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不点,它不是皮球,不是毛线团,是我最爱的小狗。
小不点很小的时候是一只流浪狗,我和妈妈发现它以后把它抱回了家。它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湿漉漉的鼻子总是东闻闻西嗅嗅。最有趣的是它的尾巴,一见到我就摇成小风扇,呼呼地转着圈儿。
每天我放学回家,刚打开门,点点就飞奔着扑过来,在我脚边跳来跳去,好像在说:“小主人回来啦!”我做作业时,它安静地趴在我拖鞋上,暖乎乎的像个小暖炉。有时我故意把橡皮擦丢到地上,它立刻叼起来递给我,黑眼睛亮晶晶地等着我夸它。
每当我不开心时,它就会用毛茸茸的脑袋蹭我的腿,把小球叼过来要我陪它玩。看着它笨拙地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圈,可开心啦!
这就是我家的小不点,虽然不会说话,却是我最好的朋友。
汉景帝(刘启〉时,有个名叫邹阳的,据说“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严忌、枚乘等,同在吳王刘濞〔Pì〕那里做官,因为他们都既有文才,又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不愿随从,便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他就和严、枚等一起投奔梁孝王刘武。梁孝王的心腹羊胜和公孙诡,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了不少坏话。梁孝王信以为真,大怒,把邹阳逮捕入狱,并且准备把他处死。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为自己辩白。他列举了 不少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曾怎样被怀疑、不信任,而实在都是忠贞之士,他要求梁孝王细察真情,不要冤枉好人,并且应当重用人才。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狱中上梁王书》。当 时,梁孝王看了,很受感动,就把邹阳释放出狱。
邹阳的《上梁王书》中,有这样的话:“桀〔jié〕之犬可使吠【fèi】尧,跖【zhì】之客可使刺由。”
桀,夏朝的末代君主,相传此人暴虐无道;尧,传说中 一位上古的圣明君主;跖,据说是春秋时的大盗(实际是奴隶起义领袖);由,即许由,传说中的淸高之士,尧打算把天下让给他,他拒绝了。邹阳的话是说:“暴君”的狗可以听从指使向“圣君”狂叫,“大盗”的手下门客可以听从指 使去谋刺“高士”。从这句话产生了成语“桀犬吠尧”。(吠,狗叫。)
“桀犬吠尧”,比喻臣仆奴才像桀所畜养的狗一样,只知听从主子的指使去咬人,而不问谁善谁恶。这句成语,也说作“跖狗吠尧”,意思完全一样。例如:《战国策•齐策》载,田单是齐国的名将,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名誉很高。貂勃却表示厌恶,说:“安平君,小人也! ”田单知道了,特地备酒招待他,并且问他:“我什么地方得罪过你,因此惹你生气了? ”貂勃答道:“跖之狗 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跖的狗向尧乱 叫,并不是因为它尊敬妬而不满意尧,狗只知道不咬主人而 可以咬它主人以外的任何人。”田单听了这话,第二天便请 齐襄王任用貂勃,给他官职。那时,齐襄王跟前有九个得宠 的臣子,他们恶意中伤田单,挑拨齐襄王和田单的关系。貂 勃于是挺身而出, 对齐襄王列数田单的功绩,大大赞扬田单。齐襄王觉得貂勃的话很有道理,便把那九个臣子一并处死,对田单则更加信任了。
《史记•淮阴侯传》载,汉髙祖把蒯通【蒯kuǎi】抓来, 下令把他烹死。蒯通大叫冤枉,汉髙祖说:“你教韩信谋反,还叫什么冤枉! ”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于是髙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 其主。——跖狗吠尧,并不是尧不好,狗当然只知道帮它的主人去咬那不是主人的人。当时,我只认得韩信,还不认得您哩1……”
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跖狗吠尧,吠非其主”,或“狗吠非主”、“犬吠非主”。
赤峰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灯笼河”。灯笼河是一片大草原,那是赤峰人必去的地方。
在我们去灯笼河的路上,我就被窗外的风景陶醉到了:高高的彩山后是一座座小村庄,红一块蓝一块的,但是,彩山为什么命名彩山呢?因为这山上有绿、黄、蓝这些颜色。我感觉我身处画家的画作中,真美啊!我还没有在这美景中摆脱出来,就被姥姥拍了一下,吓得我一激灵。“下车了,我们去骑马吧。”姥姥说到。这时我才明白,我们已经到灯笼河大草原了。
已经跨上了马,在摇摇摆摆的马背上,我正细细地感受眼前的风景:绿油油的草地上,牛儿正在美美的睡觉,羊儿“咩咩”地吃草,马儿慢悠悠的走着;一条清澈的都能看到细沙的小溪穿过草原,向远方流去;远处,几座青山屹立在草原边上,山上插着一根根发电风扇,白云犹如地上的羊,在蓝天走着,走着......
后来,我们登上了一座高山,哇!一朵朵野花在两边猛开,长得几乎都到我的鼻尖了,还有很多五颜六色、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野花。野花间夹着长草,长到我的腰那儿长了。虫鸣声“吱吱”地叫着,如果你仔细一听,会听见蝈蝈、蝉的叫声。再往山上去一去。会有黑压压的松树林。
灯笼河草原。是赤峰人必去的地方。
我们班有个小女生,个子不高,却像颗小太阳,走到哪儿都亮堂堂的。
她的头发最好看——乌黑乌黑的,软软地披在肩上,像一匹顺滑的黑色丝绸,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风一吹,发梢还会轻轻晃,特别温柔。她的眼睛是双眼皮,睫毛长长的,眼珠像两颗圆溜溜的黑宝石,亮晶晶的。最逗的是她笑起来的时候,黑宝石似的眼睛会弯成月牙儿,眼角还会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让人忍不住想跟着笑。鼻子挺挺的,像小滑梯一样秀气;脸蛋粉嫩嫩的,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水蜜桃,透着健康的红晕,配上她那张小樱桃似的嘴巴,别提多可爱了!
别看她嘴巴小,话却多到像个“小喇叭”。上课铃一响,老师刚提问,她的手就“唰”地举起来,声音又脆又亮:“老师,我知道!”课间十分钟更热闹,她会拉着同学从“昨天看的动画片”聊到“新出的彩色橡皮”,连喝水都顾不上,直到上课铃响,才依依不舍地跑回座位,嘴里还小声念叨:“下节课课间我们接着说!”
她最爱的是打羽毛球,技术可不是一般的厉害!记得上次班级羽毛球赛,她握着球拍站在场上,眼睛紧紧盯着球,像只灵活的小燕子。对手发球时,她轻轻一跳,手腕一甩,“啪”的一声,羽毛球就像长了眼睛似的,擦着网边落在对方场地,对手还没反应过来,球已经落地了。我不服气,拉着她“单挑”,结果她一会儿把球打到左边,一会儿吊到右边,我跑来跑去,累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输给了她。她得意地扬起眉毛:“下次再比,我让你三个球!”逗得大家都笑了。
这就是我的同学——爱说爱笑、打球超厉害的小太阳。那你们猜出她是谁了吗?
汉朝人编撰的《列女传》里,有如下的一篇:
有个名叫梁姑姊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个小孩和她自己的两个小孩,都在屋里。她就冒火奔进屋去,本想先抢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抢出一看,却是她自己的一个孩子。这时,火势已猛,没法再进去了,她急得双脚直跳,捶胸大哭道: “这怎么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恶名了吗?我怎么可能户告人晓使每户每人都了解真相呢?我还有什么脸皮见人啊!……”说着,不顾一切,投身入火,终于牺牲。
“户告人晓”后来都作“家至户晓”,意思是宣传到各家各户,使人人知道。《旧唐书•魏谟传》唐文宗诏书: “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宣和书谱•叙论》:“ 【帝王】不出九重深邃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朱子语类》卷八十四:“上下习熟,不待家至户晓,皆饥食渴饮,略不见其为难。”
“家至户晓”后来又变为“家喻户晓”,意思也变了,谓家家户户全都明白(喻〔yù〕,明白),形容人所共知。
现代学者胡适《逼上翠山》:“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西汉末年,有个名叫王霸的,字元伯,颖川郡〔颖yǐng〕颍阳(今河南许昌县附近)人。刘秀起兵反抗王莽,部队经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欢迎他们参加了。从此,王霸忠心耿耿,为刘秀出力,打了多次胜仗。特别是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下了功劳,取得了刘秀的信任。王霸曾请他父亲也参加刘秀的部队,他父亲说: “我老了,不宜过军事生活,你好好干吧!”王霸果然越干越积极,不久,刘秀当了 “大司马”,王霸就当了 “功曹史”。
可是,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一带镇压各路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战事却并不顺利。当初和王霸一同入伍的那一帮朋友,原有几十人,都一个个悄悄地溜跑了,只有王霸还是死心塌地,为刘秀忠诚效劳。刘秀因此更加信任他了,并且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在颍投奔我的人现在都走光了,只剩你还留下为我出力!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刘秀做了皇帝(东汉光武帝)之后,即以王霸为偏将军,又任命他为“上谷太守”(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终是光武帝刘秀的心腹将领之一。
上述故事,见《后汉书•王霸传》。刘秀说的“疾风知劲草”,后来就作为成语流传了。《宋书•顾觊之传》说:“松柳异质,荠荼殊性,故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诗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疾风知劲草”的意思是说:经过了猛烈的大风,才知道哪些草是顽强有力、摧折不了的。人们都用它来比喻立场的坚定不移,即使遇到大难也决不变节。就是说:能经得起最严重的考验。
“疾风知劲草”,也可简作“疾风劲草”。
唐初有个陆余庆,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曾当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洛州长史”等官职,同当时著名文人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等都是朋友。但是据说这人文笔并不高明,他虽然颇有口才,能说会道,谈起来往往滔滔不绝,却不善于把自己的所谈所论,写成文字。有一次,奉命当殿草拟诏书,半天也写不出一句,急得不得了,后来还因此降了官职。
据《唐书•陆余庆传》载,当时人们对于陆余庆有两句嘲笑的评语道《说亊则“喙〔huì〕长三尺”,判字则“手重千斤”。唐人张鷟所撰的《朝野佥载》中,也有这样的记述: “陆余庆为洛州长史,善论事而谬于判决。时嘲之曰:‘说事即喙长三尺,判字则手重五斤。”还说他是“笔头无力嘴头硬”。
形容花言巧语,只会空谈,不会实干,就叫做“喙长三尺”。(喙,鸟兽的尖长嘴。)
不过,“喙长三尺”这句话,最初出现在《庄子》上,原意却是闭口不言的意思。见《庄子•徐无鬼》: “仲尼 (即孔子)曰:‘某愿有喙三尺'。”郭象注:“盖鸟喙长者多不能言(叫)也。”清人翟灏〔zhái-hào〕的《通俗编》因此说:俗语讥讽能说会道的人,叫做“三寸鸟,七寸嘴”,可见是不对的,《唐书》还嘲笑陆余庆“喙长三尺”,也说错了,“已误用《庄子》文矣”。
其实,人们既已习用了 “喙长三尺”的成语,又有“三寸鸟,七寸嘴”的俗语,已把只凭一张尖嘴的人,刻划得形象生动,寓意深妙,何必一定还要拘泥于《庄子》之文、孔子之言的原意呢?
在我的故乡曲靖市会泽县,有个美丽的地方,名字叫“大海草山”,它是一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海草山最美丽的时候,这时的大海草山就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碧绿的小草是她漂亮的衣裙,上面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牛羊们在她的怀抱里悠闲自由的生活着。我最难忘的是爸爸带我去骑马,马背很高,爸爸把我举的高高的,我才能爬上去,他把我抱在怀里,口中吆喝一声,马儿就撒开了的在草山奔跑,风呼呼的在我耳边刮,我紧张得用双手捂住脸,只敢从指缝间偷偷看一下,小鸟和蝴蝶看到我们跑过来都飞得远远的,当爸爸停下马儿把我抱下来,我感觉手里都是汗,好像刚才骑马的是我自己。
每当我来到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都会被她深深吸引。一条弯弯的小溪穿过草原,就像给她围上一条美丽的丝巾。空气中有一股泥土和小草的芬芳扑面而来,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一样。
啊!美丽的大海草山,你就是那蓝天下的一抹绿,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名字叫章泽楷,“章”就是爸爸的姓,“泽楷”呢,香港首富有个儿子叫李泽楷,所以爸爸妈妈希望我将来能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
我在慈溪市文锦书院上学,我喜欢打篮球,但我更喜欢打羽毛球。有一次,妈妈告诉我说学校要从班级里选拔5个羽毛球打得好的人进校队,问我要不要参加选拔?我当时兴奋极了,立刻就答应了。在选拔的那一天,我非常紧张,因为我要跟专业教练对打。教练给我发第一球的时候,我马上调整好位置回了过去,没想到教练又回了个高空球。因为我没见过高空球,所以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好在我冷静了下来,成功接住了,并打出了相同的球。就这样,来来回回打了10个回合,我以7:3的战绩通过了第一关。可在第二关的时候,我跟别的班级的同学对打,我以为这次肯定能通关,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他以12:8的成绩碾压,我落选了。我很沮丧,但没有气馁。我会继续努力,相信明年一定会被选上。
我最大的优点是乐于助人。每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我总会热情地帮助他们,因为我知道“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我的缺点也很多,比如上课讲话,作业慢啦,所以也被老师批评过。
这就是我,虽然是个不完美的人,但我会努力改掉那些坏毛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楚国有个人家祭祀祖先。祭过以后,主人就把祭过祖先的一壶酒,赏给办事的人们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够分喝,怎么办呢?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一个画蛇比赛的办法;谁先画成一条蛇,谁就喝那壶酒。于是,大家一同开始画蛇。其中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会就画成了。他看看别人都还刚开始动笔,就一面把酒先拿了过来,一面笑道: “瞧,你们画得多慢,我给它加上几只脚都来得及哩! ”说着,就在画成了的蛇身上添脚。这时,有第二个人画好了,立刻把酒抢过去,说:“蛇哪里有什么脚呢?你画的不是蛇,这壶酒应归我喝! ”别人都表示同意,那个本来首先画成的人,因为“画蛇添足”,反而没有喝到那壶酒。
这个故事,原载《战国策•齐策》:楚怀王时,派昭阳为将,领兵伐魏,连破八城,大胜。接着,他又要进攻齐国,齐王十分着急。恰巧陈轸〔zhěn〕充当秦国的使者,正访问齐国。陈轸便替齐国去见昭阳,对昭阳讲了上述故事。劝他在伐魏胜利之后,应当知道大功已经告成,如果再攻齐国,无异于“画蛇添足!万一不胜,反而要前功尽弃。昭阳听从了陈轸的话,于是退兵。
在已经完成的工作上,作多余的加工,不但无益,反而造成失败,就叫“画蛇添足”,也就是“弄巧成拙”的意思。宋黄庭坚曾在他的一篇文章《拙轩颂》中写道: “弄巧成拙,为蛇添足。”
“弄巧成拙〔zhuó〕”的“巧”是聪明的意思;“拙”,是愚笨的意思,卖弄聪明能干,结果做了蠢亊。也叫做“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