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水调歌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4:04:55
  •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原文和翻译》
  •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释

    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螺红:红色的螺杯。

    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匹马:有作者自喻意。

    译 文

    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赏 析

    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江南江北”四字正是这愁的原由,怅望江南,偏安一隅;放眼江北,沦于敌手。江山社稷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哪能不令人愁?“分付酒螺红”即借酒浇愁之意,“螺红”乃是一种酒的名字。“芦叶蓬舟千重”表明词人正在行旅途中,蓬舟一叶穿过重重芦叶飘泊于江湖之上,菰菜莼羹的美味仅存于昔日的记忆之中。抬头仰望南归的大雁,因事业无成,壮志未酬,无语可寄;醉眼朦胧中北望黄河、洛水,缥缈难见,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只能沉浸在眼前的夕阳之中,“夕阳”这既是诗人眼前的景象,又是南宋小王朝的象征。“遗恨夕阳中”是一句多么沉痛、深刻的警句呵!

    图片

    下阕依然是眼前景物与内心情绪的交织。诗人在江上飘泊,回眸苹洲之外,暮色四面袭来,几乎溶尽了山影,山似眉峰皱,山峰与诗人的眉头一样都在愁苦中紧蹙。“人间俯仰陈迹”用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言光阴倏忽,人生短暂,“俯仰人间已为陈迹”,慨叹自身盛年易逝,事业无成,转眼之间年华老大,壮志即尽付东流。“不见当时杨柳”以下三句亦是时光荏苒,世事推移,人寿难久之意。英雄豪杰尚且随着时光的流驶而磨灭,何况我辈?最后词人发出“天地一孤啸”的长叹:茫茫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人如此长啸浩叹,而叹有何用,啸又何益?明天还是得迎着西风匹马踏上人生的征途,跋涉长驱!这又表现了诗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韧性和顽强毅力!

    创作背景

    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作者简介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全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诗词的感受,领会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词的感受,领会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屏显:月亮动画)

    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来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挂在天上就是一首诗,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月亮引发了苏轼怎样的感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指出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同文化内涵的意义,从而引入此词。)

    二、学生试背词作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词,我估计我们班上应该有一部分人也会背诵了吧,谁来试一试?

    点评,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摸学情,了解学生对此词作的熟悉程度。)

    三、解读小序

    过渡语:文章的开头有两行小字部分,这叫做小序,来,我们来读一读,看看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写作缘由

    还有吗,譬如心情什么的?

    引出“欢饮”,也就是说,苏轼写此词是是快乐的?

    苏轼真的是“欢饮”吗?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吗?自由的朗读全词。

    (设计意图:引出矛盾,设下疑问:词人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预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和苦闷,无人可问)

    我欲乘风归去, (不满现实,所以想乘风而去,摆脱现实)

    照无眠,(心里有事,或许因为怀念子由,辗转难眠)

    ……

    读出词人的内心深处的苦闷。试问写词人,为何苦闷呢?

    四、品词句,研赏读。

    (屏显苏轼小视频。)

    1.看完小视频,词人为何苦闷呢?

    学生回答。

    预设:亲人的相继离世,与弟弟七年未见,政治上的不得意。这些事情放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只怕都是一部轰轰烈烈的血泪史啊!作者这份孤独与苦闷却以“欢饮”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不同经历的人读这首词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使得这首词充满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难怪胡仔先生评价此词:中秋词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小视频,从而了解词人的部分生平及创作此词的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仿照示例,设计朗读,探究词人的内心世界。

    三分诗词,七分读,在朗读中我们会慢慢体会到词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来选择此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设计朗读。例如谭老师非常喜欢这一部分,那同学们你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吗?

    A.示例,探究词人内心世界:(屏显示例)

    [热切、昂扬]我欲/乘风归去,

    [轻缓、低沉]又恐/琼楼玉宇,

    (唉~)高处/不胜寒。

    [振奋、明快]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这几句词写出了词人想回到天上去,但又担心天上的宫殿太寒冷,还不如留在人间,至少还可以和影子翩翩起舞。词人从内心的矛盾纠结得到解脱的心理过程。

    B.学生研究讨论,共同设计朗读;

    C.小组展示;

    预设: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把酒问天,词人虽内心孤独苦闷;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现在的天上是哪一年呢?词人对天宫有着无比热切的向往。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读出词人因思念弟弟而辗转难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嗔怪月亮,月亮啊月亮,你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啊,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你就圆了呢?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词人豁然开朗,人的悲欢离合就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自古以来就很难圆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而发出对天下人的祝福,只要人们能健康长久,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啊!

    ……

    D.小结整首词的词人的内心世界:

    上阕:热切地向往——矛盾中释怀

    下阕:思念中恨月——美好的祝福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讨论,探究词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展示出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更深入的把握作品的内涵。)

    五、重点锤炼关键句,进一步感受词人的乐观豁达以及济世的情怀。

    上阕: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苏轼真的是想回到天上吗?结合写作背景,“天上”“人间”有没有特别的含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苏轼想回到朝廷,但又担心朝廷太冷了,无法容身,还是留在地方好。

    2.理解“寒“到底指什么?

    朝廷改革派的诋毁,打压、中伤。

    即使是遭受朝廷的排进中伤,仍想回朝廷为国效力,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联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济世的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所以正是因为苏轼这种心忧天下的情怀,苏轼在此后的坎坷人生中,不盲从,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即使在地方也大有一番作为。苏轼曾这样评价自己:问吾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在徐州,解决黄河水患;在杭州,整治西湖,修“苏堤”;在惠州,慷慨解囊,修建著名的东心桥,西心桥,百姓为了纪念他,又将西心桥取名为“苏堤”。)

    过渡句:至此苏轼终于从政治的失意中挣脱了出来,虽然有些许无奈,但也从此走出一条能实现自己人生抱负康庄大道,

    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来朗读上阕。

    我们总说苏轼是乐观的、豁达的,下阕中那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乐观豁达。

    下阕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很自然的,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只要亲人健康常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一轮圆月。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生有很多无法摆脱的遗憾,这些都非我们人力所能控制,我们要学会超脱,笑对离别悲伤。

    (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4)“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天下所有人,全天下所有一切正在历经离别与伤悲的人。

    “但愿人长久”这是他对弟弟的衷心祝福,也是对经历一切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真的应该感谢苏轼,这首词不光从文学上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教会了我们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再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女领:人/有悲欢离合

    男领:月/有阴晴圆缺

    男女领:此事/古难全

    全班(重读)但愿/人长久

    (轻读)千里/共——婵娟 。

    (再重读)但愿/人长久

    (轻读)千里/共——婵——娟 。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以及典型材料的链接和拓展,从而感受苏轼其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引导孩子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增加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六、小结

    终于明白,人们爱苏轼,不光爱他的才华,更爱他可敬可佩的人格。苏轼的一生坎坷艰难,可是我们总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乐观与豁达,读到他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这些的背后其实是承受了多少的孤独与苍凉,也正是因为这份苍凉,他的旷达的情怀更显崇高。

    怀着敬意再读此词。

    板书:乐观、豁达、忧天下。

    七、阅读拓展

    “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就是一本丰厚的书,是“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生活哲思,是雨中“竹杖芒鞋轻生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万丈豪情,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相思与痴情,课后阅读两本书,带你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带你读懂人世悲喜!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吕远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苏东坡的传奇人生。)

    (该课获得“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 《水调歌头·花馥谢氏路》
  • 花馥谢氏路,今非昔堪比。旧时落难凄凉地,却论日高起。同志鞠躬尽瘁,鏖战不曾停息。银瓶轻轨忙,粤海大道新,银山公园美。

    雄鹰飞,壮狮醒,长龙吼。步步发展,全球举世皆惊。人民幸福安乐,数星缀满高空。喜事如流水,面貌日更新,谢岗换新颜。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的意思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欣赏》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名句出自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诗、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

    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⒀共: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⒁婵娟:美丽的月光。这里指明月。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2、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中心思想: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