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旁观者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2:04:43
  • 《当局者迷的下一句》
  • 当局者迷的下一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作者:刘昫

    《新唐书.无行冲传》中云:

    “当局者迷,旁观必审”。

    局:棋局;审:清楚,仔细

    原意是说:下棋的人往往迷糊,观棋的人却很清楚局势。

    后发展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且意思已引申,指处于事情之中时,往往因过多考虑利害得失而糊涂,而旁观者因为冷静客观而看得很清楚。

    现在也有“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之说,想是由此扩展而来。

  • 《当局者迷的下一句 当局者迷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当局者迷的下一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作者:刘昫

    《新唐书.无行冲传》中云:

    “当局者迷,旁观必审”。

    局:棋局;审:清楚,仔细

    原意是说:下棋的人往往迷糊,观棋的人却很清楚局势。

    后发展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且意思已引申,指处于事情之中时,往往因过多考虑利害得失而糊涂,而旁观者因为冷静客观而看得很清楚。

    现在也有“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之说,想是由此扩展而来。

  • 《散文优美段落》
  • 1、有时偏执于一己的看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朋友善意的提点,点出事情的利弊,道出性格的缺陷,为的是希望大家一起进步。虽然出于一片好心,人普遍面皮薄,请不要在大庭广众上指导,请配合先赞后弹等技巧,请辅以诚恳温和的态度,否则,忠言逆耳,成了反效果,破坏双方的关系。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友是黑暗中的曙光,引领你步向正途;损友会诱惑你走上歪路,令你陷入万劫不复。发掘被埋没的那一颗沧海遗珠,给予养分,欣赏长处,知己知彼,将心比己,相识满天下就不难了。朋友是要用关心去润泽,用勉励去雕琢,用沟通去维系。友情如生普洱,在一定的条件下,愈陈愈醇厚。

    3、独处时,我泡一杯清茶,一片片盈绿,舞动翩翩,茗香阵阵,享受顷刻的慵懒。心,静如镜,悠然自得。轻晃茶杯,茶叶时而簇拥,忽而四散,浮沉不定。缓缓啜饮,清雅淡致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润泽心田。茶是大自然的结晶,品茶是灵与美的契合,心与智的探讨,静与空的悟会。

    4、岁月的帆,在回忆的目光下渐行渐远,耳际忽而响起<怒放的生命>的旋律,激起我心中一股莫名的渴望。轻轻拉开窗帘,一场春雨,淋湿了虔诚向往的朵,许许多多的回忆片段如同雨浇开的花香,温馨着那深藏的梦,一如此刻的心境,任那悠悠飘荡的花香与春风将我熏醉,且,不愿醒来。

    5、再不会为了一句话,而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再不会为了一个漫不经心的承诺,而欲生欲死。抑或流年里少了那些朗声大笑,取而代之的却是温婉的微笑。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听一首歌或看一篇文,常常是被一个旋律、一句话或一幅图所感动,而在不期而至的灵感中,任指下敲出袅娜的花。岁月荏苒,什么都可以改变,唯一不能改变的是天性中的善良和善感。

    6、古藤老昏鸦,断肠人在天涯。韶光荏苒,记不起年少的轻狂,不再想当年的慷慨激昂。一路奔波流浪,一路磕磕绊绊,落叶归根回到最温暖的故乡,回到那段年少最自由的时光。青石板道上,百花绽放,翩翩蛱蝶落叶成欢。把岁月流走的微笑埋进古老的河畔,在明媚的阳光下,让点点记忆灿烂盛放。

    7、秋水长天月又盈,无限相思付瑶琴,琴音袅袅思如潮,两处情牵夜夜心。杯中倒影月已碎,把酒临风向青天,月华如霜上眉宇,静夜飞花冷寄心。

    8、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尘世中没有哪一方净土能让人不受到伤害。职场上的徘徊不前,被人暗算,心力交瘁;感情上的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对的人,面对年老父母的催促,烦躁又无奈,被冠以不孝的罪名。在这个城市年复一年却付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中,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

    9、站在都市的一隅,感受那些渐行渐远,当沧桑倦怠了最初的单纯,当岁月荒芜了似乎成熟的心田,文字是否仍可以承受心之重?许多过往,错过了、擦肩了、流泪了、欢笑了,到最后还剩下些什么?

    10、将一份美丽婉约成风景,芬芳明媚且安恬的时光,浅笑于岁月之巅,静静放牧心灵,即使找不到来时的路,仍愿以一袭执念,追赶那份最原始的纯真。岁月静好,痛苦抑或忧伤,都是一种成长。期待有一天,回眸处,能拾回那个遗失的梦。

  • 《旁观者清》
  •     我国毕竟是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度,即以一些格言来说,就有许多“古训”深刻反映着现实生活规律,有其真理性,常常使人叹服。前时阅报就使我佩服“旁观者清”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一些“古训”,它们是如此深刻、中肯、具有生命力。

        使我叹服“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古训”的深刻性的。是一份报纸刊载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老外”(请原谅,这里毫无恶意)写的,一篇是台湾同胞的大作。两篇文章都对我国的“经商潮”和“消费狂潮”作了客观真实的报道,一件皮衣60万元,数千元以至30多万元一席美餐,大学课堂里响BP机,找人做生意;而舆论界却把“新富豪”的消费神话作热点报道!对这些,他们表示了深切的担忧。他们以为“在共产主义的中国出现了一种钱文化”,“‘大款’和‘暴发户’为人们所钦佩”,“社会风气和消费水平互相推动。营造出一种醉生梦死的景观。”只要稍稍关注当前的社会状况,都可看出这种描述实在十分准确。毫无疑问,这种景观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正是“一手软”的表现。若让此种景观发展,也就是说让这种醉生梦死之风浸淫于溪谷,乃至怒号呼啸于原野,那么。过去常说的“亡党亡国、“开除球籍”就不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历史上,“醉生梦死景观”的典型时代为数是颇不少的。南朝的陈朝“醉生梦死”的水平就很够分量。那位毫无心肝的陈后主创制的靡靡之音《后庭花》,就成了“醉生梦死”的一种典型意象。唐代那位潇洒诗人杜牧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把陈后主作为“醉生梦死”典型意象来抨击的。北齐时期的社会,也够得上“醉生梦死”的佼佼者了,那位齐后主“醉生梦死”的程度堪与陈后主媲美,他宠爱大穆后的脾女冯小怜,封为淑妃,极尽荒淫之能事。唐代忧郁诗人李商隐用“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这样尖刻的诗句来讽刺。至于那个隋场帝对“醉生梦死景观”也是乐此不疲的。他巡游扬州的花费,史书早有记载。他用宫锦作帆,用彩缎作纤绳,用穿红着绿的宫女作“纤夫”,变“哥哥岸上走”为妹妹岸上走自然其身边也少不了许多妹妹。单这一项,纤绳荡悠悠,就荡去全国多少绩罗锦缎。还是那位忧郁诗人李商隐讽刺说:“举国春风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大宋皇朝到了偏安杭州,成了南宋了,还在耍“醉生梦死的景观”,所以当时就有有识之士名林升者,题诗抨击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汁州,从陈后主叔宝到隋场帝杨广、到南宋小朝廷。都国灭身亡,被“开除球籍”。所以“醉生梦死景观”历来为人们批判讽刺的对象,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我想,这或许就是那位外国先生和台湾同胞担心的历史根据吧!

        使人感慨不已的是,我们的报刊等舆论工具—或者叫传播媒介吧,却连篇累犊去渲染“大腕”们如何高消费,如何一掷万金、十万金。声色大马等等,总而言之“唯富是举”。而对于这种“醉生梦死景观”还不能批评。如若胆敢批评。大也者,给你盖个“左”的帽子,用反对改革开放、反对市场经济之类的罪名压得你动弹不得;小也者,冷嘲热讽,说你是吃不到葡萄产生“心理不平衡”,也就是说是你自己“灵魂卑微委琐”。哎哟哟,你只好噪口不言了。

        为什么热衷于渲染“醉生梦死景观”?想在人们精神上“布施”些什么呢?有人以为,说渲染“醉生梦死景观”会毒化社会风气,是“上纲上线”。真是如此吗?如果有力量不妨作些调查研究,看看它到底会起怎样的作用?窃以为,这些虽不如鸦片、白粉那么立竿见影,但决不会是大力神口服液,不会是百年乐补剂,对青少年更不会是娃哈哈。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我们这些“身在此山”的人,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作为“旁观者”的外国先生和台湾同胞看得那么清楚,可谓一针见血。我想他们一定不是“左王”,更不会是“心理不平衡”;他们是为我们担忧呢!让我们向这两位清醒的“旁观者”致敬吧!毕竟是旁观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