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借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9:14:38
  • 《我家的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我的家乡虽没有杜牧笔下的细雨纷纷、行人匆匆,也没有喝酒的习惯,却一定会做青团。

    做青团的过程有些复杂,但小小的青团承载着满满的情意。所以,我们全家都会参与其中。首先,要挑选飘香四溢的艾叶,爷爷会在水池旁清洗选好的艾叶,再把捣出的香甜的汁水,挤进雪白的面团里。奶奶和妈妈负责揉面,和好的面团就实现了“大变身”,成为了一位“绿姑娘”。接着,爸爸把面团揉成一个小球球,压扁后加入调制的内馅,青团的首选搭档——荠菜。紧接着,收口,把青团揉圆。这时候,我和弟弟就做起了青团的“护花使者”,一本正经地接过绿团子,垫上艾叶,把全身翠绿的小精灵送入锅中蒸。最后,便是等待了……

    我喜欢美味软糯的青团,更喜欢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清明节。

    【简评】

    小作者以杜牧的《清明》诗为引子,将清明时节的氛围与自家做青团的习俗相结合。通过制作青团的过程,呈现了一家人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小小的青团承载着满满的情意。小作者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能通过做青团这一件事,将清明节的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厉害!继续加油!(施民贵)

  • 《清明节》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约而至。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也是节气中的唯一一个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人们纪念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正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大自然的春季仪式。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亲人的墓前,放置一束鲜花、水果或糕点等,借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在天堂那边也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不禁想相起了去世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岁月,不禁涕然泪下。

    踏青也是个不错的习俗。我和爸爸、哥哥开始放风筝了。我们拿出飞机风筝,只见飞机风筝在空中“飞来飞去”,天空瞬间变成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清明节到来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足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候,因些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让我们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缅怀先人,感恩生活,珍惜当下,为未来的生活注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 《清明祭扫》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天气晴朗,每年清明节我们家族都要上山扫墓祭祖。大人们早已经提前准备好上山祭拜的物品:烧猪、蜡烛、香、金银纸等。来到先人墓前,妈妈告诉我:“这是太爷爷和太奶奶,我们来到这里,要怀着对祖先的敬畏。今后如果爸爸妈妈离开了,我们一样要来祭拜,只有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去。”对于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清明祭祖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是对先祖的感恩和哀思,身为华夏儿女,我们要把这个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 《清明节》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关于清明的诗。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这个清明节就是一个雨天。相传清明节要寒食禁火、扫墓,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和放风筝等。除了体育活动之外,还有植树、斗鸡、蚕花会等活动。

    在我们江西赣州,清明节人们不仅会去扫墓,而且会做一种美食——青团,也叫清明饼。今年的清明节正好赶上外婆准备做青团,我这个吃货自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我将艾草的汁拌入米团,使米团呈青色,把一大团豆沙塞进去,向下一按,只听“扑”的一声,豆沙溅得我满脸都是。我想:应该是豆沙放多了,应该少放一些。于是,我再次调好青团后,用小勺子轻轻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青团里面,揉一揉,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完成了!这一刻,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清明节不仅让我们缅怀已故的亲人,而且还带给了我们一份悠闲,一份难忘。

  • 《不一样的清明节》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随着春回大地,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但是今年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清明节。

    往年的清明节,我们扫墓祭祖、插柳、踏春,记得有一次扫墓祭祖时,弟弟被鞭炮吓得屁滚尿流。我也好不到哪去,被墓园里浓浓的黑烟呛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唉,我们好像两条可怜的小虫子。

    扫墓祭祖,他是一个清明节里最受欢迎的“人”了,我们每次都是先“拜访”他。奶奶每次都会买一些“纸钱”,折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元宝”,让爸爸一袋又一袋地运到墓园里;还会买一些用纸做的“衣物”,祭拜的时候会把那些“大元宝”跟“衣物”烧着。奶奶告诉我,把这些“大元宝”跟“衣物”烧成灰,让灰飘上天空,好让天上的祖先穿到新衣服,还有“钱”花。原来是这样呀!我觉得这样的祭拜方式真特别!

    插柳,也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插柳时,会和小伙伴们头戴柳枝,就好像大公鸡一样;身上也插着柳枝,好像印第安人。哈哈哈!他们还把柳枝抓在手上玩。我倒是没试过把柳枝插到身上过,奶奶每到清明节前后,都是把柳枝插在门口,说是有保平安的寓意。

    今年的清明节比较特殊,因为疫情的关系,墓园紧锁,不让扫墓,所以我们没有出去。但是我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全国人民一起默哀。在清明节当天,北京时间上午十点整,举国上下奏响了国歌,降下了一半国旗,闭上眼睛,开始默哀三分钟,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所有抗疫英雄及逝世的同胞安息!今年的清明节虽然没有举行往年的那些习俗,但却是一个特别的清明节,我想许多年之后,我们仍然会记住守护我们的这些逆行者。

    今天的清明节真是个不一样的清明节呀!

  • 《今又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不觉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这天风和日丽,没了往日的和风细雨,我的心也如阳光一样灿烂明媚。我的爸爸妈妈先买了一些纸钱,蜡烛.香.黄纸......之后开车去爷爷奶奶家拿已烧好的菜,便上山祭祖去了。

    来到祖坟前,爸爸首先把坟前的一些荆棘和杂草清理干净,接着我们把菜.点心.老酒还有筷子逐个摆在老祖宗‘庭院’的桌子上,然后争先恐后地给老祖宗派发纸钱。我们把香·蜡烛点燃,磕头祭拜,我心中暗念: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保佑爸爸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最后我们开始烧纸钱了.因风吹火很容便点燃了纸钱,火浪卷着黑烟熊熊燃烧,地上散着的纸钱也是漫天飞舞,让人不经感慨岁月的飞逝。

    在祭拜完太公太婆后,我们依次收拾着坟前的杂物,然后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返程途中,我不禁感慨万千:燕子春天的时候能再飞回来,杨柳也还有再青之时,太公太婆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和无尽的思念。

    老师点评:每年清明,点点洒洒的雨丝都会浇在我们的心上,一颗叫做思念的种子就会再次生长。我们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已远去额至亲家人,思念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学会珍惜,好好学习,懂得感恩!

  • 《清明的含义》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间真快,又是一年清明节到了,也是扫墓的时节到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大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没有发现清明期间天气气温很反常,要么连着下雨,要么又天气晴朗,有时甚至一天像“初夏”,一天如“初冬”,这是为什么呢?我网上查了下才明白,清明节一到,气温将会逐渐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还是踏青、赏花、放风筝等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这天我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扫墓。爷爷清理了碑位周围的杂草,掸了掸碑上的灰尘,还给墓碑添了新土。大姑婆小姑婆她们准备了糕饼点心水果等供品,还有纸钱,摆放在坟前。供品是给祖先我的太爷爷吃的,烧的纸钱是给他用的,以表我们后辈的孝心。太奶奶边烧纸钱边嘴巴里念着保佑的好口彩,最后大家轮流跪拜磕头!

    这一天我觉得很有意义,清明节扫墓不但让我们晚辈能与去世的亲人增添几分敬意,还让我更进一步理解清明节的含义!

  • 《清明扫墓》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转眼间,清明节又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里去扫墓。

    到了奶奶家之后,我们先买了鞭炮,然后带着鞭炮,带着纸钱,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公墓。一进门就看见人山人海,听见了浓浓的炮声。找到了地方,我们就开始扫墓了。爸爸点燃了蜡烛,静静地放在了石碑前方。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拿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开始擦拭了石碑,把每一个字擦得干干净净。之后我们点燃了鞭炮,妈妈烧起了纸钱,口里念念有词:希望死去的亲人在天堂过得更好,并保佑我们全家幸福。最后我们还给死去的亲人磕了头,鞠了躬。

    在回去的途中,我心想: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那些离世的亲人对我的盼望。

  • 《清明习俗》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批准列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重要的事就是扫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坟”。带上清明锞、酒、菜饭、香烛等在坟前供奉。祭毕,焚化纸锭,拜毕后给坟前加土,扫墓就完成了。清明节时,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和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豆沙制成, 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胚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咬一口甜而不腻,肥而不膄!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香气扑鼻!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是因为这场雨,把我们跟遥远的地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杏花村游记》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了这首诗,大家就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杏花村。那诗中的杏花村是否真的存在呢?当然啦!今天,我就和妈妈一起探访了杏花村。

    走进杏花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泥土构成的幕墙,上面写着“杏花村”三个大字。走进大门,可以看见墙上的简介。原来,在公元845年,晚唐著名诗人、池州刺史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村。”

    由于寒冬腊月,游客寥寥无几,我们没看到诗中的春雨和断魂的行人,花儿也都凋谢了。但冬天的杏花村也别具特色,梅花傲霜挺立,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高雅的小姑娘,所剩无几的小叶子衬托着梅。闻一下,是一股淡淡的清香。

    往里走,仿佛进入了一个原始村落:一座座小茅屋、石头房和唐茶村,一棵棵参天大树,再加上小桥流水,抬头望去,山上到处是绿油油的茶树,难道这就是世外桃源吗?再往里走,是云舒阁,我们站在门口,看见里面灯火通明,却安静得出奇,我们很紧张,我甚至是妈妈拉进去的呢!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个展览室,里面陈列着各种古代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各有用处,别具匠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游了杏花村,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意境,就是没有看到诗中的小牧童,下次大家来玩的时候可以扮演小牧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