着我的生命。但,这是不够的,我还要将这些美好带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拙笔向身边的人传递幸福

    大学图书馆绝对是个增长自己文学素养的宝地。我要抽出很多时间来汲取文化养分,在日益散乱的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在不违背仁义道德前提下,做自己想做之事,接受自己所热的知识,也绝对是一种幸福。最好也能与老师携手,尊重知识,自由地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在图书馆里,我比较倾向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民俗风物,也有打算在大学四年中读完二十四史和各类出名的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最好能对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犹指《红楼梦》)进行更深层次的品读。

    再则在文学创作方面,我还需要将所学内容用上。能更好分析出文章结构,在各个角度都能有所突破将是我整个大学阶段努力的目标之一。

    呵,我的大学生活,我希望你充满文化气息,希望你能给我对知识自由追求的权利,希望你有散发的悠闲和扁舟一棹的扁舟。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披散着头发的我想起余光中的诗,乘一叶扁舟,满载我喜爱的诗意,从西湖出发,一浆到那盛世之唐。

  • 《湖乡之歌》
  • 多少次,我驾一叶扁舟,

    在浩森的洞庭湖上遨游,

    记忆的长桨击起浪

    追逐在我的心头——

    君山在愁云惨雾中哭泣,

    黄沙掩埋了岳阳古楼,

    只丁见墙坍、倒、烟火散,

    一湖的苦水,流呀,流……

    自古号称的“鱼米之乡”,

    鱼在哪里?米在谁手?

    洞庭湖就象一座大水牟呀,

    穷人哟,东投西奔无路走二

    如今,我扬起高帆,摆开大格,

    八百里湖面任我行走,

    雨剑风刀难动我神色——

    电排站为我将“关口”把守土

    可笑洪水还想走旧时的路,

    哪一次不碰的头破血流了!

    公社的大堤迎风屹立,

    锁住了苦难,锁住了哀愁!

    满眼看不尽生命在飞跃

    —帆影摇彩,绿染田畴,

    迭迭碧波中闪动着红光——

    斗天斗地的旗帜如火如茶。

    更难忘那成熟的八月,

    扮桶响,象放不完的爆竹,

    滚滚豪情驮着谷山棉岭,

    压得如龙的船队也呼吸短促。

    如今啊,湖水象一部彩色影片,

    映不尽洞庭儿女生活的画图;、

    又象一部密纹的唱片,

    把声声感激向太阳倾诉……

  • 《秋思》
  •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个秋天

        这是沙白的一首题为《秋》的小诗。我曾想,我若在急匆匆地赶路,一眼瞥去,可能看见这片落叶,但决不会留意,又急匆匆地追赶我的目标了。即或处在悠闲的时刻,若无悠闲的心绪,也断难发现这落叶上还坐着一个季节,一个天宇,坐着如许的明彻和空灵!在沙白,实际情况可能是“忙煞心中数首诗”,半个“有闲”不曾占有,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悠闲的心绪,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因为,这“闲”,正是从总的生活态度,总的人生意义上来说的,指的是诗人的一种哲学风貌。读沙白这类诗,我会联想到有个“落花人独立”的思索者的形像;又会联想到那种“孤云独去闲”的人生意趣。—超脱,自得,旷达,怡淡,闲!闲闲笔,自出淡淡意。“闲”、“淡”之间,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斗艳争奇,镂金绘彩,则是另一种艺术风格,也会是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哲学了。

        既然这里所说的“闲”,近乎达;达,则不至于被囿于“小”。这里的“小”,是就诗的格局而言。沙白的诗,格局虽“小”,诗不“小”。不小气,不纤细,而能于小格局中开辟大天地,如前面所举出的那首《秋》,即是一例。所以,格局之小,非缺点,而是个特点。诗之格局大者,往往以气魄胜;格局小者,往往以神韵胜。沙白的“小花闲草”之“小”,并非偶然,与诗人的追求神韵极有关系。因为所谓“平淡无奇”的状态,这在美学追求上,必会走上神韵一路。

        在沙白的诗中,也有过于“平淡无奇”的平庸之作,然其精粹者,无不隽永有致,如半透明的水墨画。他一般不从高处落笔,浓处落笔,而能于平处见高、见远,于淡处显浓、显深。如,写给黄山的那首《无题》:

        我不知道天空中,

        哪一片是带雨的云。

        我不知道哪个峰头,

        会触动我的诗情。

        虽然每座山

        都脉脉含情地扑面相迎,

        每棵松都在路边

        搭一座迎宾的凉棚。

        乍看平平,细想就觉得一路奇松,无不迎客,满山云雨,尽惹梦思,把黄山写得十分动情。这类诗,不但诗境如画境,也是以画法为诗法的:即将生活中的动,变为静,进入诗;然后由诗中的静,显示动,返回生活。他甚至敢于平铺直叙,却于平铺中生波澜,直叙中寓暗转,奇而不奇,不奇而奇,奇在骨里。凡此种种,都是构成诗的神韵境界的机抒所在,如《红叶》: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你才发现……

        红叶,忽而还原为绿色的生命,顿即转呈为这生命的热血,三世轮回合而为一,只在“噢,秋天!"一声轻啃的俄顷中完成。其意象,其构想,十分奇特,但,读来并无突兀乖庚之感。那从诗的内层结构里发出的一声哨叹太悠长,读者被带进了诗的无限感慨里,虽受其意象和构想的作用,而不觉其作用之所自来;更不愿从技巧角度来打量这浑是一团真情至性凝结的小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