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不寒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1:35:39
  • 《杏花作文250字》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我最喜欢杏花了。

    杏花的花色又红又白,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 瓣的伸展,色彩由浓转淡,到谢落时变成雪白一片。

    杏花的“杏”与“幸”运的幸同音,所以杏花也有幸运之意。杏花的花语是娇羞可爱,爱情与幸福的征兆。

    杏花每年都会竞相开放一次,每次的盛开都会给春天平添许多生趣!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杏花。

  • 《四季的风》
  • 春天的风,夏天的风,或秋天冬天的风,都各有特色。

    “春面不寒杨柳风”说的就是春天的风,她很温柔,就像一个姑娘捂摸着大地万物。她吹过柳枝,柳枝上的嫩芽都探出了自己的脑袋;她吹过小河,河面上的冰都化了;她吹过小草,小草也在春风中轻轻地舞动着嫩绿的身子。它们都发出美妙的声音,似乎在演奏一首快乐的交响曲。春风所到之处,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她抚过花朵,花就立刻绽放,有金黄的,晶蓝的,粉红的…… 她抚过小朋友的脸颊,小朋友的脸颊也都红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说的就是夏天的风,它会和雨为伴一同出现,人们往往及时躲避。可有时它却能够带给人们一丝凉爽,这时人们又甚是喜欢。偶尔会吹来闷热闷热的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关上窗,拒它千里之外。

    虽然“秋风萧瑟天气凉,”但秋天的风能给人带来收获的喜悦。它把庄稼吹得哗哗响,我认为那是丰收的声音。它吹过田野,田野变得金灿灿。它送来一阵果实的清香,使你陶醉其中。远处树上的柿子也被吹得红红的,像一个个红脸娃娃,霎时可爱。

    “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这是冬风的真实写照。冬天,是风雪的天下,到处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时人们也不愿意出门,但人们又乐意与严寒争斗,喜气洋洋的置办买年货。风也无可奈何,一起和人们欢喜起来。

    春风的生气勃勃,夏风的风雨交加,秋风的凉爽轻柔,冬风的寒冷刺骨。四季的风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循环不息,管理着大地。

  • 《涓涓不寒,将为暖流》
  • 我会穿过茫茫人海, 风雨兼程,披星戴月,然后,再温暖人间。——题记

    斜风,微凉,偌大的工厂房里,“唧唧唧”…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的沉重,压得风都喘不过气来。

    冷冷的风,迎接着我的出世——口罩出产。天空清远,万里层云,凄凄惨惨,我们被陆续的送到了全国各地,凛冽的风,空荡的街,这一路,我看到了许多不平凡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意蔓延,它把人民推入恐惧,它占据鲜活的生命,它向祖国安宁发出挑战,或许,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搏斗,但我好像,看见了点点星光,汇向远方,凝聚光芒,有一种叫希望的东西暗滋生长。

    深邃夜空,茫茫如大海。“爸爸,你一定要平安回来,说好今年陪我过生日的,不许反悔哦”“老婆,只要你平安归来,我把一年的家务都包了”柔柔的月光下,白衣仙子们含泪挥手,最后再深情望一眼他们挚爱的人,匆匆转身狠心离去,他们知道:在这个危难关头,他们必须挺身而出,守护祖国,守护他们爱的人。从此,一袭翩翩白衣,不远万里,披星戴月,披荆斩棘。他们不惧风雨,无畏前程。我哭了,你保护中国,我保护你,不被病毒侵入。

    鲸落海底,哺育众生。84岁的钟南山再渡出山,他叮嘱人们,不要出门,尽量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身披铠甲,全副武装,奔向主战场,我看见他哭了,眼泪划过嘴角,强忍着不让人看见,他说:“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英雄?”是啊,哪有什么生而英勇,只有生而无畏。我看到多日高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已布满勒痕,爱美的年轻护士为了更好的工作毫不犹豫剃光头发,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的转身救人…李文亮,李兰娟,李开复,“哈佛八剑客”以及所有坚守一线的白衣使者们。凄凄寒凉,你们是炽热人间的一泊暖阳,漫漫黑夜,你们是闪烁人间的一道曙光。

    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肩负一线的战士们,是中国永垂不朽的脊梁。

    日落夕阳,一点一点,沉在心底,我看到病房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隔离区里,人们安心呆着,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小区每天免费提供检查服务,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又一批医疗康复的人们,手捧鲜花,浸在和煦的阳光里,他们感恩医院,祝福人们,他们还不忘发视频安慰全体人民:“不要怕,不要慌张,我们要相信医院,相信祖国,相信自己,大家一起努力,众志成城,我们一定可以旗开得胜”。

    我笑了,我也相信,黎明破晓之后,一定会有曙光,雾霭终将消散,春天一定会到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我愿意做那火炬般的医疗器械,照亮黑暗,阻挡病毒入口鼻,温暖人间。

    点点萤火,汇聚成人间星河,“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涓涓不寒,将为暖流。

    窗外,初阳已经透过雾霭,撒下满地的温暖,鸟儿枝头啾啾,浅浅暗香盈袖。我想不久我一定是空中飘扬的五彩斑斓的气球,为庆祝。一定是寒风凛冽中健康的保障,铸温暖。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沾衣欲湿杏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春天杏花绽放,飘飞的雨丝轻轻地沾在衣服上,却不曾把衣服完全湿透;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出自] 僧志南 《绝句》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

    诗名: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1:

    在参天古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译文2:

    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赏析二: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春日和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感受和乐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明明是自己拄着拐杖出去春游,却偏说是“杖藜扶我”去桥东观赏春色,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杖藜”人格化了那么简单,此时,从诗人后两句所表现的情趣看,诗人虽然是一个人出行,但并没有点孤独落寞的感觉,“杖藜”仿佛成了一位可以令诗人依赖的和可以与之同赏醉人春色的郊游伴侣,与诗人且游且行,教人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位老者,手扶拐杖,在古木参天的绿荫之中迷上了短蓬小船,然后欣欣然、慢悠悠地过了小桥,向那春色的深处走去了。还有一点,在这里,“桥东”未必就是诗人要去游赏的春色佳处,但是从古至今,在文人笔下“东” 往往寓有“春”的意思,或者说可以叫“春”的同义词。朱自清《春》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东风” 实际就是指的春风。诗人以“杖藜扶我过桥东”来写春游之去向,或许就有此意。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为历代经久传诵而不衰。“杏花雨”,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杨柳风”,杨柳抽芽吐绿时的和风。这样说比直接说“细雨”、“和风”更显得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感觉。“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用春风吹到脸上不绝的寒冷形容春风的和煦、轻柔、温馨,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游啊!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独特的感受。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沾衣欲湿杏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春天杏花绽放,飘飞的雨丝轻轻地沾在衣服上,却不曾把衣服完全湿透;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出自] 僧志南 《绝句》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

    诗名: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1:

    在参天古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译文2:

    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赏析二: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春日和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感受和乐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明明是自己拄着拐杖出去春游,却偏说是“杖藜扶我”去桥东观赏春色,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杖藜”人格化了那么简单,此时,从诗人后两句所表现的情趣看,诗人虽然是一个人出行,但并没有点孤独落寞的感觉,“杖藜”仿佛成了一位可以令诗人依赖的和可以与之同赏醉人春色的郊游伴侣,与诗人且游且行,教人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位老者,手扶拐杖,在古木参天的绿荫之中迷上了短蓬小船,然后欣欣然、慢悠悠地过了小桥,向那春色的深处走去了。还有一点,在这里,“桥东”未必就是诗人要去游赏的春色佳处,但是从古至今,在文人笔下“东” 往往寓有“春”的意思,或者说可以叫“春”的同义词。朱自清《春》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东风” 实际就是指的春风。诗人以“杖藜扶我过桥东”来写春游之去向,或许就有此意。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为历代经久传诵而不衰。“杏花雨”,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杨柳风”,杨柳抽芽吐绿时的和风。这样说比直接说“细雨”、“和风”更显得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感觉。“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用春风吹到脸上不绝的寒冷形容春风的和煦、轻柔、温馨,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游啊!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独特的感受。

  • 《关于景色的作文350字》
  • 春天即将来临,俗话说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几天外出时风吹拂脸颊再也没有刀割似的寒冷,换来的是春的温暖。不光风变温暖了,儿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它们也想感受春的温暖。

    虽说现在还没立春,可是已有很浓郁的春的气息洋溢在我们身边。春天是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它让沉睡的草儿,儿,儿都从睡梦里苏醒。他让儿回到它们原有的家。它赋予一切生物活力。

    不光是动植物,就连人都被春赋予了活力,在冬天因为太冷了许多人都选择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春天来了,大家都出门来舒活舒活骨,抖擞抖擞精神,在这个富有生机的季节,大家好像也注入了活力一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开创自己的美好明天。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新生命孕育之季节,是我们开创美好明天的时节,让我们共同携手在这个美丽的春季,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让我们共同携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新纪元。加油吧。

  • 《高三高处不寒》
  • 等待的八月过后,一直沉浸于九月的曙光中,黑色七月在记忆中渐渐消退。近日翻阅《读者》,读罢其中一篇题为《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的文章,一种“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我在高考英语试卷上点下最后一个句点,我默默并有点伤感的对自己说:高中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了。 随后,高考成绩揭晓,亲友举杯庆贺,我却没有了自己曾设想的那份激动,蓦然回首漫漫十余年的求学路,屹立于灯火阑珊处的不止有机遇的垂青…… 难忘那目光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那儿不尚读书,特别是受 “打工潮”和“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上学的人越来越少。

    高三时,我是村里惟一的高中生。但我庆幸有明智的父母,他们生不逢时,高中毕业正值‘’文革”,“大学梦”难圆。他们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愿让无知与愚昧祖祖辈辈在这儿延续。于是,“圆大学梦”的心愿便寄托在他们生命的延续—我身上,父母愿望很好,苦于物质条件的匾乏和为生计的终日奔波,根本顾不上对我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上小学,才开始识字,从那时起,父母希冀的目光从未在我身上溜走。小学五年,只要我晚上做作业,父亲总是奉陪到底,宁愿不看他喜欢的电视剧。有时让我父亲帮我默写生词,常常他还没有读出我已写出。看着父亲装作吃惊的表情,幼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父亲那装作吃惊的表情背后流露出的满意的笑容,在我心中永远定格。父子心有灵犀,遥想温馨的烛光里父子其乐融融的情景,感到那时和父亲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深厚慈和的父让我保持了一颗童心。 不知为什么,我那时并没将父亲陪我做作业看作是一种“监视”,相反,这已成为一种“恶习”。

    即使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乃至进了大学。仍“恶习”难改,总希望有更多时间学习。这时,我就会感受到那希翼的目光,在潜意识里或许正同父亲对话呢! 浓浓的亲情,望子成龙的心以及那充满希翼的目光,给予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知识的动力。 “不要看小说” 这是幼年时期父亲经常告诫我的一句话,是不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未可知。 孩提时的好奇心是异常强烈的,越不让他接近的事物他的兴趣越浓。小说开始以多种形式在脑海中浮现。直到小学四年级看到一位同学在专注地看课本下面的《说岳全传》,才知道了那就是小说。迫不及待地同那位同学共读,岳家父子成为我崇拜的偶像,也幻想有一天成为岳飞跃马扬戈驰骋疆场。从此以后,深陷在小说的磁场里欲罢不能,也担心父母希冀的目光会因此黯淡。于是,买了一把手电筒,晚上蒙在被窝里偷看,现在想起来,今天眼睛的近视与那时候小说的馈赠不无关系吧。那一段时间,幼小的脑袋里有太多的憧憬:吴用、孙悟空、秦琼常会在睡梦中搏击一番。 中学时住校,父亲鞭长莫及。学校没有图书馆,到书店闲逛,与同学借书,和老师品书,成为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渐渐地,我的眼里不只有小说了,只要是可以找到的书,都不会放过。不论是面临中考还是面临高考,我总是设法忙里偷闲找本书来读。

    书给予了我精神的慰藉,开阔了视野,从此我的生活里不但只有个人的经历。读《红楼梦》,我发现这是一部从未读过的书,以后每读一书总不自觉地同这一高峰对照。读《白鹿原》,我知道了在中国这块土壤也可以产生悠意汪洋的性爱描写。读《平凡的世界》,我领悟到“最好知音书中觅”,孙少平成为我追求的偶像,他的行为方式对我产生了探深的影响,田晓霞则成为我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 高中分科,我选择了文科。这时自己的优势才显现出来,自己的文史知识比其他同学丰富。文史哲是相通的,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学起语文、政治、历史则会得心应手,语文不再因作文而头痛,政治不再只是有骨头没有筋肉的纲纲条条,历史不再只是苦燥的数字、人物的机械堆积。所有的课程都会在脑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它应当的位置,知识体系的形成也就自然而然了。

    遗憾的是那时图书数量不多,经典的作品更加不敢奢望了。所以我读书选择的余地很小,不过对武侠和言情很少涉猎。当然考试过后,找几本武侠言情一读,轻松与惬意自会涌上心头。 后来读到我国近代一位著名学者总结其治学经验的诗:“学贵精专又贵通,二者齐执得其中。通能启发多思考,专不旁驰易建功。” 深感先生知我心,中学时知识庞杂一点不错的,“专”就留给以后吧。 老师算什么 高中毕业前夕,面对同学留言录一栏“你最愿上的课”,我苦思半天,才恍然大悟:自习。只有在自习时候,才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才能调动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去贯注,用自己的思想切人所学知识,经过知识的精神交流,也自然成为知识的知音,让知识在脑中山高水长。 亚里士多德曾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我爱老师讲课,我所在的高中是全市最好的,任课老师都必是本学科的佼佼者,他们的课幽默风趣,引人人胜,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领取老师的思维方法,取其“渔”而非鱼。带着老师授之的“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尽可能多的“鱼”。 高考后老师坦言:“你不像一个高三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不是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的。当老师计划和自己安排相冲突,我会尽量按自己的安排去做。高三下学期,教务处安排三节课上同一门课程,我不会三节课学同一门课程,而把三节课分给三门课,这样,效率才可能得到保证。倘若长时间学习同一门课,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增加对这门课的厌恶之情。我自习时像渔人撒网一样,尽可能地看点相关资料,最好是古今中外一应俱全。面对翔实的资料,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哲人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以积极的思维自习时,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迷惘的时候 初三时,英语老师考研成功,这对一个只具有中专学历的人来说委实不易,当时他曾意气风发地对我们说:“你感觉你能考上哪所大学,你肯定如愿。”当时对他这句话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自大狂式的语句罢了。身经百战之后,才知这并非是一句戏言,而是他本人泪水与汗水的凝结。

    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我一败涂地,从第一名到第四十三名。这一时成为校园一个不小的话题,父母忧心似焚,老师顾虑高考是否会重演此幕剧。处于漩涡中心的我,没有因此而乱分寸,我深知,要是没有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天赐良机,学校还要举行第三次摸考,这次毫无疑问的卷土重来,为高考时的自心态做了最好的铺垫。当老师们看到我带着随身听听着音乐,一脸不屑地走进考场时,同我开玩笑:“哪有像你这样吊)L郎当进考场的,干脆回家准备跟我们复读算啦。”“我自信,我成功”成为黑色七月在我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迷惘之时,哪有比遇乱不惊、沉着自信更重要的呢?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总有些不知何去何从,也曾有一段时间刻意模仿过,发现收效不如预期。慢慢地,我发现学习方法因人、因学科特点、因学习时间而异。人有志趣、文化背景和生理特点的不同,文科重记忆理解和数学重实践运用有些差别,高一高二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与高三的系统综合复习是两码事。当了解清楚了自己的特点以后,择其善者而从之,独具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形成了。正如“各家来取精华后直上蓬莱第一峰”。 写完上面的文字,拉上记忆的窗帘。过去的一切诚然值得珍惜,要拥有新的一切,只得用期待的态度去迎接挑战了。

     

    【 本文一开头就让人耳目一新,在很多人的期待之中,高三一定非常艰苦,所谓“高处不胜寒”,作者却一语中的,高处不寒。作者用小标题来标注当年和现在的感悟,用现在的心态来反观当时的情况,百感交集。

  • 《浙西二日游》
  •     在一个“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晨,我和妈妈坐上旅游巴士去浙江西部的。白水润”风景区旅游。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我们一到“白水润”景区就被秀丽的景色陶醉了。

        清激的白水溪自窑头山奔流而下,穿崖裂谷,跳石过润,在泉坑一带形成许多峡谷激流,其翠竹飞漆,飞珠溅玉,白练悬壁,似哈达迎宾。“白水涧”因此而得名。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我们拍了不少照片作留念。接着一行人来到了“龙潭双处”,这里“一龙舞双澡,两潭润中浮”,真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尤其是十里竹海,藏碧纳翠,摇风鸣环。听导游小姐说:“这是一条鉴真高僧涉足攀登过的千年古道,遥逸曲折,横亘山间,使得竹林层峦间更显得变幻莫测。”我漫步在白水涧,站在那巨石上,聆听瀑布的声音,感受到被大自然洗礼时的心跳。

        正午时分,天热得像蒸笼,一行人来到山间茶铺,坐在竹椅上,享受着八面来风,品尝着用山泉水煮的茶,县气倾消,心旷神怡。喝完了茶,继续赶路。我被一路上的景色迷住了,沉浸在这多姿多彩的立体山水画卷中流连忘返。

        大家走山路走得很累,但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宾馆。妈妈说,吃了饭,早点睡,明天才有力气到“龙须峡谷”去饱览它的景色。

        “游龙须峡谷,寻太湖源头”。第二天,我们乘车来到了龙须峡谷。龙须峡谷全长5公里,又称十里长谷,一步一景,引人人胜,妙不可言。整个峡谷风格奇特,布满了巨大的卵石。远望群山峥嵘,高耸人云;近观激流奔腾,轰鸣展耳。处处深潭倒影,山花染艳绿波。

        由于整个峡谷地形复杂,又有自然植物资撅为各种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的条件,因此,峡谷内有众多飞禽走兽。我只顾往上走,忽然听到一群彼狠的叫声,放眼望去,哇,好多猿猴啊,它们个个神气活现,真是有趣,难怪当地人称此地为“溯易沟”。

       我们又游览了“百丈祭。和“仙人台”,那旖旎的景致,让人百粉不厌。

        太阳偏西,我们出了龙须峡谷后,旅游巴士就载着我们往上海方向驶去。在车上,我的眼前还不时浮现出“白水润”和“龙须峡谷”的优美景色,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了一声赞美:“这真是人间的天堂啊!”

     

  • 《春雨》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美丽的春雨是那样的可贵。它给傲傲待哺的小麦送去春的洗礼,它给沙漠中的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清爽,它给冷漠的生命递上生命的热茶,它浇灭恶者心中的一把火……拥抱春雨,还生命一个美丽的春天。
        春雨是绿色的使者。寒冬之后,一场美丽的春雨使大地重焕生机。山上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绿得迷人,松柏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苍翠。小麦成为春雨最主要的给予对象,预示大地将有一片丰收的景象。迎春花开得更加可爱,在绿叶衬托之下小巧动人。总之,春雨承受着绿的使命,大地在春雨的指导下不负造物者的眼光,清新迷人。
        春雨是心的呼唤。干渴的心灵需要春雨的滋润,火气的内心需要春雨的浇灌,热情的兼性需要春雨的尊重。春雨是人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有了春雨,干渴的心灵从此精神十足,火气的内心变得平坦直爽,热情的秉性继续发扬光大。啊!春雨万岁!春雨是信心的昭示。春雨后万物都舒活了筋骨,活动了臂膀,更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自从春雨来到人间,气馁的人看到了未来的可贵,失败者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胜利者看到了更大的取胜希望,勤奋者更加珍视现实的回响。春雨增加了人们成功的希望,更加信心百倍地迎接更大的挑战。
        春雨是如此的可贵。春雨不仅是自然界送给我们的礼物,更是人类的祖先送给我们的精神食根。春雨,让我们更加珍视生活的渴望;春雨,让我们更加憧憬未来的回响;春雨,让我们更加希望增加生活的质量。我们呼唤更多的春雨:
                   小草需要“发芽”,
                   花朵需要“开花”,
                   我们需要“结果”,
                   春雨,请你轻轻地下。
        【点评】
        好的作文就应当“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作者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自身对大自然的感悟,以细腻的观察,独特的思考,发出了对春雨由形入神逐层深入的热情赞美。通篇段落运用了工整和谐的排比,一气呵成,首尾照应了春雨的可贵,点明主旨,既有文采,又有灵气。文中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相得益彰,语句灵动,辞格丰富,读来琅琅上口。作者采用“小段连缀”的方式展开笔墨,段落小巧、秀美,语言极为精练,用词准确。正是这种简洁之美形成了全文的语言风格,对春雨的深刻思考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读来别有一番韵味。